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03药品的保存与使用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135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03药品的保存与使用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135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03药品的保存与使用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7135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03药品的保存与使用含解析
展开专题03药品的保存与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 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无水干燥二氧化碳
B. 用聚四氟乙烯塑料瓶贮存氢氟酸
C. 将和乙醇贮存在同一橱柜中
D. 用干燥的砂土扑灭金属钠起火
- 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洗涤试剂瓶内壁粘附的硫黄
B. 保存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盐酸和铁粉
C. 盛放双氧水的试剂瓶粘贴
D. 容量瓶洗涤干净后放在烘箱中烘干
- 下列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 氢氟酸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
B. 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在其中加入少量铁屑
C. 将混有的NO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以除去
D.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 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冷水贮存白磷
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B. 盛放NaOH溶液时,可以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
C. 蒸馏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一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防止与空气中的反应,NaOH溶液应用磨口玻璃塞密封保存于细口玻璃瓶中
B. 青石棉可表示为
C. 弗莱明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解热镇痛抗风湿的经典药物阿司匹林
D. 在聚合物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可以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与光学性质
- 下列实验的装置、操作及有关描述均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证明某溶液中含有
C. :吸取液体药品 D. :实验室制取氨气
-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盐酸的pH
B.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mL酸性溶液
C. 用托盘天平称取 gNaCl晶钵
D. 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溶液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溶液
B.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可使用铜质搅拌棒使酸碱溶液混合均匀
C. 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置于锥形瓶中,若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前有后无,则所测浓度偏高
D. 使用广泛pH试纸测某盐酸pH值时,取小块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放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部,待变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数据为
-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滴定法测定某成分时,一定用到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滴定管和锥形瓶
B. 使用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立即进行分液操作
C.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D. 取出试剂瓶中的金属钠,切取少量后把剩余的金属钠投入到废液缸中
-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保存溶液 | 在试剂瓶中需加适量的铁屑和稀盐酸 |
B. |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将几滴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 |
C. | 测定次氯酸钠溶液的pH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 |
D. | 除去Mg中混杂的少量金属Al | 加足量浓氨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
A. A B. B C. C D. D
- 过氧乙酸是常用的消毒剂,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制备原理为:,制得的过氧乙酸含少量含量测定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应在密闭、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过氧乙酸
B. 在常压条件下采用蒸馏操作将过氧乙酸分离出来
C.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变色,说明已除尽
D. 加过量硫酸亚铁溶液目的是还原
- 三氯异氰脲酸又称强氯精,是漂白粉、漂粉精的更新换代产品,遇水或稀酸可产生次氯酸而杀菌消毒,其结构式如图。有关TCCA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式为
B.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不能与医用酒精、福尔马林同柜保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用金属钠时,多余的钠应该置于废液槽中,不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 用足量的稀硫酸可以除去Cu粉中混有的杂质
C. 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然后在容量瓶内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D. 萃取过程中的振摇操作时,需将漏斗上口向下倾斜,下部支管口斜向上方
- 下列试剂的贮存方法和解释均正确的是
溶液应保存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防止与空气中的反应
金属Na保存在煤油中,防止与空气中的和反应
浓硫酸应该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防止因浓硫酸粘性大而打不开瓶塞
漂白粉应密封保存,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试剂瓶应放在同一贮存柜中,是因为两种试剂都具有挥发性
A. B. C. D.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称取固体 |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
B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先加入溶液,再滴加稀盐酸酸化,若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则说明溶液中含有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说明溶液中含有 |
D | 萃取碘 水中的碘 |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层后,水层从下口放出,有机层从上口倒出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实验室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下表中A、B、C、D、E是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
A | B | C | D | E |
|
|
|
|
|
溶液 浓硫酸 溶液 白磷
大理石 酒精 浓硝酸 锌粒 硝酸银溶液
- 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
A.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灭火
B.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NaOH清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质量时,物品应置于右盘
D.实验时应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E.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F.使用分液漏斗前须检查其是否漏水
Ⅱ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其保存方法:
固态物质一般保存在__________瓶中,液态物质一般保存在__________瓶中。
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若保存在玻璃瓶中时,瓶塞应用__________。
硫酸、硝酸、汽油等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__________。
硝酸等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在__________瓶中。
白磷保存在__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Ⅰ金属钠是在1807年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制得的,这个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1921年实现了电解氯化钠制钠的工业方法,其反应原理是:熔融。回答下列有关单质钠的问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保存金属钠的正确方法是____。
A.放在棕色瓶中 放在细沙中 放在水中 放在煤油中
钠长时间放在空气中,最后的产物主要成分是____。
A.
将一小块钠放在水平放置的试管中部,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如图Ⅰ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为____。将该试管冷却后直立,滴加几滴水如图Ⅱ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检验该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向浓度相等、体积均为的A、B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最大体积是________标准状况。
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涉及试剂的选择与保存,实验室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题目较简单。
【解答】
A.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干燥二氧化碳,故A正确;
B.氢氟酸不与聚四氟乙烯塑料反应可以用聚四氟乙烯塑料瓶贮存氢氟酸,故B正确;
C.具有强氧化性,乙醇是易燃物,两者贮存一起产生安全隐患,故C错误;
D.干燥的砂土与金属钠不反应且可隔离钠与空气接触,可扑灭金属钠起火,故D正确。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和试剂存放,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操作即可解答。
【解答】
A.能溶解硫单质,故A正确;
B.铁粉能将还原为,故B错误;
C.双氧水不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
D.容量瓶不能烘干,故D错误。
3.【答案】A
【解析】解: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所以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故A错误;
B.硫酸亚铁具有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为防止其变质,同时防止引入杂质离子,因此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要在其中加入少量铁屑,故B正确;
C.将混有的NO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时,与反应产生和NO,因此可以除去NO中混有的,故C正确;
D.金属活动性Mg、Al都比Cu强,且二者都与盐酸反应,而Cu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加稀盐酸后过滤,可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故D正确。
故选:A。
A.HF能与二氧化硅反应,腐蚀玻璃;
B.亚铁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生成铁离子;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D.镁与铝都能与盐酸反应溶于盐酸,铜与盐酸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保存,明确相关化学试剂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4.【答案】D
【解析】解:白磷的着火点很低,能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自燃,所以放在冷水里。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硫反应,所以能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故B正确;
C.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较高,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故C正确;
D.金属钾燃烧:,超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助燃,反应为,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故D错误;
故选:D。
A.白磷的着火点低,易引起自燃;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硫反应;
C.蒸发皿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D.K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超氧化钾,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助燃物氧气。
本题考查了药品的存放、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滴管的尖嘴应悬空正放,防止试剂污染,故A错误;
B.盛放NaOH溶液时,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反应,不能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应该用橡胶塞,故B错误;
C.蒸馏时,需要用温度计测定馏分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当呈中性溶液时溶液的pH不变,若呈碱性溶液,测定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A.滴管的尖嘴应悬空正放;
B.氢氧化钠溶液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C.蒸馏时,用温度计测定馏分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需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测定中性或碱性溶液时,测定结果分别为不变、偏小。
本题考查化学试剂及其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仪器构造及使用方法,明确常见试剂性质及保存方法,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会使玻璃塞和瓶体粘黏无法打开,因此不能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故A错误;
B.青石棉表示为,故B错误;
C.在1897年,德国拜耳第一次合成了阿司匹林,一种能解热镇痛抗风湿的经典药物,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故C错误;
D.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不仅可以改进材料的耐冲击强度、耐断裂强度、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还可以改进材料的光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A.NaOH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
B.硅酸盐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先后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C.拜耳第一次合成了阿司匹林;
D.固态胶体粒子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加入,可以改善和改进材料的性能。
本题考查了药品的存放、化学史以及矿物的氧化物的改写等,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存放于玻璃瓶中,但不能用玻璃塞。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解答】
A.此图采用的是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中液面高于广口瓶内液面,则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若溶液中含,同样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故B错误;
C.用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要先把滴管胶头捏扁,挤出里面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下端插入液体药品中,吸取少量液体,不应该出现气泡,故C错误;
D.试管的底部应略高于口部,收集氨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棉团应浸有酸,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pH的测定、仪器的使用、试剂的保存、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pH试纸不能湿润,应选干燥的pH试纸测稀盐酸的pH,故A错误;
B.能氧化橡胶,则选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mL酸性溶液,故B正确;
C.托盘天平的感量的为,用托盘天平称取 g或晶体,故C错误;
D.二氧化硅与碱反应,保存碱性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应选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存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中和热测定、pH试纸的使用方法、中和滴定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A.溶液水解显碱性,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具有粘合性,则不能用磨口玻璃塞,故A错误;
B.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不能用铜质搅拌棒使酸碱溶液混合均匀,应该用环形玻璃棒搅拌,减少热量散失,故B错误;
C.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置于锥形瓶中,若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前有后无,导致计算出的标准液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
D.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点在试纸上,这样的操作会使溶液变稀,测量的数据不准确,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解: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实验都要使用铁架台、滴定管和锥形瓶,故A正确;
B.萃取时,振荡后需要打开活塞放气,可平衡气压,防止分液漏斗中气压过大,故B错误;
C.洗净的容量瓶不可放进烘箱中烘干,故C错误;
D.钠为危险品,遇到水生成易燃易爆气体氢气,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用剩余的钠应放回到试剂瓶,故D错误;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高频考点,把握仪器的使用、混合物分离提纯、中和滴定、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胶体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实验室在保存溶液时,往往加入适量铁屑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同时加入适量硫酸抑制亚铁离子水解,若加盐酸会造成试剂不纯,故A错误;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应向沸水中逐滴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得到氯化铁胶体,故B正确;
C.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性pH试纸,则不能使pH试纸测定,应选pH计,故C错误;
D.金属铝不能溶解在浓氨水中无法除去,故D错误。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保存、分离与提纯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解答】
A. 过氧乙酸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应在密闭、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过氧乙酸,故A正确;
B.因过氧乙酸受热易分解,常压蒸馏会导致过氧乙酸受热分解,故B错误;
C.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变色,说明高锰酸钾过量,从而证明已除尽,故C正确;
D. 加过量的硫酸亚铁还原过氧乙酸,再用重铬酸钾溶液滴定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从而确定过氧乙酸的量,故D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原子共线共面等,解答这类问题应明确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
A.根据给定有机物的结构式可知其化学式为,故A正确;
B.由于氮原子形成三个共价单键,根据氨分子的结构分析可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故B错误;
C.由于指定物质遇水或稀酸可产生次氯酸而杀菌消毒,所以该物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C正确;
D.由于指定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而酒精和甲醛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所以不能与医用酒精、福尔马林同柜保存,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除杂、溶液配制、萃取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取用金属钠时,多余的钠应该放回原试剂瓶,故A错误;
B.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Cu可与硫酸铁反应,故B错误;
C.固体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故C错误;
D.萃取过程中的振摇操作时,需将漏斗上口向下倾斜,下部支管口斜向上方,故D正确。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试剂的贮存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试剂的性质,根据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难度中等。
【解答】
因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容易将瓶口和瓶塞粘结在一起,故烧碱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故错误;
金属Na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会与煤油反应,可防止钠与空气中的和反应,故正确;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它会腐蚀橡胶塞,故错误;
漂白粉应密封保存,防止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不是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错误;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装有二者的试剂瓶不能放在同一贮存柜中,故错误;
所以正确;
故C正确。
1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实验操作、萃取、离子检验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NaOH易潮解且具有强腐蚀性,应该在烧杯中称量,不能放置在滤纸上称量,故A错误;
B.如果原溶液中有银离子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正确的操作是先加盐酸酸化排除银离子干扰后,后再加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故C正确;
D.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上层为水层,下层为有机层,所以有机层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
【解析】略
18.【答案】Ⅰ;
Ⅱ广口 细口;橡胶塞;玻璃塞 ;棕色 ;冷水;与空气隔绝,防止白磷自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难度不大。
【解答】
Ⅰ
A项中,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都能灭火,湿布扑盖既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又可隔绝空气,正确;
B项中,稀酸不慎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去,然后用水冲洗,浓NaOH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浓NaOH清洗,错误;
C项中,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质量时,物品应置于左盘,错误;
D项中,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到指定的容器内,错误;
E项中,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对气体进行验纯实验,正确;
F项中,分液漏斗能用来盛放液体,且有活塞,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正确;
故选择AEF。
Ⅱ
固态物质一般保存在广口瓶中,液态物质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故答案为:广口,细口。
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若保存在玻璃瓶中时,瓶塞应用橡胶塞;故答案为:橡胶塞。
硫酸、硝酸、汽油等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玻璃塞;故答案为:玻璃塞。
硝酸等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瓶中;故答案为:棕色。
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原因是白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放在冷水中使白磷与空气隔绝,防止白磷自燃;故答案为:冷水,与空气隔绝,防止白磷自燃。
19.【答案】Ⅰ;
;
;淡黄色;;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看是否复燃;
Ⅱ;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明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Ⅰ金属钠很活泼,易被氧化,且其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所以应该保存在煤油里,故答案为:D;
金属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为,所以最终产物是,故答案为:D;
在加热的条件下,Na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发生反应发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生成的氧气的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看是否复燃,故答案为:;淡黄色;;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看是否复燃;
Ⅱ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为,该段发生的反应为,生成的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故答案为:112;
根据B曲线中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小于前面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可以推知原溶液通入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化学式为NaOH、,故答案为:NaOH、。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03实验安全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03实验安全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18物质组成的探究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18物质组成的探究实验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述你的理由,5g胆矾溶于87,0~8,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04试纸使用指示剂的选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细练专题04试纸使用指示剂的选择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