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春季学期泸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精品课件+预习练习卷+课后练习卷+教案【全册】
2021真题分类《第6章 溶解现象》
展开这是一份2021真题分类《第6章 溶解现象》,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溶液
考点1 溶液的形成(6年3考)
1.(2021·云南)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 )
A.牛奶 B.面粉 C.花生油 D.葡萄糖
【解析】牛奶放入水中不稳定,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A错误;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误; 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稳定,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C错误; 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答案】D
2.(2021·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少量泥土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比水强
D.浓硫酸与水混合会吸收大量热
【解析】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A项错误;泥土难溶于水,泥土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B项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着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比水强,C项正确;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D项错误。
【答案】C
3.(2021·重庆B)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解析】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A项错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B项正确;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不大,C项错误;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D项错误。
【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泥沙水中,泥沙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C.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是因为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D.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可观察到瓶口有冒白烟的现象
【解析】泥沙不溶于水,泥沙水不是溶液,故泥沙不能称为溶质,故A不正确;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利用的是隔绝氧气和水的原理,而不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故C不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上方有白雾出现,而不是白烟,故D不正确。
【答案】B
5.溶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用食盐水来选种
B.医疗上为病人注射葡萄糖溶液
C.洗发液用来清洗头发利用了洗发液溶解油渍的原理
D.居室内喷洒过氧乙酸溶液进行环境消毒
【解析】洗发液用来清洗头发利用的是洗发液的乳化作用,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考点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6年6考)
6.现有一杯60 ℃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欲使其达到饱和,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降低温度 D.加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其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溶质、蒸发水和降低温度的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水一定不行,故选A。
【答案】A
7.(2021·成都)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质量31.6 g
【解析】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故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共析出10 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 g,A项正确;由题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由题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B项错误;M点为2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 ℃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C项错误;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131.6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是31.6 g,D项错误。
【答案】A
8.(2021·泰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D.在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 g
【解析】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使a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使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A项错误;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若溶液不饱和,无法比较,B项错误;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a>b>c,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g+溶解度×100%可知,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C项正确;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 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 g,所得溶液质量为50 g+25 g=75 g,D项错误。
【答案】C
9.(2021·扬州改编)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B.20 ℃时,NaCl的溶解度比Na2SO4大
C.P点时,NaCl与Na2SO4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相等
D.将Na2SO4饱和溶液从30 ℃冷却至10 ℃,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
【解析】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加入同种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温(大多数溶液),A项错误;根据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B项正确;在P点时,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项错误;Na2SO4饱和溶液从30 ℃冷却至10 ℃,析出了晶体,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项错误。
【答案】B
10.(2021·宝鸡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图1中甲、乙两曲线的交点的含义是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2)10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如图2所示,则图1中温度t (填“>”“<”或“=”)10 ℃。
(3)如图3所示,试管内是甲或乙的饱和溶液。向烧杯中加入物质M,观察到试管内有固体析出,则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与M的组合可能是 (填字母)。
A.甲和氧化钙 B.甲和硝酸铵 C.乙和氯化钠 D.乙和氢氧化钠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2)10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如题图2所示,甲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题图1中温度t>10 ℃。(3)如题图3所示,试管内是甲或乙的饱和溶液,向烧杯中加入物质M,观察到试管内有固体析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加,不会有溶质析出,A不符合题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B符合题意;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会有溶质析出,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D符合题意。
【答案】(1)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温结晶 (2)> (3)BD
11.(2021·咸阳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t2℃时,100 g水中加入60 g硝酸钾,充分搅拌,直到固体完全消失,然后按图2所示继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配制18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由图2推测硝酸钾是图1中的 (填“甲”或“乙”)物质。
(3)图2操作Ⅱ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1中表示为 (填字母序号)。
A.b点→a点 B.c点→a点
C.c点→b点 D.c点→d点
(4)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固体,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解析】(1)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 g,即在20 ℃,将80 g甲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18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之比为80 g∶100 g=4∶5。(2)由题图2可知,t2℃时,60 g硝酸钾能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则硝酸钾的溶解度在t2℃时大于60 g。由此推测硝酸钾是题图1中的物质甲。(3)由题图2可知,②烧杯中的溶液为t2℃时的不饱和溶液,③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溶液的质量没有改变,则操作Ⅱ改变的应当是温度。观察题图1,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甲,操作Ⅱ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表示为c点→a点,故选B。(4)由题图1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的大,因此,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固体,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1)4∶5 (2)甲 (3)B (4)降温结晶
12.下表是通过实验测得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是市售果味型汽水配料表。请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40 ℃时,将50 g氯化钾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60 ℃时,将45 g氯化钠和45 g氯化钾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打开如图所示果味型汽水瓶盖时,观察到汽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结合配料成分可知,此时汽水是 (填配料表中的具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解析】(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 g。(2)4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 g,将50 g氯化钾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够溶解40 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 g+40 g=140 g。(3)60 ℃时,将45 g氯化钠和45 g氯化钾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氯化钾能够完全溶解,因此所得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4)打开题图所示果味型汽水瓶盖时,观察到汽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结合配料表成分可知,此时汽水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答案】(1)36.0 (2)140 (3)< (4)二氧化碳
13.(2021·商洛模拟)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丙是氯化钠在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丙两图对比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2)40 ℃时,在50 g水中加入20 g氯化钠,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3)如图乙所示,若要让溶液从b点转变成a点状态,可通过 方式实现。
(4)对40 ℃的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正确的说法是 (填字母)。
A.40 ℃时,溶液的浓度:硝酸钾>氯化钠
B.40 ℃时,溶剂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C.20 ℃时,溶质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D.20 ℃时,溶液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解析】(1)甲、丙两图是氯化钠分别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图,由两图对比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或溶剂的种类。(2)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 g。此温度下,50 g水中最多溶解18.3 g氯化钠,加入20 g氯化钠,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3)题图乙中,b点是20 ℃的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a点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让溶液从b点转变成a点状态,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4)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40 ℃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浓度:硝酸钾>氯化钠,A说法正确;40 ℃的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B说法不正确;由题图中信息可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将40 ℃的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硝酸钾>氯化钠,因此,20 ℃时,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是硝酸钾<氯化钠,且硝酸钾溶液质量<氯化钠溶液质量,因此,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C说法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D说法不正确。故选AC。
【答案】(1)溶剂的性质(或溶剂的种类) (2)饱和 (3)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4)AC
14.(2021·铁一中一模)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 ℃时,将30 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 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出表达式)。
(3)根据题目中信息可推出R是 。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填字母)。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答案】(1)70 (2)60 g180 g+60 g-80 g×100% (3)硝酸钾 (4)a
【解析】(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 g,将30 g氯化铵固体加入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20 g,故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0 g。(2)由题图中信息可知,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 g180 g+60 g-80 g×100%。(3)由题图2中烧杯②表示在100 g水中溶解了60 g R,则可推出R是硝酸钾。(4)烧杯②是t2 ℃时100 g水中溶解了60 g硝酸钾,正好是饱和溶液,烧杯③中有未溶解的固体,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a说法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b说法正确;①和②的溶液中均溶解了60 g固体,因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C说法正确;设①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 g180 g=S100 g,S=33.3 g,与图1不符,则①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而③的上层清液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散一定比③的上层溶液中的小,d说法正确。
考点3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6年2考)
15.(2021·铁一中一模)为测定一瓶未知浓度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向含有酚酞的100 g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总质量为150 g(酚酞质量不计)。
(1)当加入一定量盐酸时,溶液为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2)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Cl-、OH-
(2)解:加入稀盐酸质量为150 g-100 g=50 g,设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x。
答: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1)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当加入一定量盐酸时,溶液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因此溶液中的阴离子有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符号为Cl-、OH-。
考点4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6年1考)
16.(2021·邵阳)在2021年邵阳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阳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小阳的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张,其目的是可以防止药品污染、腐蚀托盘,A项错误;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会污染试剂瓶内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中,B项错误;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项正确;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但是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项错误。
【答案】C
17.(2021·成都)将1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下列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需水98 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
【解析】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为88 g,A错误;量取水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地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错误;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D正确。
【答案】D
18.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1)如图甲所示,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稀释浓硫酸时,②处的试剂是 (填字母,下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
A.浓硫酸 B.水
C.引流 D.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4)若实验乙中称量时右盘未放称量纸,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小”或“偏大”)。
(5)实验室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 (填“①”或“②”)端通入;该装置 (填“能”或“不能”)用来收集氨气。
【答案】(1)试剂瓶 (2)BD (3)C (4)偏小 (5)②不能
【解析】(1)题图甲中仪器①是试剂瓶。(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②处的试剂是水;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是先称取氯化钠固体,将固体倒入烧杯中,再量取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4)实验乙中称量时,右盘未放称量纸,会使称量的固体质量减小,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5)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用题图丙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②端通入;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丙装置收集氨气。
考点综合提升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难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A选项说法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B选项说法正确;升高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选项说法正确;没有指明溶质的种类和温度,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故D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D
20.(2021·苏州)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将60 ℃时210 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KNO3晶体78.4 g
【解析】温度不确定,不能比较两者的溶解度,故A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所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小,故B错误;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 g,所以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g(100+63.9)g×100%≠63.9%,故C错误;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210 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10 g,溶剂质量为100 g,降温至20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成31.6 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110 g-31.6 g=78.4 g,故D正确。
【答案】D
21.(2021·连云港)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 g、30 g、30 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析】乙烧杯中蔗糖有剩余,丙烧杯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烧杯的温度高,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A项正确; 甲、丙两只烧杯中蔗糖能全部溶解,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B项错误; 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丙中溶质的质量大,则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C项错误; 由A项分析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项错误。
【答案】A
22.初中化学社团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量筒、药匙外,还需要 。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药品与砝码放反 ③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清洗过 ④砝码生锈 ⑤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未放称量纸 ⑥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⑦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⑧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答案】(1)15 (2)玻璃棒 (3)④⑥⑦
【解析】(1)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0 g×10%=15 g。(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所需仪器除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玻璃棒。(3)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正确;②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如果使用了游码,会使所称得固体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正确;③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蒸馏水清洗过,由于烧杯未晾干会使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正确;④砝码生锈会导致砝码质量增加,使用生锈的砝码称量溶质时,会导致溶质的实际质量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⑤NaOH有强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称量,不正确;⑥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使所配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少,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⑦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⑧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正确。
23.(2021·东营)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 g碳酸钠;升温至60 ℃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4)20 ℃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填字母),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填化学符号)。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答案】(1)易溶 (2)先增大后减小(合理即可) (3)1.8 有晶体析出 (4)A Na+、OH-、H2O
【解析】(1)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在2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 g,大于10 g,属于易溶物质。(2)由题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由题表中的数据知,在4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8.8 g,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碳酸钠的质量是48.8 g-47 g=1.8 g;6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6.4 g,小于47 g,故升温至60 ℃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4)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则加入的物质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加入了能与碳酸钠反应的物质;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Na+、OH-、H2O。
24.如图1、2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及相关实验。
(1)以下可使Q点溶液变为P点溶液的方法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并加入KNO3
B.降低温度并加入KNO3
C.蒸发溶剂、升温
(2)如图2所示,将m g硝酸钾固体加入50 ℃ 100 g水中(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蒸发)。
①D烧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 g;
②若将B烧杯中的溶液恒温蒸发一定量溶剂后,析出固体a g;在此基础上继续蒸发等量溶剂,析出固体b g,则a g (填“<”“>”“≥”“≤”或“=”)b g。
(3)以下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装置,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答案】(1)B (2)①31.6 ②< (3)③②④⑤①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P点溶液所处温度没有Q点溶液所处温度高,Q点溶液不饱和,要想使Q点溶液变为P点溶液,可采取以下方法:①将Q点溶液降温到同P点溶液相同的温度,然后往溶液中加入KNO3至饱和;②往Q点溶液中加KNO3至溶液饱和,然后再降温至同P点溶液相同的温度;③恒温蒸发Q点溶液中的溶剂使该溶液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同P点溶液相同的温度。(2)①因为D烧杯中有少量硝酸钾固体未溶解,且溶剂水的质量为100 g,所以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31.6 g;②根据题图可以看出,将B中溶液降温至40 ℃时所得C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B溶液不饱和。一定温度下、等量的溶剂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比不饱和溶液多,所以析出固体的质量a 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6章 溶解现象-【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6章溶解现象-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6章溶解现象-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0 流程图题-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第03期),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真题分类《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