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离骚(节选)》群文阅读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离骚(节选)》群文阅读学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离骚(节选)》群文阅读学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离骚(节选)》群文阅读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章写的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探究一
    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任务导引
    《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也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
    《氓》
    而《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热忱与痛苦甚至倾注了整个生命而铸成的史诗。里面包含了诗人鲜明的个人光辉,既扎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
    《离骚》•屈原
    学习时要注意把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
    任务设计
    1.结合《氓》这首诗歌的内容,请分析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答案
    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2.《氓》中女主人公的心理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
    ①热情,幸福。一、二章写的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如“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描写的是处于热恋中的女子的情状。
    ②怨恨,沉痛。三、四两章文字,写的是女子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女子的言行并无什么过错,而男子却朝三暮四,纵其心欲,无所拘忌。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女子有对丈夫的怨恨、斥责,更有沉痛的人生感悟:“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③清醒,刚烈。第五章,女主人公回顾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就是她当时心理的写照,并主动喊出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果断地从感情的漩涡中退身而出,冷静而觉醒,坚强而果断。
    3.你认为诗歌《氓》中男主人公“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男人。
    4.《离骚(节选)》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
    《离骚(节选)》一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他身份高贵,身世美好。“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他有着高尚的追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自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品行,并在感叹时光易逝中劝谏楚怀王“抚壮”“弃秽”“改此度”,而“乘骐骥以驰骋”。
    (4)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①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度”“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②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放纵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③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5.(拓展延伸)下面是一首弃妇诗,请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①,不我以②!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③。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
    ①归:嫁。
    ②不我以:不用我,不需要我。
    ③处:忧愁。
    答案
    诗中的弃妇是一位自信心很强的女人。各章结句所说的“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说明她相信自己在丈夫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预言丈夫今日的背弃行为,日后必将在感情上受到自我惩罚。但是弃妇设想故夫日后会后悔今日的背弃行为,其中就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预言故夫今日的轻率必将招致日后的痛苦,这又泄露出弃妇恨过于爱的报复性的心态。这是她的软弱,也是她的坚强。
    任务探究二
    赏析比兴手法的运用
    任务导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学习本课两首诗要注意赏析诗中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任务设计
    1.请赏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
    诗歌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手法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吃苦受贫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的地方,“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在《离骚(节选)》中,诗人描写花草香木禽鸟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诗中描写花草香木的诗句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这些香草、香花、香木,大都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
    诗中描写花草香木的诗句还有“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废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行为。
    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白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菱叶、荷叶、荷花为衣裳,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
    在描述出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自古以来鹰、雕和凡鸟不能合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蕙”“茝”“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香木的色和香,更能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香木把人们的心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
    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这就写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
    3.(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任务探究三
    赏析诗歌的抒情手法
    任务导引
    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学习时要注意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认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任务设计
    1.请分析《氓》叙事与抒情融合的特点。
    答案
    《氓》以女主人公自言自语的方式叙述她自己的婚姻悲剧。前两章回忆求婚和成亲,是叙事,叙事中带有抒情色彩。叙说恋爱过程时,叙事中有依恋和抚慰,有挚爱和纯情,充满着恋爱的喜悦感和幸福感。鲜明的抒情色彩,使得女主人公对自己恋爱生活的追忆饱含着回味不尽的甜蜜和欢欣。
    后三章诉说婚后的遭遇,抒情兼有叙事,是叙事与抒情的融合。第四章第五章,就她被虐待被休弃诉说心中的悲愤,议论兼抒情,指控氓的背信弃义,倾吐满腔的愤愤不平。
    第五章一章十句,连用了六个表示感叹语气的“矣”字作句尾,使得这一章的抒情性胜过了叙事性。末章是在对婚前相爱的追忆中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是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反思,是对世间年轻姐妹们的语重心长的告诫。
    在这首诗中,叙事中带有感情色彩,抒情强化了人物形象,诗歌的抒情性和形象性,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2.《离骚(节选)》是如何在叙事中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答案
    ①《离骚(节选)》中的叙事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在叙事中隐含抒情。例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隐喻的叙述饱含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②诗人在行文中有着相当强烈的政治倾向,但并未直接议论、抒情,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段,使读者从具体的形象画面中感受到各色人物,并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如诗人通过比兴构建了一系列极具浪漫色彩的情节,如车马迷途、采撷芳物等,并以香草比喻贤臣。
    ③《离骚(节选)》叙事并非连贯、完整的,不具体、不完整的叙事成分被巧妙地镶嵌在诗人的抒情当中,如“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继而抒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接下来诗人又开始叙述朝中群小如何排挤自己,诗人以浪漫的叙事抒写了自己心中无以承受的满腔悲情,使叙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诗经·伐檀》中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注】兮,不素餐兮!
    【注】君子,这里指奴隶主。
    请分析诗歌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答案
    诗歌先叙事后抒情,先写砍伐檀树制造车子的艰苦劳动;次写伐木的奴隶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对奴隶主的愤恨与责问;最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直接抒情,用反语揭露剥削者的寄生虫本质,对奴隶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共2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学习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容感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