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完整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355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完整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355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完整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355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完整版)
展开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2、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B.32C.64D.96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在 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5、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
6、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7、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8、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
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
9、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杵磨针
11、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12、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1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
A.4种B.5种C.6种D.7种
14、将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研究,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各组答案中按一定依据分类正确的是( )
A.化合物:蒸馏水、二氧化碳 B.混合物:海水、液氧、空气
C.氧化物: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D.非金属元素:氦、硒、汞
15、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
16、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质D.一定是混合物
17、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19、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
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20、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沉淀B.过滤C.消毒D.蒸馏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
2、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______.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______.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______.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______.
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更旺.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如图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瓶塞要______在桌面上.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说明一条注意事项______.
(3)如图C、D所示,用此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_.
(4)C图所量液体实际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30mL,D图称取氯化物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检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在实验室里用6g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与19g稀盐酸(HCl)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产物为CaCl2、水和二氧化碳),测得残留物质质量为22.8g,求: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2)样品中含有多少克碳酸钙?
2、为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5H12O5)代替蔗糖.
(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有_____个原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3)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至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B
3、C
4、C
5、D
6、A
7、A
8、C
9、C
10、A
11、C
12、C
13、C
14、A
15、C
16、B
17、B
18、A
19、C
20、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2、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3、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移走了可燃物 充足的氧气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进行对比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合理即给分)
2、朝向手心 倒放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先预热;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量取液体应该是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该把砝码放在右边托盘中 小于 14.7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2.2g (2)5g
2、(1)152;(2)22;5:12:5;(3)39.5%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完整版):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完整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