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a-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明3分钟共投篮80次,进了50个球,则小明进球的频率是( )
A.80B.50C.1.6D.0.625
2、一组数据1,1,1,3,4,7,12,若加入一个整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 )
A.众数B.平均数C.中位数D.方差
3、为考察甲、乙、丙、丁四种小麦的长势,在同一时期分别从中随机抽取部分麦苗,获得苗高(单位:cm)的平均数与方差为:=13,=15:==3.6,==6.3.则麦苗又高又整齐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4、如图是某校九年级部分男生做俯卧撑的成绩(次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25,0.30,第五小组的频数为25,若合格成绩为20,那么此次统计的样本容量和本次测试的合格率分别是( ).
A.100,55%B.100,80%C.75,55%D.75,80%
5、已知数据1,2,3,3,4,5,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3
B.极差为4
C.方差是
D.标准差是
6、某工厂从10万件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那么估计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不合格产品约为( )
A.50件B.500件C.5000件D.50000件
7、已知两组数据x1,x2,x3和x1+1,x2+1,x3+1,则这两组数据没有改变大小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8、若一组数据3,x,4,5,7的平均数为5,则这组数据中x的值和方差为( )
A.3和2B.4和3C.5和2D.6 和2
9、一组数据a-1、b-1、c-1、d-1、e-1、f-1、g-1的平均数是m,方差是n,则另一组数据2a-3、2b-3、2c-3、2d-3、2e-3、2f-3、2g-3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2m-3、2n-3B.2m-1、4nC.2m-3、2nD.2m-3、4n
10、小强每天坚持做引体向上的锻炼,下表是他记录的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
对于小强做引体向上的个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均数是12B.众数是13
C.中位数是12.5D.方差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某次跳绳比赛中,统计甲、乙两班学生每分钟跳绳的成绩(单位:次)情况如下表:
下列三个命题:
(1)甲班平均成绩低于乙班平均成绩;
(2)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大;
(3)甲班成绩优秀人数少于乙班成绩优秀人数.(跳绳次数次为优秀)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每人射击5次,所得平均环数相等,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2.1,乙的方差是1,那么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3、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4.5,则另一组数据2,2,2,…,2的方差为____.
4、一组数据7,2,1,3的极差为______.
5、为了考察某种小麦的长势,从中抽取了10株麦苗,测得苗高(单位:cm)为:16,9,14,11,12,10,16,8,17,1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为了解某校学生睡眠时间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学生进行调查.学生睡眠时长记为x小时,将所得数据分为5组(A:;B:;C:;D:;E:),学校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部分信息: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a的值;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根据学校五项管理有关要求,中学生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个小时,那么估计该中学1000名学生中符合要求的有多少人?
2、为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某中学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党史知识”竞赛,该校德育处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统计,将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并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德育处一共随机抽取了______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一般”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该校共有1400名学生,估计该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在这次竞赛中成绩优秀?
3、贵州省教育厅下发了《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节约教育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学校全面持续开展“光盘行动”.铜仁市教育局督导检查组为了调查学生对“节约教育”内容的了解程度(程度分为:“A-了解很多”,“B-了解较多”,“C-了解较少”,“D-不了解”),对本市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将这次调查的结果绘制了以下两幅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补全两幅统计图;
(3)若该中学共有1900名学生,请你估计这所中学的所有学生中,对“节约教育”内容“了解较多”的有多少名?
4、某校七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随机抽取学生的人数为______人;
(2)直接补全频数直方图;
(3)求扇形统计图中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和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4)该校七年级共有学生1000人,请估计七年级学生这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次的人数.
5、为了秉承“弘扬剪纸非遗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底蕴”的宗旨,某校邀请剪纸艺术工作室开设剪纸小课堂并举行剪纸比赛,比赛结束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的剪纸比赛成绩x,收集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成绩这一段的人数占被抽取总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___;
(2)若本次共有260名学生参加比赛,请估计剪纸比赛成绩不低于70分的学生人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根据频率等于频数除以数据总和,即可求解.
【详解】
∵小明共投篮80次,进了50个球,
∴小明进球的频率=50÷80=0.62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和频率,掌握“频率等于频数除以数据总和”是解题的关键.
2、A
【分析】
依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A、原来数据的众数是1,加入一个整数a后众数仍为1,符合题意;
B、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加入一个整数a,平均数一定变化,不符合题意;
C、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3,加入一个整数a后,如果a≠3中位数一定变化,不符合题意;
D、原来数据的方差加入一个整数a后的方差一定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众数、中位数、方差、平均数,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
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数据越稳定,据此判断出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是哪种小麦即可.
【详解】
解:,
乙、丁的麦苗比甲、丙要高,
,
甲、丁麦苗的长势比乙、丙的长势整齐,
综上,麦苗又高又整齐的是丁,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和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数据越稳定.
4、B
【分析】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意义,从左到右各个小组的频率之和是1,结合题意,可得第五小组的频率,进而根据同时每小组的频率=小组的频数:总人数可得此次统计的样本容量;又因为合格成绩为20,可得本次测试的合格率,即答案.
【详解】
解:由频率的意义可知,从左到右各个小组的频率之和是1,从左到右前四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25,0.30,
∴第五小组的频率是,
∴此次统计的样本容量是.
∵合格成绩为20,
∴本次测试的合格率是.
故选B.
【点睛】
本题属于统计内容,考查分析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的求法.解本题要懂得频率分布直分图的意义,了解频率分布直分图是一种以频数为纵向指标的条形统计图.
5、D
【分析】
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再进行判断.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3+3+4+5)÷6=3,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排序后处在第3、4位的数都是3,因此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
极差为5﹣1=4,B选项不符合题意;
S2=×[(1﹣3)2+(2﹣3)2+(3﹣3)2+(3﹣3)2+(4﹣3)2+(5﹣3)2]=,C选项不符合题意;
S=,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计算是解答的前提.
6、C
【分析】
抽取的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由此即可求出这类产品的不合格率是5%,然后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即可知道不合格率是5%,即可求出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不合格品的件数.
【详解】
解:∵某工厂从10万件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5÷100=5%,
∴估计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不合格品约为10×5%=0.5万件,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此题利用样本的不合格率去估计总体的不合格率.
7、D
【分析】
由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A.第一组数据平均数为,第二组数据平均数为,有改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不知道各数据具体数值,故无法比较中位数是否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不知道各数据具体数值,故无法比较众数是否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第二组数据是把第一组数据都加1得到的一组新数据,平均数与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没有改变,波动没变,所以方差不变,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定义.掌握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方差不会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D
【分析】
先根据平均数定义求出x,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得,
解得x=6,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定义和求一组数据的方差,熟知平均数的定义和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9、B
【分析】
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1、b-1、c-1、d-1、e-1、f-1、g-1的平均数是m,方差是n,
∴数据a、b、c、d、e、f、g的平均数是m+1,方差是n,
∴2a-3、2b-3、2c-3、2d-3、2e-3、2f-3、2g-3的平均数是2(m+1)-3=2m-1;
∵数据a、b、c、d、e、f、g的方差是n,
∴数据2a-3、2b-3、2c-3、2d-3、2e-3、2f-3、2g-3的方差是22•n=4n;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平均数也加或减这个数;当乘以一个数时,方差变成这个数的平方倍,平均数也乘以这个数.
10、C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处在最中间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它们的平均数为: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13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13,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0、11、12、12、13、13、13,处在最中间的数是12,
∴中位数为12,故C选项符合题意;
方差:,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定义.
二、填空题
1、(2)(3)
【分析】
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根据表示确定两班的平均成绩,进而判断说法(1);由于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通过比较两班的方差,就能对(2)的说法进行分析;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进而判断(3)的正误.
【详解】
解: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均为135次,故(1)错误;
方差表示数据的波动大小,甲班的方差大于乙的,说明甲班的成绩波动大,故(2)正确;
中位数是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甲班的中位数小于乙班的,说明甲班学生成绩优秀人数不会多于乙班学生的成绩优秀的人数,故(3)正确.
综上可得三个说法中只有(2)(3)正确.
故答案为:(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2、乙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小的更稳定.
【详解】
平均环数相等,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2.1,乙的方差是1,
成绩较稳定的是乙
故答案为:乙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18
【分析】
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设,,,…,的平均数为,则2,2,2,…,2的平均数为2,
∵数据,,,…,的方差为4.5,
∴=,
∴
=
=
=18,
故答案为:18.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4、6
【分析】
根据极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为极差,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一组数据7,2,1,3的极差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极差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5、11
【分析】
根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求解可得.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9,最小值为8,
所以这组数据的极差为19-8=11,
故答案为:1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极差,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三、解答题
1、(1)a的值为8;(2)补全统计图见详解;(3)估计符合要求的人数为(人).
【分析】
(1)结合两个图形可得:A组频数为23,所占比例为23%,可得抽取的总人数,然后利用D组的频数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出D组所占的比例,求出a的值;
(2)利用总人数减去各组频数求出C组频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
(3)根据题意可得:不少于9个小时的只有A、B两个组,可得出其所占比例,然后总人数乘以比例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1)结合两个图形可得:A组频数为23,所占比例为23%,
∴抽取的总人数为:(人),
∴D组所占的比例为:,
∴a的值为8;
(2)C组频数为:,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3)不少于9个小时的只有A、B两个组,总数为:,
所占比例为:,
∴估计符合要求的人数为:(人).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数据的分析,包括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结合使用,根据部分数据估算整体数据等,熟练掌握根据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
2、(1)40,108°;(2)见解析;(3)估计该校大约有350名学生在这次竞赛中成绩优秀.
【分析】
(1)由成绩“良好”的学生人数除以所占百分比求出德育处一共随机抽取的学生人数,即可解决问题;
(2)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3)由该校共有学生人数乘以在这次竞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即可.
【详解】
解:(1)德育处一共随机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6÷40%=40(名),
则在条形统计图中,成绩“一般”的学生人数为:40-10-16-2=12(名),
∴在扇形统计图中,成绩“一般”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108°,
故答案为:40,108°;
(2)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
(3)1400×=350(名),
即估计该校大约有350名学生在这次竞赛中成绩优秀.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3、 (1) 120(名);(2) 补全统计图见详解(3)855(名).
【分析】
(1)结合扇形统计图D组百分比5%和条形统计图D组人数6名用除法求出全部学生数即可;
(2) 利用(1)中的数据计算出C组的人数,在计算出A和B的百分比即可;
(3)根据用样本B组的百分比为45%,估计总体中含有的数量,利用B组的百分比×总人数计算出人数即可.
【详解】
解:(1)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6÷5%=120(名);
(2)A的百分比:×100%=30%,
B的百分比:×100%=45%,
C组的人数:120×20%=24名;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3)对“节约教育”内容“了解较多”的有1900×45%=855(名).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用样本的百分比含量估计总体中的数量.
4、(1)50;(2)补全频数直方图见解析;(3)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4)180人.
【分析】
(1)用A组频数除以频率,即可求得抽取人数为50人;
(2)用50乘以C组所占百分比求出频数,用50减A、B、C、D、E组频数,即可求解,补全直方图即可;
(3)用B组频数除以50,即可求解;用F组频数除以50再乘以360°即可求解;
(4)用样本估计总体,用1000乘以样本中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的人数所占百分比,问题得解.
【详解】
(1)3÷6%=50,
故答案为:50;
(2)50×30%=15, 50-3-10-15-13-4=5,补全频数直方图如下;
(3)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
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4)(人),
答: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1000人中,这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次的人数为180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方图,扇形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理解直方图、扇形图的意义,根据两种统计图中提供的公共信息求出样本容量是解题关键.
5、(1);(2)182人.
【分析】
(1)由题意根据图表得出成绩这一段的人数,进而除以抽取总人数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先得出抽取的成绩不低于70分的学生人数并得出其所占百分比,进而乘以26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根据图表可得成绩这一段的人数为:6人,
所以成绩这一段的人数占被抽取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故答案为:;
(2)根据图表可得成绩不低于70分的学生人数为:(人),
所以剪纸比赛成绩不低于70分的学生人数为:(人).
答:剪纸比赛成绩不低于70分的学生人数有182人.
【点睛】
本题考查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熟练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个数
11
12
10
13
13
13
12
班级
参加人数
平均次数
中位数
方差
甲
45
135
149
180
乙
45
135
151
130
组别
发言次数n
A
B
C
D
E
F
成绩(分)
人数(人)
6
5
5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a-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校八年级人数相等的甲,在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一组数据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