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展开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1.(2020·山东新高考联盟10月考试)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s)===2C(g) ΔH,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测得混合体系中A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X、Z两点,A的逆反应速率相等
B.温度不变,平衡后充入氩气,C的体积分数减小
C.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X、Y、Z三点中,Z点A的转化率最大
答案:C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 ΔH<0达到平衡后,采用下列措施,既能增大逆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通入一定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g) D.降低体系的温度
解析:选A 通入一定量O2,c(O2)增大,v(正)瞬间增大,平衡正向移动,v(逆)逐渐增大,A正确;增大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v(正)、v(逆)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移去部分SO3(g),平衡正向移动,由于c(SO3)减小,v(正)、v(逆)均减小,C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体系的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但v(正)、v(逆)均减小,D错误。
3.(2020·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下表相应量充入气体,发生2N2O(g)2N2(g)+O2(g),容器Ⅰ、Ⅱ、Ⅲ中N2O转化率如图所示:
容器 | 容积/L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
N2O | N2 | O2 | ||
Ⅰ | V1 | 0.1 | 0 | 0 |
Ⅱ | 1.0 | 0.1 | 0 | 0 |
Ⅲ | V3 | 0.1 | 0 | 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V1<1.0<V3
C.相同温度下,反应从初始到平衡,平均反应速率:
v(Ⅰ)<v(Ⅲ)
D.图中A、B、C三点处容器内压强:
p(Ⅰ)A<p(Ⅱ)B<p(Ⅲ)C
答案:B
4.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7.8 kJ·mol-1。起始反应物为SO2和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总物质的量不变)。S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K | 压强/(105Pa) | ||||
1.01 | 5.07 | 10.1 | 25.3 | 50.7 | |
673 | 99.2 | 99.6 | 99.7 | 99.8 | 99.9 |
723 | 97.5 | 98.9 | 99.2 | 99.5 | 99.6 |
773 | 93.5 | 96.9 | 97.8 | 98.6 | 99.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压强下降低温度,SO2的转化率增大
B.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转化相同物质的量的SO2所需要的时间相等
C.使用催化剂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D.工业生产通常不采取加压措施是因为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相当高
解析:选B A选项,根据表格信息,压强一定时,温度越低,SO2的转化率越大,正确;B选项,不同的温度、压强下,反应速率不确定,故转化相同的SO2所需时间无法确定,错误;C选项,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故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正确;D选项,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相当高(大于93.5%),正确。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少量AgNO3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浅
B.对2HI(g)H2(g)+I2(g),缩小容器的容积可使平衡体系的颜色变深
C.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对于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措施
解析:选B 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少量AgNO3溶液,HBr与AgNO3反应生成AgBr沉淀,c(HBr)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A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2HI(g)H2(g)+I2(g)是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的容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c(I2)增大,导致平衡体系的颜色变深,由于平衡不移动,故B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反应CO(g)+NO2(g)CO2(g)+NO(g)的ΔH<0,升高温度,为了减弱温度的改变,平衡逆向移动,C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NH3,D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6.(2020·桂林高三质检)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解析:选B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7.(2020·衡阳八中月考)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B.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
C.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C
8.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解析:选C 该反应为有固体参与的非等体积反应,且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密度均可作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该题应特别注意D项,因为该反应为固体的分解反应,所以NH3、CO2的体积分数始终为定值NH3为,CO2为。
9.[双选]已知反应mX(g)+nY(g)qZ(g)的Δ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
C.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D.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解析:选BD 恒容密闭容器,通入稀有气体,没有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不移动,A错误;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B正确;体积不变增加X的物质的量,即增大X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升高,C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即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该反应ΔH<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m+n>q,即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变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D正确。
10.一定条件下,0.3 mol X(g)与0.3 mol Y(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 ΔH=-a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一段时间后,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1∶1
B.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0.1a kJ的热量
C.达到平衡后,若向平衡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Z的正反应速率将不发生变化
D.X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解析:选C 反应过程中X与Y的变化量是1∶3,则反应一段时间后,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仍为1∶1,故A错误;达到平衡时,因不知道变化的X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反应放出0.1a kJ的热量,故B错误;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若向平衡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也不变,故C正确;
X(g)+3Y(g)2Z(g)
起始物质的量/mol 0.3 0.3 0
变化物质的量/mol x 3x 2x
变化后物质的量/mol 0.3-x 0.3-3x 2x
X的体积分数=×100%=50%,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错误。
11.(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C(s)+H2O(g)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热量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热量Q2,Q2不等于Q1
解析:选B 对于反应H2(g)+I2(g)2HI(g),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A项错误;碳的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恒温恒容条件下,若A、C同时为气体,当压强不变时,也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设N2(g)+3H2(g)2NH3(g) ΔH=-a(a>0)kJ·mol-1,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热量Q1=0.1a kJ,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热量Q2=0.1a kJ,故Q1=Q2,D项错误。
12.[双选]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设起始=Z,在恒压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φ(CH4)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解析:选AB 根据图示知温度越高,CH4的体积分数越小,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所以该反应的焓变ΔH>0,A项正确。相同条件下Z越大,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越小,所以图中Z的大小为a<3<b,B项正确。起始时=3,反应过程中H2O和CH4等量减小,所以平衡时>3,C项错误。温度不变时,加压,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体积分数增大,D项错误。
13.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光催化、光电催化或电解水制氢来进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是:CO2(g)+3H2(g)CH3OH(g)+H2O(g)。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该反应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
(3)在2 L恒容密闭容器a和b中分别投入2 mol CO2和6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各容器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①若容器a、容器b中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则判断T1________T2(填“>”“<”或“=”)。若容器b中改变条件时,反应情况会由曲线b变为曲线c,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容器b中0~10 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mol·L-1·min-1。
解析:(1)a.随着时间的延长甲醇的浓度最终保持稳定,不会变小,故错误;b.t1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保持恒定,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c.t1时甲醇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恒定,达到平衡,故正确;d.t1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减小,甲醇的物质的量在增加,故未达到平衡,错误,故选bc。(2)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的ΔH=2 914 kJ·mol-1-2 960 kJ·mol-1=-46 kJ·mol-1。(3)①若容器a、容器b中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a先达到平衡,对应的温度高,则判断T1>T2;若容器b中改变条件时,反应情况会由曲线b变为曲线c,反应速率变快,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②CO2(g)+3H2(g)CH3OH(g)+H2O(g),平衡时容器b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5 mol,氢气的变化量为4.5 mol,0~10 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 mol·L-1·min-1。
答案:(1)bc (2)-46 kJ·mol-1 (3)①> 加入催化剂 ②0.225
14.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
A.3v正(H2)=2v逆(NH3)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 mol H2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2)工业上可用天然气为原料来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氢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工业制取氢气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如下表所示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CH4/mol | H2O/mol | CO/mol | H2/mol |
0 | 0.40 | 1.00 | 0 | 0 |
5 | a | 0.80 | c | 0.60 |
7 | 0.20 | b | 0.20 | d |
10 | 0.21 | 0.81 | 0.19 | 0.64 |
①分析表中数据,判断5 min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前5 min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H4)=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在7~10 min内,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减少CH4的物质的量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充入H2
(3)氨的催化氧化:4NH3(g)+5O2(g)4NO(g)+6H2O(g)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g)和5 mol O2(g),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c(NO)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T0℃下,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1)3v逆(NH3)=2v正(H2)时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生成m mol N2,必生成3m mol H2,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B项错误;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压强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2)①根据反应CH4(g)+H2O(g)CO(g)+3H2(g),结合表中数据5 min时H2为0.60 mol,可知CO为0.20 mol,即c=0.20,则a=0.20,7 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5 min时相同,所以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v(CH4)==0.02 mol·L-1·min-1。②10 min时,只有CO的物质的量减少,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增加,所以原因只能是充入氢气,使平衡逆向移动。(3)由图像可知,NO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后,随温度升高,NO的浓度又逐渐减小,所以该反应的ΔH<0;T0℃时,c(NO)=3.0 mol·L-1,则反应消耗的n(NH3)=3.0 mol,NH3的转化率为×100%=75%。
答案:(1)C (2)①是 0.02 mol·L-1·min-1 ②D (3)< 75%
15.(2020·重庆凤鸣山中学月考)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Ⅰ.氨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用途。
(1)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a.CH4(g)+H2O(g)CO(g)+3H2(g)ΔH1=+216.4 kJ·mol-1
b.CO(g)+H2O(g)CO2(g)+H2(g)ΔH2=-41.2 kJ·mol-1
则反应CH4(g)+2H2O(g)CO2(g)+4H2(g)ΔH=____________。
(2)起始时投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恒压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N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B.反应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C.保持不变 D.=2
②p1________p2(填“>”“<”“=”或“不确定”,下同);反应的平衡常数:B点________D点。
③C点H2的转化率为______;在A、B两点条件下,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生成氮气的平均速率:v(A)______v(B)。
Ⅱ.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的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阴极室溶液呈酸性,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通过质子交换膜(ab)的H+为2 mol时,吸收柱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Ⅱ.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为2 mol时,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生成1 mol S2O,吸收柱中发生反应2NO+2S2O+2H2O===N2+4SO+4H+,则生成0.5 mol N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答案:Ⅰ.(1)+175.2 kJ·mol-1
(2)①BC ②< > ③66.7% <
Ⅱ.2SO+4H++2e-===S2O+2H2O 11.2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二十二7.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二十二7.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解析: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于可逆反应,已知反应式,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l 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