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城市化含解析
展开城市化
一、选择题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因素中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城市交通拥挤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2.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文化生活落后
【答案】1.B 2.C
【解析】1.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好,福利好,教育医疗条件好等。B正确。城市交通拥挤,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A错;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推力,C、D错误。故选B。
2.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城市病的出现,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昂贵等,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C正确。乡村地区环境优美是拉力,A错;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不利于逆城市化,B错,城市文化生活水平好于乡村地区,D错误,故选C。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高,密度不断增大,同时对城市生态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空间剖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2012~2018年间,该市城市化特征是( )
A.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B.城市向东北方向扩张明显
C.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城市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产生的问题包括( )
①减慢了地面的沉降速度 ②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
③增加了光反射污染 ④加强了局部的强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改善城市生态的可行措施是( )
①禁止建设高层建筑
②在强风上风向设防风屏障和绿化带
③对所有高层建筑的开敞空间和屋顶进行绿化
④从材质及安装角度着手,减少玻璃幕墙的光反射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B 4.B 5.D
【解析】3.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征。结合图像材料可知,与2012年相比,2018年建筑物的数量及高度在城东和城北明显增多,可知城市向东北拓展,B正确。图示信息无法判新城市绿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变化,A、C错误。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迁移的分散化过程,本题材料不能反映出该城市出现逆城市化,D错误。故选B。
4.本题考查城市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产生的问题。高层建筑物增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受重增大,会加快地面沉降速度,①错误。高层建筑的受光面积更大,时间更长,吸收和传输热量更多,同时对能源消耗需求增高,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大多数高层建筑通常会包裹一层玻璃幕墙,玻璃幕墙的面积增大会反射太阳光线,影响交通通行和居民生活,增加了光反射污染,③正确。建筑物增多,整体上可减弱城市内的空气流通,但在局部地区受高层建筑物的影响,上升和水平运动的气流均会形成涡流或狭管效应,造成局部大风,④正确。综上B正确。故选B。
5.本题考查改善城市生态的可行措施。高层建筑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城市知名度方面作用明显,应合理布局和安排,禁止是错误的,①错误。高层建筑会产生局地大风,影响人类活动,因此上风地带布置防风屏障可减少对人类活动的干扰,②正确。高层建筑的屋顶或开敞地带设计绿化,可缓解热岛效应,但对所有的高层建筑的屋顶进行绿化是错误的,因此③错误。玻璃幕墙可以采用吸光材料,或者确定适当的角度减少光反射污染,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
澳门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陆地面积狭小,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街道名称也反映了填海造陆的痕迹。下图示意澳门半岛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澳门填海造陆体现了( )
A.郊区城市化 B.再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化
7.从填海造陆的历程来看,澳门的城市化水平( )
A.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B.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D.目前处于中期阶段
【答案】6.D 7.C
【解析】6.澳门填海造陆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的表现,体现了城市化;而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都有市中心人口外迁的现象,澳门并未出现该现象;再城市化是为了防止市中心继续萎缩,实施城市复兴计划,使人口再次迁回市中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澳门面积狭小,缺乏农业用地,城市化水平为100%,不仅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一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C正确。ABD 错误。故选C。
下图为人口数量与相关要素相互关系变化模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8.与人口数量大致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储量 B.工业产值
C.环境污染程度 D.粮食产量
9.与人口数量总体呈正相关的是( )
A.资源储量 B.粮食产量
C.环境污染程度 D.工业产值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乡村劳动人口大量外流 B.乡村建筑设施大量减少
C.乡村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D.乡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
【答案】8.A 9.B 10.A
【解析】8.一个量数值增大(减小)而另一个量数值减小(增大),即为负相关。分析图形中1900年至2100年曲线变化,可知资源储量与人口数量大致呈负相关,A正确;人口数量和工业产值、环境污染程度先是正相关后是负相关,B、C错误;和粮食产量基本一致是正相关,D错误。故选A。
9.两个数量值同时增大或减小,即为正相关。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人口数量总体呈正相关的是粮食产量。故选B。
10.“乡村空心化”问题主要是因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导致乡村内部荒芜,形成乡村空间形态空心分布的现象。故选A。
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1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 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1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11.B 12.A 13.C
【解析】11.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故选B。
1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选A。
13.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故选C。
二、综合题
14.读1850~2050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简述图示时期中、英两国城市化特点。
(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形成图示城市化特征的原因。
(3)分析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英国;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中国:起步晚,水平低;速度较快
(2)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改革开放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增大;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
【解析】考查城市化进程和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所学城市化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读图,英国为发达国家,其城市化发展特征为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特征为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较快。
(2)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同时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不再限制农村人口转换为城市人口,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3)逆城市化是指人们离开大城市市中心地带前往郊区、中小城镇甚至农村地区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城市市中心区出现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15.下图是平原地区某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该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___________城和开发___________区。分析它们对中心城市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①对生物的影响:___________。②对气温的影响:___________。
【答案】卫星城 城市新区 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与环境压力 分散城市职能 供水 航运 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热岛效应”、气温升高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1)读图可知,2000年相对于1950年,该城市的规模明显扩大,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了卫星城和城市新区,有助于分散城市部分职能,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与环境压力。
(2)河流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3)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破坏土壤、水体、植被等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减少,人工建筑增多,产生热岛效应,使城市气温升高。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山地的形成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