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解析)练习题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解析)练习题第1页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解析)练习题第2页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解析)练习题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解析)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解析)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批评要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首先须建立在讲真话的基础之
    上,这是文学批评的初心。如鲁迅先生所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敢说真话、敢于批评,才能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否则,文学批评对文学的发展就很可能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说真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能做到“说真话”的批评并不多见。今天的文学批评屡屡遭遇公信力危机,问题也正从这里开始。尤其是针对当代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因为关系到作家的人情或脸面,常常避免不了许多外在的压力和诱惑。为了批评而批评,甚至无视作品的客观实际,放弃说真话,而去吹捧造势,这样的文学批评自然失信于广大读者。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从批评中看不到真实的反馈和评价,文学批评就谈不上“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而是沦为软文一般。
        批评家首先是普通读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和判断,既是勇气也是尊严。《文心雕龙》说“良书盈箧,妙鉴乃订”,表彰推荐好的作品,解读其优长,阐释其意义空间,坦陈其缺憾与不足,均为批评家之本职,文学批评的真知灼见也正在于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批评家在作家的创作中寻找知音,对作家来说也许正是一样。当然,批评家难免各有偏好,因此文学批评的意见不必一致,感受不用划一。批评也是一种创作,惟有说真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创作出直抵人心的文学批评之作,有助于推动形成健康的文学生态。否则,乱骂与乱棒、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等乱象便会层出不穷。
        批评家又是专业读者,文学批评之所以不同于读后感,就在于真正的文学批评往往为一个时代的审美机制代言,它既帮助作家总结创作得失、厘清创作思路、校正创作方向,更帮助大众和读者认识一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应该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掘和阐释出来。批评的力量就在于它实事求是的求真品格。批评家的感受和判断建立在专业知识和审美眼光的基础之上,是在宽阔的视野和深入的研究中不断获得拓展的思想成果。贺拉斯把批评比作“磨刀石”,虽然不能直接切割东西,但可以使刀更锋利,使艺术创作更成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学批评是文学的方向盘,是引领一个时代文学风尚的利器。比如19世纪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密切联系俄国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总结俄国文学的创作经验,对于俄国文学理论,甚至是世界文学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说真话,还需要把真话讲好。文学批评同样需要“了解之同情”,只有这样,批评家才能对作家的创作甘苦感同身受,同时在阅读、阐释、分析的过程中,完成独立的审美创造。换句话说,如果批评家不满足于仅仅对具体作品或创作现象发表评论,不满足做创作者的附属品或“寄生物”,而是想自觉地通过文学批评发表创造性意见,那么就尤其需要批评家与作家之间的真实精神碰撞。这样的精神碰撞是文学批评最根本的动力,也只有这样相互砥砺,批评才有可能与创作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
        文学批评面对的不仅是单一的文本,也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何况“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以创作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作品中隐藏的东西,要靠读者的阅读去发现,批评家则借助作家创作的作品,结合个人经验和自身感受,去解读生活本身和我们所处的时代。随着社会风尚、时代趣味的不断变化,文学批评的伦理、边界、形态,同样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任何时候,说真话都是批评最为重要的伦理,事关评论作品能否获得留得下来的生命力。无论是别林斯基之于果戈里,还是金圣叹之于《水浒传》,抑或当今自媒体平台上的“六神磊磊读金庸”,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面向、不同形态的批评范例。我们相信,只有说真话,把真话讲好,文学批评才能走上一条有效引领创作的路径。
        (摘编自辛文岩《文学批评应该如何“说真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鲁迅先生的话,直截了当地表明好的文学批评应该实事求是,对作者的创作才有好处。
        B.作为普通读者的批评家惟有说真话,才能避免出现层出不穷的批评乱象,形成健康的文学生态。
        C.贺拉斯把批评比作“磨刀石”,认为它能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尚,对文学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D.别林斯基、金圣叹等在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功范例说明评论作品要想获得生命力,就必须讲真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本文中心论点——文学批评要牢记初心,建立在讲真话的基础之上。
        B.文章引用《文心雕龙》《诗经》中的文字,体现了文学批评和批评家对于作品及创作者的重要性。
        C.文章主体部分具体分析了“为什么讲真话”“如何把真话讲好”,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D.作者认为文学批评也会随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讲真话始终都应该是最重要的伦理,照应开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的文学批评遭遇公信力危机,与批评家在外在的压力和诱惑下,不想或不敢说真话有关。
        B.真正的文学批评之所以对作家创作有帮助,更对大众和读者也有引领作用,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的读后感。
        C.只要批评家能对作家的创作甘苦感同身受,就能让文学批评与创作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D我国五四新文学以来,许多作家的作品对于文学发展没有意义,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文学批评保驾护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建立职业培养、技术技能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相关人士认为,一方面,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实操技能的训练和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应推出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晋升机制,为各个级别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职业晋升通道。因此.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责任,还需要多部门有效联动,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看到希望,扭转“唯学历论”的教育期待与制度设计。
        (摘编自黄冲、陈文琪《职业教育要成为主动选择六成受访家长表示需提高教育质量》)
        材料三: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拟从法律层面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建议“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与之密切相关的一十现实情况是,职业教育学校长期被“另眼相看”,很多学生和家长宁可没有“大学”二字,也不要有“职业”二字。
        这种比较普遍的心态是对当下职业教育尴尬现状的折射。时至今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仍然束缚着很多人的思想。在很多人看来,职业教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只有“成绩差”“没前造”“被淘汰”的孩子才会去上职校。很多家长对孩子上职校后的前逢也普遍表现出担忧与悲观的情绪。
        这些观念的背后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明显差距,和学生对自身成长成才期待的落差。当然,这种认识也与就业端对职教生的区别对待密切相关。想在大城市落户,多数城市的基本要求是本科学历,仅有少数城市对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放开了落户限制,公务员考试很少有岗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开放,职称评定上职校毕业生也饱受不公平待遇……
        事实早已证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地位的关键。在这方面,制造业强国德国有不少经验可资借鉴。德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普职分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禀赋选择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而且,读职校的学生并不全是考不进普通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即便选了职业教育,也有机会改变轨道。更关键的是,职业教育就业渠道畅通,蓝领工人有着体面的收入,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光
    明的前途。
        当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还要求职业教育苦练内功,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输出赢得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改变全社会的认知。
        这尤其需要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和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为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现状。
        (摘编自李一陵《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现象要动真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2016年到2020年普通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2020年其招生人数均高于往年。
        B.让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看到希望,扭转“唯学历论”的教育期待与制度设计,需要多部门合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
        C.德国职业教育就业渠道畅通,且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普职分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禀赋选择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
        D在德国,读职校的学生不全是考不进普通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选择了职业教育后,也可以改变发展方向;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但很多学生和家长宁可没有“大学”二字,也不要有“职业”二字,折射出当下职业教育的尴尬。
        B.许多家长对孩子上职校后的前途担忧悲观,原因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旧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C.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差距和就业端对职教生的区别对待,造成学生对自身期待的落差。
        D.为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制度要适应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和办学质量。
        6.从职业发展上看,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现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活着(节选)
    余华
        后来,我们看到了连长,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腰里绑满了钞票,提着个包裹向西走去。
         我们知道他是要逃命了,衣服里绑着的钞票让他走路时像个一扭一扭的胖老太婆。有个娃娃兵向他喊:
        “连长,蒋委员长还救不救我们?”
        连长回过头来说:
        “蠢蛋,这种时候你娘也不会来救你了,还是自己救自己吧。”一个老兵向他打了一枪,没打中。连长一听到子弹朝他飞去,全没有了过去的威风,撒开两腿就疯跑起来,好几个人都端起枪来打他,连长哇哇叫着跳采跳去在雪地里逃远了。
        枪炮声响到了我们鼻子底下,我们都看得见前面开枪的人影了,在硝烟里一个一个摇摇晃晃地倒下去。我算计着自己活不到中午,到不了中午就该轮到我去死了。一个来月在枪炮里混下来后,我倒不怎幺怕死,只是觉得自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实在是冤,我娘和家珍都不知道我死在何处。
        我看看春生,他愁眉苦脸地也在看着我。我们吃了几天生米,眷生的脸都吃肿了。他伸舌头舔舔嘴唇,对我说:
        “我想吃大饼。”
        到这时候死活已经不重要了,死之前能够吃上大饼也就知足了。眷生站了起来,我没叫他小心子弹,他看了看说:
        “兴许外面还有饼,我去找找。”
        春生爬出了坑道,我没拦他,反正到不了中午我们都得死,他要是真吃到大饼那就太好了。我看着他有气无力地从尸体上跨了过去,这孩子走了几步还回过头来对我说:
        “你别走开,我找着了大饼就回来。”
        他垂着双手,低头走八了前面的浓烟。那个时候空气里满是焦糊和硝烟味,吸到嗓子眼里觉得有一颗一颗小石子似的东西。
        中午没到的时候,坑道里还活着的人全被俘虏了。当端着枪的解放军冲上来时,有个老兵让我们举起双手,他紧张得脸都青了,叫嚷着要我们别碰身边的枪,他怕到时候连他也跟着倒霉。有个比春生大不了多少的解放军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我,我心一横,想这次是真要死了。可他没有开枪,对我叫嚷着什幺,我一听是要我爬出去,我心里一下子咚咚乱跳了,我又有活的盼头了。我爬出坑道后,他对我说:
        “把手放下吧。”
        我放下了手,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我们一排二十多个俘虏由他一人押着向南走去,走不多远就汇入到一队更大的俘虏里。到处都是一柱柱冲天的浓烟。向着同一个地方弯过去。
        地上坑坑洼洼,满是尸体和炸毁了的大炮枪支,烧黑了的军车还在噼噼啪啪。我们走了一段后,二十多个挑着大白馒头的解放军从北横着向我们走来,馒头热气腾腾,看得我口水直流。押我们的一个长官说:
        “你们自己排好队。”
        没想到他们是给我们迸吃的来了,要是眷生在谊有多好,我往远处看看,不知道这孩子是死是活。我们自动排出了二十多个队形,一十挨着一个每人领了两个馒头,我从没听到过这么一大片吃东西的声音,比几百头猪吃东西时还响。大家都吃得太快,有些人拼命咳嗽,咳嗽声一声比一声高,我身旁的一位咳得比谁都响,他捂着腰疼得眼泪横流。更多的人是噎住了,都抬着脑袋对天空直瞪眼,身体一动不动。
        第二天早晨,我们被集合到一块空地上,整整齐齐地坐在地上。前面是两张桌子,一十长官模样的人对我们说话,他先是讲了一通解放奎中国的道理,最后宣布愿意参加解放军的继续坐着,想回家的就站出来,去领回家的盘缠。
        一听可以回家,我的心扑扑乱跳.可我看到那个长官腰里别了一支手枪又害怕了,我想哪有这样的好事。很多人都坐着没动,有一些人走出去,还真的走到那桌子前去领了盘缠,那个长官一直看着他们,他们领了钱以后还领了通行证。
        接着就上路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个长官肯定会扳出手枪来毙他们,就跟我们连长一样。可他们走出很远以后,长官也没有掏出手枪。速下我不紧张了,我知道解放军是真的愿意放我们回家。这一仗打下来我知道什幺叫打仗了,我对自己说再也不能打仗了,我要回家。我就站起来,一直走到那住长官面前,扑通跪下后就哇哇哭起来,我原本想说我要回家,可话到嘴边又变了,我一遍遍叫着:“连长,连长,连长一一”
        别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住长官把我扶起来,问我要说什么。我还是叫他连长,还是哭。旁边一个解放军对我说:
        “他是团长。”
        他这一说把我吓住了,心想糟了。可听到坐着的俘虏哄地芫起来,又看到团长笑着问我:
        “你要说什幺?”
        我速才放下心来,对团长说:
        “我要回家。”
        解放军让我回家,还给了盘缠。我一路急匆匆往南走,饿了就用解放军给的盘缠买个烧饼吃下去,因了就找个平整一点的地方睡一觉。我太想家了,一想到夸生夸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连长在紧急关头不顾士兵死活携款逃跑,形象地刻画出国民党军官贪生怕死、自私贪婪的形象。
        B.小说写春生出去找大饼吃时,“我”没有叫他小心子弹,也没拦他,因为“我”知道他决意求死,拦也没用,这充满了悲剧色彩。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以“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既便于展开故事情节,也易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D.小说表达了对俘虏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8.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描写吃东西的场面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9.“我”被俘后心理变化较大,请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①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谤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徒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泰皇帝不听,递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奈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夸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敞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注】①:大行,即大行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B.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C.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D.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是古代皇帝的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如光武帝。
        B.御史,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秦以后,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明清。
        C.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
        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北方、东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行令王恢认为匈奴之所以敢对汉朝入侵劫掠,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应派兵攻打,武帝肯定了其说法。
        B主父偃做事有理有据,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再用秦皇帝、高皇帝不听劝谏而兵败之事,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
        C李斯、成进抓住匈奴作为游牧民族的特点劝谏秦皇帝不要攻打匈奴,秦皇帝不听,以致十余年后,秦兵也没能越过黄河北进。
        D.匈奴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2)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题酒家壁
    周文璞①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官②里着貂蝉。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盘礴③古梅边,也是前缘。鹅黄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注】①周文璞:祖上事农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②出自“南柯一梦”。③盘礴:这里指一种傲慢不羁的坐姿。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酒后安眠、梦的美与灭、古梅边的盘坐等可以看出,词人伤心国事又报国无门,悲愤之下只好奇情于酒色。
        B.词人借酒人梦,由梦而化用典故,用典以刺世,曲折而委婉地批判当时富贵无常、得失不定的社会现实。
        C.“行到江南”指流落江南,“雪压渔船”是词人在梦醒之后所看到的真实景物,“压”字表示现实严酷。
        D“鹅黄”指柳发新枝,“鹅黄雪白”预示新年快要到了,着一“又”字,流年暗换的伤感情绪隐然可见。
      15.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猿猴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       ”和杜甫《登高》中的“        ”。
        (2)郦道元在《三蛱》中写山之“连” 写山之“高”,叉用“        ,        ”侧
    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的险峻。
        (3)苟子在《劝学》中说:“        ,        ”这两句以好马为喻,从反面论证了坚持下去才能够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928年,27岁的梁思成学成回国,在欧洲看到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而自己国家的古建筑遗产,却危立在        之中。粱思成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正是因为这种信念,(     ),才能在战争期间繁华落尽,拒绝美国的邀请,执意留在祖国。他们立志不但要为中国建筑树碑立传,还要在世界学术平台上述说中国建筑的“光荣与梦想”。为此,他与林徽因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有价值的众多古建筑进行了测绘、勘察、制图等工作。那些手绘的结构图、剖面图、测绘图……准确精致,美轮美奂到        。遥想30年代,林微因气质如兰,        ;粱思成质如松柏,        。新人已逝,风骨永存!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雨如晦    不可名状    风采动人    虚怀若谷
        B.风雨如晦    不可思议    风华绝代    虚怀若谷
        C.风雨飘摇    不可名状    风采动人    襟怀坦白
        D.风雨飘摇    不可思议    风华绝代    襟怀坦白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他们
        B.早年被众人称羡,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的他们
        C.他们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
        D.他们早年被众人称羡,以出身名门经历繁华
        19.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有价值的众多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等工作。
        B.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有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等工作。
        C.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有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测绘、制图、勘察等工作。
        D.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有价值的众多古建筑进行了测绘、制图、勘察等工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l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读书是一种因需要而刻苦磨炼的爱好和享受。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说的是他们为自己创造读书的条件;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孔子韦编三绝,  ①  ;吕蒙手不释卷.颜之推闭户读书,说的是读书已成为他们的爱好。
        凡读书之人,必能写作;凡写作之人,必要读书,  ②  。我生在北方,长在北方,读书让我知道北方的粗犷,是寒冷和大雪中孕育出的彪悍;读书之余的写作,  ③  ,那是温暖和连绵的雨滋润出的柔弱。读书和写作便如同北方和南方,便如同下雪和下雨。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虎步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续新篇。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新年俗里的“老味道”醇厚绵延;各地春晚舞台、大小剧场国风国潮大放异彩,彰显传统文化永恒魅力,为中华古韵注入青春活力;北京冬奥套开幕式演绎“中国式浪漫”,让八方来客领略教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味道……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贺拉斯把批评比作“磨刀石”是为了说明文学批评能促使作家的创作水平更高,作品更优秀。)
    2.C(本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逐层递进的论证结构。)
    3.A(B项因果倒置;C项过于绝对;D项推断于文无据。)
    4.A(“呈稳步上升趋势”有误,据图表可知。)
    5.A(B项,据材料三,“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的束缚”只是许多家长对孩子上职校后的前途担忧悲观的原因之一。C项,“造成学生对自身期待的落差”有误。材料三中只说“这些观念的背后是职业教育……这种认识也与就业端对职教生的区别对待密切相关”。D项,“……的关键,在于……财政投入制度”说法有误,材料三只说“……尤其需要……责任和义务”。)
    6.(1)构建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晋升机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平等的职业晋升通道;(2)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畅通职业教育就业渠道;(3)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B (“因为‘我’知道他决意求死,拦也没用”有误。据文可知,此时“我”认为“到这时候死活已经不重要了,死之前能够吃上大饼也就知足了”。)
    8.(1)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动作和神态等细节描写了俘虏们饥肠辘辘时吃东西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答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亦可)(2)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描写俘虏吃东西时的声音来写吃东西的场面,如“比几百头猪吃东西时还响”,写出了俘虏们饥饿的程度,也体现出解放军对俘虏的优待;(答夸张手法也给分,“比几百头猪吃东西时还响”运用夸张手法。)(3)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写了整体上的咳嗽,也写了身旁个体的咳嗽,形象地描摹了俘虏们的状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9.(1)绝望。被包围后,一名解放军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我”时,“我”感觉自己必死无疑。(2)希望。当解放军战士没有向我开枪,而是让“我”爬出坑道,“我”心里燃起活的盼头。(3)意外。当解放军送来馒头时,“我”深感意外,没想到是给我们这群俘虏送来的。(4)怀疑。当解放军说放俘虏回家时,“我”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5)激动。确认能回家是真的时,“我”内心无比激动。跪在长官面前大哭,原本想说自己要回家,嘴上却一遍遍叫着“连长”。(6)惊喜。解放军放“我”回家,还给了盘缠,想到还能和家人团聚,“我”在路上又哭又笑。  (每点1分,答出6点给6分)
    10.A                       
    11.D (东方少数民族为“夷”,北方少数民族为“狄”。)
    12.C (劝谏秦皇帝不要攻打匈奴的是李斯,成进劝谏的是高皇帝。)
    13.(1)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一样聚集,又像飞鸟一样忽然分散,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现在凭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兽聚而鸟散”“搏”“危”各1分,大意2分。)(2)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驿站车马赶往京城报告朝廷。(“城河上”介词结构后置、“驰传”、“闻”各1分,大意2分)
    14.A(“安眠”、“梦”的美和灭、“盘坐”等不能看出“词人的悲愤之情”。)
    15.(1)语言诙谐,幽默风趣。如:开篇即以吃酒还钱勾勒出一个不赊不赖的醉汉形象,饶有兴味;(再如“盘礴古梅边,也是前缘”,作者将在“古梅边”那种“盘礴”箕踞的不羁之态,说成是前世定下的缘分,显然故弄玄虚,令人忍俊不禁。)(2)口语化,通俗易懂。如“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语言不加修饰,平易近人。(再如:“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写醉酒入梦方醒的情景,语言通俗,又令人回味无穷。)(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每点3分,共6分)
    16.(1)猿猱欲度愁攀援  风急天高猿啸哀   (2)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3)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每空1分)
    17.D                18.A                19.B
    20.(1)说的是他们读书的吃苦精神  (2)读和写实在难以区分  (3)让我写出了南方的细腻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把读书和写作分别比喻为“北方下雪”和“南方下雨”,读书如同北方的粗犷,是寒冷和大雪中孕育出的剽悍;读书之余的写作,如同南方的细腻,是温暖和连绵的雨滋润出的柔弱。(3分)意蕴深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读书和写作的特点。(2分)
    22. 材料所展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内蕴与魅力,传承与创新、交融与发展,彰显的是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可联系生活中的经历和实际,来述说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思考和审视、建议或批评(评论)等。
    参考立意:(1)中华文化的内蕴和魅力,文化的滋养和自信。(2)中华文化彰显了民族文明、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3)中华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将使中华文化在新时代更深层更有力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4)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兼容和改造等……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 从前,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追求胜利的欲望没有休止,又想攻打匈奴。李斯劝阻说:‘不可以这样做。匈奴人没有城郭可定居,没有储备的粮食可守,迁徙流动如鸟飞,很难制服他们。派军队轻装深入匈奴境内,粮食必然断绝;粮食随军而行,会因负重贻误战机。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不会为国家带来利益,俘获他们的百姓,也不能调教役使他们防守。’秦始皇不听劝告,就派蒙恬率军攻打匈奴,军队在外十多年,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却最终不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兵力不足,装备不齐吗?是因客观形势不允许啊。后来直到汉高祖平定天下,听说匈奴的部队聚集在代谷之外,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进言劝阻说:‘不可进攻匈奴。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一样聚集,又像飞鸟一样忽然分散,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现在凭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汉高祖不听他的劝告,果然发生平城被围的事件。”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 奏书上呈汉武帝,武帝召见他们,问他们:“你们原来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晚我们才相见!”任命他们做了郎中。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任骠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驿站车马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武帝默然不语。

    相关试卷

    河南省通义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通义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通义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通义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丨语文AB试卷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丨语文AB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丨语文Apdf、2023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丨语文Bpdf、2023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丨语文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