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A. 产卵B. 运动C. 摄食D. 通讯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2. 科学家为了证明某一观点先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为成蛙;(2)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这两个实验可以证明( )
A.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B.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个体的发育
C. A和BD. 生长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说明蝌蚪发育成成蛙与甲状腺有关;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成成蛙,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选项C符合题意。
【点睛】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3.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C. 最长的食物链中含有5种生物D. 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
【详解】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A错误。
B.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B正确。
C.最长的食物链: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和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分别含有5种生物,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故选A。
4. 在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是:组织甲为75%,乙为85%,丙为60%,丁为40%,甲、乙、丙、丁四种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最旺盛的组织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体内有机物的分解,有机物的分解需要的氧气,据此答题。
【详解】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由题意可以知道:丁中骨骼肌甲中血液内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率最低,说明骨骼肌丁中氧最少即消耗氧最多,呼吸作用最强。故选:D。
【点睛】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为解题的关键。
5. 下图表示饭后半小时,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以下四个选项中的
A. 肺B. 胃C. 肾D. 小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胃吸收营养物质,和血液流经胃时,血液性质发生的变化.
解:A、进入肺的应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胃后,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由于胃的消化作用,消耗了葡萄糖,但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肾小管没有重吸收原尿中的尿素,所以说离开时肾静脉内尿素的含量应该是减少了,而不是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6. 李明同学于4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从早上6点开始,在同一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6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取了4片(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后再滴加碘液,颜色(蓝色)最深和最浅的依次是:
A. 甲 丙B. 丙 甲
C. 乙丁D. 乙 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时间推断:甲为早上6点、乙为中午12点、丙为晚上的6点、丁夜间的12点,甲是早上6点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乙是在中午12点摘取的叶子,这时候植物体内的淀粉还没有达到最大值,所以滴加碘液颜色不是最深;丙是傍晚6点摘取的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丁从傍晚6点到夜间的12点,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掉了一部分白天积累的有机物,所以滴加碘液颜色不是最深,据以上的分析判断:丙颜色最深,甲颜色最浅。
考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7. 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以上事实说明( )
A. 细胞中的基因具有显、隐性之分B. 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C. 基因存在于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上D.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由此可知,鲤鱼的生长速度这一性状是由生长激素基因决定的,故选D。
【点睛】熟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8. 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 )
A. 觅食行为B. 防御行为
C. 繁殖行为D. 社群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的类型。解答时可以从动物各种行为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9. 下图是小张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引起图中c-d段血糖含量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雌性激素
D. 雄性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详解】A.如图,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b~c),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c~d),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正确。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错误。
CD.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的性腺,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错误。
故选A。
10. 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
A. 保持愉快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B. 经常不吃早餐,偏爱油炸食物
C. 不沉迷于网络游戏D. 主动与老师、家长和同学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30%左右。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详解】A.保持愉快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健康,A正确。
B.经常不吃早餐,偏爱油炸食物,不符合“合理营养”的饮食习惯,B错误。
C.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合理安排时间,C正确
D.主动与老师、家长和同学交流,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D正确。
【点睛】考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正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1. 如图所示,图1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横断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组成1、2、3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相同
B. 图2中1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C. 图2中2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D. 图2中3表示子叶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菜豆种子的纵切面图如果对种子进行如图2所示进行横切则1应为胚根,2种皮,3子叶,受精后的雌蕊发育来的具体发育为:所以,胚根、胚芽、胚轴、子叶也就是胚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于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作为生物体种子的一部分的3、2、1基本组成单位是同样是细胞,同为菜豆的体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从横切面上看种子的结构图,可能有部分同学不适应.又从基本组成单位,染色体角度分析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同学们能把握知识的主旨,可以解决.
1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这类植物主要是( )
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C. 苔藓植物D. 被子植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应该是藻类植物,所以此题答案选A。
考点:藻类植物的特征。
13. 下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B. 该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C. 该昆虫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D. 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详解】A.图中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该昆虫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该昆虫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中有受精卵,表明经过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一过程,因此是有性生殖,C正确。
D.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而成虫只吃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蛹不食不动,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14. 学习完植物的分类知识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将莲、柏树和小麦归为另一类,他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A. 是否有真正的根B. 能否产生种子
C. 是否有输导组织D. 是水生还是陆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海带、肾蕨、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莲、柏树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该同学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能否产生种子。
故选:B。
【点睛】植物分类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能灵活地对植物进行分类。
15.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请从下边人体呼吸系统图中找出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人体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 )(8会厌软骨,2咽)
A. ①⑧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⑦
D. ①⑧②④⑤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肺结核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是: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和7肺。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6.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上却没有甜玉米的籽粒。原因是( )
A. 甜是显性B. 非甜是显性C. 相互混杂D. 相互选择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假设用R表示显性性状,用r表示隐性性状,根据题意“纯种”两字推断,其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应为RR,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rr。
假如B株非甜玉米为显性性状(RR),则A株甜玉米是隐性性状,B株非甜玉米按其传粉方式可出现RR(自交)和Rr(杂交)两种基因组成,遗传图解如图:1、2,
、。
从图1、2看出,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都为非甜,没有甜的。
假如B株非甜玉米为隐性性状rr,则A株甜玉米是显性性状,B株非甜玉米按其传粉方式可出现Rr(杂交)或rr(自交)两种基因组成,遗传图解如图:
、
从图3、4看出,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既有甜的又有非甜的。
题干中“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表明玉米籽粒都是非甜的,因此,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所以“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非甜是显性性状”。B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17. 下列微生物中能酿酒、制做面包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细菌的结构图,最突出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错误;B是曲霉的结构图,其孢子囊成放射状,错误;C是酵母菌的结构图,属于单细胞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正确;D是青霉的结构图,其孢子囊呈扫帚状,错误。
18. 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 ( )
A. 中国B. 俄罗斯C. 美国D. 日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全世界有裸子植物850多种,我国有裸子植物25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素称为“裸子植物”故乡之称。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裸子植物的种类,基础题,了解层次。
1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特点的是( )
A. 用鳃呼吸B. 身体呈梭形C. 皮肤辅助呼吸D. 用鳍辅助游泳
【答案】C
【解析】
【分析】鱼类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详解】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AB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0. 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引进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1. 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置光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 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图中的曲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某项生理活动的速率与光照强度有关。依据对植物的各项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与光照有关。再看纵坐标为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说明该生理活动与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关,由此初步确定该图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详解】A.曲线AB段表示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为负值,即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低于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由于呼吸作用能释放二氧化碳,且呼吸作用是时时刻刻进行的;有光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推知AB段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该段光合作用的速率远低于呼吸速率,因此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其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错误的。
BD.植物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另外随着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植物还能进行蒸腾作用而不是仅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C.在B点处,植物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为零,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是本题解题关键。
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豌豆不需要经过传粉受精就能结果
B. 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 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 d)的柱头上(多个柱头受粉),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以及果皮的颜色依次为: Dd dd ;黄色
C. 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这说明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
D. 从鸭梨(果实味道甜)植株上剪取一段带芽的枝条,嫁接到以杜梨(果实味道酸)为砧木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味道酸甜各半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来。
【详解】在植物的有性生殖中,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之后才能产生种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植物,用纸袋套住花蕊,并不能影响其传粉和受精,A错误;
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接受红色番茄(Dd)的花粉后,黄色番茄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d,红色番茄的花粉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D或d,因而种子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一样,是dd,性状为黄色,B正确;
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是由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控制的无意识的简单反射,在睡眠状态下,这种反射并没有经过大脑的调控,并不会产生感觉,C错误;
嫁接后的果树所结果实的性状与接穗一样,与砧木无关,因此,从鸭梨(果实味道甜)植株上剪取一段带芽的枝条,嫁接到以杜梨(果实味道酸)为砧木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味道是甜的,D错误。
【点睛】此题考查了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相同、嫁接后的果树表现出接穗的性状。
23. 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 叶绿素B. 光C. 二氧化碳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叶脉内有导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详解】叶脉中存在着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截断叶脉,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不能运输到叶片,叶片会因为缺少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24. 绿豆粥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从结构层次上看,其原料绿豆属于植物体的 ( )
A. 细胞B. 器官C. 组织D. 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植物体主要有四种组织和六大器官。
【详解】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绿色开花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绿豆是植物的种子属于营养器官。B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25.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详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细胞数目越多,视野就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也越亮。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该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
26.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呈上升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气候的变化B. 除草剂的使用
C. 化肥的使用D. 耕作措施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详解】首先杂草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除草剂时,把抗药性弱的杂草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杂草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杂草,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除草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杂草杀死,抗药性强的杂草活下来。这样经过除草剂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杂草已不再受除草剂的影响了,可见,杂草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除草剂对杂草进行选择的结果。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理解自然选择是解题关键。
27. 1997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杀死害虫,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这种棉花的生态价值在于( )
A. 防治害虫效率高B. 杀死害虫速度快
C.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 节省人力物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
2.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如: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详解】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动植物在媒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动植物”。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他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杀死害虫,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综上所述A、B、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C选项是转基因棉花的生态价值。
故选C。
28.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属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C. 特异性免疫、抗原D. 特异性免疫、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具有抵抗能力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因为该血清中含有能与该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详解】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由分析可知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抗蛇毒毒素血清则含有特异性的抗体,故选C。
29. 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的( )
A.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 应激性
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
30. 如果将草履虫和人体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一同放在淡水中,那么( )
A. 草履虫存活白细胞死亡B. 草履虫死亡白细胞存活C. 都死亡D. 都存活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当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即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吸水。
【详解】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能独立生活。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主要以细菌为食,所以可以净化污水,所以将草履虫放在淡水中,草履虫不会死亡;但白细胞放在淡水中,白细胞会因吸水膨胀而死亡。
故选A。
二、非选择题,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31.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那么,根、茎、叶在维持植物生命方面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的漫画:
(1)叶说:“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说的是叶具有______的功能,完成这一功能的场所是细胞里的_____________。
(2)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_______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3)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_________的功能,运输的方向是自________而________的。
【答案】(1) ①. 制造有机物(或光合作用) ②. 叶绿体
(2) ①. 吸收水分 ②. 成熟区(或根毛)
(3) ①. 水分 ②. 下 ③. 上
【解析】
【分析】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叶的作用是制造有机物,茎的作用是输导。
【小问1详解】
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它器官提供有机物,叶发挥此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所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小问2详解】
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由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完成,因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面积。
【小问3详解】
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功能,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水分是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3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图表一中。下图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图表二)。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表一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2)根据图表一中的信息,该农田生态系统有 ______条食物链。
(3)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_________开始。
(4)若图表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 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
(5)若图表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_______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答案】(1)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2)4 (3)生产者(或草)固定太阳能
(4)草 (5)减少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 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温度、土壤、水和湿度等。
(2)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小问1详解】
由图表一的生物种类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小问2详解】
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被吃与吃的关系形成的。根据图表一中的信息,该农田生态系统有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共4条食物链。
【小问3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小问4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渐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总量逐渐减少,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
【小问5详解】
若图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所以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33. 下面图中的图一是眼睛成像示意图,图二是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停车的反射调节示意图,图三是反射弧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 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示意图。
(2)记笔记时,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看笔记本,同学们既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又能看 清笔记本上的字,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 ] __________ 具有调节作用。
(3)图二中,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_(任写其中一个)。
(4)图二中a表示的是____。相当于图三中的[ ]__________。
(5)新交通法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容易出车祸,造成酗酒者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脊髓
(6)课堂讨论时,同学们因争论问题而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这种激素调节是通过_______调节而起作用的。
【答案】(1)近视眼 (2)2晶状体
(3)视觉中枢 (4) ①. 视神经 ②. 5传入神经 (5)B
(6)神经
【解析】
【分析】图一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视网膜;图三中:4是感受器,5是传入神经,6是神经中枢,7是传出神经,8是效应器。
小问1详解】
近视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由图一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小问2详解】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由此可见,我们能够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小问3详解】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图二中,看到红灯停车需在形成视觉,有视觉中枢的参与;对红灯信号的理解需要语言中枢的参与;将车停下来需要躯体运动中枢的参与,所以图二中,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写出其中的一个中枢是视觉中枢(或语言中枢或躯体运动中枢)。
【小问4详解】
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光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图二中的a表示视神经,因此,a相当于图三中的5传入神经。
【小问5详解】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容易出车祸,造成酗酒的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
故选B。
【小问6详解】
同学们因争论大脑皮层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从而出现脸红耳赤、心跳加快现象。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起主要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4. 1982年,美国“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的成功,标志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下图呈现了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过程,最终,被注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了个体较大的超级鼠。
(1)该实验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是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2)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与三只母羊有关:A羊提供乳腺细胞核,B羊提供去掉核的卵细胞,C羊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而“多莉”长得几乎与A羊一模一样。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
(3)2010年5月20日,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告,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人造生命“辛西娅”(意为“人造儿”)。研制方法为:用小分子有机物人工合成单细胞生物 A的DNA,然后将其植入内部被掏空的单细胞生物B的体内,使之“起死回生”并开始繁殖。根据上述资料,该实验成功的标志是“辛西娅”具有了生物哪一项基本特征?_________。你认为“辛西娅”的后代应该与上述哪种单细胞生物更为相像?_____。
【答案】(1) ①. 鼠的大和小 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遗传物存在于细胞核中
(3) ①. 繁殖 ②. A
【解析】
【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小问1详解】
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图中呈现了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过程,被注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了个体较大的超级鼠。该实验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是鼠的大和小,该实验结果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小问2详解】
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克隆羊“多莉”长得几乎与A羊一模一样,该实验结果说明: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小问3详解】
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由细胞构成的。根据上述资料,该实验成功的标志是“辛西娅”是生命,因为她能进行繁殖。
35. 右图为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生理上,动物类群⑤的繁殖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___;植物类群③在繁殖方式上比植物类群④高等的主要表现是____。
(2)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____。②是最高级的植物类群,对②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分类,往往把___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3)在进化上,与单细胞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___,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胎生哺乳 ②. 用种子繁殖 ③. 界 ④. 花、果实、种子 ⑤. 腔肠动物 ⑥.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小问1详解】
动物类群1是哺乳类,其繁殖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胎生哺乳。植物类群2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植物类群3是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适于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植物类群4是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孢子的生命力较低,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低等。故植物类群3在繁殖方式上比植物类群4高等的主要表现是用种子繁殖。
【小问2详解】
在分类上,生物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植物界和动物界。因此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界。2是最高级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因此往往把花、果实、种子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小问3详解】
生物无论高等还是低等,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从生物进化树上,可以看出与单细胞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肠腔动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种类
蛇
猫头鹰
鼠
兔
体内食物来源
鼠、兔
蛇、鼠、兔
草
草
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