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知识清单3 认识中国区域-2022年中考(会考)地理必考点知识清单
展开中国地理部分考点1位置与分布一、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1.东北三省(1)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我国纬度最_______的地区,也是位置最_______的地区,北部邻俄罗斯,东部邻_______,南部临渤海和_______海。(2)优点: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国界线漫长,利于和_______、朝鲜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_______、日本等国家往来。(3)缺点:纬度高,冬季寒冷,_______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且易受___________影响。2.长江三角洲(1)位置: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包括_______省东南部、上海市及_______省北部。(2)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地处__________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_______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_______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_______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3.黄土高原(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_______。跨越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河南等省区。(2)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气候从半湿润区向_______区过渡;植被从森林向_______过渡;农业从农耕区向_______区过渡。4.河西走廊(1) 位置:位于甘肃省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_______山和北山之间,长达1 000多千米,是呈___________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2)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__________”的咽喉要道,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__________”。香港和澳门(1)位置:香港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省_______市,南临南海。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岸,北连广东省_______市。(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香港和澳门扼守_______江与南海交通的咽喉要道;具有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的优势;_______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在时区上互相衔接,使得全球金融业保持24小时运作。二、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1.四大地理单元区域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北方地区以_______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_______ 区域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南方地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_______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_______,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_______西北地区以高原和_______为主东部主要是_______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区域地形类型地形特征青藏地区以_______和山地为主“远看是_______,近看是_______”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地和盆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 2.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_______、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3.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_______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东靠_______;内部则是广阔的东北平原。常用“_________、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4.新疆:地形以高山和盆地为主,山脉与盆地南北相间排列,有“_____________”之称。北部为阿尔泰山脉,南部为昆仑山脉,_______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_______盆地,北部是_______盆地。三、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1.四大地理单元区域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气候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冬季_______,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夏季_______,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_______ 区域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南方地区湿润的_______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 ℃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_______毫米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区域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西北地区温带_______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___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青藏地区__________气候为主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充足,__________强烈,气温低而且年温差_______、日温差_______,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大风 2.东北三省:属_________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_______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_______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3.四川盆地:属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盆地以北的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冬季很少受到_______影响,少霜雪,使得盆地内部冬季温度较纬度相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这里全年多_______、少日照、多夜雨。四、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1.四大地理单元区域农业布局北方地区长城以北:农作物一年_______熟,主要种植_______小麦、玉米、甜菜等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_______熟,主要种植_______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_______森林绵延分布,是中国重要的林区 区域农业布局南方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_______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_______ 区域农业布局西北地区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分布有____________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_______草场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如河西走廊、_______平原、河套平原、塔里木河沿岸形成灌溉农业区 区域农业布局青藏地区青藏地区:耐寒的____________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_______、藏绵羊、藏山羊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______________谷地、东部的_______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适宜喜温凉的_______、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2.东北三省工业结构特点: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___基地。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_______、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3.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广州加速推动产业升级,_______、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部门获得了很大发展。深圳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为支柱,以____________为基础,形成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4.香港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_______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香港回归以来,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_______中心的地位,被公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5.澳门的产业结构:澳门主要经济支柱有___________、出口加工业、房地产业以及服务业等。近些年来,澳门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博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部门以服装、玩具、电子、彩瓷和_______为主。五、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1.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_______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_______部山区人口相对稀疏。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城市密集,多沿_______、沿_______、沿交通线分布。3.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__________和交通沿线,呈带状或点状分布。4.台湾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主要原因有西部多_______,有利于人口繁衍和农业等各方面;西部与_______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与大陆联系紧密,有利于经济发展。考点2联系与差异一、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干旱”的西北地区2.“高寒”的青藏地区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4.台湾岛的位置与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联 二、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河流在区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上游通常落差大,适宜发展_______;中下游水流平稳,可以发展__________。但能否航运,还要看水量等其他条件。例如,长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_______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淡水渔业;为工业发展提供_______;提供便利的_______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塑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利于_______业发展;河水增加大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等等。三、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1.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地理差异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_______、丘陵为主高原、_______为主_______、高山为主气候_______气候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气候河流多_______河多_______河大河源头、多内流河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植被森林、森林草原为主沙漠、_______为主高山草甸、高寒_______农业_______业畜牧业、_______农业畜牧业、_______农业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工矿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两岸 2.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温度带干湿地区植被类型耕作制度粮食作物华北平原_______带_______区落叶阔叶林一年______熟或两年三熟_______小麦东北平原_______带、寒温带_______区、半湿润区以_______为主一年______熟_______小麦 3.南方地区的内部差异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产区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南丘陵以丘陵、山地为主,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是我国_______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适宜茶叶的生长,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产区。此外,东南丘陵还是我国农、林、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地区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四季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横断山区植被分布_______变化显著经济林木、_______、矿产资源丰富。云贵高原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全年多_______、少日照、多夜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被誉为“_______”,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的生产基地 四、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1.西气东输工程:加强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和跨区域调配,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_______优势,提高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率,促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于缓解东部地区_______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等有重要意义;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_______发展,实现了合作共赢。2.南水北调工程:①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_______矛盾,利于社会安定。②经济效益:促进_______区的经济发展。③生态效益:增加_______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等。五、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香港、澳门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提供的能源、_______、生活消费品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时,祖国内地通过港澳地区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港澳地区为祖国内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_______、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六、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外向型经济是“内向型经济”的对称,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的经济体系。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引进_______,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_______,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同时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的_____________;有利于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_______、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目前,这里不少企业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珠江三角洲区域__________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迅速腾飞。这是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最大影响。考点3环境与发展一、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1.北方地区 分布地区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毁林开荒,使得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降水侵蚀地表疏松土壤,造成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_______,植树种草,兴修水土保持工程,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雾霾京津等城市及周边汽车_______、工业废气、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关闭高污染企业,控制机动车数量,推广_______能源等 分布地区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环境问题农田退化北方地区部分农田过度开垦、过度使用_______和农药、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_______科学耕种,多施_______,多使用生物杀虫剂,完善灌溉和排水设施 分布地区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主要自然灾害涝灾华北平原_______季降水_______,加上黄河、海河泥沙淤塞河道疏通河道旱灾_______季降水少修建水利枢纽 2.南方地区 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环境问题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矿石冶炼和汽车尾气排放的____________、氮氧化合物加大“__________”力度,大幅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主要自然灾害涝灾随着雨带北移,珠江、长江、淮河流域先后出现集中降水,加上_______登陆带来的降水,洪涝灾害多发采取多种防洪涝和应对干旱灾害的措施旱灾当雨带北移后,长江中下游一带持续少雨,出现“_______”现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西北地区生态问题_______和草场退化产生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_______稀疏且风沙不断,使得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人为原因过度_______和疏于保护,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治理措施沙漠在沙漠边缘修建“_______”,植树造林,有效地遏制了沙尘的扬起和沙漠的扩大草场采用金属网围成“_______”,限定放牧范围,保持牧草的轮替生长;控制牲畜数量的过快增长,保证草场的恢复周期;牧民从游牧变为_______,大大减轻对草场的破坏 4.三江源地区(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冰川、_______萎缩,水土流失加剧,草地_______严重,野生动植物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2)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由于全球气候_______,导致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过度_______、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3)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_______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_________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5.台湾省(1)生态环境问题:历史上人民开荒、伐树、狩猎等不合理的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_________和干旱的困扰。(2)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台湾的自然景观,设立了许多大型_________和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止_________的采伐。目前,台湾省的森林覆盖率为59%,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黄土高原(1)过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小麦和杂粮,传统民居是_______,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2)现在: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居民住进宽敞明亮的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多通过公路和铁路出行,与外界联系更密切;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长江三角洲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____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效应”。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他城市创业成为可能。三、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1.自然地理特点位置海陆位置东南距_______海150千米相对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东与_______和河北毗邻,北、西、南与_______交界 地形地势特征地势_______高、_______低地形类型东南部是广阔的平原,西部是_______山脉余脉,北部是_______山脉,山间有面积不大的盆地,平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是起伏不大的丘陵气候气候类型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多_______,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较大;夏季_________,常有大雨或暴雨;秋季冷暖适宜,晴朗少雨;冬季较漫长,且_________,多风少雪 河流主要河流主要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水文特征河流水量有明显的_______变化和年际变化 2.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四合院、胡同、牌楼等能体现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名胜古迹众多,其中_______、明清故宫、周口店_________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城市职能:_______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___________中心。4.城市建设成就:北京已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_______状的快速道路网。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_______。四、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1.神圣领土:台湾岛及其__________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国古书中称之为夷洲,到_______代始称台湾。清末,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岛及其大部分附属岛屿才回归中国。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_______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2.位置和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_______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_______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_______相望;北回归线经过台湾_______部,地跨热带和亚热带。3.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形以山地为主,东中部是南北延伸的_______山脉,西部是沿海平原地质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气候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_______ 河流河流众多,但一般较短,且水流_______,多瀑布,水能资源丰富植被岛上多森林,大都四季常绿,植物种类繁多,有“天然_______”之称4.经济发展特色经济特色:___________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属于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五、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国家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两条公路的建设等。但是塔里木盆地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距市场远、交通不便等。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_______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新疆采取休耕、_______、防治土地沙化等一系列措施,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