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断句 课件25张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断句 课件25张,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高考,题型一选择题,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查内容。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及游记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2.趋势分析(1)文言翻译永远都是重头戏。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题。(2)预计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心。另外,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断句题,几是必考题。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读”指句子中间的合理停顿。“句”指一句话终结的停顿。
二、考点探究 如何断句
阅读《雪屋记》完成问题。(原文见专题十一)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在于对通篇文意的体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体内容。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者”“也”后面要断开,虚词“则”前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通过分析句意关系,在选项中做比较,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穷而在下”和“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应该是独立的两个意思,所以排除A、B选项;C选项,“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中“而有成物之心”,虚词“而”表明句意应该是紧密联系的,“而”前应停顿,其后不能断开。
1.通读文段明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想正确断句,先要把相关语句通读几遍,力求对语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对于客观型断句题,要先比较分析所给选项的断句异同处,然后圈起来,再利用知识积累有针对性地分析。2.实词、句法多联系。注意联系自己已掌握的古代汉语词句的知识(词法、句法等)来断句。一般来讲,动词的前后都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做谓语的情况除外。3.借助虚词定首位。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夫、若夫、至若、且夫、盖、凡、窃、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用在句首;“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也、者、乎、矣、尔、欤、焉、哉、耶、而已”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4.句式、活用要明确。文言文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有的句子中还有词类活用现象。这些不仅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5.文史知识不容忽视。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技巧点拨】通读文段,抓住异同,字斟句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注]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 虑 熟 谋 审 力 不 劳 而 功 倍 作 事 可 以 为 后 法 一 宜 书 不 苟 一 时 之 誉 思 为 利 于 无 穷 而 告 来 者 不 以 废 二 宜 书 岳 之 民 人 与 湖 中 之 往 来 者 皆 欲 为 滕 侯 纪 三 宜 书 以 三 宜 书 不 可 以 不 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 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题型二】提供充分语境的主观型断句
解析 首先,通读全文,得知画波浪线处内容是对为滕侯作传的理由的总结;其次,看到三个并列句式,“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可以粗略将其分为三层;最后,寻找文中的标志性词语,分析词语之间的关系,标出停顿处。值得注意的是,并列关系、连动关系一般不停顿。第一层“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中,“虑熟谋审”是并列关系,中间一般不停顿;“力不劳而功倍”是由连词连接的并列结构,其后可断开;“作事”是动宾短语做主语,“作事可以为后法”是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其后可断开。第二层“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中,“思为利”是动宾关系,中间不停顿;“于无穷”是后置的介宾结构,其后必须停顿。第三层“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中,“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是主语,因为比较长,习惯上停顿;谓词有“欲、纪”,但“为滕侯纪”是“欲”的宾语,“欲”后不停顿。
参考译文: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述的文字。”我打开信查看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隐隐约约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作偃虹堤。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重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了,这里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的地方,只是稍稍发挥他的余力,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做事的方法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他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所赞誉,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1.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考生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段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开的句子。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曰”“云”“言”等表明对话的字词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2.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文言文的几种固定句式,比如,“何……之有”“如……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中固定的词组,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3.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并列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考生准确断句提供了条件。考生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
【技巧点拨】先易后难,注重方法,必须检查
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答案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作答时,需要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有特征的词语,借助文言句式的特点,做到文通句顺,上下文衔接紧密。其次,利用语法,精研词语特征。比如名词,在句子中一般充当的是主语或宾语。动词一般充当谓语。而且一般的句子都要有谓语。这样,在分析时,如果能够结合语法,清晰地划分出主、谓、宾,就可以分清文段中词语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了。文段说的是“王慎中为文”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解题时,首先弄清楚时间关系,注意“初亦”“已而”“乃”“久乃”等词语所表达的事理发展过程;其次弄清楚动宾关系的语句,如“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悟欧曾作文之法”,“焚旧作”等,这些句子不可分割,应将其与别的语句断开;三是弄清楚人物姓名,如“欧曾”指的是“欧阳修、曾巩”,“唐顺之”是人名。抓住这三点,该题即可正确断句。
【题型三】提供非充分语境的主观型断句
参考译文:王慎中学习写文章时,开始也是对秦汉文章评价很高,说东京以下没有谁可以效法可取,不久感悟到欧阳修和曾巩文章之法,于是把旧书稿全部烧了,一心一意学习仿效,特别致力于效法曾巩,唐顺之开始也不服他的说法,时间久了也跟从他学习。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虚词是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开的地方。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做了主语。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据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以“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曰”后必须断开。6.据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技巧点拨】明确主观型断句题解题规律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景 公 为 台 台 成 又 欲 为 钟 晏 子 谏 曰 君 不 胜 欲 为 台 今 复 欲 为 钟 是 重 敛 于 民 民 必 哀 矣 夫 敛 民 之 哀 而 以 为 乐 不 祥 景 公 乃 止。(取材于刘向《说苑·正谏》)答案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解析 解题时,首先,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由选文出处《说苑·正谏》和“晏子谏曰”的提示语可知,这段文字讲的是晏子劝谏的事。其次,要寻找显性标志词。“景公为台台成”有顶真修辞,应停顿为“景公为台/台成”;“晏子谏曰”有对话标志“曰”,需要停顿;“今复欲为钟”一句中的“今”无论翻译为“现在”还是“假如”,都需要停顿;“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句中有顶真修辞,前边有指示代词“是”做主语,后边有句末语气词“矣”,提示要停顿三处。最后,再次通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要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
参考译文:齐景公建造高台,台建成后,又想要铸造大钟。晏子进谏说:“君王您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建造了高台,现在又想要铸造大钟,这是加重百姓赋税的行为,百姓一定很悲伤。把加重百姓的痛苦作为自己的快乐,不吉利。”齐景公于是停止了造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选自《揭傒斯全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答案 B解析 容:容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答案 C解析 作答本题,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要对句式进行分析,如“信而治”与“其不治”的对举;要注意虚词在断句中的提示作用,如“其”“之”“乃”等。考生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答案 A解析 A项,“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不符合文意,原文是“终不一语加咎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答案 (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解析 (1)关键词“殚”“竭”“且”“交”。(2)关键词“方”“言”“师”“必得”。
参考译文:楚地的风俗是只信巫师不信医生,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今更加严重。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生病的时间是长还是短,病情是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就立即把药摒弃不用。而到了巫师这里,即便来来回回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并且把责任归于自己,痛苦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没有一句将责任加于巫师的话。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良结果总是归于医生。无论见效还是不见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所获总是远不如巫师。因此,医生若想很快得到利益、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法装扮自己,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不被迷惑的。更有甚者,在沅江、湘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不应该祭祀的鬼魂来谋取利益的事,即使受到重刑严惩也不怨恨,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医术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高明医术的医生也不能发挥其功用,来成就医生的名声,且学医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懈怠,因此,有人到间隔几个郡县的地方去寻找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都找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人们得以寿终正寝,不是很幸运的吗!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人,他家是郡里的世家大族。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他谢绝做官而回到乡里做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还著有《易简归一》几十卷。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补足欠缺的内容,详略得当,观察清晰,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他通过号脉象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无论富贵贫贱,他都不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没有一个不见效的,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让病人知道,唯有相信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们离开而不给他们看病。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术,才渐渐不是唯一为病人治病的方法了。我行走数千里没有见到能赶得上徐先生的人,偶尔遇到一个,又只专攻一门,擅长一个方面而已,没有各门医术都很好的人。我来到旴江,认识了汤伯高,他通晓各门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
我正为巫术之祸而忧心,担忧医道不被人们了解,眼睁睁看着百姓丢掉生命却无法救治,因而因汤伯高的医术就像徐先生的一样而敬重他,并且尝试着让他医治都很有效果,因此就在这篇文章里一起写巫术盛行带来的祸患和医术盛行带来的好处,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唉!如果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民众相信医术都像我们乡里的人,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胜过医术吗?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也是很有名的医生。
断句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符合原文文意原则,二是符合文言文的语言实际原则,三是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原则。解答断句题时,可分三步走:1.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乃至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2.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词性等进行断句。3.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断句,找名词和代词,找动词和形容词,找对话词,注意特殊句式,注意对称结构,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纳小结,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找虚词定句读,辨句式定句读,小试身手,祝你成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当堂检测1,总结一,总结二,总结三,总结四,总结五,“4步”定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