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第1页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第2页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氮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水除外)C.氨水显弱碱性,故通常保存在金属容器中D.在1 mol·L-1的氨水中,NH3·H2O、NH、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解析: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液氨是氨的液态形式,为纯净物,A项正确;溶于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只有少部分电离,氨水中的主要微粒为NH3·H2O ,B项正确;氨水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一般情况下,将其盛放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筒中,C项错误;氨水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有NH3·H2O、NH3、NH,由物料守恒可知,三者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D项正确。答案:C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的含氮物质无关的是(  )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C.酸雨   D.水体富营养化解析: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A正确;光化学烟雾是由氮的氧化物造成,氮的氧化物也能引起酸雨,氮的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B、C错误;大量排放富含N、P的废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D错误。答案:A3、我国“神舟11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红烟”是Fe2O3B.NO与H2O反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NO2D.NO遇空气生成NO2解析: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无色气体中,NO容易被O2氧化为NO2,NO2是红棕色气体。答案:D4、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B.NH4Cl中含有少量的I2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C.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D.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据此可推断该气体为NH3解析:蘸有浓氨水和挥发性的酸(如盐酸和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而硫酸不是挥发性的酸,故A错误;加热氯化铵会分解,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故B错误;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导致其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可以作制冷剂,故C正确;气体如果是氨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应变蓝,而不是变红,故D错误。答案:C5、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甲装置制干燥的氨气B.用乙装置收集并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及体积C.用丙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D.用丁装置吸收NH3,并防止倒吸解析:B项,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NO2会与H2O反应,错误;C项,CO2也可与Na2CO3溶液反应,错误;D项,应将苯换成CCl4,将气体通入CCl4中以防止倒吸,错误。答案:A6、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硝酸铜晶体及NO气体,需经过铜与稀硝酸反应、收集NO、尾气处理、制取硝酸铜晶体四个步骤,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Cu(NO3)2和NOB.用装置乙收集NO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D.用装置丁蒸发结晶制Cu(NO3)2·3H2O解析:用装置甲制取Cu(NO3)2和NO,生成的NO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NO易和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NO、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4NO+3O2+4NaOH===4NaNO3+2H2O,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u(NO3)2溶液受热,水解生成的HNO3挥发,促进水解反应正向进行,Cu2+水解程度增大,最终得不到Cu(NO3)2·3H2O,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C7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形成较大压强差,不能引发“喷泉”现象。答案:B8.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①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 ②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 ③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 ④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均被氧化为Cu2+,铜片质量相同时转移电子数相同,①正确;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与铜反应时反应速率快,②错误;浓、稀硝酸足量,铜片全部反应,因此反应后溶液中Cu2+浓度相同,③正确;根据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同温同压时体积也不同,④错误。答案:A9.将Mg、Cu组成的m 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HNO3中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还原产物NO气体为0.896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 mol·L-1NaOH溶液6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质量为(  )A.(m+2.28)g    B.(m+2.04)gC.(m+3.32)g    D.(m+4.34)g解析:当金属离子恰好沉淀时,m(沉淀)=m(金属)+m(OH),根据电子守恒可知,n(OH)=n(金属失电子)=n(NO得到的电子)= mol=0.12 mol,m(沉淀)=m(金属)+m(OH)=m g+(0.12×17 )g=(m+2.04)g,B正确。答案:B10、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按下列实验流程制备Na2CO3,设计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X为浓氨水,Y为生石灰,则可用装置甲制取NH3B.反应①可在装置乙中发生,反应②可在装置丁中发生C.可用装置丙进行过滤操作D.将母液蒸干灼烧后可得到NH4Cl固体解析:生石灰遇水会变为粉末状的熟石灰,所以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NH3不适合用图甲装置,故A错误;NH3溶于水会倒吸,应采用防倒吸装置,故反应①不能在乙装置中发生,反应②是NaHCO3加热分解制Na2CO3,同时有CO2和水生成,丁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反应②不可以在装置丁中发生,故B错误;装置丙为过滤装置,过滤是将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可以用装置丙进行过滤操作,故C正确;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所以将母液蒸干灼烧后得不到NH4Cl固体,故D错误。答案:C11、如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 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则mn的比值为(  )A.3∶2   B.2∶3C.8∶3   D.3∶8解析: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2NO+O2===2NO2、3NO2+H2O===2HNO3+NO,可将两个方程式“合并”为4NO+3O2+2H2O===4HNO3。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立即变为红棕色,说明剩余气体为NO。则可知  体积的NO气体与n体积的O2恰好完全反应。4NO+3O2+2H2O===4HNO3  4  3      n4∶=3∶n解得mn=8∶3答案:C12、某稀溶液中含有4 mol KNO32.5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1.5 mol Fe,充分反应(已知NO被还原为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C.所得溶液中c(NO)=2.75 mol·L-1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解析:A项,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NO的体积;C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浓度;D项,K不会参与反应,因而溶质必定有K2SO4;B项,首先考虑酸性条件Fe被氧化为Fe3+,进行过程计算,H不足,按H完全反应计算消耗Fe和NO的物质的量: Fe + NO + 4H===Fe3+    NO↑+2H2O1.25 mol    1.25 mol        5 mol  1.25 mol剩余的Fe再被Fe3+氧化Fe    2Fe3+===3Fe2+  0.25 mol  0.5 mol  0.75 mol则剩余n(Fe3+)=1.25 mol-0.5 mol=0.75 mol则反应后溶液中n(Fe2+)=n(Fe3+)=0.75 mol,故B正确。答案:B13、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B.反应Ⅱ、Ⅲ和Ⅳ的氧化剂相同C.Ⅵ的产物可在上述流程中被再次利用D.Ⅴ中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解析:甲是N2,与H2化合生成NH3。反应Ⅴ是侯氏制碱法原理,丁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NH3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即乙是NO,丙是NO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A正确;反应Ⅳ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是NO2,B错误;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4、氮氧化合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NOx的性质特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5N2+6H2O,8NH3+6NO27N2+12H2O。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①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设NO的体积为V(NO),NO2的体积为V(NO2),依据方程式知,处理NO需V(NH3)=V(NO),处理NO2V(NH3)=V(NO2),则解得V(NO)=0.75 LV(NO2)=2.25 LV(NO)∶V(NO2)=1∶3(2)①生成两种钠盐必然是NO2的歧化反应依据量的关系可知两种盐分别为NaNO3NaNO2。②NO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的化合价为+4价,二者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钠盐,依据电子守恒可知,钠盐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即为NaNO2答案:(1)1∶3(2)①2NO2+2NaOH===NaNO3+NaNO2+H2O②NaNO215.(2020年衡水中学模拟)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标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3)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时,应首先____________(填“Ⅰ”或“Ⅱ”); 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Ⅰ.熄灭A装置的酒精灯Ⅱ.停止从a中滴加液体(5)若金属氧化物为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实验中准确称取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m g,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水的质量为n g,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xymn的式子表示)。(7)某同学仔细分析上述装置后认为仍存在缺陷,你认为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仪器a为分液漏斗,用来盛放和滴加液体,a中试剂是浓氨水,仪器b中加入的是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滴入浓氨水固体溶解放热使NH3·H2O分解生成NH3。(2)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NH3带有水蒸气,必须干燥,故B接D,D接A,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用装置D,最后空气中的水不能进入装置D,所以需要装置C,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BDADC。(6)若实验中准确称取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m g,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水的质量为n g,由MxOyyH2O关系列式:M,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1)分液漏斗 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2)BDADC(3)尾气处理,吸收未反应的NH3,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产生干扰(4)Ⅰ 使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碱石灰吸收(5)2NH3+3CuO3Cu+N2+3H2O(6)(7)在吸收尾气的浓硫酸前加安全瓶防倒吸16.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赶尽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如何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证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是H2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所给装置知,赶走空气用到碳酸钙,则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当C处出现白色沉淀时,说明生成的CO2已进入C试管,则E中空气除尽;(2)证明NO存在是和O2反应生成红棕色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使CaCO3溶解,液体变澄清;(3)NO、NO2是大气污染物,不能排放到空气中。答案:(1)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 当C处出现白色沉淀时,则说明空气除尽(2)用F向E中鼓入空气,E内颜色变为红棕色 NO2进入C生成HNO3使CaCO3溶解(3)吸收过量的NO、NO2,防止空气污染  

    相关试卷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铁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铁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