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流程等详细)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流程等详细)第1页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流程等详细)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流程等详细)

    展开

    XX学校202X—202X学年度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Z   J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督促“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升XX学校课后服务质量,遵照XX教体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学区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校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学生家长的新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现实意义,切实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校为主、以普惠为主的“两为主”原则,坚持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基调,将课后服务当作急需开展的本职工作,积极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生态。二.工作安排(一)服务时间: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二)服务时段:春夏季:7:40——8:10    11:30——14:00   17:00——18:00秋冬季:7:40——8:10     11:30——13:3016:30——17:30服务对象: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四)服务组织形式:1.普惠性服务(1)普惠托管班。服务时段为正常教学周一至周五的晨间、午间和下午放学后。形式为晨间托管班、午餐托管班和傍晚托管班。晨间托管服务的对象主要为早到学校的学生,形式以指导学生在教室晨读为主;Z午间托管班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午在校就餐的学生,傍晚托管班服务对象主要是有普惠和个性化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亟需服务的群体J(2)普惠拓展班。服务时段为正常教学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放学后。拓展形式为学校的社团,一般每周开展一次。服务对象为学校精品社团课程中素养较高的一至六年级学生。2.个性化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师资力量、空间环境及学校特色,从“文明养成类、益智探究类、体质健康类、艺术修养类、劳动实践类”等五个方面统筹设计,促进个性化发展,服务时段为正常教学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服务形式为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课程服务,一般每周开展一次。服务对象自主选择课程的一至六年级学生。其中,各校六年级每周确定一天下午的放学后让学生选课,没有选课的学生,按照原来自然班级参加普惠托管。服务内容:1.普惠性服务普惠性服务为免费课程,师资来源主要为本校教职员工和部分学校购买课程服务的老师。晨间托管班:看护指导学生晨读、早清扫劳动、整理上交作业等;午餐托管班:看护指导学生午餐、餐后休息、阅读等;傍晚托管班:看护指导学生在班级完成作业、阅读等;普惠拓展班:组织学生学习社团活动课程。2.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为收费项目,由经审核入驻课后服务平台的第三方机构提供课程教学,学生自愿选课参加学习。服务安排:每学期开学即要提供普惠托管服务;第二周起要全面开展普惠拓展课程和个性化服务课程。所有课程均要通过专门平台,由家长、学生根据家庭和孩子实际需求在平台自主选课,需要缴费的一律通过平台,并按一定班额组建班级,报满为止。三、保障机制(一)加强统筹协调。中心校成立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  XXX ZJ  XXX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中心校办公室副主任ZJ同志兼任,负责联系并落实县教体局相关工作部署,指导学区各校课后服务课程的管理和平台相关数据维护。学校要结合校情安排专人管理,要建立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前期规划、中期检查、年度考核的监管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行。(二)落实经费保障。普惠性服务为免费项目,个性化服务为收费项目。学校根据课后服务性质和时间核定工作量。所需费用采取财政补贴、家长缴费等方式筹措。财政补贴由教育主管部门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据实申报,主要用于学校普惠托管类课程教师课时补助;个性化课程收费,由开设的第三方机构在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基础上,执行有关上级文件规定标准,一律通过平台按节点拨付。经费收取、分配和使用要公开、透明。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违规发放补贴。(三)加强家校合作。各校要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引导,向家委会及全体家长宣传解读“双减”政策和本校课后服务的具体安排,同时鼓励家长主动承担子女的课后家庭服务工作,使家校共育发挥更好的作用。(四)完善安全保障。学校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坚持“双师课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对参与人员的品德、健康严格把关,制定并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要与家长做好交接,要发放家长一封信并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巡查,要切实消除在场地、器材、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XX学校202XX月18日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