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中宁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 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6654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宁夏中卫市中宁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 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6654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宁夏中卫市中宁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 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6654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宁夏中卫市中宁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 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中卫市中宁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 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B.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 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曾母暗沙D. 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
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 渤海、琼州海峡B. 渤海、黄海
C. 东海、台湾海峡D. 东海、南海
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一线是( )
A.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B.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C.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②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③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南
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
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规律是( )
A.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B. 由东向西递减
C.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 由南向北递减
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 四川、宁夏B. 新疆、海南C. 河南、澳门D. 上海、香港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下列哪一组山脉构成的( )
A.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B.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唐古拉山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到的少数民族和该省区简称分别是( )
A. 蒙古族,内蒙古B. 维吾尔族,新
C. 蒙古族,蒙D. 回族,宁
我国的“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分别是指( )
A. 华北平原、宁夏平原B. 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宁夏平原
长江干流上被称作是“九曲回肠”的河段是( )
A. 金沙江B. 川江C. 荆江D. 扬子江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A. 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B. 寒潮、洪涝、泥石流等
C. 干旱、洪涝、地震、水污染等D. 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
当灾害发生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 地震了,快从楼上跳下去!
B. 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
C. 海啸来了,太壮观了,快去看啦!
D. 泥石流来了,向与泥石流流向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跑!
下列各组资源中,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石油、煤、天然气B. 阳光、森林、土地
C. 阳光、水能、铁矿D. 草地、铜矿、纸张
现在,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
①浅层地下水 ②冰川水 ③河流、湖泊水 ④海洋水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
节约用水是人类共同的职责和义务,下列属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国节水措施的是( )
①生活中一水多用②公共厕所水任其长流③发展节水农业④大量使用洗涤剂.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一年当中,我国降水多集中在( )
A. 夏秋季节B. 春夏季节C. 冬春季节D. 秋冬季节
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 华北和西北地区B. 东北和西北地区
C. 华南和西南地区D. 东南和东北地区
某校近日发起了“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买贺卡”等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B. 减少校园垃圾
C. 改变不良花钱习惯D. 加深同学友谊
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 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 占多少,垦多少
D.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下列地区与其农作物熟制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一熟D. 海南岛-----一年两熟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
A. 工业B. 农业C. 商业D. 交通运输业
从上海把一批急救药品运往乌鲁木齐,可以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运输B. 航空运输C. 公路运输D. 管道运输
我国内地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铁路干线是( )
A. 焦柳线B. 京沪线C. 京九线D. 陇海线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已初步形成,下列地区不属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是( )
A. 赣南地区B. 长江三角洲C. 珠江三角洲D. 环渤海地区
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盆地B. 丘陵、盆地C. 高原、平原D. 平原、丘陵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0分)
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上”是指青藏高原的 ______山脉,黄河干流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自西向东注入 ______海。
(2)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有干旱、半干旱区和 ______区。
(3)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 ______和 ______。
(4)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 ______平原,②是 ______平原。
(5)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______,该工程的东线(如图虚线所示)主要是利用 ______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6)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建有龙羊峡、李家峡等大型水电站;黄河中游流经 ______高原,支流较多;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河床宽,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
(7)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______。
A.治水
B.治树
C.治理大堤
D.治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
A ______;B ______;C ______;D ______。
(2)写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
①______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②______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______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______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3)连接②和③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______。
(4)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 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 ______,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多为 ______,主要种植水稻等。
(5)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故A正确;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故B正确;
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故C不正确;
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故D正确。
故选:C。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及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依据题意。
故选:A。
中国有着18000公里长的漫长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最大可管辖以下6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得到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其中有6500多个岛屿。
本题考查我国的内海,牢记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
故选:A。
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
此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对照地图,便于记忆。
4.【答案】D
【解析】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民族的分布地区和分布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故选:C。
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考查我国的降水特点,要理解记忆。
6.【答案】C
【解析】解:2008年底,河南省的总人口9918万人,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24.5万,是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
故选:C。
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河南、澳门.
此题考查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需牢记.
7.【答案】B
【解析】解: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
故选:B。
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的阶梯界线,牢记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内蒙古自治区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境内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该省区简称是内蒙古。
故选:A。
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主要少数民族,记忆即可。
9.【答案】C
【解析】解:“鱼米之乡”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河湖众多,水田连片,“天府之国”是指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
故选:C。
我国有众多的地形区,不同地形区的称号不同,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称号,牢记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中游段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故选:C。
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 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考查长江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11.【答案】A
【解析】解: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故选:A。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要理解记忆。
12.【答案】D
【解析】解:当地震来临时,必要惊慌,不能从楼上跳下去,应躲在桌子底下或卫生间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海啸来了,马上跑到海拔较高的远方去,不能去近前看看去。会被洪水淹没的。台风来了,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观景,刮倒了会砸伤的。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这样可以躲避被泥石流掩埋的危险。根据题意。
故选:D。
当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这样可以躲避被泥石流掩埋的危险.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躲避灾害的常识,理解回答即可.
13.【答案】B
【解析】解: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如阳光、森林、土地、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不能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等。纸张不属于自然资源。
故选:B。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不能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
本题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划分,分析答题即可。
14.【答案】C
【解析】解: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故选:C。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难以利用。所以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该题考查了能够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解答时,结合实际理解。
15.【答案】C
【解析】解:节约用水有很多方式:工业生产中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生活中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尽量少使用清洁剂、洗衣剂;农业生产方面,种植耐旱需水少的作物,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不提倡漫灌、自流灌溉这些浪费水的灌溉方式。
故选:C。
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节约方法,理解解答较有效.
16.【答案】A
【解析】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故选:A。
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考查我国的降水特点,要理解记忆.
17.【答案】A
【解析】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华北地区虽属于半湿润地区,但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严重缺水;东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较多;华南和东南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我国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配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本题考查了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理解记忆解答。
18.【答案】A
【解析】解: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等,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贺卡、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等作用。我们要保护森林。
注意培养个人保护森林、爱护植被的意识。
19.【答案】D
【解析】解: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故选:D。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此题考查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20.【答案】A
【解析】解:A.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故正确;
B.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故错误;
C.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故错误;
D.海南岛属于热带,作物熟制一年三熟,故错误。
故选:A。
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属于热带,作物熟制一年三熟.
此题考查我国耕作地区的作物熟制,注意区别.
21.【答案】A
【解析】解: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基础部门,工业是主导部门。
故选:A。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本题考查工业的经济地位,牢记即可。
22.【答案】B
【解析】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水上运输运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管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埋在地下,只适合运输石油、天然气、水;上海运往乌鲁木齐的急救药品,距离远、时间紧迫、物品贵重、我们要选择航空运输。
故选:B。
依据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来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考查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难度很小。
23.【答案】C
【解析】解: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相当便利,有京九铁路与广深铁路和内地相连。根据题意。
故选:C。
香港有京九铁路与广深铁路和内地相连.
该题考查香港与内地联系的铁路干线,应该牢记.
24.【答案】A
【解析】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三大高技术产业带。
故选:A。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水平、人才、交通等条件比较优越,特别是有适合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所以已初步形成高技术产业带。
本题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5.【答案】A
【解析】解:第二阶梯上主要分布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故选项A符合题意.
选故:A.
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二阶梯上主要分布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阶梯的地形类型,比较记忆即可.
26.【答案】巴颜喀拉 渤 半湿润 河口 桃花峪 河套 宁夏 南水北调 京杭大运河 黄土 地上河 D
【解析】解:(1)“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上”是指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干流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自西向东注入渤海。
(2)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有干旱、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
(3)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
(4)读图可知,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
(5)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的东线主要是利用京杭大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6)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建有龙羊峡、李家峡等大型水电站;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河床宽,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7)综合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通过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黄河中游生态,减少泥沙淤积,从而达到治理“地上河”的目的。
故答案为:
(1)巴颜喀拉;渤;
(2)半湿润;
(3)河口;桃花峪;
(4)河套;宁愿;
(5)南水北调;京杭大运河;
(6)黄土;地上河;
(7)D。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
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地理特征,属于较综合的题目,根据所学读图分析解答。
27.【答案】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京沪线 400 旱地 水田 气候
【解析】解:(1)读图可得:A是内蒙古牧区,B是新疆牧区,C是青海牧区,D是西藏牧区,其中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属于高寒牧区。
(2)读图可得:①是辽中南工业基地;②是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是沪宁杭工业基地;④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连接②和③之间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
(4)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这条线的南北两侧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差异性大,从耕地类型上说北方主要以旱地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
(5)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故答案为:
(1)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京沪线;
(4)400;旱地;水田;
(5)气候。
(1)我国有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主要的牲畜是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属于山地牧场,主要的牲畜是细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区,属于高寒牧场,主要的牲畜是牦牛和藏绵羊。
(2)我国有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到南依次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中沪宁杭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中宁县八年级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中考模拟),共6页。
这是一份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渠口九年制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中考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