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精品】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精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
A.7:1B.7:8C.7:16D.7:32
2、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3、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B.
C.D.
4、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5、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6、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7、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8、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9、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10、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
11、铬酸钾(K2CrO4)是印染、医药、电焊、搪瓷等工业的原料.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3B.+4C.+5D.+6
1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
A.密度B.可燃性C.溶解性D.能否与水反应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4、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5、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16、“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
17、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1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19、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2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B.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
C.氮气 二氧化碳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
(1)煤、石油和___________常被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
(3)木炭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
(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_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3、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______..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______..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______..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_..
(3)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或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
(4)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外界大气压,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5)若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少,其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点)..
2、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为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5H12O5)代替蔗糖.
(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有_____个原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3)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至0.1%).
2、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一个丙氨酸的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丙氨酸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__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大;(以上直接填写答案)
(3)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4)计算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
(5)计算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C
4、A
5、C
6、D
7、A
8、B
9、A
10、B
11、D
12、B
13、A
14、C
15、C
16、B
17、B
18、A
19、A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4P+5O22P2O5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
2、天然气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使煤燃烧更充分) A、D A
3、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将氧气消耗尽 小于 红磷不足
2、向着手心(或对着手心、紧贴手心) 倒放 C (或三分之一) 预热(或均匀受热)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152;(2)22;5:12:5;(3)39.5%
2、(1)13;
(2)四;碳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7+14+16×2=89
(4)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12×3):14=18:7
(5)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