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甘肃省民乐县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民乐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I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
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湿热 B.⑥—干热 C.⑦—冷湿 D.⑧—高寒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
C.人口稠密 D.距河流2 km内人口最多
4.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
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交通便捷程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6题。
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
C.历史和文化 D.政治和经济
6.黑河—腾冲线西北半壁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缪莹的父母在福州市工作。小学的暑假,缪莹都随父母去北京市看望她的姥姥。2011 年,缪莹的母亲由于工作需要,调往北京市任教,缪莹也随母亲前往北京市上中学。2016 年缪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学习。大学在读期间,缪莹因科研能力优秀多次获得临时出国(一个月内)考察访问机会。据此完成7~8题。
7. 缪莹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小学暑假去北京看望姥姥B. 前往北京市完成中学学业
C. 到清华大学学习D. 大学在读期间的临时出国考察
8. 缪莹大学在读期间出国考察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学习先进的实验技术B. 获得更丰厚的劳动报酬
C. 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D. 购买国外丰富的生活用品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据此回答9~10题。
9.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C.气候 D.政治
10.若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A.B1到B2 B.B2到C1C.A1到D D.C1到A1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13~14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 EB——环境负担 |
13.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14.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表格,完成15~17题。
地 区 | 年生物 量/万吨 | 可承载人 口/万人 |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长江中 下游地区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1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开放程度C.自然资源 D.消费水平
16.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临界性 B.相对性C.警戒性 D.稳定性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9.关于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作为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最差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功能区以居住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20.下列乡村的居住区最可能连片分布聚集成块状的是( )
A.成都平原耕作地区的中心 B.沿汉水河道伸展的村落
C.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多数村落 D.太湖周围以渔业为主的村落
我国某沿河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目前,该城市着力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下图示意该城市与河流关系。据此完成 21~22 题。
21. 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 )
①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 ②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
③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 ④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
A. ①③ B. ②③C. ①④ D. ②④
22. 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 产业 B. 土地C. 交通 D. 教育
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达。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特色民居景观图及主要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区域多“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这类特色民居是因为( )
A.此地盛产石材,便于建桥 B.河湖纵横交错,水运便利
C.房屋多坐南朝北,防止暴晒 D.文化发达,墙壁多水彩画
24.隋唐之后,扬州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因素为( )
A.气候 B.农业 C.手工业 D.交通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经济 C.历史 D.地域文化
26.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 )
A.旅游 B.历史 C.政治 D.经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28.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29.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C.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
①城镇化阶段 ②郊区城市化阶段③逆城市化阶段 ④再城市化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1.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上海市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2~33题。
32.2000年到2012年,崇明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崇明区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我国 2014 年评选出的十大智慧城市近半数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左图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布图,右图示意智慧城市的主要服务功能。据此完成 34~35题。
34. 城市群的形成( )
A. 加大了各城市之间的差异B. 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益
C. 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D. 加大了中心城区的压力
35. 智慧城市能够( )
A. 调整城市地域结构B. 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C. 扩大城市空间规模D.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Ⅱ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 银川市 | 石嘴山市 | 中卫市 | 固原市 | 吴忠市 |
面积(平方千米) | 9025.4 | 5310 | 17441.6 | 10541.4 | 21400 |
人口(万人) | 229.31 | 80.59 | 117.46 | 125.05 | 142.25 |
材料2 :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2分)。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6分)。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左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下右图示意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8分)。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4分)。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民乐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I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C | D | D | D | A | B | B | A | D | C | A | D | C | C | C | B | C | B |
题号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答案 | C | A | B | A | B | D | D | B | B | C | A | A | D | A | A | B | D |
|
Ⅱ卷
36.【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1分);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1分)。
(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2分)。地形崎岖耕地不足(2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2分)。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任答3点得6分)
37.(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任答4点得8分)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任答2点得4分)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任答2点得4分)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共5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