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议论文阅读理解考点讲解(共64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议论文阅读理解考点讲解(共64张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点证明什么,提炼观点,论据用什么证明,勤出智慧,材料与论点的衔接,论证怎样证明,例题讲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三大文体作为中考的“三驾马车”,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必定是三者选其二。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 论据 、 论证 。 论据的类型: 事实论据 、 道理论据 。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 对比论证 、 比喻论证 。议论文结构方式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论证的方式: 立论 、 驳论 。1.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篇立论文。2.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被称为“驳论文”。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主次。
论点的特点: 从内容方上讲: 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 从形式上讲: 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比喻句、疑问句不能作为论点。
考点一 中心论点【常见问法】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4.概括、提炼某一段的论点。5.为本文拟标题。
【解题技巧】1.把握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般有三种:①直接揭示论点。②提示论点。③提示议论的范围(即论题)。(2)看内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3)看句式。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4)看形式。论点一般是完整的一句话,不可能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但可能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5)看位置。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6)综合概括:有的文章中没有直接的句子点题,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可以是现象、问题或者事实等,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一般是短语或词语。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一般是一个句子。
给议论文拟标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作答:一是看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就可用论题作标题;二是看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是什么,就可用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作标题。论题型: 《谈……》 《小议…… 》 《从……想到的》 《……给我的启示》
例: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一位搏击高手败给了对手后,愤愤不平地找到师傅,要求师傅帮助自己找出对方招事中的破绽。师傅却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任何一部分的前提下,使这条线变短。搏击高手不得其解,向师傅请教。师傅在原先那条线旁,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这样一来,原先的那条线看起来就变得短了许多。师傅说:“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你的取胜之道”。
4、与其寻找他人的弱点,不如加强自己的优势。
3、加长自己这条“线”。
2、重要的是充实(加强)自己的实力。
1、强己(使自己变强)才是取胜之道。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分析总结,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的特点:一是真实性。就是在议论中所用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经典名言等,都是真实的,确凿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才有论证力度。二是典型性。就是所用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性,要具有以少胜多,要能代表某个方面的主流,体现出时代精神。
考点2:分析论据及其作用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补充论据,补充论据要注意所选题材的一致性;注意所证明的论点的一致性;注意语境句式的一致性;注意所选题材古今中外的全面性问题;注意所选的一定是名人的事例或名言。
议论文中的叙事,不同于记叙文的叙事。记叙文中的叙事为刻画人物和抒情服务,要素要交代清楚,场景要描写,氛围要渲染,人物要刻画,写得比较详细。议论文中的叙事为证明论点服务,叙述要简明概括。总结出一个公式:【答题模板】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题型一:理解、概括论据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2、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论据①: 论据②:
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的缺陷,苦练50年终成演说家
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顿的缺陷,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题型二:分析论据的类型作用【解题技巧】1.首先指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然后具体指出论据作用。2.分析论据作用必须清楚每一类论据的一般作用,无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观点的。答题时必须明确答出直接证明的哪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有可能只是一个分论点或者是段落的中心句。
3.文章开头举事例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论点(或论题);(2)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了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文章开头引用名言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论点(或论题);(2)充当道理论据,证明了论点。【答题模板】这是……(事实或道理)论据,真实(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题型三:论据的补写【解题技巧】1.看清楚要求补写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题干的要求是补写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2.补写的论据要有说服力,能充分证明论点;有代表性,力求众所周知;简洁流畅,勿超过规定字数。3.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所选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可采用“人物+事例+简短评价”的答题模式;补写道理论据时,要紧扣论点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大家熟知的名言、警句、谚语等,并且引用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杜撰,有出处的一定要写清出处。
请写一段论据段,证明“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
……使我们认识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些话告诉我们……我认为…;我们明白了……因此(所以)…;由此可见…;分论点(中心句)+人+事+成就+呼应观点(扣帽子)
学会与自己相处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1.有人认为第③段中李时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适合作为论据,你认为是否适合?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1.不适合。这些事例共同点是他们的成功花费了很长时间,并不一定证明他们是在独处中成就自己。事例与观点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不适合作为事实论据。2.适合。这些人能如此长时间地坚持写作就是有定力的表现,正凭着这份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才取得了成就,与论述的观点一致:在独处中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1、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常常有“如”“比如”等语言标志。(2)道理论证:用名人的言论,众所周知的道理,或古语、谚语、俗语等来证明观点。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或有提示语“某某曾说过”等。
(3)对比论证:论证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对照,从而具体鲜明地将论述的问题论证透彻。可以是全面对比、部分对比,也可以是事实对比、道理对比。语言标志有两种:一是“反之”“但是”等语言标志;二是运用反义词。(4)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用人们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
考点三、论证方法及作用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翻开中外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下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创立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上千次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晶。很难想象,他在每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还能发明电灯来造福人类。 《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1、文章论证的论点是什么?2、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1、生活中需要思索。2、运用了举例论证,如列举爱因斯坦经过思索创立相对论,爱迪生在失败中思索总结,最终发明电灯的事例。其作用是用名人的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用了道理论证,如引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证明思索的重要。其作用是引用名人权威性论述,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3、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加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层次的词语。
练习:概述材料,提炼论点
一次,苏州师范学院附中的一位学生,碰到了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学生便问:“陆老师,我想问你,你是怎样一举成名的?”陆文夫笑了,幽默地说:“年轻人,有一举成名的事吗?你看,那举重运动员举一举打破世界纪录成名了,可你知道他在这‘举一举’之前,举过多少举啊!”
概述材料:
要与原文意思相符
概述一: 一次,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在回答一个人如何“一举成名”的问题时说:“举重运动员在破世界纪录的一举前,举过多少举啊!”
概述二: 一次,陆文夫回答了一个人如何才能“一举成名”这个问题。思考:两则概述哪则更好?为什么?
提炼论点1、勤奋才能成功2、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勤奋才能成功。一次,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在回答一个人如何“一举成名”的问题时说:“举重运动员在破世界纪录的一举前,举过多少举啊!”由此可见,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依靠所谓的“一举成名”,因为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一次,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在回答一个人如何“一举成名”的问题时说:“举重运动员在破世界纪录的一举前,举过多少举啊!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要想一举成名,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行的,所以,成功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考点四、议论文行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50-100字)2、本论(分析问题)(每段200-300字)(1)分论点1+事例+分析+小结(2)分论点2+事例+分析+小结(3)分论点3+事例+分析+小结3、结论(解决问题)(100字内)
2.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1)并列式结构;(2)层进式结构;(3)总分式结构。总分式的结构形式可分为:①总-分-总;②总-分;③分-总。
3、段落顺序能否调换判断:一般是不能。分析:先看这两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相互照应的关系,再看这两段之间在时间上有没有先后关系、在逻辑上有没有递进关系等。结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段落的作用1.议论文开头的作用:(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3.中间段落的作用:(1)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要具体分析段落内容,看其与前后段的关系及与文章中心论点的关系。
考点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从逻辑的角度,用词准确、严密。2.从说理的角度,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从修辞的角度,用词鲜明、生动和富含感情色彩。
常设问题: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①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②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的含义;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⑥文学也是一种装备,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生,使我们活得更精彩。它能激发人生的潜力,丰富生活的色泽。处在同样一种境遇之下,为什么两个人看见的东西就是那么完全不一样呢?因为两个人的脑子里摆着不同的思维框架,有的人知道如何让看到的一切归巢就范,有的人对看到的一切视而不见。据说财富500强的CEO多半是文科背景,因为他们更易不受固有思维的约束,因而人生更丰富。⑦在我国,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解决了温饱,但仍有不少人被物欲蒙蔽了眼睛,仍过着“灰暗”的生活。因此,需要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 1.第⑦段加点词“灰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参考答案】1.精神生活贫乏(贫瘠、匮乏) (2分)
考点六、拓展探究1.联系文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论点)的。2.联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3.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或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措施)。
一、(2019·孝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停下来,做个发现者张勇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②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人行色匆匆,不肯停下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③立陶宛有一种螺旋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每到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⑤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劳累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渺,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感悟吗?洗净铅华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魂。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现在你需要重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美的发现者和欣赏者呢?(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偶尔停下来”会有哪些收获。
①可以发现不同的自己;②可以使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让生命更精彩;③可以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④可以成为美的发现者。
2.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当我们行到水穷处时,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坐看云卷云舒。B.举螺旋树的例子是从正面论证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适当的停顿就会根基不稳,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C.只有学会劳逸结合,在停中补充体力,才能为今后的行路增添力量。中国的“亭”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智慧。D.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尽情领略生活的美好。
【解析】B.是反而论证,而不是正面论证。
3.请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示例一:适度的停顿就像歌曲中有副歌,才会与主歌形成起伏的乐曲变化,使歌曲悦耳动听。示例二:适度的停顿就如绘画中的留白,是对主题的补充和延伸,也是画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雄,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别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很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
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
⑤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像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选文摘自《读者》2021年第七期)1、.下列对本文论述的中心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英雄都是用血肉和生命铸就的,所以要代代相传。B.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C.我们敬重和珍惜英雄,所以我们国家不缺英雄。D.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并成为英雄。
8.本文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B.道理论证、比喻论证C.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议论文考点及阅读练习题讲解-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论文考什么,议论文的三要素,与“论题”区分,开门见山,现象引用,先驳后立,考点判断出错,论证不充分,论证偏离话题,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考点解析汇总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之论点,议论文三要素之论据,议论文三要素之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享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