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2981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27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巩固对《诗经》以及律诗的认知,进一步体会古代诗歌的音韵美、文辞美和情感美,并在背诵积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新课导入《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时间:最早产生的作品在西周初年,最迟在春秋时期,跨度约五六百年。内容: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成就:①树立了诗歌的艺术风格;②开创了诗歌的艺术形式。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理解字词讨论重点注释相互背诵注释说说易错字词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疏通文意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小组补充完善班内交流文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体会《式微》情感结合链接材料和阅读体验,思考:《式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链接材料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诗歌情感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故意设问宛转而有情致,引人注意,启人以思,不言怨而怨自深矣。听读诗歌边看边识记每个字的读音,学习朗诵本诗的情感与技巧。宁(nìng)击鼓传花,理解重点字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衣领。宁:岂,难道。嗣:接续,继续。达(tà):独自走来走去。翻译诗句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深思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深思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理解《子衿》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子衿》所表达的情感。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一名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倒叙课后活动 熟读并背诵《式微》《子衿》,并且选择其一改写成小故事,不少于 200 字。要求:符合诗歌内容、合理的想象与创造、注重情感的表达。 《诗经》:《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西周唐代回顾所学《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小组梳理诗作大意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歌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 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诗歌小结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严整对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散调相承,以实转虚高度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点出“送”的主题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涵虚:水映天空。撼:摇动。济:渡。端居:闲居。圣明:太平盛世。诗歌大意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歌背景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 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诗歌主题 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歌小结 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起兴过渡课后活动查找资料,结合这两节课所学,谈一谈《诗经》中诗作与唐诗的区别。要求:能简单说出异同即可,不少于 200 字。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