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篮球队5名场上队员的身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某校开展“致敬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八年级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参加了年级预赛,四个小组的平均分相同,若要从中选择出一个各成员实力更平均的小组代表年级参加学校决赛,那么应选( )
A.甲组B.乙组C.丙组D.丁组
2、在“5•18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小明和他的同学为了解某街道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于是随机调查了该街道1000个成年人,结果有180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
B.该街道约有18%的成年人吸烟
C.该街道只有820个成年人不吸烟
D.样本是180个吸烟的成年人
3、在某次读书知识比赛中育才中学参赛选手比赛成绩的方差计算公式为: S2= [(x188)2+(x288)2+…+(x888)2],以下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
A.育才中学参赛选手的平均成绩为88分
B.育才中学一共派出了八名选手参加
C.育才中学参赛选手的中位数为88分
D.育才中学参赛选手比赛成绩团体总分为704分
4、某班在体育活动中,测试了十位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得到十个各不相同的数据.在统计时,出现了一处错误:将最高成绩写得更高了,则计算结果不受影响的是( )
A.平均数B.中位数C.方差D.众数
5、已知一组数据8,6,10,10,13,11,8,10,12,12,9,8,7,12,9,11,9,10,11,10.那么频率是0.2的一组数据的范围是( )
A.B.C.D.
6、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甲乙两班各有40名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考试.考试规定成绩大于等于96分为优异,两个班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班的成绩比乙班的成绩稳定
B.甲班成绩优异的人数比乙班多
C.甲,乙两班竞褰成绩的众数相同
D.小明得94分将排在甲班的前20名
7、篮球队5名场上队员的身高(单位:cm)分别是:189,191,193,195,196.现用一名身高为192cm的队员换下身高为196cm的队员,与换人前相比,场上队员的身高( )
A.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B.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大
C.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买中奖率为的奖券10张,中奖”是必然事件
B.“汽车累积行驶,出现一次故障”是随机事件
C.襄阳气象局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70%”,意味着襄阳明天一定下雨
D.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稳定
9、班级准备推选一名同学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在五轮班级预选赛中,甲、乙、丙三名同学五轮预选赛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所示:
丁同学五轮预选赛的成绩依次为:97分、96分、98分、97分、97分,根据表中数据,要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同学参赛应该选择( )
A.甲B.乙C.丙D.丁
10、一个有80个样本的数据组中,样本的最大值是145,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那么可以分成( )组.
A.10B.9C.8D.7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果一组数据1,2,5,a,9的方差是3,则2,4,10,2a,18的方差是______.
2、据统计,某车间10名员工每人日平均生产零件个数为6,方差为2.5,引入新技术后,每名员工每日都比原先多生产1个零件,则现在日平均生产零件个数为 ___,方差为 ___.
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
4、某班级有45名学生在期中考试学情分析中,分数段在70~79分的频率为0.4,则该班级在这个分数段内的学生有 _____人.
5、已知一组数据为7,2,5,x,8,它们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八(2)班组织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10分制):
(1)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 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 分;
(2)计算乙队的平均成绩和方差;
(3)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队.
2、戴头盔对保护骑电动车人的安全尤为重要,志愿者在某市随机抽取部分骑电动车的人就戴头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很少戴头盔”、“有时戴头盔”、“常常戴头盔”、“总是戴头盔”),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绘制成部分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的样本容量为 .
(2)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并求出总是戴头盔的所占圆心角的大小;
(3)若该市有120万人骑电动车,请你估计其中“很少”戴头盔的有多少人?
3、2021年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2021年11月18日起至年底,以“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共同组织开展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群众性主题活动.某中学团委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现从七、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20名同学的竞赛成绩(百分制)进行整理和分析(成绩均为整数,成绩得分用x表示),共分成五个等级:A.,B.,C.,D.,E.(其中成绩大于等于90的为优秀),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七年级抽取的2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在D等级中的数据分别是:83,85,85,85,85,89.
八年级抽取的2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在D等级中的数据分别是:83,85,85,85,85,85,89.
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竞赛成绩统计表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条形统计图,并直接写出a、b的值;
(2)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哪个年级的竞赛成绩更好,并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3)已知该校七、八年级共有1200名学生参与了知识竞赛,请估计两个年级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4、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各打靶6次,每次打靶的成绩依次如下(单位:环):
甲:10,7,8,7,8,8
乙:5,6,10,8,9,10
(1)甲成绩的众数_________,乙成绩的中位数_________.
(2)计算乙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
(3)已知甲成绩的方差是1环,则_________的射击成绩离散程度较小.(填“甲”或“乙”)
5、某学校要调查学生关于“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从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测试(百分制),测试成绩整理、描述和分析如下:(成绩得分用x表示,共分成四组:A.80≤x<85,B.85≤x<90,C.90≤x<95,D.95≤x≤100)
七年级10名学生的成绩是:80,86,99,96,90,99,100,82,89,99.
八年级10名学生的成绩在C组中的数据是:94,90,93.
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成绩统计表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上述图表中a,b,c的值;
(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该校七、八年级中哪个年级学生掌握“新冠肺炎”知识较好?请说明理由.
(3)该校七、八年级共1200人参加了此次调查活动,估计参加此次调查活动成绩优秀(x≥90)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由平均数相同,根据方差越小越稳定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4.3>4>3.6>3.2
∴,
∵四个小组的平均分相同,
∴乙组各成员实力更平均,
选择乙组代表年级参加学校决赛.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与方差,利用方差进行决策,掌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2、B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详解】
解:根据题意,随机调查1000个成年人,是属于抽样调查,故A选项错误;
这1000个人中180人吸烟不代表本地区只有180个成年人吸烟,故C选项错误;
样本是1000个成年人是否吸烟,故D选项错误;
本地区约有18%的成年人吸烟是对的,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思想以及抽样调查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3、C
【分析】
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中各数据的具体意义逐一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
解:∵参赛选手比赛成绩的方差计算公式为:S2= [(x1−88)2+(x2−88)2+…+(x8−88)2],
∴育才中学参赛选手的平均成绩为88分,一共派出了八名选手参加,育才中学参赛选手比赛成绩团体总分为88×8=704(分),由于不能知道具体的数据,所以参赛选手的中位数不能确定,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4、B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特点,与最高成绩无关,则计算结果不受影响,据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以及中位数的特点,因为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所以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众数,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另外一种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的指标,其确定方法是将所有数据以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中央的数据值就是中位数, 因为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所以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而且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也没有影响.
5、D
【分析】
首先知共有20个数据,根据公式:频数=频率×总数,知要使其频率为0.2,其频数应为4,然后观察选项中哪组数据包含样本中的数据有4个即可求解.
【详解】
解:这组数据共20个,要使其频率为0.2,则频数为:20×0.2=4个,
选项A中包含的数据有:6和7,其频数为2;
选项B中包含的数据有:8,8,8,9,9,9,其频数为6;
选项C中包含的数据有:10,10,10,10,10,11,11,11,其频数为8;
选项D中包含的数据有:12,12,12,13,其频数为4,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数与频率的概率,掌握公式“频数=频率×总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D
【分析】
分别根据方差的意义、中位数意义、众数的定义及平均数的意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A.乙班成绩的方差小于甲班成绩的方差,所以乙班成绩稳定,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乙班成绩的中位数大于甲班,所以乙班成绩不低于95分的人数多于甲班,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甲、乙两班成绩的众数,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因为甲班共有40名同学,甲班的中位数是93分,所以小明得94分将排在甲班的前20名,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及众数的概念,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趋势及水平,平均数与每个数据有关;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程度越小,也就是说这组数据更稳定.
7、A
【分析】
分别计算出原数据和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得.
【详解】
解:原数据的平均数为=192.8,
则原数据的方差为[(189-192.8)2+(191-192.8)2+(193-192.8)2+(195-192.8)2+(196-192.8)2]=4.512,
新数据的平均数为=192,
则新数据的方差为[(189-192)2+(191-192)2+(193-192)2+(195-192)2+(192-192)2]=4,
所以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
8、B
【分析】
根据随机事件的概念、概率的意义和方差的意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A、“买中奖率为的奖券10张,中奖”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
B、汽车累积行驶10000km,出现一次故障”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正确;
C、襄阳气象局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70%”,意味着明天可能下雨,故本选项错误;
D、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小的更稳定,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和方差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
首先求出丁同学的平均分和方差,然后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较小的的同学参赛.
【详解】
解:根据题意,
丁同学的平均分为:,
方差为:;
∴丙同学和丁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7分,但是丁同学的方差比较小,
∴应该选择丁同学去参赛;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10、A
【分析】
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然后除以组距,用进一法取整数值就是组数.
【详解】
解:145-50=95,
95÷10=9.5,
所以应该分成10组.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表中组数的确定,关键是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然后除以组距,用进一法取整数值就是组数.
二、填空题
1、12
【分析】
设一组数据1,2,5,a,9的平均数是 ,则 ,根据方差的公式,得到 ,再代入2,4,10,2a,18的方差公式中,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一组数据1,2,5,a,9的平均数是 ,则 ,
∴2,4,10,2a,18的平均数是 ,
∵一组数据1,2,5,a,9的方差是3,
∴ ,
∴2,4,10,2a,18的方差是
.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熟练掌握一组数据的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7 2.5
【分析】
新数据是在原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加上1所得,据此新数据的平均数在原数据平均数基础上加1,数据的波动幅度不变.
【详解】
解:根据题意,新数据是在原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加上1所得,
所以现在日平均生产零件个数为6+1=7,方差为2.5,
故答案为:7;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方差和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新数据是在原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加上1所得,据此新数据的平均数在原数据平均数基础上加1,数据的波动幅度不变.
3、0.8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a的值,再根据方差公式代数计算即可.
【详解】
解:∵3,5,a,4,3的平均数是4,
∴(3+5+a+4+3)÷5=4,
解得:a=5,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S2= [(3-4)2+(5-4)2+(5-4)2+(4-4)2+(3-4)2]=0.8,
故答案为:0.8.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此题难度不大.
4、18
【分析】
根据频数总数×频率,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
依题意该班级在在70~79分数段内的学生有(人).
故答案为:18.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描述求频数,掌握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
【分析】
先由平均数是5计算的值,再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可得.
【详解】
解:一组数据7,2,5,,8的平均数是5,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一般地设个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方差.
三、解答题
1、(1)9.5,10;(2)平均成绩9分,方差1;(3)乙
【分析】
(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
(2)先求出乙队的平均成绩,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3)先比较出甲队和乙队的方差,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把甲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9,9,10,10,10,10,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10)÷2=9.5(分),
则中位数是9.5分;
乙队成绩中1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则乙队成绩的众数是10分;
故答案为:9.5,10;
(2)乙队的平均成绩是:×(10×4+8×2+7+9×3)=9,
则方差是:×[4×(10﹣9)2+2×(8﹣9)2+(7﹣9)2+3×(9﹣9)2]=1;
(3)∵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
∴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队;
故答案为:乙.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2、(1)200;(2)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总是戴头盔”的所占圆心角为;(3)该市120万骑电动车的人中,“很少戴头盔”的人数大约14.4(万人).
【分析】
(1)根据“常常戴头盔”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调查的总人数,即可得到样本容量;
(2)用(1)中求出的样本总人数减去“很少戴头盔”、 “常常戴头盔”、“总是戴头盔”的人数即可求出“有时戴头盔”的人数;根据“总是戴头盔”的人数和样本总人数求出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即可求出所占圆心角的大小;
(3)首先求出“很少戴头盔”的人数在样本中所占的百分比,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估计出该市“很少戴头盔”的人数.
【详解】
(1)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得,
“常常戴头盔”的人数为64人,所占的百分比为,
∴调查的样本总人数=,
∴样本容量为200,
故答案为:200;
(2)“有时戴头盔”的人数=(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总是戴头盔”的人数所占圆心角=;
(3)(万人),
∴该市120万骑电动车的人中,“很少戴头盔”的人数大约14.4(万人).
【点睛】
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数据之间的关系.
3、(1),,统计图见解析;(2)八年级的成绩比七年级的成绩好,理由见解析;(3)估计两个年级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是330人.
【分析】
(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到七年级的中位数是第10名和第11名的成绩,然后确定中位数在D等级里面即可得到答案;由八年级统计图可知,八年级C等级人数=20-7-6-2-1=4人,由八年级的满分率为15%,得到八年级满分人数=20×15%=3人,即可确定八年级这20名学生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是85,由此求解即可;
(2)七、八年级,众数与优秀率相同,可从平均数与中位数进行阐述;
(3)先算出样本中两个年级的优秀率,然后估计总体即可.
【详解】
解:(1)∵七年级一共有20人,
∴七年级的中位数是第10名和第11名的成绩,
∵七年级A等级人数=人,七年级B等级人数=人,七年级C等级人数=人,
∴七年级的中位数在D等级里面,即为,
∴;
由八年级统计图可知,八年级C等级人数=20-7-6-2-1=4人,
∵八年级的满分率为15%,
∴八年级满分人数=20×15%=3人,
∴可知八年级这20名学生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是85,即众数为85,
∴,
补全统计图如下:
(2)∵七、八年级的众数,优秀率都相同,但是八年级的平均数大于七年级的平均数,八年级的中位数也大于七年级的中位数,
∴八年级的成绩比七年级的成绩好;
(3)由题意得:两个年级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人,
答:估计两个年级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是330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与众数,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4、(1)8,;(2)乙的平均数,方差;(3)甲
【分析】
(1)根据众数的定义可得甲成绩的众数,将乙成绩重新排列,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算术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即可;
(3)比较甲乙成绩的方差,比较大小后,依据方差的意义可得答案.
【详解】
解:(1)甲打靶的成绩中8环出现3次,次数最多,
所以甲成绩的众数是8环;
将乙打靶的成绩重新排列为5、6、8、9、10、10,
所以乙成绩的中位数为,
故答案为:8、8.5;
(2)乙成绩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3)甲成绩的方差为1环,乙成绩的方差为环,
甲成绩的方差小于乙,
甲的射击成绩离散程度较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及方差的意义.
5、(1)40,93.5,99;(2)八年级掌握得更好,理由见解析;(3)780人
【分析】
(1)由八年级学生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可求得得分在C组的百分比,根据各百分比的和为1即可求得a的值;由扇形统计图可求得八年级得分在各个组的人数,从而可求得中位数b;根据七年级10名学生成绩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众数,则可得c;
(2)两个年级得分的平均数相同,但八年级得分的方差较小,根据方差的特征即可判断八年级学生掌握得更好;
(3)求出两个年级得分的优秀率做为全校得分的优秀率,即可求得得分为优秀的学生人数.
【详解】
(1)由八年级学生成绩的扇形统计图,成绩在C组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为:,则
∴a=40
八年级得分在A组的有:10×20%=2(人),得分在B组的有:10×10%=1(人),得分在D组的有:10×40%=4(人)
由此可知,得分的中位数为:
七年级10名学生的成绩中99分出现的次数最多,即众数为99,故c=99
(2)八年级学生掌握得更好
理由如下:因为两个年级的平均数相同,而八年级的众数与中位数都比七年级的高,说明八年级高分的学生更多;八年级成绩的方差比七年级的方差小,说明八年级成绩的波动更小,成绩更接近.
(3)两个年级得分的优秀率为:
1200×65%=780(人)
所以参加此次调查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约为780人
【点睛】
本题是统计图与统计表的综合,考查了扇形统计图,方差、中位数、众数,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读懂统计图,从中获取信息是关键.
甲
乙
丙
丁
方差
3.6
3.2
4
4.3
参加人数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甲
40
95
93
5.1
乙
40
95
95
4.6
甲
乙
丙
平均数/分
96
95
97
方差
0.4
2
2
甲
7
8
9
7
10
10
9
10
10
10
乙
10
8
7
9
8
10
10
9
10
9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满分率
七年级
81.4
a
85
八年级
83.3
85
b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平均数
92
92
中位数
93
b
众数
c
100
方差
52
5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考察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0年某果园随机从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