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1古诗三首-教案0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1古诗三首-教案020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1古诗三首-教案02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1古诗三首-教案02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1古诗三首-教案02,共4页。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4.能读懂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播放送别音乐)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常有的事,有的人选择用音乐来表达离别时的心情,而有的人则选择用诗来表达离别时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释题,介绍诗人)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2)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写了什么。

    (3)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字。全班齐读整首诗。

    (2)从诗的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秋风秋雨愁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凄冷气氛。)

    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①“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②“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诗人为何要这样比喻自己?(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同学们已经能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之感,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之意。那你们会吟诗了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地吟诵,抑扬顿挫地吟出诗的韵味)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三、拓展延伸,小结

    1.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2.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忧伤。7.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送别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边塞的风景图,指名用词语表达图片中的意境。

    2.简单介绍作者: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板书课题)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今天我们来学习中间的第三首。

     

    二、理解诗意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单于:匈奴的首领。欲:想要。将:率领。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句意: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句意:我军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有没有追上敌人,他只描绘了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将士们的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飞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字感受到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感受到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了作者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们雪夜追敌的场面来展示他们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几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激趣揭题

    1.欣赏一组梅花图。(课件出示)指名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梅花。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齐读。

    2.介绍诗人,揭示诗题。(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诗人为自己画的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

    3.看看这幅画,想想诗题的含义。(水墨画的梅花)

     

    二、自读古诗,自主质疑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质疑。(出示要求)

    1.用/画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三、汇报交流,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生画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方式读,如:竖排读。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读诗也是一样的,要读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师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个词语?(指名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处理重音,再指名2个学生读。

    (3)这样你就会填空式地读,据诗意选择诗句读。

    2.设置疑问,引导理解。

    (1)谁知道王冕家的这株梅花生长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介绍洗砚池。王冕为什么说我家洗砚池

    介绍。(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指导书写

    (2)王冕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来画梅花呢?

     

    四、拓展阅读,感悟诗情

    1.王冕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明了诗人的什么志向呢?(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志向,清气表现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教师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1.学生动手画一画梅花,把它做成书签,题上你喜欢的一首梅花诗,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2.搜集有关梅花的词语和诗词,办一期以梅花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板书]

     

    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强

         冰心孤乐观玉壶

     

    塞下曲

    单于夜遁逃(惊恐、狼狈)

    边防将士轻骑逐(警惕、果敢)

     

    墨梅

    墨梅淡墨清气

    王冕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这三首诗虽主题各异,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伟大的品格。其中《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本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重写自身的高风亮节。在讲授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者听读,或者范读,或者领读,或者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经由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