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高三3月大联 生物试卷
展开生物学参考答案
1.【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淀粉、酶的作用及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人工淀粉代谢合成途径的相关基础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结构与功能观和物质与能量观、对比分析的科学思维和关注生物科技前沿的核心素养。
【解析】淀粉属于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即淀粉是一种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聚体,A项错误;依据酶的专一性特点可知,酶的应用可以保证化学反应有序进行,B项正确;人工淀粉代谢合成途径(ASAP)与光合作用过程类似,都合成了糖类,而糖类的合成都涉及能量的转化和储存,C项正确;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如果能在全世界推广应用,将增加全球范围内CO2的利用,对减缓温室效应有益,D项正确。
2.【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氨基酸与蛋白质关系、光合作用产物类型方法,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解析】题干显示,14C是12C的放射性同位素,用同位素标记法可追踪碳的转移途径,说明光合产物类型,A项正确;研究人员在在小球藻未产生糖类之前就检测到放射性的氨基酸,说明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氨基酸是在糖类合成之前,这些氨基酸还可以继续合成蛋白质,故B、C两项正确;丙氨酸和甘氨酸是小球藻光合作用合成产物,说明小球藻可以自身合成丙氨酸和甘氨酸,二者属于小球藻的非必需氨基酸,D项错误。
3.【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的功能,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解析】变形虫有核部分含有遗传物质核DNA,一段时间恢复了原来的完整结构,而无核部分退化消失,说明核DNA能够控制有核部分的结构修复,A项正确;变形虫无核部分因失去细胞核,无法进行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项正确;虽然有核部分能够恢复完整结构,但无核部分则退化消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完整结构,更不能增殖,均说明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与细胞完整情况有关,C项错误;变形虫有核部分恢复了原来的完整结构,并且还能增殖,能够作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支撑实例,D项正确。
4.【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端粒酶组成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真核细胞内存在一种由RNA和特殊蛋白组成的端粒酶,RNA和特殊蛋白都是端粒酶基因表达的产物,故真核细胞在细胞增殖的特定时期可通过端粒酶基因表达来调节自身的增殖,A项正确;从端粒酶的功能推测,正常细胞中的端粒酶可在自身特殊蛋白作用下以自身RNA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故正常细胞中也存在着从RNA到DNA的信息传递过程,B项错误;若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可能与癌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上升有关,C项正确;若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端粒酶的合成会受到抑制,从而间接影响真核细胞的染色体长度和细胞增殖,D项正确。
5.【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命体形式与环境和细胞内的两种形式水联系,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解析】细菌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会形成芽孢休眠体。细菌是活细胞生命体,芽孢是有生命的休眠体,A项错误;由题干可知,与生活状态的细菌相比,芽孢抗旱能力更强,B项错误;细菌在生活状态下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高,而芽孢休眠体代谢减慢,自由水含量下降,其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会下降,C项错误;题干显示,芽孢是细菌在抵御不良环境条件(如极度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抵御不良环境的产物,D项正确。
6.【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解析】Na+经过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项错误;人体细胞所需的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也可以通过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项正确;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的种类决定着离子能否运输,离子通道蛋白的数量决定着运输速率,C项错误;大分子物质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首先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分子对其进行识别,故与细胞膜的成分有关,D项错误。
7.【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类型、过程等基础知识;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等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据题意可知,LDH利用NADH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此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说明LDH作用部位在细胞质基质,MDH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作用部位在线粒体基质,A项正确;黄瓜幼苗被水淹后,氧气供应量减少、有氧呼吸速率减弱,线粒体内膜消耗NADH的速率下降,D项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在线粒体基质,MDH参与第二阶段反应,故线粒体基质中的MDH不能催化葡萄糖的分解,B项错误;黄瓜幼苗被水淹前,土壤未隔绝氧气,其根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方式提供能量,C项正确。
8.【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
【解析】“口渴”已经表明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会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产生兴奋,经下丘脑调节中枢分析综合后,再将兴奋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其含量会上升,B项正确;高糖饮料中的糖分被机体摄取后,不仅会升高血糖浓度,还会增加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数量,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项正确;“越喝越口渴”是高糖饮料引起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的结果,本质上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夏季饮用淡盐水比高糖饮料更能解渴,D项正确。
9.【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染色体显性和伴Y染色体遗传的实例及特点,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
【解析】根据患病双亲I1和I2生育患病儿子II2,由于I2和II3不携带致病基因,若用A/a表示该病相关基因,如果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II2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Xa必然来自I2(XAXa),与I2不携带致病基因不符;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I1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XA一定遗传给其女儿(XAX—),与II1不患病不符;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2的基因型为aa,其母亲必然携带致病基因(Aa),与I2不携带致病基因不符;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知I2、II1、II3基因型均为aa,II2和I1的基因型均为Aa,符合遗传系谱图遗传规律和题干条件;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II2和I1的基因型均为XYA/a,同样符合遗传系谱图遗传规律和题干条件。综上分析,该病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Y染色体遗传病,A项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人群中男女发病率相等,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人群中只有男性发病而女性不患病,B项错误;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II2的基因型均为XYA/a,致病基因YA/a只能传给其儿子,但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 II2的基因型为Aa,其致病基因A可能遗传给其女儿,而也可能遗传给其儿子,C项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结合上述分析,III1基因型为Aa,不患病个体均为aa,致病基因A传递过程只能为I1→II2→III1,再根据伴Y染色体遗传特点,致病基因YA/a传递过程也只能为I1→II2→III1,D项正确。
10.【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素养。
【解析】抑菌实验中,抑菌圈越大,抗生素效果越好,菌体抗生素抗性越差,反之则越强。表中显示,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在四环素下的抑菌圈最大(半径1.31cm),而在阿奇霉素下的抑菌圈最小(半径0.19cm),说明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对四环素的抗性最弱,而对阿奇霉素的抗性最强,A项正确;表中显示,第二代大肠埃希氏菌在5种抗生素下的抑菌圈半径均比第一代的抑菌圈小,说明第二代大肠埃希氏菌对5种抗生素的抗性均有所提升,这与在抗生素选择作用下提高了抗生素基因频率有关,B项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使用只是为大肠埃希氏菌变异提供了选择的因素,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大肠埃希氏菌朝向抗性增强的方向进化,C项错误;抑菌圈大小是大肠埃希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大小的直接体现,大肠埃希氏菌在使用不同抗生素前已存在不同抗性的变异类型,抗生素选择了抗性较强的菌体,故抑菌圈大小的改变是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变异选择的直接结果,D项正确。
11.【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细胞活性鉴定,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解析】科研上,常采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鉴定死细胞与活细胞,利用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能被染色,A项正确;图形显示,0μg/mL头孢拉定处理条件(即没有头孢拉定处理)下,尾草履虫种群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即K值接近700个),即由图知4~5天已经达到K值,而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是在K/2时,B项错误;在不同浓度头孢拉定处理下,尾草履虫种群K值随着头孢拉定处理浓度上升而下降,在50 μg/mL和100μg/mL处理下,种群K值比低于50 μg/mL处理条件下分别提前1天和2天出现,C项正确;图中显示,头孢拉定处理会对水体中的尾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影响,故可将水体中的尾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作为水环境抗生素污染情况的参考指标之一,D项正确。
12.【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解析】人工垦荒种植可以改变该地原有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弃耕后该地也不能完全恢复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A项正确;任何生物群落均有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人工垦荒形成的裸地土壤中,虽然缺少地上植被,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地下不同土层上也存在垂直结构,B项错误;地上植被是该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生产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又是生物群落的主要分解者,地上植被类型也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故人工垦荒可以明显改变地上植被类型,再通过植被来间接影响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C项正确;该地生态系统在人为影响消除后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项正确。
13.【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控制和基因表达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解析】图为基因表达的两个过程,①为转录、②为翻译。若基因A正常表达且基因a表达的①或②过程受阻,即显性基因A控制的显性性状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a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能表现,则杂合子(Aa)个体会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A项正确;若基因a正常表达且基因A表达的①或②过程受阻,即隐性基因a控制的隐性性状会表现出来,而显性基因A控制的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则杂合子(Aa)个体会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B项正确;若基因A、a均正常表达,即显性基因A控制的显性性状和隐性基因a控制的隐性性状均会表现出来,则杂合子(Aa)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与纯合子(AA、aa)个体不同的性状,如不完全显性性状:红花(AA)×白花(aa)→粉红花(Aa),C项错误;若体细胞随机选择基因A或a正常表达,即一部分体细胞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另一部分体细胞会表现出隐性性状,则杂合子(Aa)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显性和隐性兼有的性状,如三色雌猫(玳瑁猫♀)就是XAXa杂合子在不同的体细胞中随机选择基因A(控制黑毛)或a(控制白毛)进行正常表达的性状,D项正确。
14.【答案】BC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遗传致死现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素养。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F2雌性植株中高茎∶矮茎为3∶1,且都是宽叶;雄性植株中高茎∶矮茎为3∶1,宽叶∶窄叶为1∶1,则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由于亲本为雌雄各一株,则亲本中高茎和矮茎所对应的基因型应该是AA和aa,即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据此,根据F1杂交得到F2的情况如下:
据表可知,可得到题干所对应的F2比例。根据此表分析,子二代中高茎宽叶植株(包含雌株和雄株)的基因型种类为6种,C项正确;根据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可知,亲本植株基因型可能是AAXBXB和aaXbY,也可能是AAXbY和aaXBXB,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F2中雌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种类为AXB、AXb、aXB、aXb四种,D项正确。
15.【答案】AC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叶绿体内ATP与ADP相互转化和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生命观念素养。
【解析】图中ATP和ADP含量变化曲线显示,在开始光照的0~5 min 内,ATP含量迅速上升,而ADP迅速下降,依据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叶绿体中发生了ADP+Pi→ATP的转化过程,A 项正确;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叶绿体内将持续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叶绿体类囊体膜捕获光能后利用ADP和Pi为原料持续合成ATP,合成的ATP也会持续供给暗反应三碳化合物(C3)还原过程,曲线显示叶绿体中ATP含量基本稳定,说明ATP与ADP的持续转化已维持在一定的速率下,而叶绿体中的ATP与ADP转化持续进行,并未停止,B 项错误;在黑暗20~30 min内,叶绿体因无光照,光反应停止,无法持续合成ATP,而暗反应在停止光照的短暂时间内继续进行,会继续消耗ATP,同时产生ADP,从而导致了ATP和ADP的含量呈相反变化,C项正确;在光暗交替处理30 min内,ATP与ADP含量变化较大,这说明光暗条件主要对叶绿体内ADP与ATP转化过程的影响较大,D项正确。
16.【答案】C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素养。
【解析】题干显示,tmRNP由 tmRNA和SmpB蛋白组成,RNA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RNA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分别为C、H、O、N、P和C、H、O、N、(S),则tmRNP的化学元素为C、H、O、N、P,A 项正确;若mRNA缺失了终止密码子就变成了受损mRNA,则可能会导致以其为模板翻译的肽链因不能被终止而不能从核糖体上脱离,B项正确;题干显示,在tmRNA的作用下,原先翻译出错的肽链上会增加了一段降解酶作用的标签肽,但受损mRNA可能有多种情况,如mRNA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或缺失,导致受损mRNA翻译链缩短或延长,则含标签肽的肽链不一定比正常mRNA翻译出的肽链长,C项错误;若向正在合成肽链的细胞施用SmpB蛋白活性抑制剂,SmpB蛋白活性被抑制,由于SmpB蛋白对tmRNA的活性维持有重要作用,tmRNA活性会受到影响,而tmRNA又参与的是错误肽链的降解标记过程,故SmpB蛋白活性抑制剂会影响该细胞中错误肽链降解过程,但该细胞正常肽链的合成不会因此受影响,D项错误。
17.【答案】(12分,除备注外每空1分)
(1)不同 不能 若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则甲地F1、F2、F3种皮都应是黄色,乙地F1、F2、F3种皮都应是白色,与实验结果不符(3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F3种皮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接近3∶1(2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细胞核 母本
(4)7/16(2分) 降低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果实各结构部分发育问题,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
【解析】(1)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所以子代种皮的颜色是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的,根据F3种皮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接近3∶1,可判断A和a遵循分离定律,且黄色为显性性状,再根据甲、乙两地F1、F2、F3种皮颜色,可否定细胞质遗传,应为细胞核遗传。
(2)根据实验结果可推出,甲地F1种皮的颜色是由母本(AA)决定,故为黄种皮,F2种皮的颜色是由F1(Aa)决定,则F2为黄种皮,F3种皮颜色是由F2(A_∶aa=3∶1)决定,则F3为黄色∶白色的比例接近3∶1;乙地F1种皮的颜色是由母本(aa)决定,故为白色,F2种皮的颜色是由F1(Aa)决定,故为黄色,F3种皮颜色是由F2(A_∶aa=3∶1)决定,故黄色∶白色的比例接近3∶1,上述实验结果能验证分离定律。
(3)若要合理解释豌豆种皮颜色遗传规律,根据所学遗传知识,可将其概括为种皮颜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种皮颜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种皮颜色是由母本基因型决定等3个要点内容。
(4)若让甲、乙两地杂交的F1种子连续自交4代,杂合子连续自交情况下,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而纯合子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1/2n)。根据豌豆种皮由母体基因型决定,故连续自交4代下,第4代种子的种皮颜色应为第3代母体基因型比例,则第4代种子中白种皮种子占的比例=1/2×(1-1/23)=7/16;若让其连续自交,杂合子比例(1/2n)会随着自交代数增多而降低,而纯合子比例(1-1/2n)会上升,故黄种皮种子中的杂合子比例会随着自交代数增多而降低。
18.【答案】(12分,除备注外每空1分)
(1)大量 主动运输 减少
(2)内质网 先上升后下降
(3)缺镁会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b)含量;缺镁会导致RUBP羧化酶活性不足,暗反应速率较低;缺镁还会影响NADPH的合成,光反应速率较低(答出1点给1分,共3分)
(4)实验思路:将叶片发黄的葡萄幼苗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幼苗用含Mg2+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乙组幼苗用缺Mg2+的培养液培养,将两组幼苗放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叶片生长情况。(合理即可给分,2分)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组幼苗叶片恢复正常(绿色),乙组幼苗叶片仍然发黄,则说明叶片发黄的葡萄幼苗是因缺Mg2+引起的;若两组幼苗叶片均恢复正常(绿色)或均发黄,则说明叶片发黄的葡萄幼苗不是缺Mg2+引起的。(合理即可给分,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组成元素的类型、物质运输方式、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素养。
【解析】(1)从含量来看,Mg是植物细胞中的大量元素,而植物根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土壤中吸收Mg2+等矿质离子。电镜观察发现,0 mml·L-1 Mg2+处理下叶片中的叶绿体发生形变,有的呈圆球形,叶绿体基粒之间发生断裂和分离,叶绿体膜模糊,类囊体大部分解体和消失,说明严重缺镁不仅会破坏叶绿体结构,还会导致叶绿体内部由类囊体组成的基粒数量减少。
(2)从化学本质来说,分布在基粒上的叶绿素分子是一种脂质,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再运输到叶绿体中。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0~3 mml·L-1 Mg2+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液中的Mg2+浓度上升,红地球葡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a、b、a+b)逐渐上升,在5 mml·L-1 Mg2+浓度下,其叶绿素含量(a、b、a+b)有所下降,故二者的变化关系概括如下:随着培养液中的Mg2+浓度上升,红地球葡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3)题干显示,Mg2+可以影响RUB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的酶)的活性,说明Mg2+可以影响暗反应过程;Mg2+还可以影响类囊体薄膜上的电子传递过程,如NADP++H++2e-→NADPH,说明Mg2+可以影响光反应合成NADPH过程。题图显示,在同等强度光照下,0 mml·L-1 Mg2+处理后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组。再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缺镁会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则缺镁会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具体原因有缺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会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b)含量;缺镁会导致RUBP羧化酶活性不足,暗反应速率较低;缺镁还会影响NADPH的合成,光反应速率较低等三个方面。
(4)从题干可知,除了植物缺镁会导致叶片发黄外,引起幼苗叶片发黄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幼苗缺氮、缺水或遭病虫害等。在红地球葡萄繁育基地发现了大田的同一位置上出现了几株叶片发黄的葡萄幼苗,现需要设计实验确认这几株幼苗是否因缺乏Mg2+引起的。该实验需要采用溶液培养法进行实验探究,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Mg2+,因变量是幼苗叶片是否恢复正常绿色,控制好无关变量,注意随机分组。实验参考设计如下,实验思路:将叶片发黄的葡萄幼苗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幼苗用含Mg2+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乙组幼苗用缺Mg2+的培养液培养,将两组幼苗放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叶片生长情况。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组幼苗叶片恢复正常(绿色),乙组幼苗叶片仍然发黄,则说明叶片发黄的葡萄幼苗是因缺Mg2+引起的;若两组幼苗叶片均恢复正常(绿色)或均发黄,则说明叶片发黄的葡萄幼苗不是缺Mg2+引起的。
19.【答案】(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 流动性
(2)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分裂,可源源不断地用来培养新型冠状病毒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人体癌细胞,再用上述人体癌细胞来培养新型冠状病毒,即可得到RNA被32P标记的新型冠状病毒
(3)相等(1分)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共(协)同进化(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癌细胞的特点、同位素标记法在病毒培养中的应用、基因表达及共同进化相关内容,考查知识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病毒外壳的外包膜主要来源于人体细胞膜,细胞膜主要成分为脂质(磷脂)和蛋白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胞吞,以膜融合方式侵入,充分利用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病毒研究实验中,一般采用人体的癌细胞(如肺癌细胞或肝癌细胞)来培养该病毒,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分裂,可源源不断地用来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是其显著的优点。若要获得RNA被32P标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需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增殖,营寄生生活,需要用活细胞来培养,则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人体癌细胞,再用上述人体癌细胞来培养新型冠状病毒,可得到RNA被32P标记的新型冠状病毒。
(3)图示中c和d过程为RNA复制,所需原料为四种(A、U、C、G)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过程需要的嘌呤类(A+G)核苷酸数量与模板+RNA上嘧啶类(C+U)核苷酸数相等,而d过程所需的嘧啶类(C+U)核苷酸数量即为+RNA上的嘧啶类(C+U)核苷酸数量,故c过程所需的嘌呤类(A+G)核苷酸数量与d过程所需的嘧啶类(C+U)核苷酸数量相等;a过程中一条+RNA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在于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题干显示,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历多次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也造成了当时的人大量死亡,但像这样致死能力强的病毒很快会被我们人类通过各种方式攻克,逐渐演变为致病性温和而可被治愈的病毒,比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以及此次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也会变成与人类长期共存的病毒,这都是人与病毒共(协)同进化的结果。
20.【答案】(9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信息(或信号)(1分) 植物自身能够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合理即可)
(2)生长素(IAA)(1分) 与其合成有关的酶不同(1分)
(3)①两重(1分) 与0μml/L MT处理相比,10μml/L MT和100μml/L MT对根的总长度增加有促进作用,而1000μml/L MT对根的总长度增加有抑制作用
②缓解(减弱)(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酶和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的定义、生长素合成的原料、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素养。
【解析】(1)题干显示,褪黑素(MT)是动物体内的一种激素,从作用过程上看,MT在动物体内是一种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或信号)分子。由植物激素的定义:“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可知,要确认某种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有两点依据:植物自身能够合成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2)在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通常,细胞代谢需要多种酶的催化。在原料相同的情况下,经不同酶的催化,相同的原料可以转变形成不同的物质;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不同基因会控制不同酶的合成,同一个体内基因会选择性表达,这是相同的原料可以转变形成不同的物质的根本原因。
(3)图中显示,在不同浓度Cd2+危害下,与0μml/L MT处理相比,10μml/L MT和100μml/L MT对根的总长度有促进作用,而1000μml/L MT对根的总长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MT处理对水稻幼根的生长作用表现出了两重性。在0μml/L MT处理下,与0μml/L Cd处理相比,10μml/L和100μml/L Cd处理下的根总长度均有所下降,但在有Cd处理(10μml/L和100μml/L Cd)的情况下,同时经过10μml/L和100μml/L MT处理后,根总长度均有所提升,说明适宜浓度(10μml/L MT和100μml/L)的MT能够缓解(或减弱)Cd2+对水稻幼根生长的危害,可以提高水稻幼苗对Cd2+的耐受程度或抗逆性。
21.【答案】(除备注外,每空2分,共计15分)
(1)特殊营养物质 琼脂(凝固剂)
(2)避免PBAT地膜上原有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3)将接种的完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进行培养 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答案合理即可)
(4)RD1-3、N1-2和N3-2(3分) RD1-3、N1-2和N3-2菌株对PBAT地膜有较高的降解作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原理、步骤和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素养。
【解析】(1)实验前,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实验人员应在经常使用PBAT地膜土壤中寻找目的菌株,同时需要制备筛选地膜降解菌培养基。除基本营养成分外,该培养基还需要满足PBAT地膜降解菌生长对pH、温度、特殊营养物质及氧气的需求。PBAT地膜降解菌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才能长出菌落,故培养基中应含有的成分是琼脂(凝固剂)。
(2)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将PBAT地膜材料加入培养基前需要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PBAT地膜上原有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为了证明所配制的筛选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可采用选择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条件对照,故在恒温培养前,除了将接种后的选择培养基平板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将接种的完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进行培养,待两种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稳定时,比较两种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其结果应为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
(4)据图分析,在测定的降解时间内,PBAT地膜在RD1-3、N1-2和N3-2 三株菌株处理下的失重率高于另外三株菌株,这说明RD1-3、N1-2和N3-2菌株对PBAT地膜有较高的降解作用。
22.【答案】(除备注外,每空2分,共计15分)
(1)④①⑤③②
(2)逆(反)转录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 模板链(cDNA)中相应互补的碱基序列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防止目的基因(载体)自身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
(4)能(1分) RT - 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通常无内含子等非编码序列,利于基因交流(或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素养。
(1)题干显示,得到科学而准确的检测结果是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基本要求。要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RT-PCR技术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④采集病人组织样本→①从受试者组织样本中提取mRNA→⑤利用mRNA进行逆转录得到cDNA→③利用PCR扩增cDNA片段→②分析PCR扩增结果。
(2)RT-PCR过程包含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PCR扩增,则该过程需要的酶有逆(反)转录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在进行RT-PCR扩增时,引物在降温退火过程中可与模板链(cDNA)相应互补的碱基序列结合。
(3)RT-PCR的产物经过BamHⅠ、EcRⅠ双限制酶处理后,与经过同样双限制酶处理的小双节病毒(PBV)载体连接,该操作属于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与单一限制酶处理相比,双限制酶处理的优点是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载体)自身连接,还可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
(4)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基因工程所依据的原理之一,而RT - 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通常无内含子等非编码序列,利于基因交流;该技术还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该技术可以增加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
AXB
AXb
aXB
aXb
AXB
AAXBXB
AAXBXb
AaXBXB
AaXBXb
aXB
AaXBXB
AaXBXb
aaXBXB
aaXBXb
AY
AAXBY
AAXbY
AaXBY
AYaXb
aY
AaXBY
AaXbY
aaXBY
aaXbY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大联考试卷、答案、答题卡——生物: 这是一份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大联考试卷、答案、答题卡——生物,文件包含答题卡-彩卡-生物pdf、生物pdf、生物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教案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同步练习docx、SectionB1cmp3、SectionB1dmp3、b42709f484b4b75687a5253b23a40007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教案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同步练习docx、SectionB1cmp3、SectionB1dmp3、b42709f484b4b75687a5253b23a40007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