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2、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5、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A.B.
C.D.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7、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8、已知某酒精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此酒精溶液中酒精(C2H5OH)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36% C.46% D.54%
9、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0、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Ne ②Mg ③Mg2+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CO2B.O2C.NaClD.NaOH
12、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②2NH3③SO2④O⑤Mg2+⑥2OHˉ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3、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
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
14、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D.乙表示阴离子
15、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B.SO3C.H2SO3D.H2SO4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7、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B.2H+ C.H2D.2H2
18、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
19、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
A.Zn、FeB.Zn、CuC.Fe、CuD.Zn、Fe、Cu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⑴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⑹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实验桌上.
2、从下图选择仪器,配置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g.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____(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3、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______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可放的药品是______,(写一种)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2)收集氧气可以选择______或______(填字母)装置,原因是______或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先______,再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4)实验完毕,若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是______
(5)若用D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如何检验收集满没有:______
(6)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______(填字母)装置.
(7)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______(填字母)发生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
2、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2、实验室用34克过氧化氢溶液和1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此问必须要有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D
3、C
4、A
5、A
6、A
7、C
8、C
9、A
10、B
11、A
12、C
13、C
14、B
15、D
16、B
17、A
18、A
19、C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排尽瓶内的空气,得到较纯的气体防止粉末化的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水中使试管受热均匀均匀、连续不断放出毛玻璃片正
2、6 100mL量筒、胶头滴管(顺序可变) 1:9
3、H+红 Al2O3+6HCl=2AlCl3+3H2O ③⑤ Na2CO3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锰酸钾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D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从水中取出导管试管炸裂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B A E
2、向着手心(或对着手心、紧贴手心) 倒放 C (或三分之一) 预热(或均匀受热)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8.8;(2)8.4%
2、(1)质量和化学性质
(2)根据图示,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g-33.4g=1.6g.
(3)解:设34g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解得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