![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7745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二十四节气介绍、古诗词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立春的古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月4日晚8点,CCTV5北京冬奥会开幕了。第24届冬奥会,恰逄24节气之首“立春”,以24节气开幕倒计时,再辅之以诗词民谚,24秒,24种惊艳,用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仪式,迎接冬奥会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复苏。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木兰花·立春日作陆游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立春偶成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2月18日-20日,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春雨》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田家》宋 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3月20日/21日,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 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4月5日/4日,“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晚春田园杂兴》范成大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节气,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江河满”的说法。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赵蕃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时雨》宋 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7月7日前后,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韩翃《赠别王侍御赴上都》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7月23日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鹧鸪天》晁补之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瑶池。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
8月7日/8日,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城中晚夏思山》齐己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
《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早秋山中作》王维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 《秋兴八首·其七》杜甫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村夜》唐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1月7日前后,冬季来临。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杜牧《初冬夜饮》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小雪》唐 戴叔伦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12月7日前后,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问刘十九》唐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北风行》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12月22日前后,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月5日前后,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山园小梅》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古诗词阅读技法指导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PPT,共42页。
这是一份古诗词“意象”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