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页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2页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评分标准,答题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提升点2:沙场点兵闻声明—— 语言手法【典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夜过邵伯湖李东阳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知标题:从题目看,应该是羁旅行役诗,借景抒情。知诗意:诗歌前面写景,后面抒情。  前二句写湖上所见:夜空景象,写的是远景,着重从视觉来写。  中间四句写湖面上的风势与浪声,写的是近景,飘飖”“轻帆不用楫表现风大,惊浪着重从听觉写浪声,侧面表现风大。  最后四句抒怀,着重抒发了诗人南下途中羁旅的情怀。注意行役”“等关键字眼。知情感:此诗借景抒怀,情思勃郁,意蕴浑厚,格调高古。知题目:如何表现、简要分析。问题:诗歌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____________问题答卷采样问题诊断答题1首句开头奠定忧愁的感情基调,后四句表现出羁旅忧思之苦,表达了作者夜过邵伯湖所感,营造了凄清幽苦的气氛。审题失误,答成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认真审题,画出关键词语,思考答题方法和角度。答题2”“”“飘飖”“恍惚”“惊浪”“羁栖,表达了作者夜行邵伯湖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对前方的迷茫。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表达了作者凄凉、愁闷之情。缺少答题建模,不能总分作答。牢固掌握答题模板,树立总分作答、分条作答意识。答题3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写水汽相连与明月沉堕、惊浪汹涌,由于内心悲苦惆怅,所以景象也十分凄凉,表达出夜行邵伯湖时的对前路迷茫凶险的忧愁。多种感官,视听结合,由远及近化虚为实写惊涛贯耳、轻舟飘摇,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担忧与愁苦,表达了对自身的感伤与对羁旅孤苦无定的感叹。羁栖正愁绝直接写出诗人因漂泊而渴望安定的悲苦。分不清抒情描写,答题角度不全。在理解诗歌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体系,多角度思考答案。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二、敲黑板——化身命题者、阅卷者,从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由高考评分标准,明白使用术语答题的重要性案例展示题干展示:(2019·全国卷Ⅰ)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评分标准】6分。有两问,每一问3分。答对意思即可。  第一问:答出画中蕴含着诗意(画中有诗)的意思得2;答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得1(答出辞难尽意的意思即可,具体表达可从宽)。本问若只是笼统地答为对画的喜爱、喜欢,1分。  第二问:答出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对画作本身的独立评价)2,答出令人玩味不已(说明画作具有艺术魅力或感染力)1分。答成对画作评价之外的内容(如诗人的感怀之类),不给分。只答对画的欣赏、喜爱的意思,可以认为说明了画的感染力,1分。【答题原则】  从古代诗歌鉴赏的评分标准来看,解答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答出鉴赏术语是得分的关键,所以考前有必要对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答题术语再背一背,在考场上据题运用,确保答题不失分。阅卷者喜欢的答题模式一点点出所用手法技巧(要多角度点出)二释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对手法技巧进行阐释。如点出虚实结合手法,则要讲明诗词中哪里是虚,哪里是实;如果是借景抒情,就要明确是借什么景来写情的,写景手法是怎样的。三效点明运用这种手法技巧所达到的表达效果。要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来说明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四情阐释借这种手法技巧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注】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或为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颈联历来被世人看作精警名言,请简要赏析。审出角度和位置角度赏析、精警赏析要求从内容、手法、情感角度考虑;精警提醒诗句精练含蓄,有哲理含意。位置颈联即五、六句,不是三、四句。因象入境多分析  诗歌注释提供了写作背景,唐宪宗表明是中晚唐,唐朝正是藩镇割据之时。追和表明这首诗是想象之作。  诗歌开篇写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的树木高耸入云,茫茫一片,意境旷远。颔联将历史沉思与流水、夕阳的落寞景象结合起来,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熔铸一体,这与当时藩镇割据,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有关,表达了怀古伤时之情。颈联通过千年与一日的对比表达愁恨。尾联直抒胸臆,通过风烟”“思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悲伤之意。本诗通过借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而并入归思,意境十分浑成厚重。  颔联运用了对比,从历史和个人两个角度抒发感受,突出了面对历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结合位置赏效果  颈联在诗歌中属于,是指结构上的跌宕,或作者思路上的转换(如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开辟新话题、新意境,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此处正是将自己对历史沉思和个人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分条书写合建模  按照点内容、释手法、阐情感、明效果的模式组织答案,总分作答,分条作答,认真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诗句考场必用四步  赏析诗句是近几年高考古诗考查的热点题型,它综合性强,自由度大,既考查对诗句含意、情感的理解,又考查艺术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形式、语言、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审出角度和位置  审题时,画出关键字眼,分析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中的哪一类型。除了要审出鉴赏的角度是自由式还是限定式,还要审出所给诗句在诗中的位置。因象入境多分析  要从入手,去体察,领悟,进而准确地判断出所用的表达技巧,赏析出表达效果。按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结构技巧等依次判断,进行多角度分析。  最关键的是读懂诗句内容,依据内容去判断,这是最根本的。它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写人、叙事还是兼而有之;二是要看表达方式。结合位置赏效果  从首联、尾联、中间联等位置入手,分析所写内容、情感作用和结构作用。分条书写合建模  按照点、释、阐、明的答题建模组织答案,总分作答,分条作答,认真书写。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多年。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下联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34题。(9)重九赏心亭登高范成大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重把杯。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双旌:镇帅的代称。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4.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狱中寄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注】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而身陷狱中。子由,即弟弟苏辙。柏台:又称作乌台,御史台前种了许多柏树,乌鸦经常栖息在树上面,于是老百姓将御史台叫作乌台。神游:人死的讳称。浙江西:指杭州,苏轼曾在此为官,颇有政绩。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两句描写御史台森然、阴风阵阵的萧瑟环境,诗人在阴冷孤寂的狱里无法入眠,沉重恐惧的心情可想而知。B.颈联身后牛衣愧老妻,是说自己快要死了,还没让妻子过上富贵平安的日子,觉得特别愧对共患难过的妻子。C.尾联两句写苏轼希望葬在为官过的杭州,展现出他当官为民的作为和风骨,以及他视死如归的洒脱、豪迈的情怀。D.这首诗为诗人在狱中写给其弟子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无奈的感怀之情,对妻子儿女的想念之情。6.请赏析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一联。(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的明丽景色,将弹筝人置于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B.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两句既是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C.词中白鹭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以白鹭似乎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同时喻指两位听者欣赏乐曲的情形。D.下片遣谁听从听者的角度写出乐曲的哀伤,烟敛云收写出了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表现了演奏的效果。8.最后三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颇受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寒食寄郑起侍郎【注】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既指出了诗人春游的时间,也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B.寂寂,用叠词渲染山城的寂静气氛;柳映门的寒食特有之景,增强冷清的环境氛围。C.诗的颈联即景抒情,天气乍暖还寒,薄酒难以消愁,登高远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D.诗的尾联,以问句作结,诗人将一腔喷涌欲出的别离心绪融入向谁言的反问中,欲述无门,有一唱三叹之妙。2.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清明日独酌王禹偁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笑把离骚独自倾。【注】商山: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写出了清明的特点,表现了诗人谪居之感。B.颔联闲恨闲愁触处生,照应了首联副使的闲职,点明了题目中独酌的原因。C.尾联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寄情山水的情怀。D.整首诗言浅情深、意味深长,借特殊的节日、特定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愁。4.颈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9)饯谢文学离夜 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背吴潮,潺湲横楚濑。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以我径寸心,君千里外。【注】谢文学:谢朓。:水流激荡貌。吴潮:暗指伍胥潮。传说伍子胥被杀后投入浙江,化为潮神。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句运用比喻和想象,描绘出汉江绿水如裙带、巫山云形如车盖的秀美景象。B.汨背吴潮,潺湲横楚濑,意为远离水流激荡的吴潮,渡过水流缓慢的楚水。C.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虚实结合,一望实写绘景,宁思虚写抒情。D.尾句表达出作者寄心于江水、随着友人到千里之外的情意,极言别后相思情深。6.本诗是怎样层层铺垫,表达诗人离别关心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注】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画中绝岛即大孤山、小孤山,此画作已失传。:直刺、插入。低昂:俯仰。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诗中苍茫水天的衬托,峻峭山崖、参天乔木的渲染,使得孤山险峻之势跃然纸上。B.诗人多角度感知、描绘画中兀立的山、抑扬的棹歌、起伏的客船,景物动静皆宜。C.一江碧水与大小孤山辉映,宛若妆镜映照着美人的发髻,孤山明丽秀美惹人遐想。D.结尾借由谐音融民间传说入诗,赋山、石以生命,丰富了画面内容,拓展了诗境。8.后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东坡的奇思谐趣,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点2:沙场点兵闻声明—— 语言手法///数据链·失分诊断区///【典题】开头两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开阔反衬诗人羁旅的孤独。中间四句以描写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最后四句直接抒情,表达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技巧通·制霸考试力///【典例】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忧愁却是一日即为长。(点)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千年一日恨速为长进行对比,突出了面对历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释)两句诗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诗人将自己对历史沉思和个人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阐)///模拟练·冲刺双一流///1.A A项,儒雅谦恭是错误的。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写的是年轻时的豪迈洒脱。2.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的强烈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3.D 本诗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并没有对家国的慨叹。4.(1)用字巧妙。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乡之浓重;字写乡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作者的无奈。(2)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依附于潮水,回归家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每点3分)5.C 他视死如归的洒脱、豪迈的情怀理解错误,应该表达的是一种哀伤无奈之情。6.(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实里的自己却如同面临着沸汤热火的鸡。(2)运用比喻。把梦中对自由的向往比作奔跑的鹿,把狱中恐惧待死的自己比作临汤锅的鸡,比喻传神,生动贴切。(3)运用对比。苏轼内心追求自由,现实中却任人鱼肉,追求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沉痛之情。(每点2分)7.D 烟敛云收不是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渲染乐曲的哀伤,谓大自然也为之感动。8.(1)借助侧面烘托来表现音乐的魅力。(2)这三句意思是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3)这样写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预测练·命题风向标///1.C 登高远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错误,颈联的意思是: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更容易极度伤心。所以表达的情感是伤心,而不是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2.诗的颔联借景抒情,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修竹寺”“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情感。3.C 渴望摆脱官场理解错误,表达的是诗人官场失意,不得不寄情山水的无奈。4.(1)拟人。赋予漆燕、黄鹂、柳花、榆荚以人的情态,用词生动新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情趣。(2)视听结合。春鸟争相鸣叫,柳花、榆荚竞相飞舞,真切描绘出春天的绚烂与美好。5.C 一望是虚写想象。诗人由谢朓赴江陵而联想起沮漳水。6.(1)首联以流水行云来比喻人生之漂泊无定,为下文写离别做铺垫。(2)颔联运用典故,避却吴潮急流,横渡缓慢的楚水,担心友人卷进政治风浪。(3)颈联言情,愿想着江海汇合,暗示不敢奢望,以水之交汇喻人情翻覆,关心溢于言表。7.B 抑扬的棹歌和客船摇漾起伏的状态是诗人发挥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附加的动景,并非画中实有之景。8.(1)奇思表现为诗中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诗歌以虚构夸张手法写山崖欲崩、猿鸟遁绝凸显山的峻峭;以丰富的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抑扬的棹歌、轻柔的江风、摇漾的客舟;以新颖奇妙的比喻、拟人将大小孤山化为美女临镜。(2)谐趣表现在结尾两句中,诗人正告舟中的商贾不要对美丽的小姑心存非分,风趣诙谐,饶有兴味。(赏析奇思4分,赏析谐趣2分)

    相关教案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敲黑板——化身命题者,采点意识——聚焦词语和句式,连贯意识——活用翻译六字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任务要求,设题陷阱,答题规则,运用规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答题规则,运用规则,设题陷阱,任务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