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1页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2页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3页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4页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5页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6页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7页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地理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可再生,新材料,地区分布不均,半湿润,半干旱,合理利用,基本农田,防护林,淡水湖泊,丹江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 考 考 情 预 览
    思 维 导 图 构 建
    必 备 知 识 排 查
    考点1【中频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资源分类
    2.自然资源的特征(1)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①总量丰富: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______________多样。②人均不足: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_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③存在的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相对______________,人均不足且人均占有量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①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_________利用。②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能源。③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______________渠道。④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区分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方法判断某种物质是否为自然资源,只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了自然与社会两种属性。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根据是否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利用。
    考点2【高频点】我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利用类型
    (1)特征:类型齐全,______________比重小。(2)利用类型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主要问题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3)治理措施①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②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_________________保护,坚持农田农用;③在牧区,建设______________草场,保护天然草场;④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__________,防治土地沙漠化、盐碱化。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考点3【中频点】我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1)水资源的定义:通常把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____________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2)时空分布特点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南水北调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一个典型工程,另外还有引黄济青、引滦入津等。
    考 向 考 法 破 解
    考向1【基础点】我国的土地资源方法规律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劣势: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不足,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再加上土地利用中各种不合理的行为,使得我国人地矛盾尤为突出。
    (1)2008~2017年该市(  )A.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针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B.城市建设向林地扩张C.退耕还湖D.退耕还林
    解析:第(1)题,看图可知,2008—2017年该市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第(2)题,因为该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所以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应当少占用耕地。而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耕地多被占用为建设用地,故A正确。答案:(1)D (2)A
    考向2【基础点】我国的水资源方法规律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
    (1)输水总干渠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A.邯郸、石家庄B.郑州、石家庄C.南阳、邯郸D.郑州、南阳(2)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作用是(  )A.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B.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C.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D.可以缓解环境保护与水资源污染的矛盾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输水总干渠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河南省的郑州和河北省的石家庄。故选B。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作用是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北京的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北京缺水较严重。故选C。答案:(1)B (2)C
    考向3【易混点】我国的其他自然资源 方法规律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1)根据能源是否能重复利用的性质,下列能源与风能性质相同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2)风能欠缺的地区是(  )A.北京B.重庆C.台湾D.成都(3)关于海上风电的优点是(  )A.投资成本低B.解决了西部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C.海平面没有遮挡物,风力足D.稳定可靠,可大规模开发
    解析:第(1)题,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四个选项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和风能性质相同,属于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风能欠缺,四地中风能欠缺的地区是重庆,故选B。第(3)题,由于海平面开阔,没有遮挡物,水面摩擦力小,所以海上风电具有风力足的优点,C正确;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且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能源充足,相比之下,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能源短缺,海上风电可以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B错误;海上风电具有投资成本高,不稳定的缺点,A和D错误。答案:(1)C (2)B (3)C
    课 堂 分 层 突 破
    1.(2019·广东省中考)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利用于生产生活中。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下列城市居民使用相同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佳的是(  )A.广州  B.重庆  C.拉萨  D.上海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佳。
    2.(2017·广东省中考)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可燃冰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 000年。可燃冰被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因为(  )①清洁环保 ②分布广 ③储量大 ④开发技术难度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可知可燃冰开发难度较大,排除④。
    3.(2015·广东省中考)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开发活动正确的是(  )①海水淡化 ②石油开发 ③煤炭开发 ④珊瑚礁开发 ⑤旅游观光 ⑥海水养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钠及盐等化学资源;深海锰结核的试采;海底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等。故选D。
    4.(2015·广东省中考)如图所示信号灯顶部的装置是把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电能(  ) A.太阳能B.沼气能C.风能D.核能
    风能和太阳能都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获得,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读图可知,图示是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A。
    (2014·广东省中考)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5~6题。
    5.a和b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B.耕地C.草地D.沙漠6.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  )A.aB.bC.cD.d
    第5题,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故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故选B。第6题,读图可得,a是水田,b是旱地,c是林地,d是草地,其中草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D。
    1.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城市扩建 ②围湖造田 ③开荒耕作 ④退耕还林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还能稳中有升,最主要的原因是(  )A.科技兴农B.雨热同期C.灾害减少D.耕地增多
    第1题,①城市扩建、建设占用耕地是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故正确。②围湖造田、③开荒耕作不会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故错误。④退耕还林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故选C。第2题,“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还能稳中有升”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兴农,提高了粮食产量。故选A。
    (2021·湖南省学考)“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算收费和超过定额量部分加价收费,我国许多城市釆用这种计费方法。读北京、深圳阶梯水价表,完成3~4题。
    3.实行阶梯水价的意义是(  )①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增强节水意识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实现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下列关于北京的水价比深圳高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更突出B.北京的降水比深圳少C.南水北调导致北京的水的成本增加D.深圳临海,海水多
    第3题,实行阶梯水价可以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实行阶梯水价,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故选D。第4题,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比深圳人口更多,需水量更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更突出,A正确;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只有7、8月降水超过100毫米,降水季节变化大,深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时间长,北京的降水比深圳少,B正确;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花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成本,导致北京的水成本价格增加,C正确;海水是咸水,不能作为饮用水和灌溉水使用,D错误。故选D。
    (2021·福建省学考)成语“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意是蜀地多阴雨,偶尔出太阳,犬吠不止。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成语中的“蜀”现为某省的简称,该省级行政区域是(  )A.云南省B.江苏省C.四川省D.青海省6.太阳能资源属于(  )①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清洁能源 ④矿产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第5题,“蜀”是四川省的简称,C项正确;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江苏省的简称是苏,青海省的简称是青,故选C。第6题,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是清洁能源的一种,①③正确。故选C。第7题,读图,根据图中图层分布可知,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故选D。
    8.(2021·泰安学考)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据我国钓鱼岛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  )A.海槽B.大洋中脊C.大陆坡D.大陆架
    据图可知,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部分,故D符合题意。
    (2021·海南省学考)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读表,完成9~10题。我国长江流域南北地区部分资源调查表
    9.关于我国长江流域南北地区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南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B.以南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多C.以北地区耕地少,水资源多D.以北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10.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解决长江流域南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有效措施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B.大规模人工降雨C.实施南水北调工程D.修建水库蓄水
    第9题,由表格可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80%,水资源多,A、C错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耕地占35.2%,小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59.2%),耕地少,B错误、D正确。第10题,解决长江流域南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可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C正确;大量抽取地下水,容易导致地面沉降,大规模人工降雨成本高,且这两种措施均不能缓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A、B错误;修建水库蓄水主要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D错误。
    11.(2021·福建省学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分别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    、石家庄到达    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2)A处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     ,具有   、    、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武汉地处长江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河段,     (填季节)径流量大。 (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写出一项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防止水污染等。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主要是从位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沿途服务于河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郑州、河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石家庄等,最终输往北京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该工程可极大地缓解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极大的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受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中国中、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2)题,由图可知,A处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也是目前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工程主要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第(3)题,长江上、中游分界点是宜昌,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是湖口;由图可知,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宜昌、湖口之间,所以位于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由图可知,长江径流量7月份最大,所以夏季径流量大。
    第(4)题,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和喷灌等;种植抗旱作物,培育优良抗旱品种;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工艺水平,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节约用水,合理的重复用水,比如洗衣服的废水冲厕所,洗菜的废水浇花等。
    12.(2021·安徽省学考)安徽省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建设中的引江济淮工程既可以向淮河流域调水,缓解淮河流域缺水状况,又可成为南连长江北接淮河的江淮运河,将缓解京杭运河的拥堵状况。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淮河流域的降水、人口、耕地角度,说明向淮河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2)    资源是淮南的优势矿产资源,未来通过江淮运河的水运把这些资源输往皖江沿线城市将比通过京杭运河运送成本更低,试说明理由。 
    降水较少且降水季节变化大,人口多,耕地多,需水量大。
    江淮运河与皖江沿线城市的路程更近。

    相关课件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17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17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频考点精梳理,重难建构微专题,课时演练达标测,循环使用,重难点拨与提升,畜牧业,植树造林,西北干旱,水旱灾害,兴建水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 专题突破课件:专题十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专题突破课件:专题十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导航,考点突破,母题集训,中考预测,考点分析,课堂巩固,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展示,考点精讲,考点3水资源,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要点探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