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根据课文默写,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
    B.5月26日凌晨,两只德国球队上演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国家德比战,最终拜仁慕尼黑队以2:1战胜了多特蒙德队,第五次捧起了欧冠奖杯。
    C.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禅让/禅宗 矩形/举步维艰 扪心自问/闷闷不乐
    B.应届/答应 胸膛/瞠目结舌 任重道远/光阴荏苒
    C.发酵/校订 炮火/如法炮制 肆无忌惮/弹尽粮绝
    D.烙印/贿赂 晕车/晕头转向 视若寇仇/豆蔻年华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笑靥(yè) 祈祷 (qí) 亘古(gèng) 潜滋暗长(qiǎn)
    B.癖性 (pì) 倔强(jiànɡ) 地壳(qiào) 鄙夷不屑 (xuè)
    C.静谧(mì) 教诲(huì) 粗犷(guǎnɡ) 叱咤风云(chà)
    D.濒危(bīn) 框架(kuàng) 虔诚(qián) 咬文嚼字(jiáo)
    4.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速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萌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下列对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B.《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是孤女,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
    C.《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
    D.老舍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评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6.综合性学习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⑤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⑥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⑦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表现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予(将)游于鼓山……前一日,阴云作雨,应候①如秋冬。予慨三农之有望,患斯行之弗果。是晨,忽风自东南来,席卷云霾,旭日辉辉②,出于天表,花气鸟声,川容谷态,与夫远山秀色转生清丽。彼造化者,若先意而待人也。遂登绝顶,遍观幽胜,感民物之熙和③,乐太平之有象,春秋融液④,心神怡旷……同游索予曰:“阴睛聚散,良会几何,斯一时之胜事。当记其略也。”于是乎书。①应候:顺应时令节候。②辉辉:光亮耀眼的样子。③熙和:和睦快乐。④融液;犹言融为一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___遂登绝顶 _________________乐太平之有象 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间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至若春和景明/若先意而待人也
    B.游于鼓山/出于天表
    C.当记其略也/增其旧制
    D.斯时之胜事/吾妻之美我者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患斯行之弗果。
    4.甲乙两文所写景色各有什么特点?欣赏景色的人各产生什么情感?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陕北的窗花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有删改)
    1.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文中说“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就会收缩一次”,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感受?
    4.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5.文章第⑥段,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坐在炕上剪窗花的场景,对表达文章主体上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高铁革命
    2012年,我国开始研发中国标准动车组;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开展了标准动车组试验和运用考核。如今,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研究员赵红卫表示,未来中国高铁将全面更新替换。如果目前2586组“和谐号”全部替代为“复兴号”,记者粗略估算,替代资金将达到400亿。而“十三五”规划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预期新增1.1万公里铁路建设,意味着将新增1320个组“复兴号”,增加2000亿资金空间。总体看来,“复兴号”将推进6000亿资金的流动。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走出去’的战略。”赵红卫说。相比于日、法、德等国的高铁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关键优势有三点:一是轨道、隧道建造技术更高,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譬如中国高铁技术能够保证在很大温差情况下铁轨不变形;二是中国的高铁技术团队过硬,整体人马能够做到随调随用;三是中国高铁的修建造价比发达国家更低。
    英国广播公司在2014年“中国的高铁革命”报道中援引数据指出,中国高铁建设成本不超过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1700万至2100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2500万至200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5600万美元。
    随着“复兴号”陆续为“和谐号”顶岗,中国标准“国产替换”将开启经济增长新里程,值得期待。首先,中国标准直接惠顾动车组发展,车型更换带来巨大产业机遇。我国动车组是从2006年开始大规模从德国、法国、日本等引进技术,基本上是合资生产,使用外方技术。虽然已经发展到第二代动车组,但有些技术还是打着外方的“胎记”,知识产权依然不在掌握中,包括车轮、轴承,还有制动刹车系统等都依旧采用外国标准,由国内零部件商进口组装。
    其次,中国标准带动产品全面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产品的升级换代主要是标准的提升,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倘若全国各行各业的产品都进行中国标准的全面升级,一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克服眼前徘徊状态,提高增长水平。因此,必须着力改变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和标准水平“低”的状况,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我们当初从海外引进了1型车、2型车、3型车和5型车四种不同的技术平台。这些车型技术路径不同,我国用最短的时间博采众长,造出高铁并投入使用,让社会尽快受益。但是基于不同平台研发出的车型,并不能兼容使用。“和谐号”没有做到标准化统型,不仅司机操作台不同,车厢定员座位数与布局也不同,有些车甚至车厢连挂处的高度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如果车型不同,也不可能重联运输。如果某节车出现故障,需要组织乘客换乘,临时调来的车一旦车型不同,就会出现要么“挂不上”,要么“缺座位”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高铁从2012年开始研发至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未来有着巨大的价值空间。
    B.要从机遇中发现挑战,开启中国高铁新的历程,必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C.三则材料介绍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在指出目前高铁面临的困难,如果没有新的进展,今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D.我国当初从海外引进四种不同技术平台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回馈给社会。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高铁建设成本不超过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1700万至2100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2500万至200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5600万美元”一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中国高铁在世界竞争中具有造价低的优势。
    B.“2012年,我国开始研发中国标准动车组;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开展了标准动车组试验和运用考核。如今,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以时间顺序回顾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其间取得的成就。
    C.中国高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大力进行自主创新,第二代动车组完全使用了国产技术,摆脱了外方的印记。
    D.“和谐号没有做到标准化统型,不仅司机操作台不同,车厢定员座位数与布局也不同,有些车甚至车厢连挂处的高度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如果车型不同,也不可能重联运输。”一段文字中通过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地将“和谐号”存在的问题表述出来,语言简洁明了。
    4.通读这三则材料,概括自2012年至今中国高铁有哪些特点。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数据”能否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①刘慈欣的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拥有强大技术的外星生物把所有汉字一网打尽,按照古诗的格式进行排列组合,然而,最终,外星人却发出了jŭ sàng的喟叹:诗人的心灵感受是如此独特,即便掌握了穷其所有的“大数据”,也无法组织出超越李白的诗篇。现实生活中,《清华附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也引发众人关注。
    ②用“大数据”分析诗词,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这一方法导向是否合理?
    ③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诗词的本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其中的意象和情趣往往只可意会,需要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④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能营造出合乎情理且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意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无疑是对诗词的拆解。正如一个美女从整体来看,才是美女:用一把利刃将其切开,取出每个脏器、别出每块骨头,把肌肉和脂肪分门别类,再把血管和神经拣成两束,还能是美女吗?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无异于对一个美女进行肢解,与诗词的审美相违。
    ⑤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按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沉浸体会,正如枕径无法代替苦功。清华附小学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义。
    ⑥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并非一无是处,但总归显得 了。小说《许云》的结尾,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承认了技术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1.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
    2.作者认为“大数据”分析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诗词的欣赏研究应该 。
    3.根据文章内容,填入第⑥段最恰当的成语是( )
    A.刻舟求剑
    B.买椟还珠
    C.滥等充数
    D.画蛇添足
    4.文章两次提到刘慈欣的小说《诗云》,分析其各自的作用。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第 段中最合适,理由是 。
    通过大数据不难得出结论:苏轼兄弟情深,然而当我们吟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这样的句子时,对苏轼笔下手足之情的感受,难道不会来得更真切、更直观吗?
    三、语言表述
    14.仿照例句的修辞手法,请在“小溪、烈日”中任选一个造句。
    例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俞敏洪说过,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富足。心灵富足,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充实和满足,穷人说,心灵富足就是有丰裕的生活,精神很愉悦;富人说。心灵富足就是亲友在一起的团聚,得到超越物质的享受;奋斗者说,心灵富足就是成功,满足了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成功者说,心灵富足就是辛苦的打拼后,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其实,心灵富足是用你成熟思考后的行动创造出来的,而与具体的生活环境无关。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留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情感色彩。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运用反选排除法,B句中“石破天惊”指出人意料的奇境,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形容比赛,C句中“骇人听闻”意为听得使人害怕,有贬义,D句中“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正确,不同意,错用词义,故A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重点考查词语和成语中的字音。字音题重点考查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形似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同时,要注意拼写正确。本题A项shàn/chán、jǔ/jǔ、mén/mèn;B项yīng/yìng、táng/chēng、 rèn/rěn;C项jiào/jiào、pào/páo、dàn/dàn;D项lào/lù、yùn/yūn、kòu/kòu。
    3、D
    【解析】
    D项正确。ABC三项修改为:A.亘古(gèn) 潜滋暗长(qián);B.癖性(pǐ) 鄙夷不屑(xiè);C.叱咤风云(zhà)。
    4、C
    【解析】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C项赏析不正确,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春花正在开放,小草刚刚没过马蹄,还不是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翠绿如茵的景象。
    5、C
    【解析】
    C. 《水浒》的结构是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6、(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杯酒释兵权 醉打蒋门神(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2)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点睛: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懂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表达既要阐明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7、①不义而富且贵 ②天涯若比邻 ③荡胸生曾云 ④俭以养德 ⑤箫鼓追随春社近 ⑥人有悲欢离合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涯、曾、箫鼓、汗青”等字词容易写错。


    8、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幸福。《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不幸流落荒岛,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收集种子、播种粮食、晒制葡萄干、驯养野牛、用羊皮制作衣服等。28年后,终得解救。回到文明世界,重获幸福。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做个不放弃、肯坚持的奋斗着。这样才能实现价值,赢得幸福。
    【解析】
    试题分析:“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表达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从自己阅读的名著中选择一部能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作品,通过概述人物的经历和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作答。可选择的名著有很多,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
    9、1.轻幽的芳香环绕着曲折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这是一幅清幽美丽的画面。
    2.诗人常常担心秋风出来,荷花飘零了,人们都不知道。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根据诗歌的内容营造的语境来分析人物的心情。“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的意思为“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10、1. 借指“鱼” 全,都 高的,最高的 对……感到快乐
    2.C
    3.(1)浮动的波光像跃动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里的白璧。(2)(我)为这次出行不能实现而担心。
    4.甲文写晴朗的天气里洞庭湖景色开阔明媚的特点,欣赏景色的人心神舒畅,忘怀得失,欣喜至极;乙文写由阴转晴的天气里鼓山景色清丽秀美的特点,欣赏景色的人感念社会和乐太平,觉得心神欣悦舒畅。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一”在这里是“全”的意思,“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如/如此;B:到/从;C:代词/代词;D: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跃”“璧”“患”“果”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描绘了一幅湖光春色图,抒发了欣喜愉悦之情;乙文通过对鼓山秀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太平生活的珍惜。
    甲: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乙:选自《鼓山胜游记》 作者:唐珣 年代:唐
    参考译文:
    甲: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乙:我要去鼓山游玩。……前一天,下了大雨,好像秋冬的天气一样。我感慨今年农民有好收成,为这次出行不能实现而担心。第二天早晨,忽然风从东南刮来,把阴霾刮走,天空光亮耀眼,从天外来,花的香气,鸟的声音,山川和峡谷的容态,远处的山也变得清丽了。这自然界的美景,如此了解人的意愿并且等待着人来啊。于是登上最高的山顶,观看清幽的景色,感慨民物和睦快乐,对太平的景象感到快乐,春秋好像融为一体,心胸旷达,精神畅快……同游的索说:“天气阴晴聚散,又有多少好的。这一时的美景,应该记录下来呀。”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


    11、1. ①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②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③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④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
    2. (1)用比喻。作者将老人剪纸比作“侍弄土地”,写出老人对剪纸的虔诚、一丝不苟,表现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2)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
    3. 散文《窗花》中的“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是因为①为剪纸老人的精湛技艺所倾倒,②剪纸老人的专注感染了我,让我的内心安静而纯净;③窗花中蕴藏着人生故事,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
    4. “亮”的意思是醒目、耀眼,(“醒目”“耀眼”答出任一个即可)突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现了作者看到陕北窗花时的惊喜及赞美之情。这一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下文揭示窗花的内涵作铺垫,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相照应。
    5. ①敲门前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②对剪子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③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剪纸艺术的赞美。(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根据“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描述可知,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根据“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的描述可知,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根据“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的描述可知,窗花表现了大千世界。
    2.(1)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根据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先要指出修辞手法。然后先出表达效果和情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老人剪纸”,喻体是“侍弄土地”,写出老人对剪纸的虔诚、一丝不苟,表现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2)理解词句的含意,结合语境与主旨,分析对人物与作者情感的表达作用。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文章内容和当时语境,具体分析“我”当时的心境,理解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从“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中可知,文中“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是因为:为剪纸老人的精湛技艺所倾倒;剪纸老人的专注感染了我,让我的内心安静而纯净;窗花中蕴藏着人生故事,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含义及作用。要求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谈作用。结合上句“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即醒目、耀眼之意,结构上:这一句总领全文,为下文揭示窗花的内涵作铺垫,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相照应。内容上: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突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现了作者看到陕北窗花时的惊喜及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结尾段落的作用,可从主旨表达、文章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对剪子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剪纸艺术的赞美。
    12、2.C
    3.C
    4.①轨道、隧道建造技术更高,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②中国的高铁技术团队过硬,整体人马能够做到随调随用;③中国高铁的修建造价比发达国家更低;④“复兴号”陆续为“和谐号”顶岗,实现中国标准“国产替换”。
    【解析】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分析选项。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一,更多谈及高铁优势,没有指出目前高铁面临的困难。
    3.ABD三项正确,C项内容与“虽然已经发展到第二代动车组,但有些技术还是打着外方的‘胎记’,知识产权依然不在掌握中,包括车轮、轴承,还有制动刹车系统等都依旧采用外国标准,由国内零部件商进口组装。”不相符。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然后结合材料内容概括。结合“相比于日、法、德等国的高铁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关键优势有三点:一是轨道、隧道建造技术更高,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譬如中国高铁技术能够保证在很大温差情况下铁轨不变形;二是中国的高铁技术团队过硬,整体人马能够做到随调随用;三是中国高铁的修建造价比发达国家更低。”概括得出:道、隧道建造技术更高,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中国的高铁技术团队过硬,整体人马能够做到随调随用;中国高铁的修建造价比发达国家更低;结合“随着‘复兴号’陆续为‘和谐号’顶岗,中国标准‘国产替换’将开启经济增长新里程,值得期待。”概括得出:“复兴号”陆续为“和谐号”顶岗,实现中国标准“国产替换”。
    13、1.沮丧
    2.将诗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
    3.B
    4.首段提到刘慈欣的《诗云》,是用流行的小说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要议论的话题——大数据和诗词研究的关系。尾段提到《诗云》,在结构上与首段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用小说中“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承认了技术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来引发读者深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问题。
    5.⑤;该材料表明对苏轼诗句的感受,通过吟咏比大数据统计更真切、直观,证明了第⑤段的观点: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搜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
    【解析】
    1.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沮丧:灰心失望。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能营造出合乎情理且完整的意境。”“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按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概括得出:诗词的欣赏研究应该将诗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
    3.要求学生结合成语含义和语境分析。A.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B.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C. 滥等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D. 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结合“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并非一无是处”分析“买椟还珠”合适。故选B。
    4.要求学生结合两次提到刘慈欣的小说《诗云》在文中的位置分析。第一次是在第一段,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引出文章的话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段运用刘慈欣的《诗云》,是用流行的小说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要议论的话题——大数据和诗词研究的关系。第二次是在尾段。在结构上:与首段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用小说中“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承认了技术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来引发读者深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问题。
    5.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的观点和文本中的段落观点分析。找出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段落,写出理由即可。材料的观点是:对苏轼诗句的感受,通过吟咏比大数据统计更真切、直观。与第⑤段“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按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沉浸体会”观点一致。故应放在第⑤段。

    三、语言表述
    14、引用的手法;比喻;表达完整、通顺。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所描写的意象是“小溪”或“烈日”;要有引用的诗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的内容完整、语句通顺。最好能饱含情感。

    四、写作
    15、摒弃功利,追求心灵的富足
    近年来,人们开始带着功利性的目的阅读学习古代文学文化。成人带着“读了它有什么好处”的疑惑阅读,学生带着“考试可能会考”的想法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亵渎,而追求心灵的富足才该是我们学习古文化的最终目的。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瑰宝。有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积极入世的《孟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子》,“爱人若爱身”的《墨子》……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受益匪浅。但如今,面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带着功利性心理学习的学生们首先想到“使动用法”“判断句”“句子翻译”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再深刻一点呢?这句曾鼓舞万千寒门学子追求正义和浩然之气的名言,竟不能在他们心中泛起半点波澜,思绪再次涌动,也不能让他们有所启示。
    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开始麻木追求功用,但心灵却日渐枯竭起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快餐式阅读,一条条夺人眼球的爆炸性新闻不绝于耳。尽管自己从网络上获取了不少知识却仍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腹中无墨;空暇时去再多的社交场所娱乐仍不能阻止自己的思绪早已从脑袋中飞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静静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好好读一读古文学,你会体会这其中带给自己激励人心的力量,用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使自己的的心灵得到慰藉,使自己纯粹正派的思想充溢于天地之间。
    “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功用思想看待古文化的人,也定是没有文化修养底蕴的人。纵有再好的皮相,也只能让人在谈吐中一眼看穿他的道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古文化装裱自己,哪里比得上使自己拥有古典气质?像那些功利阅读的学生一样,只学习考试有用的关于古文化的东西,但学到的只是皮毛,其灵魂精髓却无法得到领悟,没有对古文化的深刻领悟,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修养极佳的人?唯有不带功利之心,不带既定目标,认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浸养在文化的氛围之中。
    唯有抛开功用之心,感悟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富足起来,成为一个由里及外散发文化气质的人,才能使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自己正义之气、善良之心,才能使喧闹的社会中多些安宁静谧的天地,才能使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才能不断影响社会价值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充满心灵富足,思想超脱,拥有浩然正气,高尚文化修养的人们的社会。
    古文化带给人们积极的力量正在式微,更需要人们摒弃功利,纯粹追求心灵的富足和愉悦。挖就古文化精神的力量。
    【解析】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出要求写出的主题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富足。心灵富足是用你成熟思考后的行动创造出来的,而与具体的生活环境无关。围绕这个角度立意作文就很容易了。本作文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可拟题目为:摒弃功利,追求心灵的富足。
    点睛: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而立意上,话题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相关试卷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完成下面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解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阶段性适应模拟试题(一模)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阶段性适应模拟试题(一模)无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