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09(含答案)
展开游手好闲,手游好险
①“大吉大利”下一句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晚上吃鸡”。“大吉大利,晚上吃鸡”,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东西,怎么就“合体”了呢?原来,这是玩家们发动“手游”大战的一句“暗号”。
②2017年,我国网民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7.53亿,网络游戏用户(5)83 亿。单是“王者荣耀”游戏,注册用户就突破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1)6亿,很多是“资深玩家”,纷纷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王者荣耀”的低龄用户比例,甚至高达54%。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王者荣耀”就曾以篡改历史人物等手法源源不断地制造快感。在游戏中,骚客李白变成了刺客,刺客荆轲变成了堂客,堂客貂蝉变成了侠客……这大约是学习借鉴了“抗日神剧”的先进经验,“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玩家们一步一个脚印地陷进游戏开发者精心设计的各种陷阱中,难以自拔,不愿他拔。
④此外,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玩家们可以今天拿到一双靴子,明天拿到一对护腕,几个月后拿到“终极武器”。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
⑤自然,这也引发了不少悲剧。以青少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的有之;为打赏游戏主播,花掉家里积蓄的有之;狂打40小时手游,诱发脑梗的有之;被父亲教训,随后跳楼的有之……其实,玩家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了,成了游戏的玩偶、游戏的奴隶,结果难免玩物丧志,玩火自焚。
⑥化解“手游”之险,必先预防“游手”之闲。一方面,多开发有益的线上游戏,多组织有益的线下活动,使“游手”多接触正能量,冲淡和取代有毒有害“手游”。另一方面,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游手”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滋润,把“游手”从“手游”中解放出来。同时,法律和制度层面也需跟进。比如,韩国青少年注册游戏须父母同意,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游戏分级制度,芬兰有专门的手游指南。这些他山之石,或可从源头上防止“手游达人”成为“游手好闲”的庸人懒人歹人恶人。
(原文有删改 )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现在许多青少年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
B.学生玩手游就会影响身心健康,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C.合理的措施可以预防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化解“手游”之险。
D.文章大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
(2)概括文章第②自然段举出的现象,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第⑤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科袋的痛恨。
②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③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
④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
⑤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⑥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稚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浆造成的伤口。
⑦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⑧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
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
⑩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⑾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
⑿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⒀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
⒁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⒂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⒃国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⒄限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
——摘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9期(有删改)
(1)为什么说“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2)文段⑧中加点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3)选文第⑥段和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塑料袋是否可用,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母爱在《新华字典》里
周脉明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工具书——《新华字典》。虽然那时《新华字典》的定价只有(1)1元钱,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天文数字。我家当时五口人中,父亲常年患胃病,经常疼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哥哥和我上小学,弟弟当时只有6岁。
字典对我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在读书或者写作业时,每当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都要向同学借字典。如果碰到同学正在使用字典,就得耐心等待;如果遇到不愿意借字典的同学,他就会给我一副不屑的冷脸,甚至是鄙夷的眼神,然后淡淡地说道:“我爸妈说了,不让我借给别人用。你回家向你妈要钱,你也买一本呀……”
二年级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在家写作业,可是碰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于是就去一位好朋友家借字典。可是我那位好朋友不在家,只有他那上五年级的姐姐在家。当她听我说明来意以后,把嘴一噘:“你用坏了咋办?你向你妈要钱去买呗,咱村供销社里的字典多得是……”
我噙着眼泪扭头就跑了,不是跑回家,而是跑向村西面山脚下的麦田。因为妈妈正在那里和社员们一起割麦子。
不一会儿,我便跑到麦田里,只见一群强壮有力的男社员正在前面割麦子,一群女社员正在捆麦子、捡拾丢在田间的麦穗。我来到女社员这边,寻了几眼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便大声喊道:“妈——妈——”
这时候,邻居四婶认出了我,对我说:“你妈在前面跟着男劳动力割麦子呢!”
我来到前面割麦子的男劳动力人群中,只见一个个戴着草帽的男劳动力,手拿锃光瓦亮的镰刀,弯着腰,排成“人”字形在割麦子。只见中间一位“男劳动力”的后背被汗水浸透了。“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转眼间,身后的麦捆子便错落有致地铺成一行。
还是看不到妈妈的身影,我便又喊了起来:“妈——”
“妈在这里呢!咋不在家写作业啊?”这时候,男劳动力中间传来妈妈的声音。啊!我刚才看到的中间那个割麦子的“男劳动力”原来是妈妈!
只见妈妈本来瘦削的脸被晒得红里发黑,流着汗珠,鬓角的几缕头发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脸上,胸前的衣襟湿了半截,正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心里顿时觉得涩涩的,没想到妈妈割麦子这么辛苦。为了多挣点工分,她竟然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干轻巧的捆麦子、捡麦穗的活儿,而是干男劳动力割麦子的重体力活儿。
“妈……我要钱……买……字典。”我本意不想提买字典的事,可是口中却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这……”妈妈犹豫了一下,便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毛票,数了数递给我,说:“这是我准备回家买盐的钱,那就不买了,你先拿去买字典吧。”说着,妈妈就把钱塞给了我。
我拿着妈妈给的钱,心情沉重地来到供销社。刚想买字典时,忽然看到父亲正在赊盐,我便替父亲把钱交上了。父亲惊讶地问我:“你哪儿来的钱?”
我撒了个谎:“是妈妈让我买盐的钱。”
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却湿润了。
几天后的中午,母亲割完麦子回家吃饭时,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递到我的手中:“孩子,这回有了这个哑巴老师,咱以后学习就不怕了。妈妈相信你的学习会更好……”这时,只见妈妈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父亲忙把她扶到床上躺下了。
原来,爸爸每天都要给妈妈冲一碗鸡蛋水,以增强妈妈的体力,不然她是不能在麦田里和男劳动力一起干活的。妈妈坚持几天没有喝鸡蛋水,用积攒下的鸡蛋换了钱,给我买了这本《新华字典》。
我捧着崭新的《新华字典》,流下眼泪,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学习工具书。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8年08期)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2)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转眼间,身后的麦捆子便错落有致地铺成一行。
(3)阅读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1)“这……”妈妈犹豫了一下,便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毛票,数了数递给我,说:“这是我准备回家买盐的钱,那就不买了,你先拿去买字典吧。”
(2)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却湿润了。
(4)试分析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姥姥的守望
①记忆中的姥姥总是踮着小脚,一步一颤地在院子里、厨房里忙碌着。抑或坐在屋后河边的柳树下乘凉,洁白的带襟褂子上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几根散落下来的银发随风飘动,安详地眺望着河那边那片绿油油的麦田。
②姥姥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母亲和大姨。据说姥姥和姥爷很能吃苦,她们拼命地干活,置地买房,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然而不幸的是姥爷早早地过世,剩下姥姥带着母亲、大姨艰难度日。再后来,姥姥就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③小时候,我在农村上小学。每天傍晚放学后还没进院我就开始大喊:“姥姥!姥姥!”姥姥便从院子里或者屋里“哦”一声,我心便安静了下来。还没等我把书包卸下,姥姥就变戏法似的从枕头下、口袋里变出了一个放的已经发软的糖果递过来。我扔掉书包,含着糖果出去找伙伴们玩,感觉世界都是美好的!
④父母很忙,无暇照顾我们姊妹六个日常生活。于是,姥姥不仅挑起所有的家务活动,还承担起照料我们姊妹六人的责任。
⑤每个冬天的夜晚,外面,呼呼刮着冷风;屋里,一盏微弱的油灯下,姥姥坐在铺垫上纺织棉线。这成了我温暖的回忆:姥姥陶醉似的微闭着双眼,用右手缓缓地摇动着纺线机轮子,左手攥着一团棉花,胳膊缓缓扬起,一条雪白的银丝便越拉越长,当长到姥姥胳膊不能再扬的时候,身体往前一倾,右手一转轮子,左手一低,“吱”的一下,这一条银丝便服服帖帖,均匀地缠在轴上。如此循环,一圈又一圈,眨眼工夫线轴上就成了鼓鼓的,像银梭子一样的白色线团。有节奏地摇动轮子发出的温暖的声音,成了我儿时的催眠曲。
⑥纺好线便进入织布的环节。织完了布,我们就知道又会有新棉衣了。姥姥亲手缝的棉衣,好看、温暖、贴身、舒服,老大不能穿了,经过姥姥的改装,穿在老二、老三的身上,依然那么合身、温暖。姥姥经常把废弃不用的布头、布条收起来,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剪成大小均衡的三角形、棱形、正方形,用缝纫机连起来,缝成一个个床单被面。这样的被子外观好看,盖在身上像软软的云,舒服得叫人不愿早早醒来。
⑦姥姥年轻时家境优越。母亲常说,他们家里面经常挤满了邻居家的小孩,家里凡是做好吃的,邻居家就不要做自己孩子的饭了,姥姥管够这些孩子吃。姥姥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什么大都值钱,就是人“大”不值钱。所谓“人大”,就是为人高傲,孤芳自赏。所以,我们姊妹六人从小就为人谦逊,自信而不自傲,是左邻右舍中公认的懂事娃。
⑧八十六岁那年,姥姥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安葬在她时常眺望的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地里。
⑨时光流转,日月轮回。如今,姥姥已经在那里静静地躺了好多年。而我们兄妹们,也都长大成人、娶妻嫁人生儿育女了,早已经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温暖、到处都有姥姥身影的孤独的老房子,投身于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大厦里为生活打拼去了。
⑩我想:她老人家定会常常隔河眺望那久久没人居住的家,为我们守护那片永远属于我们心灵归宿的家园!
(1)本文围绕姥姥写了五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两件。
(2)“姥姥陶醉似的微闭着双眼,用右手缓缓地摇动着纺线机轮子,左手攥着一团棉花,胳膊缓缓扬起,一条雪白的银丝便越拉越长,当长到姥姥胳膊不能再扬的时候,身体往前一倾,右手一转轮子,左手一低,‘吱’的一下,这一条银丝便服服帖帖,均匀地缠在轴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标题“姥姥的守望”含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s 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09(含答案)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及分析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说法过于绝对。
(2)现象:沉迷网游、手游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多。原因:①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②在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获得的刺激感、成就感,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相关语句分析作答即可。如通过数字的比较,即可得出“沉迷网游、手游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多”的结论。也可提取“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作为答案。找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从第③自然段提取“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从第④自然段提取“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作为答案。
(3)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四个由手游引发的悲剧,证明了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很危险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以青少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的有之……”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
答案为:
(1)①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
②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
③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
④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2)不矛盾。因为,“也许”是表推测,因为作者觉得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这是事实,但也知道海龟吞食的垃圾中确有塑料袋,海龟的死塑料袋脱不了干系。所以两词连用表示这样一种事实,就更准确。
(3)第⑥段主要用了举例子,第①段主要用了打比方。
(4)我认为可用。塑料袋方便、便宜,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我认为的可用,也应该加以宣传和引导,一是尽量少用,不用或重复利用;二是做好垃圾分类,让塑料能二次三次,甚至循环利用,三是开发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这样,就能化解矛盾,既保护环境,也有利人类生活。
参考答案:
(1)《新华字典》。①向同学借《新华字典》,时常遭到拒绝;②下决心向妈妈要钱买《新华字典》;③临时弃买《新华字典》,把钱给爸爸付盐款;④妈妈用节省下来的钱帮“我”买回一本《新华字典》。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记叙线索和主要情节。线索就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子或事物,通读全文,“《新华字典》”贯穿始终,抓住这一线索,把与“《新华字典》”相关的主要情节概括出来即可。
(2)运用一系列动词,把母亲割麦子的样子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母亲劳动时的艰辛。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品析,这个句子写的是母亲割麦子的情景,用了一系列动词,劳动的艰苦不难想象。抓住这一点分析即可。
(3)(1)心理:这《新华字典》早就该买了。可家中实在太穷,怎么办?这点钱本来是用来买盐的,就先给他去买《新华字典》吧,盐暂时就不买了。(2)心理: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我得想办法帮他买本《新华字典》。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分析。第一句扣住“犹豫”,去想象母亲是如何犹豫不决的;第二句扣住“湿润”,想象母亲当时的内心感受。
(4)母亲特别勤劳,为了多一点儿收入,干着和男人一样的活;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拿出买盐的钱来给孩子买字典,见孩子没买成字典,又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孩子买了字典。
[解析] 本题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可从母亲平时的工作、对孩子的态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先概括特点,再分别辅以事例分析。
参考答案:
(1)姥姥给“我”糖果和点心;姥姥纺线织布做棉衣;姥姥用碎布缝床单被面;姥姥分给邻居小孩好吃的;姥姥教育“我们”兄妹如何做人。(答出任意两点均可)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第③段中,小时候,“我”在农村上小学。每天傍晚放学后,姥姥会给“我”糖果。第⑤⑥段中,姥姥纺织棉线,织布,亲手缝棉衣。第⑥段中,姥姥经常把废弃不用的布头、布条,缝成一个个床单被面。第⑦段中,姥姥家里面经常挤满了邻居家的小孩,凡是做好吃的,管够孩子吃。第⑦段中,姥姥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什么大都值钱,就是人“大”不值钱。所谓“人大”,就是为人高傲,孤芳自赏。
(2)围绕“表达了作者对姥姥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回答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这句话描述的是冬天的夜晚,姥姥纺线的画面,突出了姥姥纺线时享受的神态和纺线技术的熟练与高超,既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又写出了这个过程带给作者的温暖感受,表达了对姥姥的赞美(姥姥的纺线技术)和感激(带给自己的温暖)之情。
(3)①疼爱外孙:总是藏着好吃的东西不舍得吃,留给外孙们;②勤劳能干:深夜纺线织布,给孩子们做过冬衣服;③心灵手巧:把碎布利用起来,缝成床单被面。纺线时技术娴熟,给人美感;④富有爱心:把好吃的东西分给邻居家的小孩;⑤对子孙教育有方:教导子孙们要为人谦和,不能有傲气。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第③段中写的是“我”小学时光,每天放学后都会得到姥姥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突出姥姥对外孙的疼爱;第④段写姥姥不仅挑起所有的家务活动,还承担起照料我们姊妹六人的责任。第⑤⑥段,写姥姥在冬夜纺织棉线,织布,亲手缝棉衣,突出姥姥勤劳能干;第⑥段写姥姥经常把废弃不用的布头、布条收起来,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剪成大小均衡的三角形、棱形、正方形,用缝纫机连起来,缝成一个个床单被面,突出她的心灵手巧;第⑦段中写姥姥年轻时,家里面经常挤满了邻居家的小孩,凡是做好吃的,姥姥管够孩子吃,突出姥姥富有爱心;还写姥姥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什么大都值钱,就是人“大”不值钱。所谓“人大”,就是为人高傲,孤芳自赏。突出姥姥教育有方。
(4)表层含义:姥姥用大半生的时间守护着这个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守望着“我们”健康成长,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让子孙们的童年感受着家的温暖。深层含义:姥姥为“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子孙们守望住心灵的归宿;有她的坟墓在,有亲人在,家就永远在。从而呼吁漂泊在外的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题目含义。对于选文来说,重点是理解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是姥姥在现实生活中,有过哪些守望,比如,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守望着“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感受着家的温暖。深层含义是抽象的守望,写姥姥去世后,埋在曾经守望的麦田里,成为“我们”心灵家园的归宿。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含答案),共1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答案),共1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20(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20(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