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22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22古诗三首(教案)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22古诗三首(教案)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22古诗三首(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22古诗三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22古诗三首(教案),共9页。
    21 古诗三首 (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趣。3 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信念。(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教师口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是常有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 送辛渐》。( 板书 芙蓉楼送辛渐)二相关介绍1.作者介绍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唐代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因此他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闺怨》等。 2.背景介绍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 手。“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一座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在 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三初读课文听范读。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 激发其诵读兴趣。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会读生字。练芙(fú) 蓉(róng) 洛(luò)朗读指导:注意读准翘舌音的字“蓉”,边音的字“洛”。会写生字,并组词。练芙(芙蕖) 蓉(芙蓉) 洛(洛阳) 壶(水壶)书写指导:“芙 蓉 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壶”由三个部件组成: 士、冖、业。积累词语。练寒雨:寒冷的雨。客:指辛渐。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平明:天刚亮。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四细读课文1.把握诗意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冷雨连夜洒遍吴地的江天,天刚亮时送走好友,独自面对着楚山孤影。如果洛阳的亲友问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2.品读释疑品读前两句诗①请大家默读前两句诗,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预设:雨、楚山等。②用“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楚山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了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了作者孤单、忧愁的情感。小结:前两句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此题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诗,本课这首写的是天刚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情景,另外一首写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③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预设:凄凉,忧愁;孤。④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诗。小结:王昌龄才华横溢、不拘小节,因而遭人诋毁,被贬。他壮志未酬,在寒雨天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板书 寒雨天送别好友) 品读后两句诗①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预设: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小结:诗人没有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托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 板书 托友人表明信念)②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品格?预设:最后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明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 板书 胸怀开阔 高风亮节)五诗歌主旨《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现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六课堂小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淡写送别朋友的离愁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诗人自比玉壶,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 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板书寒雨天送别好友芙蓉楼送辛渐托友人表明信念胸怀开阔高风亮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多音字“单”,会写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将士们的奋勇。(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教师口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 习卢纶的《塞下曲》。( 板书 塞下曲)二介绍作者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 里选的是第三首。《塞下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三初读课文听范读。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 激发其诵读兴趣。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塞下曲》,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初读情况。辨别多音字。练dān(单一)单 chán(单于) shàn(姓单)会写生字,并组词。练雁(大雁)书写指导:“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的笔画较多,注意写得扁一些,四个横间距均匀,最后的横最长,中间的两横稍短一些。 积累词语。练月黑:没有月光。单于:匈奴的首领。诗中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遁:逃走。将:读jiàng,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四细读课文1.把握诗意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意:没有月光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2.品读释疑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着的,自由说。预设:单于所领队伍溃退,被重重包围着,白天无法脱身。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练习说。预设:趁着黑夜,单于想带领手下悄悄逃跑,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大雁。( 板书 敌军溃逃)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要逃跑的?指名说。预设:从被惊醒、高高飞起的大雁,知道单于要逃跑。发现单于要逃跑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预设:将军发现单于要逃跑,心想:我必须把单于捉住,想跑,没门!他会对手下说: “快随本将军捉拿单于那厮!”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英勇搏杀,捉住单于的?预设:捉住了。雪大路滑,看不清方向。将军根据马蹄印和马蹄声,了解了单于所领人马的情况以及逃跑的路线,最后英勇搏杀,捉住了单于。( 板书 雪地追敌)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品格?预设:这两句诗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 板书 奋勇杀敌)五诗歌主旨《塞下曲》写了敌军溃逃,将士们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突出表现了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精神。六课堂小结板书敌军溃逃塞下曲奋勇杀敌雪地追敌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全诗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会认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重点)能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教师口述: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王冕的《墨梅》。( 板书 墨梅)二介绍作者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其一生爱梅,种梅,咏梅,擅长画梅。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 三初读课文听范读。教师范读古诗《墨梅》,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墨梅》,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初读情况。会读生字。练砚(yàn) 乾(qián) 坤(kūn)会写生字,并组词。练砚(砚台) 乾(乾隆) 坤(乾坤)书写指导:“乾”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右边不是“气”。理解词语。练洗砚池:传说会稽(今浙江绍兴)蕺山下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头:边上。淡墨:国画传统将墨分为清墨、淡墨、浓墨、焦墨等几种。这里是说那盛开的朵朵梅 花,像是用淡墨点染成的。痕:痕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四细读课文1.把握诗意墨 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像是用淡墨点染成的。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间。2.品读鉴赏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 开,朵朵梅花像是用淡墨点染成的。( 板书 墨梅花开)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外表不娇艳,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 这清香弥漫在天地间。这两句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自己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板书 清气满乾坤 淡泊名利 贞洁自守)五课文主旨《墨梅》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诗人借墨梅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六课堂小结板书墨梅花开墨梅淡泊名利 贞洁自守清气满乾坤我们通过朗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感受到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自己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人的高洁品格。教师首先提示学生阅读注释,观察插图,疏通诗意,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景物的特点,通过交流讨论,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和 默写。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供丰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给学生留充足的交流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 法。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才能 更好地促进其成长。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