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桥
展开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桥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木拱廊桥(图)是“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特殊桥梁,建好后用生桐油上漆。汛期时人们往往在桥面置放沙袋、条石等以增加桥身重量。浙西南山区庆元县现存廊桥数量最多,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读图完成1~3题。
1. 庆元县木拱廊桥数量众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 溪流纵横 B. 山高谷深 C. 梯田云海 D. 雨林茂盛
2. 木拱廊桥中廊屋的主要作用是
①保温挡风 ②遮阳避雨 ③防洪拦沙 ④稳固桥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木拱廊桥建好后采用生桐油上漆的主要目的是
A. 统一色调 B. 固定桥体 C. 美化外观 D. 防水防腐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整合调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 庆元位于我国浙西山区,溪流纵横,多木拱廊桥,A对。山高谷深需要建设的桥梁高,不一定数目多,且当地没有高大的山脉,B错。梯田与桥梁数目无关,C错。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故选A。
2. 桥上加盖亭台楼阁等廊屋建筑,利于通风,减小雨水对桥梁的损害,桥上廊屋两侧多各式窗户,利于通风,降低台风危害,稳固桥体,对于防洪拦沙及保温作用没有影响,故选C。
2. 浙西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木制桥廊容易腐烂,采用生桐油上漆,主要是为了放水防腐,不是为了统一色调,对于固定桥体也没有影响,故选D。
2017年5月,重庆南岸区的黄桷湾立交正式完工。这座立交桥的匝道分为5层15匝道,连接8方向,将朝天门长江大桥、慈母山隧道两大交通工程连在一起,让市民从茶园到江北,车行只需10多分钟,比原来节省25分钟。下图为高架桥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重庆市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善交通状况,调整能源结构 B. 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
C. 降低城区地价,增加绿化面积 D. 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
5. 建桥的同时,市民也发出对高架桥的批评之声,其原因可能有
①桥面上行人与公交通行不便 ②沿线居民饱受噪声干扰
③高架桥安全性差 ④高架桥占地广、成本高 ⑤影响沿线建筑采光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4. D 5. A
【解析】
4. 城市高架桥架设在与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占地较少,有利于提高用地效率;高架桥限制行人通行,且交叉路口少,能够使车辆保持较高的速度,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城市修建高架桥主要是为了改善交通状况,与调整能源结构关系不大。城市高架桥的修建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交通通达度提高可能会使城区地价上涨。城市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对交通状况的改善,对生活水平的提升意义不大,甚至会对通行路段居民造成一定的噪音干扰。据此选D。
5. 城市高架桥限制行人通行,给行人和公交通行造成不便。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污染,沿线居民易受噪声干扰。城市高架桥架设在与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可能会影响到沿线建筑的采光。据此选A。
胶州湾是位于青岛市境内的半封闭海湾, 平均水深7 m。为缩小胶州湾东西两岸的距离,青岛市政府建设了胶州湾跨海大桥。大桥全长36.48 km, 共有1691个桥墩。跨海大桥建成后对海湾内部的水动力和水交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图3示意胶州湾轮廓及周边河流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 胶州湾跨海大桥的桥墩间距并不是等距设置的,最大间距为260米,桥墩间距最大处可能位于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7. 设计最大桥墩间距,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潮流流向 B. 海水深度 C. 海底地形 D. 水运交通
8. 近年,胶州湾跨海大桥以北海区冬季海冰冰情日益严重,最可能是大桥建成使该海区
A.风浪减小 B. 盐度降低 C. 深度减小 D. 水温下降
【答案】 6. B 7. D 8. B
【解析】
6. 胶州湾内部有港口分布,同时也是繁忙的海运通道,为减少对海运的影响,在主航道预留船舶通道,②处位于海面宽阔处,为海运通道,故该处桥墩间距最大,故第6题为B。
7. ②处位于海面宽阔处,是海运通道,为减少对海运的影响,在主航道预留船舶通道,故该处设计最大桥墩间距,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水运交通。正确答案为D。
8. 胶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减慢了水流速度,使海湾内部和外部水体交换速度变慢,海湾内部受陆地径流影响,盐度较低,从而增大了冬季结冰的可能性。正确答案为B。
港珠澳大桥(下图)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桥、岛、隧道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读下图回答9~10题。
9. 港珠澳大桥并非全程建在海面以上,在主航道中部海底建设了长约5664米的公路沉管隧道,这主要是考虑
A. 给大型船舶通行留出空间 B. 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 D. 减少海潮、海浪对桥体的冲击
10.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可能会
A. 使珠海城区的重心向桥头方向偏移 B. 降低珠海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
C. 削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D. 推进深圳城市化进程
【答案】9. A 10. A
【解析】
9. 港珠澳大桥并非全程建在海面以上,在主航道中部海底建设了长约5664米的公路沉管隧道,这主要是考虑给大型船舶通行留出空间,A对。隧道内不能观赏外面景色,B错。技术难度增大,增加建设成本,C错。不能减少海潮、海浪对桥体的冲击,D错。
10.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可能会使珠海城区的重心向桥头方向偏移,A对。交通更便利,提高珠海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B错。腹地更广,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C错。大桥没有连接深圳,对推进深圳城市化进程作用不大,D错。
2018年12月9日,由中国四川某公司承建的位于挪威纳尔维克北面的哈罗格兰德大桥正式通车。这是北极圈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该桥全长153米,跨越水深350米的峡湾,主跨为145米。据此完成11~12题。
11. 该桥冬季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①施工时间短 ②气候严寒 ③海面结冰 ④风浪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大桥设计成跨径悬索桥而没有设计成桥墩支撑的梁式桥的主要原因是
①桥墩影响通航 ②与环境协调、美观 ③海水过深 ④跨度不是很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 本题组考查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由题意得之,桥梁施工地点为挪威西海岸的峡湾中。该纬度高,且在北极圈内。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冬季施工过程,由于高纬高,且在北极圈内,白昼极短,一段时期甚至会出现极夜现象。因此施工时间短。纬度高,加之冬季,气候严寒正确。该地海面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海面不结冰。该地位于峡湾避风避浪,风浪小。因此答案为A。
12. 悬索桥与桥墩桥相比,适宜于修建桥墩困难或不宜建桥墩的地区。但悬索桥由于技术所限对桥梁跨度有要求不能太大。由图中可知峡湾内无海港,且纳尔维克在大桥外侧,推测峡湾内航运极少,通航应该不是其考虑主要因素。与环境协调、美观是建大桥中应该考虑的因素,但不会是决定桥梁建筑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题意中海水深350米,过深,建桥墩困难,这是采用悬索桥的主要原因。跨度不是很大,是采用悬索桥技术的前提要素,自然也是主要因素。所以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原油出口是该国经济支柱。近年,该国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文莱领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西部的本土和东部的淡布隆地区,淡布隆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两地民众的往来主要通过公路或乘坐小艇进行,均需过境马来西亚。
2015年10月文莱投资建设淡布隆跨海大桥(如下图)。中国企业承建该大桥难度最大的CC4标段。该段穿越了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和沼泽地区。为了实现桥梁设计方提出的环保要求,中企全球首创“全预制桥梁全程不落地施工技术”,所有机械设备不触碰地面,将在工厂预制好的桥梁部件运送至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打桩、架梁安装等作业。
(1)说明淡布隆跨海大桥通车前,文莱本土与淡布隆地区民众往来困难的原因。
(2)简述“全预制桥梁全程不落地施工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理性。
(3)分析与淡布隆跨海大桥其他标段相比,CC4标段建设难度更大的原因。
(4)简述淡布隆跨海大桥建成后对淡布隆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答案】
(1)文莱国土被马来西亚领土和大面积沼泽水域分开,公路、水路运输需经马来西亚;路程长,通关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小艇运量小,安全系数低。
(2)全预制桥梁:在工厂车间预制桥梁,可减少施工占地,减少粉尘、泥浆等建筑垃圾对原始森林环境的影响。
全程不落地:可减少机械设备对雨林和沼泽的破坏。
(3)淡布隆跨海大桥其他标段大部分处于经济发达的文莱本土和海面上,地表环境单一,环保要求较低,基础设施完善;CC4标段地处雨林和沼泽地带,地面松软;沿海潮水淹没施工地区;高温高湿,毒虫出没;植被茂密,施工场地狭窄;地处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等。
(4)淡布隆跨海大桥连接文莱本土与淡布隆地区,缩短了两地往来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运费、降低运输成本等);利于淡布隆地区的经济(旅游业)开发,改变了经济过于依赖原油生产的面貌(促进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华县赤水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下游的“桥上桥”为东西走向,下桥7孔,建于康熙年间,上桥9孔(叠建于下桥之上),建于道光年间。
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主跨长迭1176米,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蒸霞蔚如临仙境。左图示意桥上桥,右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4分)
(2)分析在德夯大峡谷上建桥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的原因。(4分)
(3)分析德夯大峡谷多云雾的成因。(5分)
【答案】
(1)下桥建造时河床较深,河谷较窄,故桥面位置低,宽度小;(1分)建成后泥沙不断淤积,逐渐埋没下桥,流水侧蚀,使河谷展宽,下桥的交通功能丧失;(2分)然后又在下桥基础上叠建了更长的上桥,以恢复两岸交通。(1分)
(2)峡谷高差大,桥墩高度太高,工程量大,难度大;峡谷坡度大,建墩难度大;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易毁坏桥墩;建桥墩对河谷生态破坏大。(4分)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溪流多,水汽含量大;(2分)峡谷地形较为封闭,且有逆温现象,风速较小;(2分)峡谷中多上升气流,水气凝结,形成云雾。(1分)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石跨海大桥(下图)1998年建成通车:全长3911米,桥上设有6条高速车道。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在大桥通车前,海峡两岸的交通依靠海运,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淡路市多年来以农耕为主,是阪神工业地带(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工业地带)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1)与原有海运相比,指出明石跨海大桥上公路运输的优点。
(2)简述明石跨海大桥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3)分别说明明石跨海大桥的修建对淡路市经济发展和明石海峡海运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运输速度快;受风浪、大雾等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较好。
(2)水深较深,风浪较大,水流湍急;航运繁忙;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地震灾害频发。
(3)淡水市:对外陆路交通变得便捷,有利于加强与阪神工业地带的经济联系,提升淡水市农产品的竞争力;明石海峡:减少两岸之间(南北向)的海运量,缓解海运繁忙的状况,使东西向的海运趋向通畅。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详解】(1)桥上设有6条高速车道,运输速度快;海运受风浪等海上因素影响大,公路受风浪、大雾等自然环境影响小;海运只能在港口间运输,公路更灵活,连续性较好。
(2)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水深较深,风浪较大,水流湍急;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航运繁忙,施工不便;全长3911米,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处在板块交界处,地震灾害频发。
(3)对淡路市而言,大桥对外陆路交通变得便捷,有利于加强与阪神工业地带的经济联系,农产品运输更快捷,提升淡水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对明石海峡而言,南北向的运输可通过陆路运输,减少两岸之间南北向的海运量,缓解海运繁忙的状况,使东西向的海运趋向通畅。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湿地: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湿地,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逆温现象: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逆温现象,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