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
展开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
1. 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 响度不同 B. 音色不同 C. 音调不同 D. 频率不同
2.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放热
B. 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升高
C.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4. 对于几块形状和体积各不相同的实心铁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铁块密度大
B. 体积小的铁块的密度大
C. 几块铁的密度都相同
D. 需要知道几块铁的质量和体积才能作出判断
5. 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或读取数据。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照相机成像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是凹透镜
B. 摄像头扫描成的像是虚像
C. 二维码必须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D. 手机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B.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 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D. 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
7. 坐在行驶火车里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路边的树木 B. 迎面驶来的火车
C. 铁轨 D. 身边的乘客
8. 下列光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B. 海市蜃楼的形成
C.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的亮斑
D. 河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
9. 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 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 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 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10. 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 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 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11. 12月30日,滨州地区万达广场开业,在广场西门有扫描二维码加关注,“送对联、送福字”的活动。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的图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是光源
B. 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C. 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应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D. 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
12. 图中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蜡烛在平面镜的像
B. 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
C. 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
D. 墙上的手影
13. 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
A. 质量 B. 温度 C. 体积 D. 密度
14.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这个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都相同
C. 由v=st得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ts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ts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16. 物理学里把物体的______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的.
17. 用质量均为1千克的水和甲液体(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 3)配制密度为0.9×103千克/米 3的乙液体。则最多能配成乙液体______千克。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 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如图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______,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______。(选填“丙”或“丁”)
20. 国庆假期,小雯同学一家去国家4A级景区游玩,游玩时看到“森林防火十不准”的警示牌(如图所示),其中有条“不准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相当于______,烈日出来后,可能引发火灾,小雯步行5400m,用时1.5h,她步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1. 中秋节前夕,妈妈给乐乐买了元祖的雪月饼,打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有许多圆柱状的小干冰(如图甲所示).过了一会儿,盒子冒出了大量的白雾(如图乙所示).原来这是干冰在空气中很快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物态变化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白气。
22. 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请你列举人们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实例:______ 、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______ .
23. 2015年10月8日,江西武宁现“海市蜃楼”,如图所示,时间近半小时,“海市蜃楼”是由光的______ 形成的,站在地面上的人观看“海市蜃楼“时,还发现水中有楼房的影子,这个“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 .
24. 如图,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25.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6.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1)把纸板 ENF______地立在平面镜上.
(2)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0 点,用量角器测出______和______的大小.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4)把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NOF 上是否能看见反射光线,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7. 小强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的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将游码放到______。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玉镯的质量是______g。
(3)按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出玉镯的体积,玉镯的体积是______cm3。
(4)玉镯的密度为______kg/m3。
28.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前20s内通过的路程是240m,后40s内通过的路程为640m.求:
(1)汽车在前20s、后40s平均速度为多少?
(2)汽车通过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1位小数)
29. 2016年4月10日,河南郑州一立交桥突然垮塌,经调查是由于桥上行驶的一辆大货车超载所致,按国家公路标准设计规范,公路及桥梁的承重标准为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已知大货车自重约15吨,所装载的瓷土密度为2g/cm2.
(1)如果不超载,该辆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瓷土?
(2)该事故中车厢装满了瓷土,车厢容积约为30m3,该车超载了多少吨?
(3)针对此次事故,请写出一条警示标语立在路口入处,以提醒司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于二胡和小提琴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和其他选项内容无关。
故选:B。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2.【答案】D
【解析】解:
(1)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大小不变;
(2)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此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必然随之变小.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①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然后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②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在平面镜的两侧,物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物体远离平面镜,像远离平面镜.
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人的像在变大,实际上人像的大小不变,感觉变大的原因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的缘故.这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并出现错误的地方.
3.【答案】B
【解析】解: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A错误;
B、高压锅的密封性强,使用时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短时间内容易熟,故B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4)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此题考查了晶体、沸点与气压间关系及物态变化等知识,要认真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因为题目中告诉“几块形状和体积各不相同的实心铁块”,也就是说都是铁块,那么几块铁块的密度都相同,所以选项C正确;
又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改变而改变,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选项ABD错误。
故选: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改变而改变,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抓住题目中提供的:“几块形状和体积各不相同的实心铁块”,都是铁块,问题可解。
本题考查了密度及其特性,属于基础题,题目中提供的:“几块形状和体积各不相同的实心铁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B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B错误,C正确;
D、手机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
6.【答案】D
【解析】解: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故C错误。
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故D正确。
故选:D。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D
【解析】解:A、乘客相对于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以路旁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乘客相对于迎面驶来的火车位置不断变化,以迎面驶来的火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A、乘客相对于铁轨位置不断变化,以铁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A、乘客相对于身边的乘客位置保持不变,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根据物体运动状态选择参照物,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A、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海市蜃楼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C正确;
D、河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底变浅了,故D错误.
故选: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D
【解析】解: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要吸收人体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利用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提到的物理现象,从而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首先要确定物质原来所处的状态与现在的状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突破这种类型的题目。
10.【答案】C
【解析】解:
A、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比钢和铁的密度都大,故A错误;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植物油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m=ρ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大,故B错误;
C、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正确;
D、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密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体积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质量的大小。
本题考查密度特性的应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11.【答案】A
【解析】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不正确;
B、二维码黑白相间的图案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故二维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B正确;
CD、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之后,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D正确;
故选:A。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二维码是黑白相间的图,黑色能够吸收任何颜色的色光,而白色则能够反射任何颜色的色光;
(3)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定义、光的反射、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铅笔好像“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熟知质量、密度、体积和温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等等,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质量、密度和体积的改变.
同时兼顾质量、密度、体积和温度四个概念,逐一进行分析排除.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
(3)根据公式ρ=mV判断密度是否发生变化;
(4)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解答】
解:
A、“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它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温度会改变,故B错误;
C、由于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当物体的温度改变时,体积也会随着改变,故C错误;
D、根据公式ρ=mV可以知道,当质量不变、体积变化时,密度也会随着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距离凸透镜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15.【答案】D
【解析】解: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行驶的汽车选择树木或房屋为参照物,运动状态是相同的,故B错误;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公式v=st可知,ts=1v,ts越小说明v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1)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都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确定,则假定他不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速度公式可理解ts的意义,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相对比较简单,熟记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等基础知识.
16.【答案】位置;相对
【解析】【试题解析】
解: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故答案为:位置;相对.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运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17.【答案】1.8
【解析】解:先求出甲、乙液体全部配制后平均密度的大小,
则。
,所以应少取密度小的甲液体,而把水全部用上,
设取甲液体为m,根据公式ρ=mV得,
将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 3,乙液体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 3代入,解得m=0.8kg,
则能配成的乙液体需要用水1kg,甲液体0.8kg.共1.8kg。
故答案为:1.8。
可先求出甲、乙液体全部配制后平均密度的大小,若,又因为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 3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应少取密度小的甲液体,而把水全部用上,再设取甲液体为m,利用密度公式ρ=mV即可求解。
此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此题的难点在于1kg的水和1kg的甲液体哪种液体全部用上,哪种液体要少用,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先求出甲、乙液体全部配制后平均密度的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然后问题可解。
18.【答案】升华 凝华 熔化
【解析】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收空气的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变为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由于升华要吸收热量,所以致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此过程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而小冰粒遇到暖空气时,遇热变为雨点,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现象,可根据上面的分析准确进行填空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对干冰这种特殊物质所形成的物态变化要记住。
19.【答案】甲;丁
【解析】
【分析】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主要让学生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
【解答】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属于近视眼的是甲图;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即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丁。
故答案为:甲,丁。
20.【答案】凸透镜;1
【解析】解:
(1)装水的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
(2)t=1.5h=54000s;s=5400m故速度为:v=st=5400m5400s=1m/s;
故答案为:凸透镜;1
(1)丢弃的饮料瓶(装水后)类似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从而使局部的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火灾;
(2)运用速度的公式:v=st,代入题目中的信息,可求速度
此题考查了紫外线的应用和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紫外线、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21.【答案】升华;吸收;液化
【解析】解: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固态变成气态是物体的升华过程,物体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由于干冰升华从周围空气之中吸收热量,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为液态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
解答本题需掌握: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是吸热的,凝华是放热的。
区分:物体升华是吸热的,凝华是放热的,才能理解撒干冰降雨中的物理知识。
22.【答案】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解析】解: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利用超声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都是超声波传递信息;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洁牙,这都是由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23.【答案】折射;反射
【解析】解:
海市蜃楼指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水中的“影子”就是我们说的水中“倒影”,它是光经过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①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4.【答案】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S′.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两条折射光线,即可得到发光点S的像点S′。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5.【答案】会聚 11.0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解析】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厘米。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严重不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或使烛焰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远离透镜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会聚;11.0;(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3)放大;投影仪;靠近。
(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3)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26.【答案】竖直;入射角;反射角;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解:(1)因平面镜放在水平面上,故要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即为法线;
(2)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 点,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4)为验证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把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NOF 上是否能看见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竖直;(2)入射角;反射角;(3)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把纸板 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2)(4)本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本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考查实验的操作过程.
27.【答案】零刻度处 60.4203.02×103
【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将游码放到零刻度处;
(2)玉镯质量m=50g+10g+0.4g=60.4g;
(3)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0ml=20cm3;
(4)玉镯密度ρ=mV=60.4g20cm3=3.02g/cm3=3.02×103kg/m3。
故答案为:(1)零刻度处;(2)60.4;(3)20;(4)3.02×103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将游码放到零刻度处;
(2)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知道玉镯的体积等于排出液体的体积。会进行量筒的读数,注意分度值。
(4)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测固体密度是初中最基本的一个测量实验,中考时也会经常考到。掌握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求物体密度的方法。同时要搞清出现误差的原因。
28.【答案】解:(1)汽车在前20s的平均速度:v1=s1t1=240m20s=12m/s;
汽车在后40s的平均速度:v2=s2t2=640m40s=16m/s;
(2)汽车全程的路程s=s1+s2=240m+640m=880m,
全程的运动时间t=t1+t2=20s+40s=60s,
全程的平均速度v=st=880m60s≈14.7m/s;
答:(1)汽车在前20s、后40s平均速度分别为12m/s、16m/s;
(2)汽车通过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4.7m/s。
【解析】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计算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时,用这段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时间。
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要注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9.【答案】解:
(1)不超载时,一辆货车能装载瓷土的最大质量:
,
由ρ=mV可得,这些瓷土的体积:
;
(2)车厢装满瓷土后,瓷土的质量:
,
超载的瓷土质量:
,
(3)警示标语:路桥承重有限度,货车装载应知足等.
答:(1)如果不超载,每辆车最多能装20m3;
(2)该车超载了20t;
(3)警示标语:路桥承重有限度,货车装载应知足等.
【解析】(1)知道公路及桥梁承重的标准车货最大总重和大货车的自重,两者的差值即为所载瓷土的质量,根据V=mρ求出该辆车最多能装瓷土的体积;
(2)根据m=ρV求出车厢都装满了瓷土时瓷土的质量,然后减去大货车标准载重即为超载的质量;
(3)从超载角度写出警示标语.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交通标识语的理解,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八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八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C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八年级物理模拟练习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八年级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