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含解析专题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18中和滴定实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18中和滴定实验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和滴定实验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短绒中的纤维素可在铜氨溶液中溶解,将形成的溶液压入酸中可得到质量更高的纤维
B.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过程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水杨酸
C.亚硝酸钠在建筑业中常用作混凝土掺加剂,在食品行业中不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D.在滴定实验中读取滴定管刻度数据,需先静置再取下滴定管读数
2.实验室模拟工业“吸收法”制备亚硝酸钠(2Na2CO3+NO+NO2+H2O=2NaNO2+ 2NaHCO3),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对比观察气体颜色调整硝酸浓度,粗略得到适当的气体比例
B.搅拌、适当加热、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均有利于提高吸收率
C.利用pH计监测吸收液的pH,可判断反应终点
D.“结晶”后,利用“焰色反应”检查晶体是否洗涤干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g)+O2(g)=SO2(g)可用该反应的ΔH表示燃烧热
B.通过直接蒸发MgCl2溶液的方法获取无水氯化镁固体
C.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沉淀剂
D.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参与反应的酸或碱,无论谁过量,都不影响中和热的数值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色素只要遇酸碱变色的pH值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并且变色明显,不易受空气影响的,都可以用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B.准确量取25.00mL的液体可选用移液管、量筒或滴定管等量具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做“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先将市售食醋稀释10倍,然后用润洗后的酸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于洁净的锥形瓶中
5.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 和 CaCO3]为原料制备 KClO3 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浆步骤,将电石渣配制成溶液
B.氯化步骤,发生的主要反应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C.转化步骤,发生复分解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过滤得 KClO3 晶体
D.KClO3 晶体中可能混有 KCl、KClO 等杂质
6.HIn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HIn(红色)H+ + In-(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浓度为0.02 mol/L的下列各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2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④ D.②③⑥
7.下列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酚酞作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已知K1(H2C2O4)=5.4×10-2、K2(H2C2O4)=6.4×10-5] 证明草酸是二元酸
B.将液溴、苯、FeBr3混合于烧瓶中制备溴苯
C.常温下,用精密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D.钾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8.(N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H2O和CO2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可以互换
B.操作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NH4)2SO4
C.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NH3+CO2+H2O=CaCO3↓+2NH4+
D.通入的NH2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利用
9.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焦性没食子酸溶液、浓H2SO4
B.为保证H2的纯度,装置Q(启普发生器)中的锌粒可以用还原铁粉代替
C.结束反应时,先停止加热,再关闭活塞K
D.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10.用0.1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质用HA表示),利用导率传感器绘制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I为盐酸,曲线Ⅱ为醋酸溶液
B.a点、c点均为滴定终点
C.c点:c(Na+) > c(A-) > c(H+) > c(OH-)
D.b点pH值大于1
11.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可绘制电导率曲线图,下图为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mL0.lmol/L盐酸过程中的电导率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导率传感器能用于判断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
B.a、b、c 点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b>c
C.d点所示溶液中存在:c(Cl-) +c(OH-) =c(H+) +c(Na+)
D.C点电导率最小是因为此时溶液中导电微粒数目最少
12.某实验小组利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SiCl4粗产品(含有FeCl3、AlCl3等杂质且SiCl4遇水极易水解),蒸馏得四氯化硅(SiCl4的沸点57.7℃),再用氢气还原制得高纯硅;用滴定法测定蒸馏后残留物(将残留物预处理成Fe2+)中铁元素含量。采取的主要操作如图,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A完成SiCl4的制备
B.用装置B进行蒸馏提纯SiCl4
C.用装置C进行滴定达终点时现象是:锥形瓶内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D.配制0.1 mol·L—1 KMnO4溶液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
13.如图是用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油菜样品中Ca2+含量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Ca2++H2Y2-=CaY2-+2H+)
A.稀硝酸的作用是溶解,操作1是过滤
B.配制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C.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D.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23.30mLEDTA溶液,则测得Ca2+含量为0.155%
14.通过佛尔哈德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POCl3)样品中Cl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m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待完全反应后加稀硝酸至溶液显酸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1的AgNO3溶液50.00mL,使Cl-完全沉淀;
Ⅲ.向其中加入2mL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Ⅳ.加入指示剂,用cmol·mo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为VmL。
已知:Ksp(AgCl)=3.2×10-10,Ksp(AgSCN)=2×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甲基橙
B.本次实验测得Cl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硝基苯的作用为防止沉淀被氧化
D.若取消步骤Ⅲ,测定结果偏大
15.小明同学的化学纠错本上有如下内容,其中原因分析及改正有误的是
错误
原因分析及改正
A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的离子方程式:
2Br-+Cl2=Br2+2Cl-
还原性强弱:Fe2+>Br-;
改正:2Fe2++Cl2=2Fe3++2Cl-。
B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通过饱合Na2CO3溶液,分离方法:洗气
“饱合”应为“饱和”,Na2CO3不仅要吸收HCl气体,还要吸收CO2,应改用饱和NaHCO3溶液;分离方法:洗气。
C
用已知浓度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指示剂:甲基橙,终点判断:当滴至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达终点。
指示剂不能用甲基橙,改用酚酞,终点判断:当滴至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即达终点。
D
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有可能为单质或化合物分子;
改正:双原子单质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而双原子化合物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二、实验题(共5题)
16.高铁酸钾(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K2FeO4。
①A为Cl2发生装置,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当装置C中得到大量紫色固体时立即停止通入Cl2,原因是_______。
(2)某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2O3和少量Al2O3、SiO2,请补充完整由该铁矿石制得高纯度Fe(OH)3的实验方案:将铁矿石粉碎,_______干燥得高纯度Fe(OH)3(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AgNO3溶液)。
(3)通过以下方法测定高铁酸钾样品的纯度:称取0.5000g高铁酸钾样品,完全溶解于浓KOH溶液中,再加入足量亚铬酸钾{K[Cr(OH)4]}反应后配成100.00mL溶液;取上述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调至pH=2,用0.1000mol·L-1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消耗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12.00mL。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
Cr(OH)+FeO=Fe(OH)3+CrO+OH-
2CrO+2H+=Cr2O+H2O
Cr2O+Fe2++H+→Cr3++Fe3++H2O(未配平)
计算K2FeO4样品的纯度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7.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消毒剂,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其熔点为-59 ℃,沸点为11.0 ℃,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 ℃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图1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
(1)A装置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
(2)B装置必须放在冰水浴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NaClO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 ℃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____________;④在55 ℃干燥,得到成品。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浓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 mL,稀释成100.00 mL试样,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指示剂,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Na2S2O3溶液平均值为V2 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
①配制100 mL c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时,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有:_____。
②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 ____ g·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18.莫尔盐[(相对分子质量为392)]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较硫酸亚铁不易被氧气氧化,是实验中代替硫酸亚铁使用的重要试剂。某兴趣小组欲制备莫尔盐并测定其纯度。采用的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铁和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再用制得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铵饱和溶液反应制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配制本实验所需溶液的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____________。
(2)按图连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后,将过量铁屑和少量碳粉加入c中,加入其它试剂,打开仪器a的塞子,然后旋开K2,为保证硫酸顺利滴入c中,还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加入少量碳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快反应速率,需将c中试剂温度保持在,一般采取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
(5)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K3,关闭K1、K2。c中液体会自动流入d中,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此时,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制备结束后,将d中固液混合物过滤,所得莫尔盐可用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洗涤,洗涤后用烘箱进行烘干。
(7)实验小组对样品进行纯度检测,取9.000 g样品配成溶液,用0.1000 mol/L的酸性溶液滴定。消耗酸性溶液30.00 mL,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保留至)。
19.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是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用0.1000 mol·L-1 KMnO4酸性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无色H2C2O4溶液,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mL0.1000mol/L的KMnO4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___。
(2)该滴定实验应选用如下图所示的滴定管___________(填“A”或“B”)盛放高锰酸钾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 。
(3)写出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
(5)某学生按照滴定步骤进行了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
待测H2C2O4溶液的体积/mL
0.1000 mol·L-1KMnO4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0.00
0.00
20.11
20.11
第二次
20.00
1.56
23.30
21.74
第三次
20.00
0.30
20.19
19.89
依据上表数据计算该H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mol·L-1(保留4位有效数字)。
(6)下列操作和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滴定过程中,眼睛应一直注视滴定管的刻度值变化,直至滴定终点
b.酸碱中和滴定中可以任意选用酚酞、石蕊、甲基橙等常用指示剂
c.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
d.滴定时,控制滴加速率:先快后慢
20.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生成氮气。某探究小组利用尿素与次氯酸钠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并进行实验,制备反应的原理方程式为CO(NH2)2+NaClO+2NaOH=N2H4·H2O+NaCl+Na2CO3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30℃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生成NaClO3,若温度控制不当,生成的ClO-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分液漏斗中盛装次氯酸钠碱性溶液,且滴加速度要缓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
(4)称取馏分1.00 g,加水配成100 mL溶液。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 mol/L的I2溶液滴定。写出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三次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60 mL,则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滴定终点时若仰视读数,则测得的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会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四:水合肼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5)在“还原”过程中,主要消耗“合成”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 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工业上也可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其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将脱脂棉加入深蓝色的铜氨溶液中可以制备铜氨纤维,纤维素溶解在铜氨溶液中形成黏稠液,将黏稠液注入稀盐酸中,可生成铜氨纤维,铜氨纤维耐磨性、吸湿性好,极具悬垂感,故A正确;
B.羧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将阿司匹林粗产品置于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饱和NaHCO3溶液,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杨酸,故B正确;
C.亚硝酸钠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一种工业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可作为食品防腐剂,但亚硝酸钠有毒,作为防腐剂应限量使用,故C错误;
D.滴定管调液面后,需静置 1~2min,使液面达到稳定的刻度,再读取刻度数据进行记录,故D正确;
故选C。
2.D
【详解】
A.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气体颜色深浅代表浓度大小,选项A正确;
B.氢氧化钠可使生成物中碳酸氢钠转化成碳酸钠,碳酸钠浓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吸收率,选项B正确;
C.碳酸钠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溶液pH较大,选项C正确;
D.洗涤液中含有亚硝酸钠,焰色反应也是黄色,不能确定是否洗涤干净,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3.D
【详解】
A. 燃烧热应是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
B. 直接蒸发MgCl2溶液,MgCl2水解生成Mg(OH)2,最后得到MgO,故B错误;
C. 除去CuC12溶液中的Fe3+离子,可加入适量的CuO 或Cu(OH)2 或Cu2(OH)2CO3 促进Fe3+离子水解,且不引入杂质,故C错误;
D.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参与反应的酸或碱过量,是为了保证中和反应完全,保证实验数据准确,不过量的话,就不能保证反应完全进行,之后计算结果就会不准确,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4.B
【详解】
A. 有机色素只要遇酸碱变色的pH值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并且变色明显,不易受空气影响的,都可以用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A正确;
B. 准确量取25.00mL的液体可选用移液管或滴定管等量具,量筒不可以准确量取,B错误;
C. “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否则导致量取的液体浓度偏小,C正确;
D. 做“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先将市售食醋稀释10倍,然后用润洗后的酸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于洁净的锥形瓶中,酸式滴定管必须润洗,而锥形瓶不需要润洗,D正确;
答案为B
5.D
【解析】
【详解】
A、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 和 CaCO3]难溶于水,加水打浆步骤无法将电石渣配制成溶液,选项A错误;
B. 氯化步骤,发生的主要反应 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选项B错误;
C. 转化步骤,发生复分解反应,KClO3受热易分解,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 KClO3 晶体,选项C错误;
D、氯化时反应有部分次氯酸钙产生,根据反应过程物质转化可知,KClO3 晶体中可能混有 KCl、KClO 等杂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C
【解析】
【分析】
能使指示剂显红色,应使c(HIn)>c(In-),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酸性,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能使指示剂显红色,应使c(HIn)>c(In-),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酸性,
①④为酸性溶液,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变红色;
②⑤⑥溶液呈碱性,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为中性溶液,平衡不移动;
所以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①④;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移动方向,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7.C
【详解】
A、滴定终点时溶液显碱性,可根据消耗的n (NaOH)=2n(H2C2O4)证明草酸是二元酸,故A正确;B、将液溴、苯、FeBr3混合于烧瓶,FeBr3作催化剂,液溴和苯发生取代反应,制备溴苯,故B正确;C、精密PH试纸也无法测定具体PH,故C错误;D、钾单质的还原性强,燃烧剧烈,因此只取一小块钾,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即可,故D正确;故选C。
8.B
【解析】
分析:NH3极易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所以甲中的溶质是硫酸钙和一水合氨,NH3、H2O、CO2反应生成(NH4)2CO3,CaSO4属于微溶物,(NH4)2CO3和Ca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CO3,同时生成可溶性的(NH4)2SO4,所以乙中溶质为磷酸铵,然后将溶液过滤得到CaCO3和滤液,将CaCO3煅烧得到CaO,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NH4)2SO4晶体,据此分析。
详解:A、中性条件下CO2的溶解度很小,不能把CaSO4完全转化为CaCO3,故通入NH3和CO2的顺序不可以互换,选项A错误;B、操作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NH4)2SO4晶体,选项B正确;C、硫酸钙悬浊液参加反应,所以硫酸钙应该写化学式,总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2NH3+CO2+H2O═CaCO3↓+2NH4++SO42-,选项C错误;D、通入的CO2不应过量,否则生成的碳酸钙会转化为碳酸氢钙影响后续工艺,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物质的分离制备方法的实验设计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大.。
9.B
【解析】分析:H2还原WO3制备金属W,装置Q用于制备氢气,因盐酸易挥发,则①、②、③应分别用于除去HCl、氧气和水,得到干燥的氢气与WO3在加热条件下制备W,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气体从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中逸出,得到的氢气混有水蒸气,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选项A正确;B.还原铁粉为粉末状无法通过启普发生器控制反应进行与否,不能代替锌粒,选项B错误;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使W处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选项C正确;D.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避免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可点燃气体,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声音越尖锐,氢气的纯度越低,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10.C
【详解】
分析: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I代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10mLHCl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Ⅱ代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10mL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代表盐酸,曲线Ⅱ代表醋酸溶液,选项D正确; B.a点、c点均为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0mL,恰好完全中和达到滴定终点,选项B正确;C.c点是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Na+)>c(A-)>c(OH-)>c(H+),选项C错误;D.曲线Ⅱ为醋酸溶液,所以b点pH值大于1,选项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以电导率为载体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等知识,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溶液导电性强弱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D
【详解】
A.HCl和NaOH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根据图象知,从0-10mL之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加入溶液体积大于15mL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根据图知当恰好中和时电导率最小,所以可以电导率传感器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选项A正确;
B.电导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电导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所以,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b>c,选项B正确;
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OH-)=c(H+)+c(Na+),选项C正确;
D.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点电导率低是因为离子浓度小,而不是导电微粒数目最少,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SiCl4遇水极易水解,则不能利用湿润的氯气制备,故A错误;B.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应在烧瓶支管口处,故B错误;C.锥形瓶内为亚铁离子的溶液,滴定管为高锰酸钾,则用装置C进行滴定达终点时现象是:锥形瓶内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C正确;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影响浓度,若再加水至刻度线,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13.A
【详解】
A.油菜中本身含有较多磷元素,油菜灰中的钙元素可能以磷酸钙等难溶于水的钙盐形式存在,可以用稀硝酸来溶解,因此稀硝酸的作用是溶解,操作1是为了把未溶解的固体和溶液分离开,为过滤操作,A项正确;
B.由步骤知,配置100 mL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B项错误;
C.滴定过程中眼睛应观察滴定所用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而不是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C项错误;
D.若平均消耗23.30 mL的EDTA溶液,由反应Ca2++H2Y2-=CaY2-+2H+可知,100 mL济液中所含Ca2+的质量为m=0.0233 L ×0.005 mol/L× 40 g/mol× 10=0.0466 g,因此Ca2+含量为0.0466 g÷3g× 100%=1.55%,D项错误;
答案选A。
14.B
【分析】
分析实验步骤可知氯离子、SCN-分别和银离子反应,有关系式POCl3~3Cl-~3AgNO3~3Ag+、Ag+~NH4SCN。
【详解】
A.由Ⅰ、Ⅱ、Ⅳ滴定过程溶液始终显酸性,无法用甲基橙作指示剂,A错误;
B.Ag+总物质的量为0.1000mol·L-1×50.00mL=5.0×10-3mol,NH4SCN的物质的量为cmol·mol-1×VmL=cV×10-3mol,设三氯氧磷(POCl3)样品中Cl元素的物质的量为x,结合关系式POCl3~3Cl-~3AgNO3~3Ag+、Ag+~NH4SCN可知有x+ cV×10-3=5.0×10-3mol,解得x=(5.0-cV)×10-3mol,因此三氯氧磷(POCl3)样品中Cl元素的质量为(5.0-cV)×10-3mol×35.5g/mol=3.55(5.0-cV) ×10-2g,因此Cl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正确;
C.由可知Ksp(AgCl)>Ksp(AgSCN)=2×10-12,硝基苯的作用为防止AgCl转化为AgSCN,C错误;
D.取消步骤Ⅲ,则AgCl转化为AgSCN,所需NH4SCN体积V偏大,由Cl%=%,可知Cl%偏小,D错误;
答案选B。
15.C
【详解】
A.还原性强弱:Fe2+>Br-,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A项正确;
B.CO2要和Na2CO3溶液反应,除去除去CO2中的HCl气体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气除去,B项正确;
C.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也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为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C项错误;
D.双原子分子有可能为单质或化合物分子,双原子单质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项正确,
答案选C。
16.除去气体中的HCl 3Cl2 +2Fe(OH)3 + 10OH-=2FeO+ 6Cl-+ 8H2O 过量氯气使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K2FeO4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边搅拌边加入盐酸至矿石不再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量不再变化,过滤,洗涤至洗涤滤液滴加硝酸银不产生沉淀 79.20%
【分析】
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杂质,用饱和食盐水除掉氯气中的HCl杂质,氯气通入到Fe(OH)3的K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K2FeO4、KCl和H2O,氯气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详解】
(1)①A为Cl2发生装置,氯气中含有HCl杂质,因此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HCl;故答案为:除去气体中的HCl。
②装置C中是Cl2和Fe(OH)3在KOH溶液中反应生成K2FeO4、KCl和H2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 +2Fe(OH)3 + 10OH-=2FeO+ 6Cl-+ 8H2O;故答案为:3Cl2 +2Fe(OH)3 + 10OH-=2FeO+ 6Cl-+ 8H2O。
③根据信息,高铁酸钾(K2FeO4)为紫色固体,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因此当装置C中得到大量紫色固体时立即停止通入Cl2,原因是过量氯气使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K2FeO4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故答案为:过量氯气使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K2FeO4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2)铁矿石制得高纯度Fe(OH)3的实验方案,主要利用氧化铁和氧化铝溶于盐酸,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向盐酸中加入铁矿石不再溶解后,过滤,将二氧化硅过滤掉,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利用氢氧化铝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在洗涤沉淀表面杂质,因此方案为将铁矿石粉碎,边搅拌边加入盐酸至矿石不再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量不再变化,过滤,洗涤至洗涤滤液滴加硝酸银不产生沉淀,干燥得高纯度Fe(OH)3;故答案为:边搅拌边加入盐酸至矿石不再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量不再变化,过滤,洗涤至洗涤滤液滴加硝酸银不产生沉淀。
(3)根据题意得到n(硫酸亚铁铵)= 0.1000mol·L−1×12×10−3L=1.2×10−3mol,根据关系式2 FeO ~ 2 CrO ~ Cr2O ~ 6 Fe2+ ,n(K2FeO4)= ,m(K2FeO4) =×4×10−4mol ×198g/mol=0.396g,w(K2FeO4) =0.396÷0.5×100%=79.20%,故答案为:79.20%。
17.温度计 使ClO2充分冷凝,减少挥发 用38~60 ℃热水洗涤 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分析】
图1中的A装置为ClO2气体发生装置,B为收集装置,根据ClO2的熔沸点可采用冷凝法收集,装置B中压强降低,使C中溶液进入B装置制备NaClO2。由图2 NaClO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明显,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NaClO2溶液中获取NaClO2晶体。
【详解】
(1)监测温度必须要使用温度测量仪,如温度计、测温枪等,其中温度计为玻璃仪器,故填温度计;
(2)因为ClO2沸点低,易冷凝,降低B装置内压强使C中NaOH溶液进入装置B中反应,故填使ClO2充分冷凝,减少挥发;
(3)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一般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根据题意要获得NaClO2晶体必须用38~60 ℃热水洗涤,故填用38~60 ℃热水洗涤;
(4) ①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这里配制的Na2S2O3标准液为100 mL,所以采用100mL容量瓶,故填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②ClO2在酸性条件下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可建立关系式,V1mL中Cl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总的ClO2的物质的量为n=cV==mol,质量m=nM=g,原溶液中ClO2的质量浓度为==,故填。
【点睛】
若ClO2进入装置C,会造成空气污染,ClO2不能完全吸收等问题。
18.分液漏斗 降低水中的溶解氧 旋开K1 与铁屑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水浴加热 c中产生氢气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酒精(乙醇) 78.4
【分析】
莫尔盐的制备原理是: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铁和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再用制得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铵饱和溶液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碳粉的目的是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待锥形瓶中反应完成后,打开K3,关闭K1、K2,利用锥形瓶压强增大,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到d中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 仪器a为分液漏斗,蒸馏水需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溶解氧,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降低水中的溶解氧;
(2) 为保证硫酸顺利滴入c中,应该使分液漏斗上下的压强相等,采取的操作是旋开K1,故答案为:旋开K1;
(3)c中加入少量碳粉的作用是与铁屑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与铁屑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4)出加热的温度低于100,常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5)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K3,关闭K1、K2。c中液体会自动流入d中,是因为c中继续反应产生H2,压强大于大气压,将c中的溶液压入d中,d中硫酸亚铁和饱和硫酸铵发生反应生成摩尔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c中产生氢气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6)摩尔盐易溶于水,在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故可用乙醇洗涤,故答案为:酒精(乙醇);
(7) Cr2O还原产物为 Cr3+,则K2Cr2O7 具有氧化性,摩尔盐中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同时还生成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离子方程式为6Fe2++ Cr2O+14H+═6Fe3++2Cr3++7H2O,由题目数据可得:n()=0.1000 mol/L0.03L=0.003mol,故n[)]=n(Fe2+)=0.003mol6=0.018mol,则m[)]=0.018mol392g/mol=7.056g,该样品的纯度为;故答案为:78.4。
【点睛】
考查物质制备及物质含量测定,明确实验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仪器用途、元素化合物性质。
19.100mL容量瓶 A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 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三十秒内不褪色 , 0.25 mol·L-1 ab
【分析】
(1)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溶液、洗涤、定容、摇匀,根据实验步骤分析实验需要的仪器;
(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
(3)高锰酸钾与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二氧化碳、水;
(4)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它可以与草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二价锰离子,当草酸全部被氧化后,再加入一滴高锰酸钾,这时溶液显高锰酸钾的颜色;
(5)第二次实验数据偏离正常误差范围,根据第一、第三次实验数据计算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结合反应方程式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计算H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6)根据滴定操作判断;
【详解】
(1)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溶液、洗涤、定容、摇匀,需要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所以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100mL容量瓶;
(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用酸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
(3)高锰酸钾与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4)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三十秒内不褪色 ,达到滴定终点;
(5)第二次实验数据偏离正常误差范围,根据第一、第三次实验数据,平均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为,设H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c=0.25 mol·L-1;
(6) a.滴定过程中,眼睛应一直注视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直至滴定终点,故A错误;
b.酸碱中和滴定一般选用酚酞、甲基橙为指示剂,石蕊变色范围宽且现象不明显,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故B错误;
c.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故C正确;
d.终点时加入过快,容易加入过量,应先快后慢,故D正确;
【点睛】
本题以KMnO4酸性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无色H2C2O4溶液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滴定,明确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基本操作。
20.16H++10Cl-+2=2Mn2++5Cl2↑+8H2O 11:7 水合肼还原性很强,防止次氯酸钠浓度过大将其氧化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碘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2.60% 偏大 2NaIO3+3N2H4·H2O=3N2↑+2NaI+9H2O 水合肼被氧化后的产物为N2和H2O,不引入杂质
【分析】
KMnO4与浓盐酸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如下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生成的Cl2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混合气体通入30%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Cl2与NaOH会发生如下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H2O,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需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同时多余的氯气应使用碱液处理。
【详解】
(1)装置1中,KMnO4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Cl-+2=2Mn2++5Cl2↑+8H2O。答案为:16H++10Cl-+2=2Mn2++5Cl2↑+8H2O;
(2)若温度控制不当,生成的ClO-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9Cl2+18OH-==11Cl-+6ClO-++9H2O,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答案为:11:7;
(3)题中信息强调: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生成氮气,次氯酸钠碱性溶液滴加速度过快,易造成水合肼被次氯酸钠氧化,所以滴加要缓慢,原因是水合肼还原性很强,防止次氯酸钠浓度过大将其氧化。答案为:水合肼还原性很强,防止次氯酸钠浓度过大将其氧化;
(4)起初溶液呈无色,当碘水稍过量时,溶液呈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碘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水合肼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式为:N2H4·H2O——2I2,经过三次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60 mL,则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2.60%。滴定终点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所用碘水的体积偏大,测得的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会偏大。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碘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2.60%;偏大;
(5)在“还原”过程中,被N2H4·H2O还原,生成N2和I-等,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NaIO3+3N2H4·H2O=3N2↑+2NaI+9H2O。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则所得溶液中会混入杂质,所以采用水合肼还原法的原因是水合肼被氧化后的产物为N2和H2O,不引入杂质。答案为:2NaIO3+3N2H4·H2O=3N2↑+2NaI+9H2O;水合肼被氧化后的产物为N2和H2O,不引入杂质。
【点睛】
解题时,需关注题干信息,当我们感觉原因寻找困难时,应再次审读题干信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22中和滴定实验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22中和滴定实验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03实验安全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