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单元+真题(原卷+解析)
第3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课件PPT+单元+真题(原卷+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第3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课件PPT+单元+真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第3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课件pptx、第3单元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演练教师版docx、第3单元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演练学生版docx、第3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检测教师版docx、第3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检测学生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3.光心(O):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 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7.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甲;(2)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乙;(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图丙。
8.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甲;(2)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乙;(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丙。
典例一:(2021·海南中考真题)近期某地出现了龙卷风特殊天气,龙卷风内外存在巨大的压强差是由于其中心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__,导致周边的物体被“吸入”龙卷风中心;某人用手机拍下龙卷风的照片,手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透镜。
典例二:(2021·安徽中考真题)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从S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光心,另一条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们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______。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透镜作图
典例三:(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物理试题)(1) 请画出图中对应的折射光线;
1.口诀记忆: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要点诠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收到。
典例一:(2021·天津中考真题)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变化
典例二:(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典例三:(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该同学又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典例四:(2021·山西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四、透镜应用、眼睛与视力矫正
1.透镜成像应用:(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因: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矫正: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3.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矫正: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要点诠释:1.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2.矫正远视眼,增强对光的折射作用。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典例一:(2021·湖北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典例二:(2021·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典例三:(2021·四川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典例四:(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1.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2.如图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4.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也有缩小的;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C.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5.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只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6.在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时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其原因是( )。A.太阳使水温度升高,将叶片烧焦;B.水很快蒸发,使叶片受阳光直射而烧焦;C.水滴使阳光汇聚,将叶片烧焦;D.水滴使花草防晒能力降低,叶片易烧焦
7.下列光现象中形成虚像的是( )。A.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所成的像;B.幻灯机放幻灯片时所成的像;C.照相机照相时所成的像;D.教学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
8.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时,可以在C点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至C点,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放在图中的( )。A.AB之间 B.A点 C.A点的左侧 D.B点的右侧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B.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C.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10.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蜡烛置于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实像,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C.蜡烛置于35cm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屏上呈现放大的倒立的实像D.蜡烛置于45cm刻度处,光屏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放大的虚像
1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的手机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在不改变镜头焦距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 像的大小,从而取得满意的拍摄效果。(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3.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老花眼”的现象,若已经形成老花眼则应佩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辅助,这种透镜对平行光有 作用。
14.如图,华为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手机P30,该手机搭载后置三摄,其中主摄为4000万像素,另外两颗镜头是超广角+长焦的配置,具有超强的拍照功能。在利用手机拍照时,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手机镜头实际上是凸透镜,这类透镜在生活中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课后,小丽和小明又尝试,当他们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4单元信息传递课件PPT+单元+真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第24单元信息传递课件pptx、第24单元信息传递真题演练教师版docx、第24单元信息传递真题演练学生版docx、第24单元信息传递过关检测教师版docx、第24单元信息传递过关检测学生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3单元电与磁课件PPT+单元+真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第23单元电与磁课件pptx、第23单元电与磁真题演练教师版docx、第23单元电与磁真题演练学生版docx、第23单元电与磁过关检测教师版docx、第23单元电与磁过关检测学生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单元声现象课件PPT+单元+真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第1单元声现象课件pptx、第1单元声现象真题演练教师版docx、第1单元声现象真题演练学生版docx、第1单元声现象过关检测教师版docx、第1单元声现象过关检测学生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