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展开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附和(hè) 间或(jiàn)
黏膜(nián) 不屑置辩(xiè)
B.擀面杖(ɡǎn) 捯气(dáo)
盘桓(huán) 呱呱坠地(ɡū)
C.调解(tiáo) 涨红(zhànɡ)
绽出(zhàn) 下贱胚子(pēi)
D.恐吓(xià) 哄笑(hònɡ)
擦拭(shì) 一气呵成(hē)
导析:D “吓”应读hè,“哄”应读hōnɡ。
2.请从下列十个词语中找出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改正过来。(2分)
忙刺在背 妙手回春 海市蜃楼 断璧残垣 荣鹰
吹毛求疵 一气呵成 踉踉跄跄 如坐针毡 伶利
错别字 | 忙 | 璧 | 鹰 | 利 |
改 正 | 芒 | 壁 | 膺 | 俐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C )
A.泰州市政府别出心裁设立“蜗牛奖”,可谓单位考核机制上的一大创举。
B.“和谐号”动车驶进泰州站,对我市融入沪宁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C.“我马上要讲讲这次参与旅游节活动的感想,请大家洗耳恭听。”马大姐说道。
D.我们漫步在静谧的古银杏森林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导析:C “洗耳恭听”形容恭敬地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不能说请别人恭敬地听自己讲话,不谦虚,不得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B )
A.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国际仲裁案,不是为了解决争端,而是妄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
B.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C.通过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粤剧进校园等活动,我市师生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走进、了解、研究古诗词。
导析:B “能否”是两面,“是”是一面,应去掉“能否”一词。
5.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小说《孔乙己》中有多处写到众人的哄笑。短衣帮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掌柜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这种以乐写哀,更令人悲哀。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颇具特色的幽默讽刺小说。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刻画出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
C.《蒲柳人家》中“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连用四个“怕”字形成排比句式来表现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溺爱。
D.《溜索》中的首领举手投足尽显英雄本色。“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导析:A A项,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
6.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 D )
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导析:D “莅临”谦敬不得体。
7.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句子,与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故乡不息的浪涛;假如我是个画家, ;
, 。
答案:(示例)我就要用笔来描绘故乡迷人的景色 假如我是个诗人 我就要用诗句来表达我对故乡无限的深情
8.综合性学习。(10分)
(1)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从“钱”的角度也设计一个问题。(5分)
【材料一】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
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程程设计的问题: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
导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比如钱的角度、人性的角度等。
答案:(示例)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钱”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象,续写了《孔乙己》,请你补充其中的一个场面。(5分)
答案:(示例)一日,孔乙己坐着蒲包用手慢慢来到了咸亨酒店。所有喝酒的人见是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便当面取笑起来:“孔乙己,你如今用这三条腿走路,稳健啊,潇洒啊,哈哈哈……”“孔乙己,说不定那书还真能当饭吃,那东西啥滋味呀?”“你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你的黄金屋呢?你的颜如玉呢?”“你不是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吗?你高在什么地方啊?”人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阵哄笑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7分)
后生可畏
刘斌立
(1)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2)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3)“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4)“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5)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的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6)那年律师考试前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7)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8)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9)“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10)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11)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12)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13)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14)“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15)“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16)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17)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9.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3分)
想当摇滚乐手——被迫备考律师——弃考去演出——主动备考律师——帮助穷人打官司
10.读文中画线句子,完成题目。(6分)
①简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②第(12)段中画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3分)
答案:①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为下文“我”和老李对年轻人的感慨做铺垫;②因为在报上看到常远的名字与事迹之前,“我”对他的爱好及经历已有所了解,所以说“熟悉”;但“我”所知道的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与父母反叛,不愿做律师的青年,现在他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让“我”惊讶,所以说“陌生”。
11.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4分)
答案:①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他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他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矿工打官司。
12.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①“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小说的基本框架。先写我们“上辈人”对他的不满,再写对他的佩服,先抑后扬,波澜起伏,曲折有致。②通过“我”和老李的叙述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给人以宽广的想象空间。③通过“我”和老李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要正确看待年轻人这一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3.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导析:此题考查对人物事例的概括。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
14.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导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表达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应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5.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导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和把握。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处境、性格、心理甚至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暗示人物命运等。“提”“牵”“踏”“摸”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细节描写。
答案: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6.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4分)
导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据题干“联系全文”,该题的答案应从全文中寻找。
答案: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
事物。
17.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3分)
导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既要结合文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要结合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答案:“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