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
    • 解析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第1页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第2页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第3页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第1页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第2页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文件包含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候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①,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②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进士及第: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②推毂(gǔ);荐举。
    1.解释加点字。
    (1)民讼皆决于庭 决(_______)
    (2)召诣行台白事 诣(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3.从全文看,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举之”既因为候蒙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也因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1)决断,判定 (2)到,到去
    2.(侯蒙)不满二十岁(或未成年)的时候,就(已)有好名声,急于做合乎道义的事,喜欢施舍他人,(为此) 一天就花掉许多钱财。
    3. 急义好施、有才干、不媚上(为官公正、正直不阿、讲原则亦可) 黄浞爱惜人才、宽容有气度
    【分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决:判决,判定。
    (2)句意:召唤他到衙署禀报事情。诣:到。
    2.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未冠(没有行冠礼,不到二十岁)、俊声(好的名声)、义(名词作动词,做合乎道义的事)、或(有时)”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中可知,他急义好施;从“君真能吏也”中可知,他有才干;从“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中可知,他刚正不阿;从“始以宾礼见”中可知,黄浞爱惜人才,宽容有气度。据此,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举之”,一方面是候蒙是个急义好施、刚正不阿、有才干之人;另一方面也因为黄浞是一个爱惜人才,宽容有气度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知识精讲】
    【知识点1】
    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标题
    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通读原文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第三步:分析原文
    1.先看文本中有无人物形象的词语
    2.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3.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
    4.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5.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
    速记口诀:
    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
    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例题1】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①,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②,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注)①城堞:城上的矮墙。②受赇(qiú)鬻漱:受贿枉法。
    1.刘随面对“军无城堞”的困境想到了___________的方法(请用6个字概括),体现了他_________、治理有方的特点;刘随面对转运使的“托令”选择“不从”,体现了他_________特点。
    【答案】
    1. 植杨柳做限界/矮墙 体恤百姓 刚正不阿/正直/不畏权贵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重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细节分析。根据“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可知,刘随采用的办法是:用种植杨柳做限界减少民力的耗费。提炼为6个字“植杨柳做限界”。由此可以看出他体恤百姓、治理有方的。根据“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可知,他处理了县令受贿枉法的事,没有接受贿赂,体现了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特点。
    【点睛】
    译文: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因为考中进士,做了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常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非常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植杨柳几十万株,使它们相连接,当作限界,百姓于是能不再受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从政做官,刘随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当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西南夷人)苦于官吏勒索,刘随制定法规抑制这种现象。离职后,几百个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刘随才得调任。
    【例题2】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①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②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③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①欹(qī)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欹,倾斜,歪向一边。②宥(yòu)坐之器:“座右铭”一般的器物。③挹(yì):舀;酌,把液体盛出来。
    1.上文中的孔子是一个_______的人,从孔子的感慨中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
    1. 好问,有主见,有实践探究精神: 人不可自满,要谦虚。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孔子问于守庙者时所说的话语“此为何器?”及面对弟子们,他说“注水焉。”用实际行动去探究真相知,喜欢思考发问,凡事有自己的见解,有实践探究精神的人;“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意思是:唉!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也就说告诉我们:人不可自满,要谦虚。否则就要失败、翻倒。
    【点睛】
    参考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堂上参观,(看到里面)有欹斜的器物。孔子向守庙的人问:“这是什么器物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原来是右座的器物。”孔子说:“(我)听说右座的器物,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盛满水就会倾覆。”说完,孔子回过头来对子弟们说:“放水进去试试看。”于是,一位弟子把水灌了进去,恰到好处时,它便端正,然而继续加水,水满了它就倾覆。孔子看了,叹息说道:“唉!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例题3】
    上欲杖杀卫士
    上①尝从复道中见卫士食毕,弃余食于窦②中,怒,欲杖杀之;左右莫敢言。宪③从容谏曰:“陛下从复道中窥人过而杀之,臣恐人人不自安。且陛下恶弃食于地者,为食可以养人也;今以余食杀人,无乃失其本乎!”上大悟,蹶然④起曰:“微兄,几至滥刑。”遽释卫士。是日,上宴饮极欢,自解红玉带,并所乘马以赐宪。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玄宗。②窦:坑洞。③宪:宁王李宪。是唐玄宗同辈兄长。④蹶然:匆忙的样子。
    1.文中的唐玄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分析】
    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通过理解文章,从“上大悟,蹶然起曰”、“遽释卫士。是日,上宴饮极欢,自解红玉带,并所乘马以赐宪”可以了解到他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而且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
    【点睛】
    参考译文:
    皇上曾经在复道里看到卫士们吃完后,把吃剩的食物扔进坑洞中,于是他非常生气,要杖杀他们,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敢劝阻的。宁王李宪从容地劝阻道:“陛下从复道里看到士兵的过失就要杀死他们,我担心天下人人都不会感到安宁。况且陛下厌恶把食物授牌扔在地下的原因是因为食物可以养活人;(但)现在因为(丢弃)剩余的食物而杀人,就是失去了食物养活人的根本吗!”皇上听后猛然醒悟,匆忙起身说:“没有兄长,我几乎到了要滥用刑律(的地步)。于是释放了卫士们。这天,皇上喝酒时喝得很高兴,自己亲自解下红玉带,(把它)和所乘坐的马匹一起赏赐给了李宪。

    【知识点2】
    常见人物形象的分类
    (1)正面人物形象:
    1. 君主:
    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体恤百姓
    2.为官:
    A.(工作方面)清正廉洁,公平公正,严明执法,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因公忘私;
    B.(断案方面)机智聪明,断案如神,明察秋毫,善于分析;
    C.(对待人才)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荐人为贤,珍惜人才;
    D.(生活态度)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乐观豁达;
    E.(对待百姓)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勤政爱民;
    F.(进言方面)善于劝谏,善于辩论;
    G.(改过方面)敢于纳谏,知错就改;
    3.做人:
    A.(学者)勤奋好学,,善于学习,宽容明理,遇事冷静,镇定自若,淡泊名利,勤奋刻苦,不耻下问,严谨治学,专心致志,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爱好读书;
    B.(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不慕权贵,谦虚谨慎,善于观察,严格执法,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不阿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
    C.(有品德的人)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处事公正,德行远播,胸有大志,刻苦自励,心忧天下,善于发现人才,有慈爱之心,乐于助人;
    4.百姓:
    善良勇敢,克勤克俭,坚守志节,信守承诺,镇定,重视朋友义气,孝顺,仔细观察,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
    (2)反面人物形象:
    1.君主
    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奸诈凶残,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半途而废,任人唯亲;
    2.官吏
    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颠倒是非,才高过人,骄傲自大,阴险狡诈,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策,轻举妄动;
    依附官吏的人
    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依仗权势
    4.小人
    贪婪、愚蠢,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利令智昏,贪得无厌;
    5.百姓
    一意孤行,贪婪愚蠢,背信弃义,急躁冒进,封建迷信,不依法办事,贪得无厌,自私、损人不利己。
    【例题1】
    强干县令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①时,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③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日:“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④,后卒为名臣。
    (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 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旧时指衙门中的听差)”。③苏子美,即苏舜钦。④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
    1.(1)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行为表现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从上文可知,蒋堂是一位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 (1)(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 (2)判断力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识人之明(善于识人)
    【分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1)需理解“如此野狠”的含义,此处说仆从如此蛮横无理,联系前文找到描写仆从行为的有关句子。即“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可知具体行为表现为“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
    (2)题目中问道蒋堂的人物形象,则可根据文章主要事件,并找出对蒋堂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有关的句子。从蒋堂通过仆从的性格特点就能准确判断县令特点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判断力强或善于思考的人,从他写信告诉苏子美县令的为人可知他是一个有识人之明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蒋堂侍郎担任淮南转运使时,每年冬至节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随即离去,要求必须有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致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里去。”当时苏子美在座,甚为吃惊,觉得奇怪,就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写了一片纸作为答书,那吏人才离去。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收到蒋堂的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强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播名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
    【例题2】
    王嗣宗①初为秦州司理,路冲知州事,常以公事忤冲意,怒,械系之。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冲谓嗣宗曰:“汝为我对诗,当脱汝械。”冲曰:“嘉果更将新合合”。嗣宗应声曰:“恶人须用大枷枷”。冲悦,舍之。
    太宗时,嗣宗知横州。上遣卒之岭南,诇②察民间事。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③,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此辈,以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太宗大怒,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选自《宋史·王嗣宗传》
    【注释】①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状元。②诇(xiòng):侦查、探听。③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会有献新果一合者 会:_____________ (2)遣使械嗣宗诣京师 诣:____________
    2.“太宗大怒”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4分)
    A.王嗣宗任秦州司理,“常以公事忤冲意”
    B.“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嗣宗应声对诗
    C.“嗣宗执而杖之(卒)送阙下”并上奏抗议
    D.“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3.从文中看,王嗣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1)正好,恰巧 (2)到,到达,到……去(4分,各2分)
    2.(4分)C
    3.富有才华(机智、随机应变) 、守正不阿(正直刚毅)(4分,各2分)
    【例题3】
    辛毗引裾①
    帝②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裾:衣服的前后襟。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辛毗为什么据理力争不让魏文帝迁徙?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案】因为当时正值大旱之年,蝗虫遍地,百姓忍饥挨饿,现在强迫移民,既失民心,又失道义。表现了辛毗正直无私、敢于直言、关心百姓、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和对人物形象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1)结合“时天早蝗,民饥”“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可知,当时正值大旱之年,蝗虫遍地,百姓忍饥挨饿,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强迫百姓迁徙,既失民心,又失道义,不利于统治,因此辛毗据理力争,不让魏文帝迁徙。
    (2)结合“时天早蝗,民饥”“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可知,辛毗面对百姓的痛苦遭遇是真诚关怀的,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之人;结合“皆莫敢言,毗日:‘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当皇帝生气,其他官员不敢进谏时,辛毗却敢于指出皇帝的错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之人;结合“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辛毗冒险进谏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可见他还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据此概括作答。
    【知识点3】
    【明确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的解题步骤】
    一、寻找标题或文中直接评价人物的词语或句子。
    二、概括人物形象
    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抓住人物描写;
    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加以;
    4、注意人物之间的对比。
    【例题1】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聪明。
    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和藻的形象特点。
    【答案】
    1.(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2.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分析】
    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正确翻译以下词语:
    (1)巢:筑巢,名词活用作动词;幽林:幽深的森林;深河:河水深处;潜:潜藏。
    (2)甚,很;玩,把玩,欣赏;以,用;赐:给;取:拿走、换取。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汉武帝建造宫殿,对老翁的行为不明所以,当听见东方朔的解释之后,“上为之息宫寝之役”,可知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虚心纳谏的皇帝。
    从文中“老臣冒死自陈”可知,藻很勇敢;从“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可知,他很懂得劝谏的艺术,很有智慧;从“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可知,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汉武帝与亲近的臣子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告诉他说:“老臣冒死启奏。”却看到在房梁上坐着一个老翁,身高有八九寸, 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身子前行,看起来甚是苍老。老翁沿着柱子滑下,放下拐杖,行稽首之礼,沉默着并不说话,就仰头看了一下殿宇,俯身指了一下汉武帝脚下,忽地不见了。东方朔说:“那老翁的名字应该叫‘藻’,春天在茂密的森林里筑巢居住,冬天就潜居在深深的河底。最近建造宫殿,怕是砍伐到了他的居所,所以来向陛下诉苦。他仰视殿宇,宫殿名叫‘未央’,是告诉陛下您正侵犯他的居所不到一半。往下指了指陛下您的脚下,是足啊。希望陛下满足于现在这些宫殿,不要再造更多了吧!”汉武帝为此停止修建宫殿的劳役。
    过不多久,汉武帝亲自巡幸河都,听到水底传出阵阵奏乐之声,又有美丽的水草。不一会儿,之前在宫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连同年轻的几人,全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腰带上还有璎珞配饰,驾着水藻,踏水而出。汉武帝问道:“朕刚刚听到水下有人奏乐声,可正是你们?”老翁回答道:“老朽先前冒死启奏,幸得蒙受陛下天地之惠,即刻便下令停止砍伐,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胜欣喜,所以,这才私自在这里奏乐庆祝。”献给汉武帝一枚紫螺壳,形状好像牛脂一样。汉武帝说:“朕愚昧啊,不知道你。”“东方先生知道我啊。”“你可以考虑用吴地的珍宝来赠送给他。”老翁于是回头让人去取他洞穴中的宝物来。一个人就接受命令下到了水底,只一会儿就回转来了,捧着一颗直径达一寸的大珠,明亮耀眼,世上少有。武帝很是欣赏这颗珠子,于是把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换取了那颗宝珠。
    【例题2】
    程颢治河抢险
    曹村埽①决,(程)颢时方救护小吴②,相去百里。州帅刘涣急告颢。颢谓帅曰:“曹村决,京城可虞③。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请尽以厢兵④见付。事或不集,公当亲率禁兵以继之。”帅遂以本镇印授颢。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命善泅者衔细绳,先渡决口,水方奔注达者百一卒引大索以济。两岸并进,昼夜不息,数日而合。
    注:①埽:堤坝。②小吴:地名。③虞:忧患。④厢兵:宋代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颢时方救小吴(正在)B.相去百里(距离)
    C.请尽以厢兵见付(看见)D.数日而合(几)
    2.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程颢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C
    2.(1)敢于担责。在州帅没办法时挺身而出,担起责任,表达不惜用自己身子堵塞决口的决心。(2)考虑长远(有远见)。能考虑到曹村决堤会危及京城。(3)讲方法(计谋/策略)。激励抢险士兵,让士兵先衔细绳渡河,再引大索到决口。
    【分析】
    32.C.有误。请尽以厢兵见付:请派遣全部厢兵交付给我。见,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
    3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请尽以厢兵见付”写程颢在州帅没办法时挺身而出,担起责任,表达不惜用自己身子堵塞决口的决心。“曹村决,京城可虞”写程颢能考虑到曹村决堤会危及京城,有远见。“走决所,激谕士卒。命善泅者衔细绳,先渡决口,水方奔注,达者百一,卒引大索以济”写他先激励抢险士兵,再让士兵先衔细绳渡河,再引大索到决口,可见他讲究策略方法。
    【点睛】
    译文:曹村的堤防决口了,程颢正在小吴救助,距离曹村有一百来里。知州刘涣急忙来告诉程颢。程颢对知军刘涣说:“曹村决口,京师的安全堪忧,做臣子的本分,如果用身子能堵住决口也是应做的。请派遣全部厢兵交付给我。事情如果不成功,您应该亲自率领禁兵来继续完成这件事。”刘涣把镇守的大印交给了程颢,程颢立即带领厢兵跑到决口的地方,并激励和晓喻他们。程颢命令善于泅水的人口中咬着细绳先游过决口,洪水奔流灌注,到达的人百分之一,最终拉上大绳帮助其他人渡过去,两岸的人同时并进,昼夜不停,几天就合上了口子。

    【达标检测】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
    ①大奇之
    ②终日无少怠
    2.根据文段,简要概括张养浩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1.①感到惊奇/对……惊奇 ②懈怠
    2.张养浩是一个勤奋学习、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心系百姓的人。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奇,意动用法,感到惊奇或对……感到惊奇。怠,本义,懈怠。
    2.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可知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根据“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可知他是一个勤奋学习的人。根据“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可知他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根据“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可知他是一个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人。
    【点睛】
    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十岁的时候,从来都不停止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课后巩固】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标题
    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通读原文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第三步:分析原文
    1.先看文本中有无人物形象的词语
    2.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3.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
    4.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5.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
    速记口诀:
    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
    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二、解题步骤
    1.寻找标题或文中直接评价人物的词语或句子。
    2.概括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人物描写
    (3)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加以分析
    (4)注意人物之间的对比
    习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迁晋陵太守。虽居清显,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②怀千金。试使夷齐③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④以供朝夕。
    选自《晋书·吴隐之传》有删改
    (注)①黩货:贪赃枉法。②歃:用嘴吸取。③夷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④绩纺:纺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事母孝谨(_____) (2)辍餐投箸(_____)
    (3)及康伯为吏部尚书(_____) (4)语其亲人(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2)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3.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吴隐之的性格特点。
    【答案】
    1. 侍奉 停止 等到 告诉,对……说。
    2.(1)当时有许多人说他是作假,然而他也始终不变。
    (2)(吴隐之把)其余的(俸禄)都分别赈济给亲戚、族人,家中人却靠纺织来供给每日家用。
    3.①孝顺,他为母亲守孝,时常痛哭,感人至深;②清廉,他生活简朴,为官清廉,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③矢志不渝,他一直保持勤俭的节操,始终如一。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侍奉母亲孝顺谨慎耻。事:侍奉;
    ②句意为:就停止吃饭放下筷子。辍:停止;
    ③句意为:等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及:等到;
    ④句意为: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与:告诉,对……说。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
    (1)娇:作假。易:改变。
    (2)振:通“赈”,赈济。纺:纺织。以:来。
    3.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根据文中“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可知,吴隐之孝顺,为母亲守孝,时常痛哭,感人至深;根据文中“虽居清显,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可知,吴隐之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勤苦,与贫寒的庶民一样;根据文中“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可知,吴隐之做事矢志不渝,一直保持勤俭的节操,始终如一。
    【点睛】
    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调升为晋陵郡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不改变。
    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

    相关试卷

    进阶练05:立论文-【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

    这是一份进阶练05:立论文-【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文件包含进阶练05立论文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进阶练05立论文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7讲:议论文阅读之提炼论点-【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

    这是一份第07讲:议论文阅读之提炼论点-【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文件包含第07讲议论文阅读之提炼论点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第07讲议论文阅读之提炼论点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5讲: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

    这是一份第05讲: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学案,文件包含第05讲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第05讲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原卷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