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完美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完美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完美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在空气中灼烧B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C除去水中的空气将水煮沸D除去H2中混有的水蒸汽将气体通过浓硫酸A.A B.B C.C D.D2、下列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且溶质成分改变的是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3、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实验操作ACaO(CaCO3)水溶解、过滤BH2(CO)CuO加热CKCl(KClO3)MnO2充分加热DN2(O2)铜网加热A.A B.B C.C D.D4、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都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熔点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低、硬度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大、性能更好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5、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B.烧碱溶液呈碱性,用来治疗胃酸过多C.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用于人工降雨D.红磷有可燃性,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A.氧气、氢气只含一种元素均属于单质,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则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7、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铜 B.氧化铜 C.碳酸钙 D.碳酸钠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会有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膜可用______除去,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2)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3、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盐酸______、 硫酸______、碳酸_______、氢氧化钠______、氢氧化钙______、氢氧化铁______、氢氧化铜______、氢氧化镁______、氢氧化铝______。4、某校科技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_色。(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_________(用化方程式表示)。5、pH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使用pH试纸是测定pH的最简单方法,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得的pH是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使用pH试纸时不能将pH试纸________,也不能将pH试纸_________。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为了测定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若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是_____;(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l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4)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含量为_____;(5)向所得滤液中加入209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2、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量分数,同学们向20g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该稀硫酸,他们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表所示,请计算: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102030混合溶液的pH1274(1)加入稀硫酸30g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3、有一部分潮解和变质的苛性钠样品W g,为验证其变质的程度,将其加入98g质量分数为20%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 20%的NaOH液恰好呈中性,则把溶液蒸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______ 。4、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当p=1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2)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3)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5、向100g氯化镁溶液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g5.611.222.433.6生成沉淀的质量/g0.1450.290.580.58(1)当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33.6g时,所得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2)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该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6、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8g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烧杯中,将3.65%的稀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数字化传感器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1)当加入稀盐酸质量为32g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2)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7、黄铜(铜和锌的合金)被广泛用于生活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20g黄铜螺母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另取80g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1234稀硫酸的用量/g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17.414.812.212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_7(选填“>”“=”或“<”)。(2)通过计算,该黄铜螺母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材料性能属于________(填“优良”或“一般”)。(3)求出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8、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g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40g。(1)如图中a、b、c三溶液能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______溶液,b溶液中微粒有 (写微粒符号)。(2)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下同)(3)求c点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9、某兴趣小组用10克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克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______________。(2)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为检验其是否变质并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NaOH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原理:2NaOH+CO2=Na2CO3+H2O(提出问题)待测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做出猜想)(2)猜想一:NaOH,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OH和Na2CO3(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设计方案)(3)实验方案(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待测溶液没有变质,猜想一正确。请你判断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加入无色酚酞,若观察到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溶液变红的现象,则说明猜想三正确。请你写出发生的方程式:__________ 。小刘同学提出异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该溶液为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反思交流)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除了选用试剂验证产物碳酸钠的存在能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外,是否有其他办法证明两者反应呢?(4)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实验中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应该用等体积的____再分别做一次实验进行对比。2、蚊子、蚂蚁等叮咬人体后,会向人体注射蚁酸,使皮肤红肿、瘙痒。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兴趣,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1.甲酸的俗名叫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式为HCOOH。在隔绝空气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一种气体氧化物。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或铁)(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Ⅰ、(1)小组先自制了一种紫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紫薯汁______(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试剂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白醋肥皂水颜色红色绿色紫色红色绿色Ⅱ、进行实验。(2)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薯汁,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3)将镁条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生成的气体氧化物。(推断与猜想)(4)根据蚁酸中的化学式,小组同学对气体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猜想一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二该气体是______。(进行实验)(5)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①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一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③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二成立的结论。(拓展延伸)(6)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肯定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A.牙膏 B.食醋 C.肥皂水 D.烧碱3、某一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实验回顾)(1)按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2)图2是该小组对图Ⅰ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___(任写一条)。(3)在做此实验时,有同学提出了疑问。(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如图3装置验证。(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步骤3:_____(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反思交流)(1)在图4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不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填序号)。A.锌粉与稀硫酸B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C.水和二氧化锰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图3与图4产生相似现象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4、铜锈又叫铜绿,是一种绿色固体,它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将铜锈加热,会生成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三种生成物进行了探究.(猜想)猜想一:此三种物质分别是CuO、H2O、CO2猜想二:此三种物质分别是CuO、H2O、CO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实验)实验小组取铜锈若干克,低温干燥后加入试管中加热,后续实验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 1: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如下装置中(1)观察到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说明该气体中有H2O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说明该气体中有_____;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步骤2:取少量反应后试管中的黑色粉末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加入稀硫酸,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黑色粉末是CuO(总结)(3)综上所述,写出加热铜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思)(4)实验步骤1的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5)甲同学认为实验步骤1中,装置A和B的位置可以对调,乙同学不同意,其原因是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精选,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必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