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展开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令郎不愧为“省十佳美德少年”,他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生活上中也友爱他人。
B.老奶奶,您这土鸡多少钱1千克?
C.恭喜您,您很荣幸地被邀请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都很替您高兴。
D.那天分别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真是久仰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似乎没注意到我踌躇的脚步。
B.他的诊所完全免费,病人每天络绎不绝,药物两个月就告罄了。
C.无论是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学科,我们都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D.李可染非常喜欢画牛,他一生不停地观察牛、画牛,妙手回春,把牛画活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uàn) 涉猎(shē) 怪癖(pǐ) 迷惘(mǎng)
B.商榷(què) 屏窒(bǐng) 纤巧(xiān) 蓬莱(péng)
C.横蛮(héng) 感触(chǔ) 茁壮(zhuó) 枝桠(yā)
D.锁匙(chí) 不讳(wěi) 甫健(fǔ) 引吭试啼(kàng)
5.根据课文默写。
① 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②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④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⑤ 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⑥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⑦ 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6.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黄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品《_____》,此书的主人公是(______)写出他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钟离意,字于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①送徒②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③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侯霸,曰:“君所使掾④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
后除瑕丘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中张恢,坐臧⑤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薄入大司农,诏班⑥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注1①部:总领,统帅。②徒:囚徒。③移:递送文书。④掾:属官:属员。⑤坐臧:犯了贪赃罪。⑥班: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甚贤之/贤哉,回也。
B.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帝怪而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B.俯身倾耳以请。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皆以美于徐公。
3.翻译下列句子
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4.光武帝为什么称钟离意“仁于用心”(请用原文回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钟离意还具有怎样的品质?
8.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⑭ 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文中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都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此句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历颇深,也很天真可爱。
4.(小题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郑人爱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列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①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逾旦,鳍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③,复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①罟(gǔ):捕鱼的网。②喁(yóng):鱼口向上,露出水面。③糁(sǎn)麦而食:喂食饭粒和麦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得鱼即生之________(2)郑人掬而观之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郑人开始后悔不应该听取有些人的话
B.郑人才开始后悔没有听取那个劝告人的话
C.郑人开始后悔不用或不听别人的话
D.郑人才悔恨听有些人的话是错误的
3.郑人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磷败以死”的结局?作者借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是什么?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1.结合第③段,简要分析文中怎样通过绘其声描其行来表现儿童的特点的。
2.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加点词语,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
3.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由小区里的槐花开了,联想到飘着槐花香的故乡,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故乡的回忆,行文简洁自然。
B.有小孩子“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是因为他们经不住槐花香味的诱惑,已经等不及吃槐花蒸菜了。
C.作者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心理,比如在写等待槐花蒸菜出锅时,用“心不在焉”一词,就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们的期待心理。
D.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爱上了槐花蒸菜,拿筷子夹了一块,我们家的故乡情愫也开始传承到儿子身上。
E.伯父院里的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着对伯父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4.文章以“槐花飘香”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发,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请写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找出上文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并写下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能否改为“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为什么?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根据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三、应用
12.综合学习与探究。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2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围绕“饮水与健康”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校团委定于2019年2月22日下午2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师生参加。请你代为拟写一则通知。某同学打算选用下面材料出一期板报,请你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一个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美国科学家测定,[A]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69亳升左右。[B]为保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大约2560亳升的水。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C] 。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①[A]句用词重复,应删去“ ”一词。
②[B]句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替换“ ”。
③请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过渡自然。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曾对滁州、安庆、阜阳、铜陵、蚌埠等地部分水体进行过调查。除了地表水、地下水中被检出8种抗生素外,在居民的饮用水中还检出了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唑六种抗生素,含量高的达到了1.82纳克/升,低的也有2.86纳克/升。饮用水严重污染。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围绕“饮水与健康”这一主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根据要求作文。
简单不等于简化,平凡不等于平淡。生活中,也许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能给你送上最温情的关爱;家庭里,也许一顿简简单单的饭菜却让你体悟到最温馨的亲情;学习上,也许简简单单的一道题却能使你触类旁通,获益良多;放眼处,也许简简单单的一番景象却能使你欣喜若狂,拥抱希望。请你用心感受身边的不起眼的事物,简简单单才是真。
请自拟一个包含“简单”这个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中心突出,内容充实。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④字数不少于500字。⑤不得引用、抄袭试卷中阅读理解中的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B. 此处的“1千克”不合适,因为老奶奶常用的计量单位是“斤”。可以这样说:“老奶奶,您这土鸡多少钱1斤?”
C. “荣幸”的主语有误。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应为“我们感到很荣幸能够邀请您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
D.“久仰”应为“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
2、D
【解析】
A项,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使用恰当。B项,告罄:多指东西用完或货物售空。使用恰当;C项,格物致知: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使用恰当;D项,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使用不恰当。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C
【解析】
A.使用正确,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B.使用正确,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C.使用有误,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该成语是褒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
D.使用正确,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
故选C。
4、B
【解析】
试题分析:A.涉猎(shē)-(shè)、迷惘(mǎng)-(wǎng);B.正确;C. 横蛮(héng)-(hèng)、感触(chǔ)-(chù); D.不讳(wěi)-(huì)、引吭试啼(kàng)-(háng)。据此,答案为B。
5、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贫贱不能移 ④欲辨已忘言 ⑤酒酣胸胆尚开张 ⑥丰年留客足鸡豚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庇”“辨”“豚”“沧”等字词的书写。
6、《童年》 阿廖沙 把外祖父的布染成了蓝色
【解析】
出自《童年》,作者是高尔基,主人公是阿廖沙,“好事情”是祖父的一个房客。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二、阅读
7、1.C
2.C
3.显宗感叹到:“尚书的话多么清廉啊!”于是改用库银30万赐给钟离意。
4.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清正、清廉,勇于担当。
【解析】
1.A项的“贤”解释为:贤能/高尚的品质;B项的“使”解释为:让/出使C项的“诚”解释为:实在,的确。D项的“故”解释为:原因/原来。故选C。
2.例句的以解释为:把。A项的“以”解释为:用来;B项的“以”解释为:用来;C项的“以”解释为:把;D项的“以”解释为:认为。选C。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嗟”感叹;“乃”,于是;“更”,改。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路过弘农,意辄移③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分析,光武帝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原因是: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结合“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分析:为官清廉;结合“罪自我归,义不累下。”得出:敢于担当。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少时任郡督邮。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钟离意被举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朝廷下诏令他押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把棉衣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汇报了事情的经过,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属下用心怎么这么仁慈,的确是个好官吏。”
钟离意后来授职为瑕丘县令。有个叫檀建的小吏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供,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加刑罚,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到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代替杀人。你有罪,命该如此。”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钟离意升为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哭泣不吃饭。钟离意同情他,于是让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县丞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于是就放他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
显宗即位后,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当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之罪,被召回京师处死。把家庭资财登记没收交大司农府,朝廷下诏将赃物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一些珠宝,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赐。显宗奇怪而问其原故,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听到‘胜母’的地名而回车,是厌恶其坏名声。这些肮脏的宝物,的确不敢拜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多么清廉啊!”于是改用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
8、1.(1)苦于 (2)通 (3)通“慧”,聪明。(4)不久(每小题5.5分) 6.(7.
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C
4.提示: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惩”,苦于;“惠”是通假字,通“慧”,聪明。“寻”,古今异义词,不久。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1)句:曾:读zē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这里;如……何:固定结构,把……怎么样;
(2)句:熟:古今异义,仔细;以:用;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A.愚公之妻提出疑问,是担心关爱愚公,并不反对移山;
B.“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理解是错误的;
D. 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历颇深这一说法有误。
故选C。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感悟,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文中两人年龄悬殊较大,一个是生平多阅历,志向远大的老人;而另一个却是天真、懵懂、好奇、无知的小孩。愚公是知其难而为之,小孩是不知而不畏。两人的共同点就是不惧怕困难。愚公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乙文作者也议论到,“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人生路上难免会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这些挫折可能使人一蹶不振,但也可能会锻炼人的意志,只要我们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面对挫折困难无所畏惧,就会成功。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5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9、1. (1)养活 (2)仔细看
2.B
3.用水盆养鱼,鱼生存空间小,又每天玩弄鱼 统治者不能口称爱民,实际将民众当成自己的玩物,随意摧残。或:统治者应该给予民众合适的生存环境和治理方式。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生”,古今异义,今义为“产生”,古义为“养活”;“观”,一词多义,有“看,仔细看”“景观”等意,这里的意思为“仔细看”。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在正确翻译和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逐项分析。重点词语有:始,才;不用,没有听取;或人,那个人;言,话。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列盆庭中,且实水焉”写他用水盆养鱼,鱼生存空间小;“郑人掬而观之”“复掬而观之”写他每天玩弄鱼。“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概括写出了他的这两种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磷败以死”的结局。把握寓意,要结合文章的关键句子。“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点明了寓意,即统治者治理国家应该有恰当的治理方式,应该给予民众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而不能只是口称爱民,实际将民众当成玩物,随意摧残。
参考译文:
郑国有个爱鱼珍惜鱼的人,排放盆子在厅堂之中,装满水。得到了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咭咭地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那郑国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有人说:“鱼凭借江水为活命之所,遇上这样呆在一勺的水中,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烂的少啊!”那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磷片脱落而死,那郑国人这才后悔不听有的人的话。有道德的人说:“人民就像是是鱼儿。现在治理人民的人都是那个郑国人吗?”
10、1.文章绘其声,描其行,描摹其态,均能抓住儿童特点。绘其声,一人问说众人呐喊应和,喊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描其行,“呼哧呼哧”嗅鼻子声的模拟,这些描写把儿童的天真烂漫描写得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2.运用“蹲”“靠”等动词描写父亲吃饭的姿势充满乡村生活气息,运用“大块大块”“慢条斯理”等形容词描写父亲吃蒸菜的情态,表现了父亲朴实、沉稳的性格特点形象逼真。
3.BD
4.“槐花飘香”是作者对故乡的深刻回忆以此为题,能形象集中地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槐花飘香”又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展开对故乡的回忆线索分明,内容集中,易于表现主题。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第③段,文章绘其声,描其行,描摹其态,均能抓住儿童特点。绘其声:“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喊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描其行;“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呼哧呼哧”嗅鼻子声,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特点。
2.此题考查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划线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蹲、靠、夹、蘸”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这一传统农民在吃蒸槐花时的独特姿势,而他慢条斯理的吃法又与孩子们的狼吞虎咽形成鲜明的对照。大人孩子虽姿势不同,吃相不同,但都爱吃蒸槐花。运用“大块大块”“慢条斯理”等形容词形象逼真地描写出父亲吃蒸菜的享受和满足,表现了父亲纯朴、沉稳的性格特点。
3.B.有误,有小孩子“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是因为他们经不住槐花香味的诱惑,说明槐花太香了,并不是已经等不及吃槐花蒸菜了。
D.有误,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并没有说儿子也爱上了槐花蒸菜,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可以看出。故选BD。
4.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的作用。标题常有点明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根据本文内容可知,本文“槐花飘香”是贯穿全文的线雲,围绕“槐花”回忆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槐花香,香在枝头;槐花香,香在嘴里;槐花香,香在田间。还是文本的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11、1.(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2.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彩找出四个即可);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使丰富的色彩相互映照,显得色彩缤纷,体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
3.不能改,因为原句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小雪的秀气,显得情态可掬。改动后,缺乏了韵味。
4.表达了作者的怜爱之情,字里行间中显示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
【解析】
1.这段描写是从山上写到山尖,写到山坡,再写到山腰,按照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描写景物。顺序的词语很好找的,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2.根据“表示色彩的词语”来找,此问不难,“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改后的句子,因为缺少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缺乏了韵味。
4.“就是”是只是、只能的意思,强调了济南雪后山景美丽而娇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应用
12、 (1)通 知
全体师生:
校团委定于2017年2月22日下午2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请大家准时参加。
校团委
2017年2月19日 (2)约(左右)” “保证” “保持(维持)” 示例:此外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 (2)示例:把抗生素污染纳入国家环境监测范围;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划定饮用水源区,加大对饮用水的保护力度;积极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拟写通知,首先要求格式正确,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组成,内容要准确,简练、重点要点明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层次清楚,表达得体。这个主要在平时应用文的训练中要多练习掌握即可。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2】①②考察的是病句修改的知识点,①[A]句用词重复,“约”和“左右”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②[B]句搭配不当,“保证”“平衡”搭配不当,可用“保持”(或维持)替换“保证”。 ③考察的是句子的书写,是上下文连贯,结合上下文,上文讲的是饮水,而下文讲的是喝饮料的不良影响,所以此处填充的句子应该是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阅读材料,可是,饮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围绕“饮水和健康”这一主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一般可以从提出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加强管理或者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友情,原来这么简单
友情,喝的是功夫茶,品的是茶道!朋友像香茗,让人沉淀,使人坚强;朋友是生-命中永久的财富,真诚不可亵渎。适量的茶碰到适合自己的水,茶水又碰到适合自己的人,这茶、水、人因缘而得以相逢,才使喝茶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悟就是这样一种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在绝望时,发现自己手中仍旧紧紧抓着云彩的尾巴……
许多人总是把朋友当做玻璃,小心翼翼,恐怕把朋友碰坏了。所以有时候,明明对朋友很不满,却也不敢表达出来。害怕一旦表达了不满,就会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就会伤害感情;一旦伤害感情,就会失去这个朋友,为了一件小事失去一个朋友。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夏洛的网》,是一本深入友谊的故事书:有一只名叫威伯的小猪和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成为朋友。小猪未来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时的盘中大餐,这个悲凉的结果让威伯心惊胆寒。它也曾尝试过逃跑,但它毕竟只是一只猪。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让我来帮你。”于是夏洛用它的网在猪棚中织出“好猪”“查克曼的好猪”等字样,最后就改变了威伯猪的命运,而威伯猪也帮夏洛抚养了它的孩子,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那些总是想看到你,也总是愿意接到你打来的电话,可以跟你无拘无束地叙述自己的故事,却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生命跟你联系在一起,为你的忧愁而担心,为你的满足而喜悦,为你想要的一本书经常去逛书店,为你突然患上感冒而焦急,却从未考虑让自己介入到你的命运转折当中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友谊可以促进竞争:当朋友间存在竞争时,应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才是真正友谊地体现。若两个人因竞争而反目成仇,互相利用,互相陷害,那么他们二人绝对不是朋友,存在的也不是真正的友谊。如果因竞争而失去了友谊,那么他所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朋友就像是你生命中的一盏灯,在你最需要温暖的时候给你送来温暖,没错,我们在逆境中认识了朋友,认识了他们的伟大。友谊是用心感受,用心传递的,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知道友谊的珍贵。
【解析】
现实的生活更多的是由简单平凡组构而成,但简单不等于简化,平凡不等于平淡。本次作文意图引领学生,用眼捕捉、用心体会、更是用笔书写身边的简单平凡的美好,培养健康积极的“三观”意识。
从题目要求上看,这是一篇自命题作文,拟题中要求包含“简单”一词。拟题过程根据学生所学语法知识,可以在该词前添加短语来组构,把“简单”当作谓语。例如:其实不简单,原来这么简单。也可把“简单”作为中心语,在其前面加修饰语,例如:不一样的简单。或者在该词的后面添加语素来组构题目,例如:简单的友情,那一顿简单的晚餐等等。
根据导语的提示,本次作文选材很宽泛,但要求学生脚踏实地,选好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素材,并着重在写作过程体现考生的个人感受,可以说“一事一理”的写作模式很适合在本次写作中使用,横式结构亦是适合用。
至于题目,可以在构思时创设为文章的线索来贯穿全文,或者采用一语双关,叙说简单的经历背后感悟到的“简单”的大道理、深体悟。当然题目也可以创设矛盾来吸引读者,如“简单里的不简单”等。
本次写作要出彩有一定难度,写“简单事、简单景”,却要悟出其中的“不简单”,这本就需要细心琢磨耐心研究,因此“立意”上的出彩和能把“简单事、简单景”叙述妥帖的文笔出彩,是本次考场作文出彩的突破点。
山东省招远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招远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判断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名著积累,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解说无误的一项是,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用课文原句填空,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