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04 分离定理-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
展开精做04分离定理
1.下图I、II表示豌豆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A/a、 B/b、T/t分别代表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花顶生与花腋生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
(2)该豌豆的某个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填图中染色体编号) ,此时细胞内控制豌豆茎高度的基因有_____个。
(3)该豌豆进行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花腋生:花顶生=3:1,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该豌豆测交后代中出现了花顶生、豆荚不饱满、高茎的豌豆,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2.菜地中的豌豆有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高茎矮茎显隐关系未知,植株是纯合还是杂合亦未知。为了判断高茎和矮茎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菜地中随机选取高茎和矮茎两个植株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性状。甲同学选取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出显隐性?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分两步。
①高茎植株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______为显性。
②若后代没有性状分离,仍为高茎,则将此高茎再与矮茎杂交,若后代___________, 则高茎为显性;若后代______________, 则矮茎为显性。
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根据下列有关果蝇的研究,回答问题。
(1)果蝇作为常见的遗传实验材料的优势是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控制翅型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AA、Aa为长翅、aa为残翅)。
①现有甲、乙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果蝇均为长翅,乙瓶中的果蝇既有长翅也有残翅,甲、乙两瓶中果蝇的性别未知,异性果蝇之间能自由交配,不考虑基因突变。若甲瓶中长翅果蝇均为杂合子,请分析并写出乙瓶中果蝇作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
②在一次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没有出现残翅果蝇,而是出现了匙型翅果蝇,长翅果蝇与匙型翅果蝇接近1:1.将上述匙型翅雌雄果蝇进行随机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且比例约为1/4.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果蝇翅型的变异证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
③假如等位基因A/a位于IV号染色体上,用荧光标记细胞中所有A、a基因。现有一只N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果蝇,观察其有丝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则可看到____________个荧光点。
4.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既可同株异花传粉,也可异株异花传粉。玉米非糯性和糯性(由基因A/a控制)、甜和非甜(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玉米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现用多株非糯性玉米与糯性玉米杂交,子代非糯性玉米与糯性玉米的比例为13:3,则亲代非糯性玉米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种变异的三体非糯性玉米,且其基因型为Aaa,则该玉米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_______,若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任意2条联会的概率均等,则该非糯性玉米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_____。该玉米自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玉米所占比例为_______。
(3)将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由此说明甜和非甜这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 试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5.水稻育种工作者一方面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雄性不育个体;另一方面通过对野生型水稻(甲品系)诱变处理,筛选得到籽粒中抗性淀粉(RS)含量较高的纯合品系(乙品系)。
(1)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M、m控制,基因型为MM和Mm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 mm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与雄配子致死基因 A、蓝色素生成基因 D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如上图所示。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D 的种子呈现白色。该方法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大量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个体。
基因型为mm的个体在育种过程中无法自交,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杂交,所得种子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这几种基因型的种子无法区分,所以无法及时选出雄性不育的种子。然而上图的转基因个体(ADMmm)更易得到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种子,请解释原因___。
(2)水稻非糯性基因(W)影响淀粉的含量,W基因包括W1和W2基因,W1对W2完全显性。已知E基因提高RS 含量依赖于W1基因,W2基因没有此作用,且E基因提高RS含量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作用效果与E基因的个数成正相关)。为确定W基因与E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找到了基因型为eeW1W1的乙品系水稻和基因型为EEW2W2的另一野生型水稻。请设计实验,探究W基因与E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鼠的毛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AY、A、a控制,在群体中小鼠的毛色对应的基因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黄色 | 胡椒面色 | 黑色 |
AYA、AYa | AA、Aa | aa |
(1)基因AY、A、a的不同可能在于____________。多只黄色雌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中黄色小鼠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雌雄小鼠交配,子代出现三种毛色,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小鼠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b的影响,当基因B存在时,基因AY、A和a才能表达,否则小鼠毛色表现为白色。现有胡椒面色和白色的雌雄小鼠若干,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7.(1) 如图为某病家族遗传图谱,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隐性,与血型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用A/a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Ⅰ-1、Ⅰ-3为MN型,Ⅰ-2、Ⅰ-4为N型。
①若Ⅱ-4的血型为MN型,能否验证血型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Ⅲ-1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 红毛 | 棕毛 | 白毛 |
基因组成 | A_B_ | A_bb、aaB_ | aabb |
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
8.人类的眼睑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之分,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研究眼睑的遗传方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校的同学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据表回答:
亲代组合 子代表现型人数 | 第一组 双亲均为双眼皮 | 第二组 双亲中有一方为双眼皮 | 第三组 双亲均为单眼皮 |
双眼皮 | 550 | 172 | 0 |
单眼皮 | 72 | 158 | 136 |
(1)根据表中的遗传情况分析,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若要进一步确定眼睑性状的遗传方式,即控制眼睑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只在X染色体上,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还应如何操作,写出简要的思路。_______(提供两种方案)
9.黄瓜果实表面有刺和无刺为一对相对性状,将有刺与无刺黄瓜杂交,F1果实均为有刺,将F1自交所得F2中有刺∶无刺=3∶1。研究人员在连续繁殖的有刺品系中,突然发现一株无刺突变体,将突变体自交,发现无刺占3/4,对于该现象,有人提出了几种猜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假如你是孟德尔,你会如何解释F2中有刺∶无刺=3∶1的现象________。你又将如何验证你的解释________。
(2)突变体形成的猜想一:有刺受Y基因控制,突变体是由亲本有刺植株体内一个Y基因突变为Y1,且Y1控制________(有刺、无刺)性状。有人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断该猜想可能不成立,其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
(3)突变体形成的猜想二:有刺受Y基因控制,而突变体是体内另一个e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YYEe,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用突变体与正常无刺黄瓜为材料对该猜想进行验证______(仅写出设计思路及结论)。
10.请回答下列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
(1)遗传组成差异较大的两个水稻品种杂交后子代的抗逆性和产量品质远优于双亲,这种遗传现象在作物育种中被称为_______。
(2)水稻雄蕊的育性受细胞核基因(Y/y)和细胞质基因(M/N)共同控制,其中Y和N为可育基因,y和M为不育基因。只要存在可育基因,就表现为雄性可育;只有当核、质均为不育基因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
①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分别是N(YY)、M(YY)、_______。
②现有两个水稻品种,品种A基因型为N(y),品种B为雄性不育品种,其基因型为___;若将A、B两种水稻混种,则A、B所结籽粒的雄蕊育性分别为____;现有水稻品种C,其与品种B杂交得到的F1全为雄性可育植株,可用于大田播种,则品种C的基因型为N(YY)或M(YY),F1恢复雄性可育的原因是_______。
③现有一株雄性可育水稻D,其基因型可能为M(YY)或M(Yy),请设计实验判定植株D的基因型,写出简要的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
(3)研究人员在海边滩涂地发现了一株耐盐碱的水稻新品种,但产量不高,若想获得高产耐盐碱水稻品种,请给出一种可行的育种思路∶_______。
11.若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 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 和S3 分别进行自交获得T1 代,T1 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技术育种和_______育种所利用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前者能实现______遗传物质的交换。
(2)依据S1 后代T1 代植株性状可知,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______性,原因是______。
(3)依据S2 后代T1 代植株性状可知,根瘤农杆菌Ti 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______(是/否)分别插入到了S2 的2 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
(4)假设抗虫与不抗虫相关基因用A(a)表示,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用B(b)表示,用遗传图解表示S1 自交获得T1 代的过程______。若给S1 后代T1 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体中不抗虫抗除草剂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
12.已知某种羊的有角和无角性状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的,有角羊一定含有A基因。现选取一对有角羊进行杂交(三年内产了3胎,每胎产多只羊),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有角♀:无角♀=2:1:1。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羊角性状的遗传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依据是____
(2)控制羊角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基因型为Aa的羊,雌性表现无角,雄性表现有角。现有一无角雌羊,请设计杂交实验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预期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______
13.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
组别 | P | F1 |
1 | 黑色×蓝色 | 黑色:蓝色=1:1 |
2 | 白点×蓝色 | 蓝色:白点=1:1 |
3 | 黑色×白点 | 全为蓝色 |
(1)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白点鸡是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2)黑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_______种表现型。
(3)蓝色安达卢西亚雄鸡的一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性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个(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14.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高茎。正反交的结果一致说明______。
(2)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接近3:1。盂德尔为了解释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认为F1在形成配子时______,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并巧妙地设计了______实验,即用F1与____进行杂交, 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分离比从而验证了自己对______现象的解释,在此研究过程中,孟德尔成功地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________法。
(3)有人突然发现在本来开白花的豌豆中出现了了开紫花的植株,第二年将紫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发现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有36株开者白花。若想获得更多开紫色豌豆花的纯种植株,请你设计一种最简捷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题
15.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某中学的生物小组同学提出四种假设:①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②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③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④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为了验证假设,他们用该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进行交配实验并得到F1。请你从遗传学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经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请从性状和繁殖两方面提出其作为材料的优点:____
(2)欲测定果蝇的基因组的DNA序列,应测_______条常染色体上的DNA
(3)若生物小组的杂交实验结果: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为2∶1。请分析4种假设的正误,并从F1表现型及比例阐述假设②和④的理由:
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或者错误)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或者错误),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③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或者错误)
假设④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或者错误),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做09 进化-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精做09 进化-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精做09进化-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精做09进化-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做08 变异与育种-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精做08 变异与育种-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精做08变异与育种-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精做08变异与育种-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做06 伴性遗传-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精做06 伴性遗传-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精做06伴性遗传-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精做06伴性遗传-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大题精做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