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展开第3讲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五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氮的氧化物转化关系
(虽然N非金属性强,但氮氮三键键能极大,共价键牢固,分子稳定 )
✮固氮:N2→氮的化合物
无色、无味、气体、不溶于水、有毒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味、易溶于水、有毒
❊每消耗3mlNO2,转移 ml e-
❊如何鉴别NO2(g)和Br2(g)?
(1)通入水中,NO2溶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而溴蒸气溶于水后溶液呈橙/橙黄色。
(2)通入AgNO3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为溴蒸气(Br2+H2O⇌HBr+HBrO,HBr+AgNO3=AgBr↓+HNO3),无此现象的为NO2。
(3)通入CCl4有机溶剂中,易溶于CCl4且CCl4溶液呈橙红色的为Br2(g),无此现象的为NO2。
不能用淀粉-KI试纸、碱溶液来鉴别!!!
Br2(g)→Br2(l)
NO2压缩后颜色加深/先变深后变浅
关于NO2压缩后颜色变化:
2NO2 (g) ⇌ N2O4 (g)
(压缩为原来的1/2)
比较第1次和第2次颜色加深;若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先深后浅
3、方程式叠加——用于量的计算
若恰好完全吸收,则不能有NO剩余(N不溶于水)
n(NO2):n(O2)=4:1
n(NO):n(O2)=4:3
例题:将盛有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 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 )
A、 1.2mL B、 2.4mL C、 3.6mL D、 4mL
❊“剩余2mL无色气体”
故O2总量:2mL + 2mL = 4mL
则表示10mL(NO2+O2)恰好完全吸收
v(NO2):v(O2)= 4:1 = 8mL:2mL
则表示在O2消耗完以后发生了这个反应:
其余6mL气体中(NO2+O2)恰好完全吸收
v(NO2):v(O2)= 4:1 = 4.8mL:1.2mL
故O2总量:1.2mL
若A反应快B反应慢,且AB为连续反应,那么在过程中A反应的产物是有剩余的
(中间检测到HNO2存在)
(反应过程中可以检测到H2O2剩余)
☆NO2和H2O反应的机理: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1:700)、密度比空气小
NH3实验室检验方法: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H2O ⇌ NH3·H2O ⇌NH4++OH-
(虽说是N的最低价,但还原性不强)
(在纯氧中燃烧,仅了解即可)
3、氨气相关的其他化学反应
(碱性气体中出现了酸性气体,不合理)
NH4+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与浓NaOH共热(有利于NH3逸出),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表明有NH4+
NH4++H2O ⇌ NH3·H2O +H+
2H++Mg=Mg2++H2↑
NH3·H2O ⇌NH3+H2O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
<2>浓氨水+NaOH固体/CaO固体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CaO消耗溶剂(H2O),使溶剂减少
❊NH3+H2O ⇌ NH3·H2O ⇌NH4++OH-
<3>加热NH4Cl固体或NH4HCO3固体,再通碱石灰吸收HCl/CO2/H2O
❊此法可以但不好,产生的NH3+HCl容易在试管口化合生成固体,但若能及时将HCl分离出来也凑合能用
2NH3 ⇌ NH4++NH2-
❊类似于H2O的自偶电离,2H2O ⇌ H3O+ + OH-
无色、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完全电离
❊浓HNO3中不存在HNO3分子
❊浓HCl中不存在HCl分子
❊浓H2SO4中,存在H2SO4分子,以缔合物形式存在,故涉及浓硫酸的反应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可拆分
①HNO3、HCl、CH3COOH、氢硫酸
②汽油、酒精、苯等有机物
③ Br2易挥发,I2易升华
<1>越浓的硝酸越易见光分解
(分解产生的少量NO2溶于HNO3)
硝基苯(具苦杏仁味,无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举例:皮肤、指甲不慎沾上浓硝酸会出现黄色就是由此造成的。说明:(1)天然蛋白质都含苯环(2)用途:分析检测蛋白质
部分蛋白质(含苯环的蛋白质) 遇浓硝酸变性并显黄色
❊总结: ①浓HNO3→NO2↑,稀HNO3→NO↑ ②金属被氧化为较高价态
Al、Fe+浓HNO3/浓H2SO4,条件:常温
(原因: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防止了进一步反应)
浪费NO3-,可以用别的酸来提供H+,即混酸法(HNO3+H2SO4)
n(H+) : n(NO3-) = 4 : 1
SO2↑+NO2↑+H2O
SO42-↑+NO2↑+H2O
还原性气体SO2与HNO3(浓)不共存
❊若S过量,是否和生成的H2SO4继续反应?
S只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浓H2SO4反应,而此时生成的H2SO4为稀硫酸
不同浓度的硝酸可能对应的还原产物不同
3、涉及硝酸的守恒计算
例1:将3mlCu投入含有2mlH2SO4和4ml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谁过量谁少量?理论上可以生成多少NO?
n(H+)=2×2+4=8ml
1mlCu(NO3)2
例2: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下)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60mL B、 45mL C、 30mL D、 15mL
n(O2)=0.075ml
循环,用得失电子守恒求算更简单
故n(Cu)=0.15ml
Cu2+恰好完全沉淀为Cu(OH)2
故n(OH-)=0.3ml
∴V(OH-)=n(OH-)/c(OH-)=0.3/5=60mL
n(失e-)=n(Cu)×2e-
n(得e-)=n(O2)×4e-
混合物没必要都求出来,分析过程!!!
例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l/L C、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 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l
n(NaOH)=1ml
n(Cu(OH)2)=0.4ml
设混合物中Cu为 x ml, Cu2O为 y ml
64x+144y=27.2
故n(Cu):n(Cu2O)=2:1
n(Na+)+n(H+)=n(NO3-)+n(OH-)
呈中性,n(H+)=n(OH-)
故n(Na+)=n(NO3-)=1ml
n(失e-)=0.6ml
n(得e-)=0.6ml
n(NO)=0.2ml
V(NO)=4.48L
故n(HNO3)=1ml+0.2ml=1.2ml
∴c(HNO3)=n(HNO3)/V(HNO3)=1.2ml/0.5L=2.4ml/L
SO2、NO、NO2、NOx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考点一考点二,热点聚焦·考能提升,热点10热点11,真题验收·新题预测,真题验收新题预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