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军神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183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军神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183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资料交流,速读感知,把握情感,直奔中心,理清脉络,抓住关键,读中感悟,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等16个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沃克医生把刘伯承称为“军神”的原因。
3.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本文通过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并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感变化的词语在突出人物品质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准备刘伯承的资料,查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教师: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他,堪称“军神”。
课件出示刘伯承像,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谁来介绍刘伯承?(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刘伯承,教师补充)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吧!
二、速读感知,把握情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记叙了刘伯承不用麻醉剂治疗眼疾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2.检查朗读。
三、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课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
(理清文章脉络:①求治;②术前;③术后。)
2.过渡:沃克医生为什么会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四、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句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
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
(1)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方法:
①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②结合课文插图、查资料、讲故事体会;③通过标点符号体会;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⑤其他方法。
(3)在小组合作交流之中,教师指导:从细节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①“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惊疑”反映出来病人伤势严重。)
②“病人平静地回答”(“平静”说明这位军人此刻没有丝毫怯意。)
③“病人一声不吭……居然被抓破了”(说明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痛苦的,而他却一直坚持着,更反映出病人的钢铁意志。)
④“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军人的冷静,更衬托出他的惊人毅力。)
⑤“你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沃克医生发自内心的惊叹与赞赏。)
⑥“肃然起敬”(表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五、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军神》。齐读课题。
提问:课文中谁被谁称为“军神”?因为什么事?
(刘伯承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因为他治疗眼疾不用麻醉剂。)
二、回顾课文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读完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为什么惊呆了?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军神?)
三、深入学习
教师: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用心体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说他堪称军神呢?
(板书:男子汉?钢板?军神?)
请把课文中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句子画出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1.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能体现刘伯承“是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词语和句子。
2.小组交流:把你对课文的精彩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四、集体交流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交流。
(一)手术前
1.“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语言描写)
(1)从沃克医生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他究竟受了怎样重的伤势?
①补充材料,课件出示:
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组织的“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地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从资料的哪些地方能看出刘伯承伤势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面对如此重的伤势还能如此的从容镇定,就连当过军医的沃克医生看了都怎么样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儿也体会到了这点?所以他说(引导学生读句子)。
④再读这句话,你觉得刘伯承怎么样?(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2.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说说你对“平静地回答”的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容、大无畏的精神)
(2)这么重的伤势却拒绝使用麻醉剂,当过军医的沃克医生听了怔住了。
出示: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神态、语言描写,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手术不用麻醉剂将要承受巨大痛苦。)
(3)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疼痛,可他却表现得那样从容镇定,这是个普通的军人吗?
从你们刚才说的话中,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觉得他拒绝麻醉让你们觉得他很不一般,那你们知道他拒绝麻醉是为了什么吗?(担心实施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①教师:正是由于你们所说的这些原因,所以他拒绝使用麻醉剂。
②做过无数次手术的沃克医生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选择,他——(学生答:愣住了,神态描写,沃克医生不敢相信。)
(4)教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手术前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感受刘伯承的非凡品质。
(5)教师小结。
(二)过渡:手术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刘伯承是军神呢?
1.出示:“病人一声不吭……居然被抓破了。”
(1)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
(2)你们想看一看当时手术的场面吗?(播放视频)看完录像,你最想说什么?
(当学生回答是在忍受极大痛苦时,教师引导:他仅仅是在忍受痛苦吗?他是在挑战痛苦!)
(3)此时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像什么?(钢板)
教师适时总结:他就像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4)有感情地朗读。
2.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他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沃克医生的话)
所以就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在做这次手术时也怎么样了?
(三)手术后
出示句子:“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1.结合实际谈体会:你有过手术的经历吗?你在做手术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我们在手术的过程中期盼着手术的成功与结束,而刘伯承在干什么?(学生答:数刀数)
2.教师:对,刘伯承靠这种方法战胜了疼痛。
3.七十二刀!让沃克医生惊呆了,他大声嚷道:(按课件齐读)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五、总结全文
教师:正因为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这些表现,沃克医生的神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引读:当看到刘伯承伤势如此严重的时候,沃克医生惊疑他的从容镇定,他说——
当听到刘伯承拒绝麻醉的时候,他怔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
当看到刘伯承在手术台上一声不吭,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
当听到刘伯承准确地说出七十二刀时,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
课文写的是军神刘伯承,为什么要写沃克医生的这些神态和情感变化?
(通过对沃克医生的描写,衬托出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更能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2.教师:是呀,刘伯承带着重伤走进诊所,是那么从容镇定;手术即将进行时,他却拒绝麻醉;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时,他又一声不吭,居然还数清刀数。这就是刘伯承,一个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却能想常人所不能想,选常人所不能选,做常人所不能做,他堪称——(学生答“军神”)
3.同学们,慈祥的刘爷爷就在我们面前(课件出示照片),此时此刻,你想和刘爷爷说说什么心里话?
4.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文中的哪些人物让你感动,为什么。
2.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板
书
设
计
11 军 神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学生接触课文时,拥有充足的时间接触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学生的生活背景与故事背景反差较大,无法真正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课上没有穿插讲解一些战争年代的故事或生活。
教学建议: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借助形象咀嚼语言,领悟语言,生发情感,从语言的桥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军神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表达秘密 运用阅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