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含答案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含答案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含答案,共7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50分)1.看拼音、写词语。(5分)là bā zhōu(        )那甜nì(    )的滋味还未从唇边散去,热闹的春节就到了,那胖胖的jiǎo zi      ),翡翠一般的suàn(   )瓣儿,火红的春联,一张张笑yíng ying(      )的脸和小fàn(     )热情的叫卖声,交织出了春节特有的欢快。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5分)  )歌(   )舞   随(   )所(      )面(   )方行(   )积(     独出(   )(        )无分(   (1)解释画“—”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画“”词语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3.选词填空。(3分)即使……也……  虽然……但是……   除了……还……(1)在腊八这天,家家(    )要熬腊八粥,(    )要泡腊八蒜。(2)(    )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在灶边好久了,(    )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能有声有光地玩耍。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意思。(5分)(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A.风光景物B.情景C.看样子,表示推测(2)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A.热闹,体面B.风景,景色C.繁华景象(3)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A.扰乱B.混合,掺杂C.搅拌调和(4)轻烟散入五侯家(   )A.五个姓侯的B.五个被封侯的C.泛指权贵豪门(5)终日不成,泣涕如雨。(   )A.文章落下B.花纹落下C.花纹凋谢5.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北京是城市。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北京过年分外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锅中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用修辞手法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节在正月十九了结了。(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5分)(1)《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      )为纬线展开的。A.地点B.人们的活动C.人物(2)《藏戏》一文是以(     )的结构来组织全文的。A.总--分B.分--总C.总--分--总(3)对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春城里到处都飘飞着落花。B.春天的京城里没有地方飘飞着落花。C.春天的京城里到处是落花飘飞。(4)《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A.泣涕零如雨B.相去复几许C.脉脉不得语(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A.地白B.树栖鸦C.冷露7.课文回顾。(16分)(1)《北京的春节》一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写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2)《腊八粥》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写了八儿______粥--______粥--______粥--猜粥--_____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3)《寒食》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个“____”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显出了封建等级的森严。(4)叠词的使用是《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大特点,请你写出诗中含有叠词的任意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看到小明不学习时,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他。8.口语交际。(3分)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近年来,一直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受到保护。观点2: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20分)(一)课内阅读(10分)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中不一致的一项是(   )。(1分)例句: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A.和面机是将面粉和水搅和成团的机器。B.这事让你一揽和,全都乱套了。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具体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一句中的“进进出出”一词用得好吗?好在哪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选文体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什么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10分)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秦川大地:一抹黄褐的平原;(辽 廖)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 涌)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jīn jìn)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guǎng kuàng)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注音,画“√”。(2分)2.“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A.表示话题的转变B.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C.表示插说3.在文中用“_”画出有关陕西人外貌的描写。(2分)4.除了秦腔,陕西人生命中的其他四大要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被评论为“大喊大叫”的秦腔为什么几百年来依然兴盛?请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三、习作天地。(30分)民间传说是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它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传说?请你选择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讲给我们吧。 【参考答案】一、1.腊八粥 饺子 盈盈 2.能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约束。(2)腰缠万贯3.(1)除了 还(2)虽然   但是(3)即使    4.(1)B(2)A(3)C(4)C(5)B5.(1)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2)冰层下的河水,偷偷地向前流着。(3)当你感到迷茫时,不要自怨自艾,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4)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6.(1)B(2)C(3)C(4)B(5)B7.(1)腊八除夕夜元宵节(2)八儿的心理活动盼分吃(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4)示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素手札札弄机抒(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8.示例:我赞同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是我们对于传统的一种传承,并且可以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所以应该受到保护。二、(一)1.B2.作者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叹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描写出煮粥鼓出气泡时发出的声音,“大碗”“大匙”“塞灌”等词,描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痛快淋漓的样子,生动形象的描写,令人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3.用得好。“进进出出”表示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了!就这么一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的那一份迫不及待,更显示出八儿即使人出去了心里还盼着腊八粥,等着早点吃到这美味的腊八粥。4.表示话没有说完5.选文体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二)1. 佣jīn  kuàngC3.高个、浓眉、眼……见长于下身。4.“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5.在陕西这块土地上,秦腔的旋律与这里的地理构造惟妙惟肖的一统;秦人对秦腔的热衷。三、写作提示: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民间传说,选择你读到的,或者听到过的一个,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流畅,并要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转换。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