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微练(十)列强侵华——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 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微练(十)列强侵华——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 作业,共4页。
专题微练(十) 列强侵华——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2021·漳州三模)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惩办林则徐、恢复贸易,中英关系就会自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表明道光帝( )A.作出结束战争正确决策 B.仍然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逐渐接受近代外交原则 D.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解析:选D 材料中道光皇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这显然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原料和市场,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道光皇帝的愚昧无知,认识不到中英冲突的必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道光帝缺乏国家主权意识,反映的是其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不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道光皇帝未认清中英冲突的实质,与近代外交原则无关,排除C项。2.蒋廷黻先生曾指出,咸丰八年(1858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1860年)的《北京条约》,是战争与交涉的结果。……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一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使清政府开始早期近代化尝试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导致外国侵略势力发展到北京D.加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解析:选A 据材料“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文祥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故选A项;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条约签订前,外国侵略势力已发展到北京,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3.1844年4月,咸丰皇帝谕令对两广总督耆英“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以“专办夷务”。这个钦差大臣“不同于过去的市舶司,也不同于已有的理藩院,乃是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这一“谕令”表明清政府( )A.对外关系体制开始全面改革B.从传统外交理念中萌生新变化C.与列强间初步建立平等关系D.正式设立专办夷务的外交机构解析:选B 据材料“乃是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可知,此时清政府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天朝上国的姿态自居,而是逐步融入世界的外交体系,传统外交理念中萌生了新变化,故选B项。4.《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相信可以和清政府进行自由贸易;对清政府而言,签署的条约是为了怀柔“夷狄”,是对朝贡体制的修正。清政府的这一认识( )A.推动了外交的转型 B.促进了新思潮的萌发C.是盲目自大的体现 D.冲击了传统旧的理念解析:选C 据材料“对清政府而言,签署的条约是为了怀柔‘夷狄’,是对朝贡体制的修正”,可知清政府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理念,盲目自大,故选C项;清政府《南京条约》签订是对朝贡体制的修正,说明外交并未转型,排除A项;朝贡体制说明思想保守,并未促进新思潮的萌发,排除B项;修正朝贡体制还属于旧的理念,并未冲击传统理念,排除D项。5.(2021·邯郸三模)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受命在北京换约受阻,他宣称:“赴京师乃攸关权利而非出于恩赐”,于是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次换约风波( )A.促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办厂合法化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C.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有游历、经商和传教的特权,故选B项;允许列强投资设厂的是《马关条约》,排除A项;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是指《辛丑条约》,排除C项;推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排除D项。6.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 )A.扭转了中外贸易逆差 B.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C.导致了社会性质转变 D.揭开了清末新政序幕解析:选B 据材料“惨败……瓜分中国”可得是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跟扭转中外贸易逆差无关,排除A项;此战争前后中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转变,排除C项;20世纪初清政府主动改革,跟材料社会背景不符,排除D项。7.《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C.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解析:选A 甲午战败标志着只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破产,而先进的中国人并未沉沦,而是将学习领域扩大到政治制度层面,这是对民族救亡道路的深化,故选A项。8.下图是当时在英国有一本相当流行的讽刺杂志叫作《PUNCH》刊载的用西方人的观点来描述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漫画,图中的日本矮子穿得不伦不类像个小丑般,却指手画脚、神气活现地在给各老牌西方帝国的军官们上孙子兵法课。以下对该漫画解读最合理的是( )A.此漫画应发表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B.甲午中日战争奠定日本的列强地位C.西方讽刺满清王朝的不堪一击D.西方列强准备要合力压制日本解析:选B 漫画中西方列强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却还要礼貌地坐在那里忍受着日本人的趾高气扬,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打败了东方巨人而赢得了西方列强的“文明礼貌”对待,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4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封信件,两份译文1791年,英国决定派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以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致两广总督郭世勋信件的形式,将此事通知给中国。材料一为该信英文内容直译,材料二为郭世勋上乾隆皇帝奏折所附此信之中文译本。材料一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代表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材料二 我本国国王……发船来广贸易。闻得天朝大皇帝八旬大万寿,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国王称,恳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本国的人来广与天朝的人贸易,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饷货丰盈。今本国王命本国官员公举辅国大臣马嘎尔尼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即十分欢喜……(1)概括郭世勋的译文与直译译文的差异。(6分)(2)谈谈你对郭世勋修改译文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贵国”“英王陛下”等词语可知直译译文是平等的口气;根据材料二“天朝大皇帝”“赏见”等词语可知郭世勋译文改原信件中的平等口气为以下对上、外夷对天朝谦卑、恭敬的口气;同时郭世勋的译文中还将原文中一些重要词句或是未全部译出,或是作了修改。第(2)问,郭世勋译文表面上体现了中英两国交往的礼仪差异,实际上折射的是中英两国社会类型和对世界大势认识上的差异。英王的信件展现了迈入工业文明大门的英国急于寻找广阔海外市场的需求,而郭世勋的译文体现的则是农业文明下闭关锁国的中国对世界变化的茫然无知。答案:(1)差异:原信中平等的口气改为以下对上、外夷对天朝谦卑、恭敬的口气;原文内容中一些重要的词句或是未全部译出,或是作了修改。(2)认识:郭世勋对译文的修改,表面上折射的是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交往的礼仪差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和各国交往认识上的差异。18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广阔的市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处于农业文明的盛世时期,长期闭关锁国,沉醉于天朝上国思想观念中,对近代国际准则和世界工业文明发展潮流毫无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郭世勋修改译文的行为,反映了清政府虚骄自大、故步自封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五 考点13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B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指出,魏源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五 考点13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A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英国《泰晤士报》声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列强的侵华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