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4.首先,从自己常讲的三句话谈起,引出造园中的文人情趣;接着,以《容膝斋图》为例,指出文人园能反映文人对世界的态度;然后,以文征明为例,点明文人情趣能延续园林的精神生命;最后,总结提升,指明造园与造人的关系:造园依靠人的情趣,同时也在打造人的精神家园。(每点1分。共4分)
【补充细则】若将两点答在一点中,但仍能明显看出两点层次的亦可得分。第一点,能够答到引出“文人(造园)”或“情趣”即可得分。第二点,答到反映“文人对世界的态度”即可得分。第三点,答到“文雅的批判”亦可得分。第四点,答到“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的价值判断”亦可得分。
【样卷示例】
3分:①首先提出“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②接着举《容膝斋图》的例子论证了造房子取决于建造者对世界的态度,认为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1分)③然后提出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进而引出对“情趣”的阐释和文雅的批判,认为文人更在于批判。(1分)④最后说明造园是活的文化并主张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价值判断。(1分)
2分:①首先用自己对弟子所说的三句话引出造园。(1分)②再引《容膝斋图》的布局,指出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③接着写情趣影响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并以文征明为拙政园作图对其文雅批判,强调文人作用。(1分)④最后指出造园难度和造园的价值意义,呼吁人们坚持去造园。
5.①改建园林随地势变化,就势取景;②园子建成后随百姓出入,与百姓共享;③园居生活随自己心意,不惧物议;④园子的命运随自然变迁,不刻意强求。(6分)
【补充细则】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写到具体的体现亦可得分,但每点仅摘抄原文给1分。
【样卷示例】
6分:①随园布置花草,修剪枝条由袁枚本人决定,且园中就势取景,因地制宜。(2分)②随园四时皆花,景色宜人,袁枚将其开放并未闭门不纳。(2分)③随园园宅兼具,生产自足,袁枚广收女弟子,破除封建束缚且自命达观。(2分)
2分:①“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有旨趣的地理位置。②“皆随其丰杀繁瘠”有气势。③“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就地取景,随着环境建造,体现出一种随性。(2分)④体现出一种随性旨趣。
6. C7. D
8. ①劳拉漂亮的帽子与吊唁的场合格格不入,她为自己的唐突道歉。②劳拉华丽的帽子象征着与斯各特家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她为自己家人的傲慢道歉。(4分)
【补充细则】每点2分。补充一点答案:劳拉对自己由于爱美的虚荣心,而没有坚持取消茶会所感到的内疚。(2分)
【样卷示例】
2分:“帽子”是华丽的,劳拉戴着它来看望一个丈夫刚去世的穷苦寡妇,让劳拉心生愧疚,再加上“帽子”影射了茶会,使劳拉的愧疚进一步加深,所以劳拉请求她原谅“帽子”和自己。
9.①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希恩太太与劳拉之间的对比,以希恩太太的冷漠与虚荣衬托劳拉的善良;②劳拉前后状态的对比,从对生活的懵懂混沌到对人生的觉醒思考,体现了劳拉的成长;③环境氛围的对比,热闹快乐的花园和寂静狭窄的胡同的对比,表现了不同阶级之间生活境遇的悬殊;④生与死的对比,青春美丽的劳拉和死亡沉睡的斯各特形成对比,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共6分)
【补充细则】每点中对比的分析1分,效果1分。
劳拉和送蛋糕的人对逝者态度的对比也可以归于第一点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第三点中答到衣着打扮的对比或者贫富的对比亦可得分。
【样卷示例】
6分:①劳拉对斯各特之死的关注与母亲对其的冷漠形成对比,突出劳拉的善良,推动了下文情节发展。②劳拉戴上帽子前后心态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她的虚荣心,丰富了人物形象。③劳拉家中的富裕与斯各特家中的贫穷形成对比,展现出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艰难,表达出作者对资产阶级冷漠自私的批判对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深化了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 C 11. B12. C
13.(1)等到吉安失守,士兵不再听从命令,万元吉神情迷糊地坐在城墙上面,跟将吏一句话也不说。(每句1分。共4分)
【补充细则】
第二句:“用命”1分,翻译为“效命”,“听从、服从、接受命令”;
第三句:补出主语1分,翻译为“他”、“万元吉”,“他们”不得分;“昏然”1分,翻译为“迷糊”、“茫然”、“昏沉”、“恍惚”,翻译为“颓废”、“沮丧”等不得分;
第四句:“不交一言”1分,翻译为“一言不发”,“一句话不说”,“不交代一句话”;翻译为“互相不说一句话”不得分。
【样卷示例】
4分:等到吉安失守,士兵不听从他的命令,元吉迷迷糊糊地坐在城墙上,对将领不吩咐一句话;
4分:等到失守吉安的时候,士兵不听命于元吉,元吉坐在城上不知所措,看着将领、官吏不说一句话。
3分:等到失去了吉安,不去命令士兵,万元吉茫然地坐在城上,对将领和士兵不说一句话。
2分:等到吉安失守,将士们不用命令,元吉昏然地坐在城墙上,不与将领士兵说一句话。
1分:等到吉安陷落,士兵们不肯卖名争夺,万元吉像昏倒一样坐在城墙上,没有和将领交付过一句话。
0分:等致吉安失守,士兵不用命令,昏倒一样坐在城墙上,将士和官吏相互不说一句话。
(2)替我向赣州人谢罪(1分),导致全城生灵涂炭的是我(2分),我怎么能独自活下去呢?(1分)
【补充细则】
第一句:“谢”1分,翻译为“道歉”、“谢罪”;
第二句:“阖城”1分,翻译为“全城”、“整座城”,“关闭城门”不得分,判断句1分,应翻译为“……是我”,不得调整语序,如“我是……”,“是我……”;
第三句:“何”1分,翻译为“怎么”“如何”。
【样卷示例】
4分:替我向赣州人道歉,使整座城生灵涂炭的是我,我怎么可以独自存活于世?
3分:替我向赣城的人道歉,让整座城池生灵涂炭的是我,我没有理由独自活下去。
2分:为我谢谢赣城人,我使赣城人全城生灵涂炭,我怎么能自己一个人独活呢?
1分:帮我感谢赣州的人民,是我使城门关闭而让他们生灵涂炭,我又怎么可以一个人活下去呢?
14.请发万金犒赏高杰,亲赴将营晓谕诸将,修书得功化解嫌隙。(每点1分。共3分)
【补充细则】第三点中万元吉写给黄得功书信中“奖”应理解为佐助、辅佐等。
【样卷示例】
3分:用万金犒劳扬州的高杰,让他保住江淮;万元吉亲自渡江到各将军的营地;用黄得功回信解除刘泽清与杰、黄之间的矛盾;
3分:发万金给高杰犒劳他,让他去扬州保守江淮;给得功写信,让他一同保卫王室,他们间矛盾化解;过江慰问诸将营,晓以大义。
2分:发放万金犒劳高杰;亲自渡江拜访各个将营;给予得公书令杰、黄得功、刘泽清等奖王室。
1分:上书请求分发万金犒劳扬州将领;渡江传旨各个将领的营地;送得功书奖赏刘泽清等。
【参考译文】文言文翻译根据选文的删改版:
万元吉,字吉人,南昌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被授职潮州推官,后来调补归德。期间他捕获了大盗李守志,解散了他聚集起来的喽罗。崇祯四年(1631)全国官吏大考核,他被贬了官。十一年秋天,朝廷采纳曾樱对他的举荐,让他以永州检校的身份代理推官的职责。过了两年,督师杨嗣昌推荐他有才干,朝廷让他改任大理右评事,到杨嗣昌军队里负责监察军纪。嗣昌把他用作左右手,将领们也心悦诚服,他在部队里奔走劳作,未曾睡过一个晚上安生觉。嗣昌死后,元吉因为替母亲守丧回乡去了。十六年起复,担任南京职方主事,又升为郎中。
福王登基后,他仍旧担任郎中。因为四大兵镇不和,他请求让自己奉命前往宣旨晓谕。又请求拨一万两银子到扬州犒劳高杰,用大义教导他,命令他驻守江、淮。然后万元吉渡过长江奔赴各位大将的军营中去。高杰与黄得功、刘泽清三人当时正在争夺扬州,元吉给黄得功写了一封信,让他和大家一起辅佐朝廷,黄得功写了一封回信,和元吉的意思相同。元吉于是把得功的信抄给泽清、高杰两个看,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嫌疑于是逐渐消释了。朝臣们讨论认为元吉能够安定各大兵镇,提拔他当了太仆少卿,让他监视长江以北的军务。第二年,南京灭亡了,元吉跑到福建去归附唐王。
顺治三年(1646)三月,杨廷麟将去朝见唐王,元吉代他守卫吉安。四月,大清兵逼近皂口,元吉无力防御,就躲进了赣州城。大清兵乘胜开到了赣州城下。给事中杨文荐(文荐是元吉的门生)奉命到湖南去,路过赣州时就进城和大家一起守御,赣州城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了。元吉一向很有才干,办事精明勤快。等吉安失守后,士兵也不听命令了,他昏头昏脑地坐在城墙上面,对将吏一言不发。河对岸大清兵营扎遍了山麓,他都说成是空营。有士兵或百姓从大清兵营中逃出到此的,说起敌人力量强大,元吉都指斥他们是间谍,把人给斩了。六月十五,副将吴之蕃带领广东兵五千人到来,城外的包围圈逐渐被解除,不久又被合围了起来,赣州军民和以前一样进行固守。
唐王听说赣州外围未下,就奖励、慰劳了这里的官兵,把赣州赐名为忠诚府,加封元吉为兵部尚书,文荐为右佥都御史,派尚书郭维经过来支援。维经和御史姚奇元沿途招募兵士,招到八千人。这些部队先后来到赣州,在城外扎下兵营。诸将欲战,元吉要求等水师来后一起进攻,不听劝告。到八月份,大清部队听说水师要过来,就在江面上夜截,纵火烧毁了他们八十艘大船,死人无数。于是其他部队也渐渐逃散离开。恰好这时又听说汀州被打下了,人心更加震惊恐惧。
十月初,大清兵在向导引领下登上城墙,当地的民兵仍进行巷战抵抗。黎明时分,大批部队开来,赣州城就被攻破。到城陷落时,元吉的部将把他护送到城外,元吉叹息说:“替我向赣州人说声对不起吧!使全城生灵涂炭的,是我啊,我怎么能独自活下去呢?”于是投水自尽了,终年四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 B 16. ①羡杨朱能沿逵路而行,表达自己身处凶险水路的担忧;②羡杨朱虽然身处歧途,毕竟尚有选择,表达自己只能沿此险路前行而无法选择的无奈。(每点3分。共6分)
【补充细则】应联系羡慕杨朱的具体内容答出相应情感,其中杨朱的境遇1分,自己的境遇1分,情感1分;仅罗列情感不得分,有意识联系“羡”作答酌情给分。
【样卷示例】
6分:杨朱至少可以选择去南去北,自己只能随郑亚前往桂州(2分);杨朱眼前是大道宽阔,安宁无忧,自己去面对波涛洞庭,一叶小舟(2分);诗人羡慕杨朱,抒发自己官场不得意的郁闷之情(1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之意,对坎坷未来的悲戚之心(1分)。
5分:运用典故,羡慕杨朱仍有选择去处的余地,而感慨自己只能接受命运之悲(3分);羡慕杨朱仍有大道,而自己在险恶的洞庭湖上身世浮沉(2分);羡慕杨朱仍有前途和出路,而自己一去便不知归期,与妻儿分别的痛苦。
0分:表达了诗人对能获重用的渴望,对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达自己赴任的悲伤,对与亲人离别的不舍;表达思乡之情,自身命运坎坷的悲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②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③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每句1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D 19. B
20.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原文的内涵更加全面,“流言止于智者”仅强调了受众的识别力,而原文则包括了“重要性”“模糊性”“识别力”等多个要素;原文与下文正向引导舆论的策略形成对应,能更好地统领整个语段;原文用公式的形式,更加直观新颖,能清晰表达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3点得5分。共5分)
【样卷示例】
3分:观点: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分析:①用公式来解释谣言传播的原因,更加科学化。能够更加直观地让读者了解其内容,使文章更富有说服力与趣味性。(2分)②是原文的总起句,也是总结句,点明了文章的说明脉络,使内容更加清晰。③原文表达更易于理解,更能突出重点与相关因素,更加可靠。④原文的表达与全文相照应,使内容更加清晰、紧凑。(1分)
21. B(3分)
22. ①只要抓起它就会生成冰 ②为何期盼腊月下雪呢 ③既可以为麦苗保温(每句2分。共6分)
【补充细则】第三点写到防治虫害可酌情给1分。
【样卷示例】
6分:
①一旦其被舀出会立刻结冰(2分)
②为什么农人期盼腊雪呢(2分)
③既可以为冬麦保温(2分)
4分:
①用手一捏水便成为一团(2分)
②大雪为什么能使农人衣食足(1分)
③不仅可以祛虫灾(1分)
四、写作(60分)
【解 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属于材料,它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各种“潮”的表现。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传统文化的当下表现:节目主持人与先贤对话的方式介绍中国典籍、包含非遗元素的“中国节日”系列电视、故宫的文创产品开发。
第二层,概括列举,“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强调融入了当代元素的中国故事、中国风,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
第二部分是写作的情境要求。需要注意两个层面。
首先,这是一个征文活动。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这是写作要求中具体的情境限制。需要写一篇征文,征文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这是与前面材料相呼应的。另外,征文的组织者是学校的校刊。这是有别于一般的演讲稿发言稿之类的实用文体的。
其次,新高考的材料作文一般会强调这样的几个方面:
1.“结合材料”,规定了文章审题立意的出发点,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范围。写作中要有扣材料的意识,不能起于材料,却渐行渐远,最后远离了材料的范围。考生需要立足材料,通过这一生活现象去联想、思考,或由现象深入本质挖掘,或由结果回溯原因探寻。
2.“认识与思考”提醒了写作的基本方法,是对材料内容新闻话题的“认识”与“思考”。“认识”侧重于理解,“思考”侧重于理性与深入的分析。两者的共同指向是从材料出发,立足当下,思考问题,提出合理独到的认识见解,有深入透彻的分析与思考。
3.“你的认识与思考”,强调学生在写作中有“我”的存在。考生应从自己的积累、视角出发思考题意,表达作为当下年轻人的“我”对于材料的认识,写出“我”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写出“我”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第三部分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其中,“选准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提醒,考生不需要面面俱到,可选取某一方面的启示构思作文。“确定立意”强调文章的立场清楚,观点明确。
立意角度例示:
可以从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联系实际,谈传统文化中如何在当下社会获得生机,如何在让当下青年传承下去。抓住“认同”思考应如何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青年中搭建出合理的桥梁。
可以从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及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这一类文化现象,分析年轻人从认同传统文化到把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的变化,强调“认同”到成为自我表达方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把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到了生活之中。
也可以就材料列举的现象,思考传统文化全面地复兴,不能仅限于娱乐与消费,把传统文化真正地作为文化来传承,深入掌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传统中不断创新,才可能是更好的认同。
一、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文风端正强调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能显现青年人的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与责任担当。
文脉清晰强调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有个性,有深度,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的思路清楚,节奏明晰,层次合理。
文气顺畅强调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能合理运用标点、词语、句式、修辞等。
二、作文等级评分参考
根据考卷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
1.判分等级
评分为四等七类,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基于以上解读,凡能结合材料,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这一主题,能立足现实表达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的思考,即可视为符合题意。
三、个案处理
1.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
2.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34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4分;500字左右, 25~29分;600字左右,30~34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3.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9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合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
4.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5.没有作文题目,扣2分。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提示
一等
48~60分
一等上
54分以上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能充分体现题意,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议论类,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例证和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思维品质突出;记叙类,感情真挚,能选择个性化的意象或细节巧妙展开,构思独特,语言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一等下
48~53分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能体现题意,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亮点,层次分明。议论类,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有逻辑性;记叙类,能聚焦某种现象,主旨准确,有生活气息,有形象和意境。
二等
36~47分
二等上
42~47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体现题意的主体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议论类,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记叙类,主旨明确,叙事完整。
二等下
36~41分
审题基本完整,立意基本明确。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基本能体现题意的主体内涵。议论类,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记叙类,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三等
24~35分
三等上
30~35分
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体现了题意的部分内涵。议论类,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记叙类,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三等下
24~29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语病、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
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
四等
0~23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
完全脱离材料的内涵,写作水平差。
2024届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0页。
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共9页。
202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pdf、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作文解读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