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试题
一、精挑细选。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4.给句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安求其能千里也( )
A.安全 B.怎么 C.难道 D.存着,怀着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A.或者 B.也许 C.有时 D.和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A.等同,一样 B.等于 C.等候,等待 D.等等
5.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和欢也。译:山野中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译:知道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二、衔石填海。
6.文学常识填空。
①韩愈, 代著名 家、 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和 、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一起称为“ ”。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7.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旨 兑命 学学半
8.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通 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9.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救 ,保尔被抓,后来逃出来, 求母亲把保尔藏起来,保尔去了 ,在那他参加了红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②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④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⑤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⑥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⑦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⑧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三、精准阅读。
11.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四支僵劲不能动
C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 D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翻译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简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指怎样的人?
②乙文中加横线的 “马群遂空”的含义是什么?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干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这一则故事中,庄子用了精彩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请指出下面各词的比喻意义。
①鹓: 。
②鸱: 。
③功名利禄: 。
(2)在这则故事里,庄子把自己比做 ,把惠子比做 。
(3)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13.拓展阅读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四、快乐作文。
1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题目一:我的世界不会_______________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任选一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若选题目一,把半命题补充完整,若选题目二,依据材料写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答案部分
1.D
2.C
3.A
4.(1)B
(2)C
(3)A
5.A
6.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唐宋八大家;记叙;议论;说明一个道理
7.zhǐ;yuè;xiào
8.见;现;显露(或表现);材;才;才能;食;饲;喂;邪;耶;吗,表疑问
9.朱赫来;冬妮亚;喀查丁
10.木柴;灰白;谋求、需求;轻快的样子;指皇帝的命令;调转;吆喝;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挂;同“值”,价钱
11.(1)①等同,才能②擅长,是(算是)
(2)C
(3)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4)①指狂妄无知(埋没人才)的决策者。②不是没有马,而是没有良马
12.(1)比喻志向高沽之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比做腐鼠
(2)鹓;鸱
(3)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13.(1)C
(2)“此”指上面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状况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官员。
14.【参考例文】
我的世界不会孤独
这个世界很奇特,在每个人的眼中都不一样。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世界,我们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处在共同的世界中。一千种人就有一千个世界。
有的人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精彩:有的人的世界是黑暗的充满了怨念,对什么都没有了希望:有的人的世界是平凡的,没有波澜壮阔,只有微波粼粼。而我的世界是孤单,虽然表面上与别人相处的很快乐,实际上与谁都有一层膜。只有泛泛之交,没有真正知心。直到你的出现,才让我敞开心扉,让我的世界有了第一抹光彩。
你身高与我持平,一头短发油亮乌黑,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一个比狗还灵敏的鼻子,一个充满了鬼点子的大脑,组合起来就是你。你凭着你的这些特点,带我玩转班级。
你的性格大大咧咧,做事不拘小节。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就与别人翻脸。你的嘴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在我被欺负的时候,你就会跳出来,用你的“机关枪”替我反驳,常常驳得对方“体无完肢”,弄得对方只能跺跺脚,气愤的离开。你学习也很好,尤其是数学,每当我在数学上有不会的问题的时候都会去找你,你从来没有不耐烦,反而每一次都会耐心地跟我讲解,就像一个老师,有时候还要超过老师。这一举动,让你在我的孤单世界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记。
平时放假,我都喜欢一个人在家,不会与任何一个同学出去玩,可认识了你之后,每一个星期天我都会与你出去我玩,你也带着我认识了许多小吃,让我大饱眼福和口福。你还带着我去看了我人生中看的第一场电影。虽然不喜欢看,但我很开心,这又让你的印记又深了一层。
你还是一个动漫迷,《火影忍者》是你最喜欢的。每当下课的时候,你都会跟我说,在你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地了解了它,这让我的见识有广了。最终,你进入了我的孤单世界。
你让我的世界不孤单。你成了我的世界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我的心田,你的出现让我愿意敞开心扉去交友,谢谢你,让我的世界不孤单。
题目二:
【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围绕“习惯”展开,几句话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某一句立意,还可以着眼于几句之间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审题要做到准确,同时还要追求新颖独特。写好这个题目,要能够将平时积累的素材融入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拒绝诱惑的好习惯》,选择材料的现实感会比较强;《相伴一生的好习惯》,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习惯的长期价值;《好习惯让你更有尊严地活着》,具有积极健康的时代精神;《好习惯告急》,则用来折射校园生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这些构思都可以让文章立意出新、材料新颖,从而使文章展现出个性的风采。写关于自己经历的记叙文,或者论点鲜明的议论文均可。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围绕“习惯”展开,这个文题要写出新意,还可以在文章的文体和结构上下些功夫。例如《好习惯是为了你》,将地球当作一位挚爱的亲人,为了使她永远健康美丽,自己甘愿放弃坏的习惯,角度新颖独特;《好习惯送给你》,以母亲的口吻写给女儿一封信,内容从对女儿年幼时习惯“不许……不许……”要求,到女儿长大后的行为习惯表现,最后得出“因为习惯了,不觉得是习惯”的主旨,主题鲜明;《好习惯来敲门》,采用寓言形式,记述几个事例,生动形象。这些构思都巧妙地突出了主题,使文章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参考例文】
好习惯改变一生
习惯也许是一朵灿烂的雏菊,在纷繁错杂的世界中吐露芬芳,也许是狂风骤雨中的闪电,变本加厉地折磨怒放的生命,也许是雨后天空一道绚丽的风景,在自然的画卷上添墨点彩,或许会成为咆哮震天的山洪,席卷人间的盎然生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行为习惯,而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他出生在十七世纪爱尔兰的一个大公爵家里,人人都追求达官显贵的生活,但是他却丝毫也不关心这些,在学校敢于向老师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甚至质疑老师的话是不是正确的,总是要问个所以然。一次又一次耐心的讲解,老师烦了,他成为老师最不愿意见到的学生。但是在这之后,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习惯使他在一次偶然的经历中大获成功。他注意到浸了浓盐酸的紫罗兰花变成了红色,这一奇怪的现象激起了他的好奇因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发现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受酸或碱作用改变颜色的状况最为明显,它分别遇到酸和碱会变为不同的颜色。利用这一特点,最终制成了后来实验中常用的石蕊试纸。他就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波义耳追根究底的好习惯为他后来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显而易见,一个人的好习惯可能会惹来非议,但只要肯坚持,它会为一个人创造一个好机会,引领你进入人类未探索的领域,上下探索,揭开薄纱后的真知。
曾经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沃利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以前的他因为工作不顺脾气暴躁,对乘客服务不周,出租车内脏乱不堪,他的业务越来越少。几年后,一本书启发了他,他领悟到自己的情绪该对自己造成多么不利的后果。之后,他将自己的出租车打扫得一尘不染,在每一张座位上都放一个软和的坐垫,脚下铺着一张漂亮的地毯,车上还挂有一些小小的装饰物,显得车内简洁又舒适。他还免费提供节目点播和饮料服务,开车前由乘客自己选择,他对乘客热情、细致,受到每一位乘客的好评。这样的习惯数十年不变,越来越多的老顾客愿意坐他的车,他赚到了比以前多了两三倍的财富,并开始为乘客们开辟更多的服务。
在这个利益竞争的时代,肯为乘客竭诚服务的出租车司机为数不多,像沃利这样时时刻刻为乘客着想的司机是现在服务业的榜样。坏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长期付诸行动,就会转变为好习惯,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应该从现在开始,养成好习惯,使我们从中受益更多,懂得更多,让好习惯与我们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