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一摸底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一摸底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一摸底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一摸底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03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一摸底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一摸底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酶促反应的原理,同位素标记法主要运用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摸底考试生物试卷
    1. X、Y、Z是组成细胞的三种化合物,基本组成元素都有C、H、O,其中物质X还含N元素,物质Y还含N、P元素,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X可能会被双缩脲试剂染成紫色 B. Z不可能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C. Y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D. Z可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2. 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其遗传物质中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 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细菌、真菌细胞的细胞壁、核糖体和染色体
    C. 发菜属于蓝藻,其核膜是双层膜,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D. 噬菌体、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体内遗传物质都是DNA
    3. 图b是图a部分的结构图示,①~⑧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可能是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细胞 B. 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③
    C. 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⑦有关 D. 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①②⑤⑥⑧
    4. 动植物细胞内大多含有众多细胞器,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内含有核酸的具膜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B. 人体细胞中的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都会产生水
    C. 真核生物细胞膜、核膜、视网膜等都属于生物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D. 经过具有“消化车间”美誉的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都将被排出到细胞的外面
    5.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6. 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其中a表示生物膜上的糖蛋白,①~③表示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方式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B. ①②③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此图若表示神经元的细胞膜,则神经递质通过③方式排出细胞
    D. 糖醋蒜腌制过程中,蔗糖和醋进入细胞的过程与②和③有关
    7.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细胞的液泡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a+进入液泡的过程要消耗细胞的能量
    B. 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 该载体蛋白降低了细胞质中Na+浓度,不利于细胞吸水
    8. 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C. Na+进、出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D. 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9.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具有高效性,原因是其能明显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过酸、过碱都可能导致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改变
    C. 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采用过氧化氢作底物
    D.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林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10. 下列关于不同细胞内的ATP的变化以及去向情况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分子时,ATP消耗量增加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C. 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为多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酵母菌中RNA的组成单位可以来源于ATP的水解产物
    11.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
    B. 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12. 已知光照强度对幼苗光合色素的合成有影响。为验证上述结论研究人员设计了对照实验,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并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所示(①~④为色素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B. 正常光照下,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
    C. 结果表明,强光照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D. 强光照下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更绿
    13.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脂肪的鉴定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④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⑦卡尔文循环实验
    ⑧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A. ③④⑥⑦所用材料均为活细胞
    B. ①⑤⑧均需使用酒精,且所用酒精浓度不同,作用不同
    C. ①②③⑧中的材料均需染色
    D. ⑥⑦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14. 如图为细胞周期的一种表示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则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a时期
    B. a+b、b+c、c+d均可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C. b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
    D. 观察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图中(a/b)比值大的为实验材料
    15. 观察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结构,已知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
    B. 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
    C. 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
    D. 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
    16.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17.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①部位的细胞有的正在分裂,有的不分裂
    B. 图乙所示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因为其代表的生物没有染色体
    C. 图丙所示细胞分裂结束后,会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D. 图丁所示细胞既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18. 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象,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 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
    C. 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
    D.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
    19. 下列能为“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 植物的种子发育形成成熟植株 B. 蜜蜂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C. 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 将干细胞诱导形成某种组织或者器官
    20. 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细胞核内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细胞核内DNA已完成了复制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核内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 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内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21. 如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信息体现了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图示细胞中,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C. 图中细胞所含有的基因表达情况相同 D. 干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2.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含有一套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
    C. 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实验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低
    2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B. 抑制细胞内色素的积累可终止细胞凋亡的过程
    C. 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 神经干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2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
    25.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B. 某一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C. 癌细胞容易发生细胞凋亡
    D. 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26. 如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黑暗环境中甲结构将停止其生理活动
    B. 甲、乙结构均能产生ATP,并都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 植物正常生长时,乙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甲结构吸收
    D. 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增加温室中的CO2浓度,促进乙的生理活动
    27. 下列关于活细胞或生物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是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 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C. 无机盐在细胞内多数以复杂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过低会发生抽搐
    28. 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部分方式。下列说法有几项正确(  )

    ①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②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
    ③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④图2中甲是靶细胞,乙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29.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⑦有H2O生成或有H2O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 C. ④⑤ D. ⑤⑥⑦
    30. 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的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也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移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虽然含有遗传物质,但不能单独生活
    B. 无核的细胞质仍能存活,说明细胞质可以独立生活
    C. 细胞核控制着生命活动,蛋白质承担生命活动
    D.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结构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31. 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 Ⅱ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 X代表的物质是ADP、Pi
    C. Ⅰ过程产生的O2用于Ⅲ过程的第二阶段 D. Ⅰ、Ⅲ过程中均有水参加反应
    32. 根据如图所示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 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 图示①~④依次为NADPH、ATP、CO2、(CH2O)
    D. ②不仅用于还原三碳酸,还可促进③与五碳糖的结合
    33. 图为绿色植物某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进行②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①过程
    B. ①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 ①、②过程中的还原性辅酶是同种物质
    D. 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34. 如图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甲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植物呼吸作用强度
    B. C点光照强度时,限制甲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C. 如果在图中C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5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
    D. 两曲线的交点代表两种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数量相等
    35.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没有关闭
    36. 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会一直下降
    C.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 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37.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到乙,紫色液泡变小,颜色变浅
    B.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水分子只能从胞外扩散到胞内
    38.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 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欧文顿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
    39. 如图为生物膜的结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
    B. c分子的特点是具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 CO2、H2O通过细胞的方式相同
    D.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40. 葡萄糖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有热能的释放
    B. 丙酮酸生成CO2的场所可以在细胞质基质
    C. [H]与氧气结合的场所可以在线粒体内膜
    D. 催化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
    41. 图甲是洋葱根尖细胞示意图,图乙为洋葱根尖某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标号。

    (1)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 ______ →染色→制片,需选取[ ______ ] ______ 区细胞进行观察。
    (2)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细胞分裂图像是 ______ (填字母)。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______ 。
    (3)经过有丝分裂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中DNA含量稳定,其意义是 ______ 。
    42. 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的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 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图甲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名称为 ______。该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
    (2)若图甲表示人体肝细胞O2和CO2的跨膜运输,则表示O2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填字母),其运输方式符合图 __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则其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填字母),其运输方式符合图 ______所示曲线。
    (4)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是 ______和 ______。
    43. 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图二曲线B点以后O2产生速率不再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
    (5)一般情况下,不能用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
    44. 图甲是测定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实验装置图,瓶内气体每变化10mL液滴移动1cm,图乙是图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将图甲所示装置置于自然光下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欲采用该装置测量绿色植物呼吸强度(不考虑无氧呼吸),X溶液一般为 ______ ,该装置应 ______ 处理,结果发现红色液滴向 ______ 移动了11.2cm;若用该装置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X溶液应为 ______ ,结果发现一昼夜红色液滴向右移动了22.4cm,则一昼夜植物体制造了葡萄糖 ______ mg。
    (2)若将图甲装置器于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光合作用强度加图乙,图乙中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______ 。当植物缺镁时(其他外界条件不变),图乙中的B点将 ______ (填左移或右移)。
    (3)在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______ 。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 ______ mg•dm-2叶•h-1(用葡萄糖的制造量表示,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蛋白质会被双缩脲试剂染成紫色,A正确;
    B、Z的组成元素含C、H、O,可能是脂肪,脂肪能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B错误;
    C、物质Y的组成元素是C、H、O、N、P,Y可能是ATP,ATP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供能,C正确;
    D、Z的组成元素是C、H、O,可能是胆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D正确。
    故选:B。
    X可能是蛋白质,Y可能是核酸、磷脂或ATP,Z可能是糖类或脂肪;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识记核酸的种类,掌握DNA和RNA的异同;识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答案】D

    【解析】解:A、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其遗传物质中含有4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A错误;
    B、核糖体是亚显微结构,显微镜无法观察到,B错误;
    C、发菜属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C错误;
    D、噬菌体、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体内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本题考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A、图a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洋葱的根毛细胞,A错误;
    B、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结构③为核仁,B错误;
    C、结构⑦为液泡,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液泡有关,C正确;
    D、结构⑥为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图a与图b是不同放大倍数的某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①为叶绿体;结构②为高尔基体;结构③为核仁;结构④为线粒体;结构⑤为核膜;结构⑥为核糖体;结构⑦为液泡;结构⑧为内质网。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B

    【解析】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和RN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但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人体细胞中的内质网中脂质的合成、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都会产生水,B正确;
    C、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视网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经过具有“消化车间”美誉的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用的留在细胞内,没有用的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B。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
    B、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
    C、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
    D、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故选:C。
    分析曲线图: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

    6.【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分析,①表示自由扩散,而葡萄糖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
    B、图中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可以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排出细胞的,③是主动运输,C错误;
    D、果脯在腌制过程中,高浓度的蔗糖使得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进而蔗糖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B。
    物质运输方式: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

    7.【答案】D

    【解析】解:A、Na+逆浓度转运进入液泡,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Na+进入液泡,不仅可以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而且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增强了植物对盐碱地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C正确;
    D、Na+逆浓度转运入液泡后,使细胞液的浓度增高,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D。
    由题干“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可知,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说明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酶的结构。
    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意在利用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主动运输的特点。

    8.【答案】B

    【解析】解:A、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B。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体现了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
    B、高温、过酸或过碱条件下,都能导致酶分子空间结构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B正确;
    C、过氧化氢的分解易受温度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采用过氧化氢作底物,C正确;
    D、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不可用碘液林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D。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本题考查酶的知识,识记酶的化学本质、特性和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分子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是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错误;
    C、植物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为多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酵母菌中RNA的组成单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来源于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的产物,D正确。
    故选:D。
    1、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酵母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中)
    (2)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中)
    (3)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中)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中)
    (2)2丙酮酸+4[H]2酒精+2CO2(细胞质)
    【解答】
    ​​​​​​​A、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
    B、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错误;
    C、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
    D、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解:A、①为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最大,扩散的最远,A正确;
    B、由图可知,正常光照下③叶绿素a最多,B正确;
    C、由图可知,强光照下叶绿素的含量下降,说明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
    D、强光照下叶绿素减少,故与正常光照下相比,绿色较浅,D错误。
    故选:D。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下到上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此题主要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3.【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和卡尔文循环实验所用材料均为活细胞,A正确;
    B、①⑤⑧均需使用酒精,且所用酒精浓度不同,分别是50%、无水酒精、95%酒精,且作用也不同,B正确;
    C、①②⑧中的材料均需染色,但③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中,观察线粒体需染色,而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C错误;
    D、⑥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和⑦卡尔文循环实验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C。
    1、显微镜使用在观察细微结构的实验中,如:脂肪的鉴定中观察脂肪微粒、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
    2、酒精在不同实验中作用不同,浓度也不同,如:色素提取中用无水乙醇、脂肪鉴定中用50%的酒精、DNA的粗提取中用95%的酒精等;
    3、离心技术涉及的实验有: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同细胞器的分离等;
    4、同位素标记法主要运用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碳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等实验中。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研究过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识记并理解生物学中相关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14.【答案】A

    【解析】解:A、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则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也就是a或者c时期,A正确;
    B、细胞周期是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b+c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是b时期的一部分,C错误;
    D、观察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裂期所占比例大的实验材料,即选择图中b与a比值大的为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周期的一种表示方法,其中a、c表示分裂间期,b、d表示分裂期,a+b或c+d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D

    【解析】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A正确;
    B、每条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点,因此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B正确;
    C、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C正确;
    D、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因此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为染色体结构,该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其中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染色体结构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的结构和成分,能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D

    【解析】解:A、乙组细胞的DNA含量为2C~4C,说明该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B正确;
    C、丙组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加,D错误。
    故选:D。
    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和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答案】D

    【解析】解:A、图甲①部位为成熟区,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
    B、图乙所示细胞为真核细胞,有染色体,B错误;
    C、图丙所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分裂结束后会得到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C错误;
    D、图丁细胞没有染色体,属于原核细胞,既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能进行无丝分裂,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解:图甲表示植物根尖,图中①表示成熟区,②表示伸长区,③表示分生区,④表示根冠区;图乙表示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图丙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分裂;图丁表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以及原核细胞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明确无丝分裂的过程,再结合图示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分析甲图: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A、图甲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b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此阶段进行了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因此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错误;
    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末期,B错误;
    C、图甲中的①为分裂前期,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C正确;
    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段,即分裂后期,而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为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解:A、植物的种子不是细胞,其发育形成成熟植株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蜜蜂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体现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
    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时,形成的是器官,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将干细胞诱导形成某种组织或者器官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本题考查细胞的全能性,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不同细胞全能性的大小,明确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20.【答案】D

    【解析】解:A、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错误;
    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错误;
    D、②→③可以表示由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内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D正确.
    故选:D.
    分析柱形图: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DNA数目,①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②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1,且含量均为体细胞的2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1,且含量均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柱形图所代表的时期,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答案】B

    【解析】解:A、图示干细胞分化形成多种血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图示细胞中,干细胞能进行连续有丝分裂,因此具有细胞周期,B正确;
    C、图中细胞所含有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同,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
    故选:B。
    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
    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干细胞的概念、特点,了解干细胞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答案】A

    【解析】解:A、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含有一套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B正确;
    C、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实验,最终由一个离体的细胞或组织培育成了一个个体,该实验的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分裂能力越低,其全能性越低,D正确。
    故选:A。
    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已分化的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的证明实例:植物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潜能。
    (4)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5)细胞全能性比较:动物与植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同一个体: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同一细胞:刚产生的细胞>成熟细胞>衰老细胞。
    本题考查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比较不同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答案】A

    【解析】解:A、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A正确;
    B、衰老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内色素积累,不是细胞凋亡,B错误;
    C、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程度在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最大,C错误;
    D、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肝细胞后不能继续分裂,不属于连续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A。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不会使细胞丧失全能性,只会导致细胞全能性降低。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机体是有利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A正确;
    B、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而不是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B错误;
    C、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
    D、引发癌变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所以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D正确。
    故选:B。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答案】A

    【解析】解:A、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A正确;
    B、细胞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每个细胞至少需要5-6个基因积累突变的结果,B错误;
    C、癌细胞是能够无限增值的,不死的细胞,不容易发生细胞凋亡,C错误;
    D、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二者控制着不同的性状,不是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②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2、细胞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本题考查了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关内容的识记和理解,难度适中,识记和理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D

    【解析】解:A、分析图示可知,甲是线粒体,乙是叶绿体,在黑暗环境中细胞呼吸仍能进行,A错误;
    B、线粒体产生的ATP用于各项生理活动,但是叶绿体产生的ATP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错误;
    C、植物正常生长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乙结构叶绿体产生的O2,一部分被甲结构线粒体吸收利用,剩余的O2释放到大气中,C错误;
    D、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的CO2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示:甲吸收O2,产生CO2;乙吸收CO2,产生O2;可以推出甲是线粒体,乙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产生ATP,呼吸作用产生的ATP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7.【答案】C

    【解析】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
    B、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少Mg,叶绿素合成受阻,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B正确;
    C、细胞内的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C错误;
    D、血钙过低引起肌肉抽搐,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支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参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对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把握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B

    【解析】解:①若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种方式中没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①错误;
    ②图2所示的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就属于此种方式,②正确;
    ③如图1所示的通过[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B]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③正确;
    ④图2中甲是发出信号的细胞,乙表示靶细胞,④错误。
    故选:B。
    1、图1表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2、图2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表示的是信号分子,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
    3、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信息交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9.【答案】D

    【解析】解:①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如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②错误;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③错误;
    ④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⑤正确; 
    ⑥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正确;
    ⑦有H2O生成或有H2O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⑦正确。
    故选:D。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掌握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对于“一定”的选项只需找出反例即可。

    3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细胞质的功能及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相关知识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要保证细胞的完整性。
    【解答】
    A、细胞核依靠细胞质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没有细胞质的细胞核不能生存,A正确;
    B、由于细胞质中已合成的蛋白质仍能发挥作用,所以细胞去核后仍可以生活一段时间,但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决定作用,没有细胞核的细胞质无法长时间存活,B错误;
    C、细胞核控制着生命活动,蛋白质承担生命活动,C正确;
    D、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存活一段时间后最终死亡。但如果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又能够恢复生命活动,生活正常,这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结构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D正确。  
    31.【答案】D

    【解析】解:A、Ⅱ过程表示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
    B、X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代表的物质是ATP,B错误;
    C、I过程是光反应,产生的O2用于Ⅲ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还原性氢结合形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C错误;
    D、I有水参与反应、Ⅲ过程中的第二阶段中有水参加反应,D正确。
    故选:D。
    据图分析可知:I、Ⅱ、Ⅲ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和有氧呼吸。X表示ATP。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C

    【解析】解:A、⑤是光反应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⑥为暗反应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①是NADPH,②是ATP,③是CO2,④是(CH2O),C正确;
    D、②是ATP,是光反应的产物,用于还原三碳酸,CO2与五碳糖结合形成三碳酸的过程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形:①是NADPH,②是ATP,③是二氧化碳,④是(CH2O),⑤是光反应阶段,⑥是暗反应阶段。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反应过程,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图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3.【答案】A

    【解析】解:A、②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够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①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
    C、①、②过程中的还原性辅酶不是同种物质,前者是还原型辅酶Ⅰ,后者是还原型辅酶Ⅱ,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
    故选:A。
    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图中②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4.【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甲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但不能说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甲的呼吸作用强度都大于乙植物,A错误;
    B、C点光照强度时,甲乙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都达到了最大值,且温度适宜,因此此时限制甲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B正确;
    C、C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强度降低,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减少,短期内,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下降,但消耗速率不变,因此C5化合物的含量将下降,C错误;
    D、两曲线的交点代表两种植物在单位时间内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两者的呼吸速率不同,因此两曲线相交时两种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数量(实际光合速率,而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不相等,D错误。
    故选:B。
    分析曲线图: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物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于乙植物。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正确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35.【答案】D

    【解析】解:A、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甲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弱,A错误;
    B、在18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B错误;
    C、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甲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乙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甲植物气孔没有关闭,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植物在a点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a点~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乙植物在6时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6时~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曲线b~c段的变化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d~e段的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36.【答案】D

    【解析】解:A、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A正确;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在开始时呈正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直到为0,B正确;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即原生质层,C正确;
    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D。
    1、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
    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3、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研究渗透吸水的渗透装置,图乙曲线是液面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3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解答】
    ​​​​​​​由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A、由甲到乙,紫色液泡变小,颜色变深,A错误;
    B、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正确;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多于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D错误。
    故选:B。  
    38.【答案】B

    【解析】解:A、Davson 和Danielli提出的蛋白质 --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 -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错误;
    B、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子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不能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D错误。
    故选:B。
    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本题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为载体,考查了对生物科学研究的了解和对生物膜结构的理解能力。

    39.【答案】B

    【解析】解:A、a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
    B、c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的脂肪酸尾部和亲水的磷酸头部,B错误;
    C、CO2、H2O通过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自由扩散,C正确;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a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据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b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为磷脂分子;d为蛋白质。
    本题结合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0.【答案】D

    【解析】解:A、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有热能的释放,A正确;
    B、无氧呼吸中丙酮酸生成CO2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中丙酮酸生成CO2的场所在线粒体,B正确;
    C、[H]与氧气结合的场所可以在线粒体内膜,C正确;
    D、催化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D错误。
    故选:D。
    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41.【答案】漂洗  ③  分生  D  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保持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解析】解:(1)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需选取[③]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因为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细胞分裂旺盛。
    (2)D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3)经过有丝分裂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中DNA含量稳定,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
    (1)漂洗     ③分生
    (2)D              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保持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分析图甲可知:图中①是根毛细胞,含有大液泡;②是伸长区细胞;③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④是根冠细胞。
    分析图乙:A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表示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出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C细胞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D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根部结构,能准确判断丙图中各细胞所在的部位;识记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乙图各阶段所代表的时期,难度不大。

    42.【答案】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运动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b  乙  a  丙  需载体蛋白协助  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解:(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变形虫的运动等现象。图甲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流动镶嵌模型。该结构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人体肝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都是以自由扩散形式运输,分别为图中b、c,其中b是运进细胞,c是运出细胞,氧气属于b,符合乙图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则其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式分别是图中a,符合图丙所示曲线。
    (4)图丙表示主动运输,此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需要能量。
    故答案为:
    (1)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运动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
    (2)b 乙
    (3)a 丙
    (4)需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1、物质进出细胞有三种形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2、分析图甲: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糖蛋白,有糖蛋白的一侧是膜的外侧,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c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
    图乙表示自由扩散。
    图丙表示主动运输。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相关知识,内容较多,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运输特点。

    43.【答案】催化剂种类   H2O2溶液浓度   温度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   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温度。
    (2)由图一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Fe3+,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图二曲线B点以后,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最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4)温度适宜时,H2O2分解的越多,剩余量越少,因此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5)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能用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故答案为:(1)催化剂种类      H2O2溶液浓度     温度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4)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
    (5)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分析图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
    分析图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低温(H2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最终趋于平衡。
    分析图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且曲线先下降然后再上升。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达到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准确分析曲线图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区段的影响因素,或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

    44.【答案】NaOH溶液  遮光  左  NaHCO3溶液  450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强度  右移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  13.6

    【解析】解:(1)测绿色植物的呼吸强度时,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要遮光处理;使用NaOH溶液吸收呼吸产生的CO2,有色液滴左移,代表呼吸耗氧量;测光合作用时,使用NaHCO3溶液确保密闭装置中CO2量,有色液滴的移动则代表O2变化量;据题呼吸耗氧量为11.2×10=112ml,净光合O2积累量为22.4×10=224ml,所以总光合产生的O2总量为(112+224)÷22.4=15mmol,转化为葡萄糖是:(15÷6)×180=450mg。
    (2)B点植物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所以B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强度;植物缺镁,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缺镁不会导致呼吸速率变化,故光合速率不变,则只有增大光补偿点来弥补色素含量不够,所以B点右移。
    (3)B点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细胞呼吸,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据乙图可知,C点总光合固定的CO2量为15+5=20mg,设葡萄糖量为X,则(6×44)÷20=,X=13.6。
    故答案为:
    (1)NaOH溶液遮光左 NaHCO3溶液 450
    (2)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强度右移
    (3)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 13.6
    甲图绿色植物在黑暗下只进行细胞呼吸,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色液滴的移动量可代表密闭装置中的气体变化;乙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为光补偿点。
    掌握黑白瓶法测光合与呼吸,理清净光合与总光合的关系,是解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的基础。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第一册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