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景炎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景炎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題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題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A1-27 C1-35.5 Fe-56 Cu-6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高炉炼铁 B.西瓜榨汁 C.冰雪融化 D.铁丝弯曲
2.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 N2 B. KClO3 C.KON D. H2SO4
3.规范实验操作实验是成败的关键,同时也体现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稀释浓硫酸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4.“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锡 B.硅 C.铝 D.硒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冒白烟 B.高锰酸钾溶于汽油形成紫红色溶液
C.铁溶解在稀盐酸中,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用于航拍、喷洒农药等。制无人机框架宜选用密度小、强度高、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的金属材料,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无人机框架的是
A.生铁 B.黄铜 C.铝合金 D.纯铝
7.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氮原子和磷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一一质子数不同
B.端午时节,粽叶飘香一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一一酸溶液中都含有H+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增大
8.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可以用洗洁精乳化油污
B.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某农户对蔬菜大棚内补充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来提高蔬菜的产量
9.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
C. D.
10.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上装载有新一代高糟度铷原子钟。右图是有关铷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铷属于金属元素 B.x为37
C.铷离子符号为Rb+ D.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11.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酸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红色,碱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B.向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C.花青素中共有32个原子 D.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铁粉可用于食品中的“双吸剂” D.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3.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典辖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肘后备急方》载:“青嵩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提取青嵩素的方法属蒸馏
B.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14.申、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C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B.图中p点表示10°C时丙的饱和溶液
C.20°C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D.50°C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7.华雪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她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Cu丝分别放入Fe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中
18.“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宏观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19.下列实验目的与操作合理的是
20.将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30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最终得到2g的氢气,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 B.Mg和Zn C.A1和Cu D.A1和Mg
三、填空題(本题共6小题,共21分)
21.(3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任意一种酸根离子 。
22.(4分)如图A、B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C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A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 ;若B表示氯离子,则X= 。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C中甲的原子序数 (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3.(2分)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24.(4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现向一支盛有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1)可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是 。
(2)从微观层面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2分)
(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不考虑酚酞)。
25.(3分)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但养鱼池中或长途运输活鱼常常由于鱼多而缺氧,因此要设法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材料一:已知过氧化钠(Na2O2)与水较快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
氧化钙(CaO2)与Na2O2性质相似,与水缓慢反应放出氧气。
材料二:20°C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Ca(OH)2的溶解度为0.165g
(1)试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长途运输活鱼,人们选择CaO2而不选择Na2O2作增氧剂的理由可能是 。
26.(5分)某同学为探究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既可能有一氧化碳,又可能有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装置A的作用是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玻璃管里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验证原气体产物中一氧化碳的存在,则装置B中应选择的试剂是 。
A.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B.浓硫酸 C.水
(4)写出处理尾气的一种方法 。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27.(4分)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请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
(2)某锂电池厂向河中非法排放了大量酸性废液。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一种试剂检测酸性废液和受污染河水的方法,并提出治理措施。
28.(6分)煤燃烧时产生的粉煤灰(主要成分为A12O3、SiO2及少量Fe2O3等)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取A1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1)操作的名称是 。
(2)写出“酸浸”步骤中盐酸与A1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 ,X的化学式为: 。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物质的化学式 。
(5)高温烧结的A12O3,又称人造刚玉,可用于制机械轴承、耐高温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知A12O3性质为 。(任写一种)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29.(6分)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可用NH4C1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4)实验室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的顺序
为 (2分)。
30.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小组对蓝绿色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的性质
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I、分析碱式碳酸铜的组成
根据化学式可知,碱式碳酸铜晶体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碱式碳酸铜晶体中氢原子和氧原子
的个数比为 。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注: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过程】(1)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 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按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1)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
(2)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可分解,分解产物有 。(2分)
(4)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
Ⅲ、探究碱式碳酸铜与酸的作用
【实验过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固体不溶解。继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的盐为 。
【拓展延伸】碱式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碱式氯化铝【A12(OH)Cl5】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已知碱式氯化铝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常见的溶剂,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6分)
3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右图。报据标签计算:
(1)HC1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表示)
(2)要配制37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用到这种浓盐酸和水,其中需要用水的质量
为 g(配制过程中不考虑浓盐酸的挥发)。
32.(4分)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的成分,取20.0g该合金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再加入309.4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0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g
(2)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未考试答案
1-5 ACBBC 6-10 CDBAD 11-15 CDACD
16.A 17.CD 18.A 19.AD 20.BC
21.(1)2H (2)CH4 (3)C1- SO42- NO3- CO32-等
22.(1)6:8(2小于;非金属
23.(1)变浑浊(2)B
24.(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 (3)NaC1、HC1
25.(1) ;生成的NaOH会有强烈的腐蚀性。
26.(1)检查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2) (3)A(4)点燃尾气/用气球收集尾气
27.(1)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
(2)紫色石蕊溶液活泼金属,如Zn、Fe、Mg等/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等/CaCO3等
措施:中和后排放
28.(1)过滤(2) (3)Fe(OH)3(4)HC1(5)熔点高、硬度大等
29.(1)集气瓶(2) (3)D(4)b-f-g-c-d
30.①+2 ②2:5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白色固体变蓝
⑤ ⑥CO2、H2O、CuO
⑦若颠倒,澄清石灰水中会带出水蒸气,影响产物中水的检验⑧CuSO4
⑨
31.(1)2:71 (2)2700
32.(1)7 (2)10%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过量O2
点燃
B
CaO(CaCO3)
足量蒸馏水
过滤、蒸发
C
铁粉(Cu)
适量稀硫酸
过滤
D
FeCl2溶液(CuCl2)
足量铁粉
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区分黄铜和黄金
通过观察颜色
D
提纯氯化钠(含有少量硝酸钾)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株洲市景炎学校九上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