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测试卷(附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 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②③B.③④C.⑤⑥D.①⑦
2、下列关于营养成分与其主要食物来源的搭配中,你认为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脂肪——米饭B.糖类——马铃薯
C.蛋白质——牛奶D.铁质——瘦肉
3、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和糖类都能产生消化作用的是( )
A.胰液B.胃液C.胆汁D.唾液
4、赤潮会严重危害渔业生物和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某些单细胞生物( )
A.净化了海水中所有的生物B.分解了海水中鱼的尸体
C.在海水中大量繁殖D.全部死亡
5、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 )
A.分生组织B.营养组织C.保护组织D.输导组织
6、农民伯伯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
B.给庄稼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C.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7、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的几何图形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左下方 变亮B.左下方 变暗
C.右上方 变亮D.右上方 变暗
8、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 )
A.收集声波B.传导振动C.感受刺激D.产生听觉
9、下图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某一操作,这一操作滴加的液体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酒精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
1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
A.只在有光时 B.只在白天 C.只在晚上 D.在白天和黑夜
1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动物和植物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所有生物
13、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
C.蝌蚪是由雌蛙将受精卵产在水中发育而来
D.鸡卵中的卵黄将发育成雏鸡
1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5、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目、属、种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
16、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个部位(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脑神经
17、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 脑干B.小脑 大脑皮层
C.脊髓 大脑皮层D.脊髓 小脑
18、下图是人体心脏解剖示意图,其中1—5代表与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6—9是心脏的四个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是右心室,其腔壁最厚,连主动脉血管1
B.4、5静脉与右心房8相连
与6相连接的血管3是肺动脉
D.9与2肺静脉相连
19、下列哪项小肠的结构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小肠长约 5~6 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D.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
20、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播种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
21、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B.C.D.
22、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23、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
24、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25、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
A.用皮肤呼吸B.肺不够发达
C.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环境D.体温不恒定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叶片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水分和无机盐是由_______运输的,其方向是_______。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
3、叶绿体既是生产__________的“车间”,也是将__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__能的“能量转换器”。
4、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______;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______.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以下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切洋葱鳞片叶时,有刺激性的液体喷出,这些液体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
(2)图1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注:填序号)
(3)要将图2的甲换成乙,应转动__________,换用__________物镜观察。
(4)视野中细胞内近似球形结构是___________,含有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
2、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_所示,这属于第_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______性免疫。计划免疫属于______性免疫。
3、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分析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夏季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溺水停止呼吸是图中过程[_____]受阻造成的。(用字母表达)
(2)过程[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交换结果是血液变成_____ 血。
(3)过程[D]表示_____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中被利用。
(4)图中运输氧的过程是[______]。(用字母表达)
(5)若溺水者需要打点滴,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
(6)若A型血的溺水者受伤大出血,无A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的血型是___型。
(7)输送血液的泵是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中有____组对照实验。____(填瓶子编号)两瓶做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填瓶子编号)两瓶做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填瓶子编号)两瓶做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预期实验结果是:能萌发的是____(填瓶子编号),不能萌发的是____(填瓶子编号)
(2)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
2、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部分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1是暗处理,它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2选择完整叶片对其部分用黑纸片遮光,遮盖黑纸片的目的是______。
(3)光照数小时后,摘下遮盖黑纸片的叶片,进行步骤3脱色,酒精的作用是______,加热至叶片变成______色。
(4)步骤4,滴加的液体是碘液,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
(5)本实验设置了对照,变量是______。
(6)本实验得到两个结论,分别是______,______。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短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这样一幕;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雄性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材料三: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1)材料一可以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______的能力。
(3)材料三“北京猿人”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________。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最急剧减少,你认为它们____(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A
3、A
4、C
5、A
6、B
7、D
8、B
9、B
10、C
11、D
12、C
13、B
14、C
15、C
16、B
17、C
18、B
19、D
20、B
21、B
22、C
23、B
24、C
25、C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 叶肉 叶脉 表皮 导管 自下而上
2、 生物 生态系统
3、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4、导管 筛管
5、细胞体 突起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液泡 ③④②① 转换器 高倍 细胞核 DNA
2、1 一 溶菌酶 2 二 抗原 抗体 三 非特异 特异
3、A 动脉 组织细胞 线粒体 C 右心房 O 心脏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3 AB 水 A.C 温度 A.D 空气 A BCD 每组种子数量太少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2、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运走、耗尽 形成对照实验 溶解叶绿素 黄白 淀粉 光照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直立行走 使用简单工具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利于脑的发育(意近即可) 森林大量消失(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剧烈变化) 不能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瓶子编号
种子的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
A
3
少量水,20℃
B
3
无水,20℃
C
3
少量水,-20℃
D
3
能将种子淹没的水,20℃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