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13.1 磁场 磁感线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13.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13.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13.4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能量量子化学案
展开1.了解热辐射和黑体的概念.
2.知道能量子的概念,知道普朗克常量.
3.了解能级的概念.
[基础梳理]
一、热辐射
1.概念: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且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点: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波长较短的成分越来越强.
3.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
二、能量子
1.概念: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的能量值ε叫能量子.
2.大小:ε=hν,其中h=6.63×10-34 J·s.
3.爱因斯坦光子说:光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能量大小为hν,光的能量子称作光子.
三、能级
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化的能量值叫能级.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
[能力拓展]
一、热辐射 能量子
1.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
(1)能量子:普朗克认为微观世界中带电粒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当带电粒子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只能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吸收或辐射,这样的一份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ε=hν,其中h叫作普朗克常量,实验测得h=6.63×10-34 J·s,ν为电磁波的频率.
(2)能量的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这种现象叫作能量的量子化.量子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值是不连续的,即相邻两个值之间有一定距离.
2.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频率为ν的光子的能量为ε=hν.
二、能级
1.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化的能量值叫能级.
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
3.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是分立的,所以原子的发射光谱是一些分立的亮线.
[随堂演练]
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麦克斯韦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C.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以下宏观概念中,哪些是“量子化”的( )
A.物体的质量B.物体所受的力C.导体中的电流D.东北虎的个数
3.已知温度T1>T2,能正确反映黑体辐射规律的图像是( )
A.B.
C.D.
4.关于量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高科技材料B.研究微观世界的一个概念
C.运算速度很快的计算机D.计算机运行的一个二进制程序
5.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
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6.如图所示,A、B是颜色不同且彼此平行的两束单色光,当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时都发生折射。已知B光折射角大于A光的折射角,于是可以判定( )
A.A光光子能量大B.在水中A的波长较长
C.在水中B的光速小D.B光的频率大
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但由于__________支持微粒说,因而微粒说长期占着主导地位,19世纪观察到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波动说才得到了公认,后来又发现了__________,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而光具有__________.
8.一灯泡的电功率为P,若消耗的电能看成全部以波长为入的光波均匀地向周围辐射,设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近似为真空中的光速c,普朗克常量为h.则这种光波光子的能量为_____,在距离灯泡d处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S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目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A错误;
B.法拉第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故B错误;
C.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正确;
D.奥斯特相信电和磁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他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突破了人们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性,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所谓“量子化”,一定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B
【详解】
由黑体辐射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因T1>T2,则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B
【详解】
量子最早由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普朗克假设物体发射出电磁辐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每一份被他称作能量子,电磁辐射能量是其整数倍,所以量子是表示能量的单元,量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单元,表示微观世界的不连续性,即通常所说的“量子化”,而非高科技材料、计算机或计算机的程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不同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能量中,频率小的波越多,所以T1>T2,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而是处在最大与最小波长之间,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黑体的辐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有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同波长的光辐射强度都会增大,同时最大辐射强度向左侧移动,即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D.B光折射角大于A光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故B光的折射率较小,频率小,根据
则A光光子能量大,D错误A正确;
B.B光的折射率较小,频率小,波长较长,B错误;
C.根据
B光的折射率要小,则在水中B的光速大,C错误。
故选A。
7.惠更斯 牛顿 干涉 衍射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详解】
[1][2][3][4][5][6]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但由于牛顿支持微粒说,因而微粒说长期占着主导地位,19世纪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波动说才得到了公认,后来又发现了光电效应,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而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8.
【详解】
[1].由得光波子能量;
[2].在距离灯泡d处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S面积能量,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为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能量量子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能量量子化学案,文件包含135能量量子化参考答案doc、135能量量子化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能量量子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能量量子化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5 能量量子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5 能量量子化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学感知,探究解惑 ,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