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展开第七章 第三节 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衡力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应用及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较光滑的水平面、硬纸板、细绳、盘子、砝码、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学生举例分析:如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又如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有时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板书课题:力的平衡)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2、二力平衡的概念
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
生: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和书本对它向下的压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存在,如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师:请利用已提供的器材,参照课本图7-21的实验装置,完成探究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让硬纸板作为受力物体进行研究,有何好处?
(2)本实验对桌面有何要求?为什么?
(3)本实验是如何改变拉力大小的?
(4)实验中为何要将硬纸板转动一定角度?此时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5)若用剪刀将硬纸板剪开,硬纸板还能否平衡?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师:请思考并讨论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并举例说明。
生: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受力物体不是同一物体,而平衡力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两者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而书本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板书设计
课题:力的平衡
1、二力平衡的概念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在两力作用下保持 或 状态。 异:平衡力作用在 物体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物体上。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同:大小 、方向 、作用在 。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预习案,课堂探究案,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a href="/wl/tb_c64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案</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