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Ⅰ卷)2022届高考小题组合滚动练(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Ⅰ卷)2022届高考小题组合滚动练(二)(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Ⅰ卷)2022届高考小题组合滚动练(二)(含答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B.古者五十岁知天命,称为“艾”;六十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
C.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
D.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古诗
范云①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注释】①范云,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②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大兴安岭;后句的“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③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此二句所言战事,为汉代名将李广、霍去病与匈奴展开的激战。④前军,指前将军李广;后句的“嫖姚”,指嫖姚校尉霍去病。⑤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此二句是说李广、张骞因意外的失误与挫折而受到军法惩处。⑥今天子,指汉武帝。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前句动中见静,后句则静中寓动。
B.“风断”“雾失”两句,通过空间的转换,凸显塞外瀚漠的辽阔,衬托将士们征战的壮色。
C.中间四句描述出塞健儿接战强虏,“朝驱”“夜薄”突出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令人神往。
D.结尾两句,诗人热烈地赞叹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追古思今,感慨良多,寓不尽之意于言外。
3.“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的?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条条村道平坦齐整,砖房小院______,房前屋后村容整洁……而就在几年前,西官房村发展较为滞后,人居环境还并不______,亟须改善。自2017年起,在驻村帮扶组的帮助下,村里强党建、兴产业、亮村貌、促增收,走出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提高发展能力的新路子。
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______的盆景,把西官房村陈玉冬家的庭院装点得十分漂亮。“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空气也好了,做饭取暖都用上了天然气。……”70多岁的陈玉冬兴冲冲说。漫步村中,一步一景,赏心悦目。按照“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原则,西官房村组织群众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房前屋后增加绿化面积,让村庄更加美丽。绿色产业,铺就致富之路。“咱的稻田蟹纯绿色、无公害,在市场上特受欢迎,______。”站在田头,种植大户王德亮喜上眉梢,“现在每亩年综合收益比过去翻了一番。”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错落有致 尽如人意 五颜六色 供不应求
B.鳞次栉比 尽善尽美 花枝招展 供不应求
C.鳞次栉比 尽如人意 花枝招展 供需两旺
D.错落有致 尽善尽美 五颜六色 供需两旺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驻村帮扶组的帮助下,村里亮村貌、兴产业、促增收、强党建,走出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的一条新路子。
B.在驻村帮扶组的帮助下,村里强党建、亮村貌、兴产业、促增收,走出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提升发展能力的新路子。
C.在驻村帮扶组的帮助下,村里强党建、亮村貌、兴产业、促增收,走出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的新路子。
D.在驻村帮扶组的帮助下,村里亮村貌、强党建、兴产业、促增收,走出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增加能力发展的新路子。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改成,“路、水、空气都变好了,做饭取暖都用上了天然气”,表达的意思同原文差不多,但表达效果不及原句,请简要分析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错误,“由低到高”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C项,“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迁,……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错误,“迁”表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陟”表示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项,“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字”,又叫“表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选项中“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故选B项。
2.A
3.①运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诗人置身事中,描写塞外风光、叙写出征健儿在名将带领下杀敌报国、缅怀英雄、歌颂汉武帝,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似为亲历,格外真切、动人;②倒转时空,化古为今。如诗歌中“今逐”“今天子”等词句,作者仿佛把自身带入了数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表达效果。
【解析】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前句动中见静,后句静中寓动”错,表述与诗歌的实际表达正好相反,“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飞雪千里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特色的能力。
从叙述人称上看,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诗人使用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借助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从表达方式上看,跨越古今,让读者产生穿越的错觉,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4.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知”“博”“参省”“明”“拨”。
5.A
6.C
7.①从修辞角度看,原句使用了排比句,且短句连用,不仅语势强劲,而且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修改后的句子没有这种效果:②从表达内容看,原句用“变宽了”“变清了”“也好了”描述路、水、空气,更加具体形象,而且突出了说者内心的喜悦。(意对即可。)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根据语境,第一处横线强调的应该是房屋布局有致,而并非强调其密集,故选“错落有致”。
第二空,尽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根据语境,此地尚须“改善”,与“尽善尽美”距离还远,前面又有“并不”故选“尽如人意”比较恰当。
第三空,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
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
根据文意“把西官房村陈玉冬家的庭院装点得十分漂亮”,此处是说盆景十分艳丽,故选“花枝招展”。
第四空,供不应求:供应的东西不能满足需求。
供需两旺:供应充足,需求量也非常大。
结合文意,此处只谈到“供”有保障,并未谈到“需”的情况,故选填“供不应求”。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强党建、兴产业、亮村貌、促增收”错,应改为“强党建、亮村貌、兴产业、促增收”;
二是搭配不当,“提高发展能力的新路子”错,应改为“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的新路子”。
全部改对的只有C项。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1)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分析原句中“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空气也好了”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且三个短句连用,显得语势强劲,节奏明快,而修改成“路、水、空气都变好了”,可见修改后的句子语势渐弱,缺乏节奏感,读之不如原句朗朗上口。
(2)从表达内容和情感角度分析原句用“变宽了”“变清了”“也好了”分别描述路、水、空气的变化,更加具体形象,而且突出了说者对家乡发生美好变化的喜悦之情。而改句“路、水、空气都变好了”的表达显得很笼统,没有说出路、水、空气的具体变化。所以,还是原句的表达更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Ⅰ卷)2022届高考小题组合滚动练(含答案解析)(四),共8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Ⅰ卷)2022届高考小题组合滚动练(含答案解析)(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Ⅰ卷)2022届高考小题组合滚动练(含答案解析)(五),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