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八单元写作训练卷 B卷 学生版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168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八单元写作训练卷 B卷 学生版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八单元写作训练卷 B卷 学生版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美国西点军校一位白发教官回答了李希贵校长“你心目中,谁才是优秀校友”的提问。这位白发教官心目中优秀的校友既不是当过常春藤盟校校长,又当过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也不是先后担任两届总统的格兰特,而是麦克阿瑟和巴顿。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出类拔萃的学业成绩和战场上卓越不凡的战功,都不折不扣地诠释了西点精神。学校值得自豪的,应该是那些事实上与自己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校友。
材料二:走进北京市第二中学,你会看到这里有两个博物馆,一个是教师博物馆,一个是学生博物馆。教师博物馆陈列着退休老教师用过的各种教具,有收录机,有留声机,有刻蜡纸的钢板,有学校的钟,有教师备课笔记本,上面写着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教案。学生博物馆陈列着学生在校期间使用过的物品,有课本,有教师批改过的学生作业簿子,有篮球、排球,学生奖章,还有从1980年至今每个班的毕业照,一个不落。
材料三:南京大学的每次校庆,都会有许多来宾参加,给嘉宾们排座次就是一个问题,南京大学打破按官职大小排座次的惯例,而是以年龄大小排座次。此举引发舆论好评。
新教育实验中学某班举行班会,大家围绕“学校以什么为自豪”展开讨论。请你依据上述材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等文物,它们以独特的造型、成熟的冶炼技术、神秘的象征意义再度吸引世人的目光,并引发诸多争议。有些网友仅凭浏览到的部分图片和零碎文字就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遗存的产物,究其原因,他们对古代文明往往心存质疑与鄙薄;而有些西方学者看到三星堆遗址文物与中国其他遗址存在较大区别,从而鼓吹“文化传播论”,强调中国文明是从西方文明的传播中才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不少国人的盲目赞同;中国专家在综合研究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此次出土的相关文物充分体现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它们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实物例证,并且指出这有助于破除不少民众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原文化中心论”的偏见。
针对三星堆遗址文明起源引发的相关热议,某网站学习论坛正以“提高媒介素养,破除文化陋识”为主题举行交流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并传到网上以供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2022届高三二轮单元训练卷
第八单元 写作(B)答案
一、
【写作指导】
核心话题是“校园文化、价值引领”。学校要以师生为荣、以师生为本,办有温度、有文化、有情怀、有尊严的教育。教育要关注过程,重视体验,重视细节,呵护心灵,培育人格,陶冶情感,塑造人格;教育要落到实处、细处,文化育人,历史育人,等等。第一则材料可褒可贬,第二、三则材料倡导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关注、重视、尊重每一个普通学生、老师,师生是学校的主人,而不唯官唯上,唯分唯名,体现了教育新理念,值得提倡。考生可综合材料立意,亦可择其一二,构建关系立意。考生分析材料,生发立意,联系实际,议论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关于学校文化理念,考生应该有话可说。
二、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
1.分析任务。提示语中“针对三星堆遗址文明起源引发的相关热议”,是文章论述的背景与前提,这要求学生不能脱离材料而随意延伸、论述。提示语中的主题明确为“提高媒介素养,破除文化陋识”,这就提示学生要立足这二者的内涵及其关系,既要对材料中不正确不合理的现象、观点予以剖析、批驳,也要阐释如何通过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从而实现破除文化自卑、文化短视、文化偏见等浅陋心理。提示语中“某网站学习论坛……举行交流活动”是写作的限定情境,学生要注意“网站学习论坛”这一“媒介”;“发言稿”强调文体特征;“传到网上以供讨论”要在写作中体现交流的公正态度、准确客观的理性表达以及对受众认知情况综合考量,从而彰显“科学的媒介素养”。“要求”部分分析。“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市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里做一个强调。
2.分析材料。材料共分为两句话。第一句列举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出上的文物,概述文物的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是写作的背景材料。学生既由此获知相关写作的背景知识,也对中国文明杰出文化产生感性认识。第二句主要阐述相关争议的三种观点及深层原因。(1)部分网友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贸然将“三星堆文明”与“外星文明”挂钩,从浅层次上来说,这些人缺少科学的媒介素养,对网络信息不加甄别、审视,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传播不实言论,从深层次来说,网友的这种言论也折射出部分中国人对自己文明的成果、文化的不自信,是一种文化自卑情结在作祟。(2)外国学者只是简单凭借“三星堆文明”与其他中华文明存有差异的现象,就鼓吹“文化传播论”,其实质是对中华文明的污名化与狭隘化,而有些国人对这些外国学者的观点,不加思考、验证就盲目接受,这恰恰证明自身的文化短视,以及面对信息时,不加辨析,一味迷恋权威。(3)中国专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见解,指出“三星堆文明”文物证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同时强调这也破除长期以来人们心中的“中原文化中心论”,这有助人们更加理性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也有助于培养人们正确认识、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立意:提升媒介素养,畅游信息时代;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破除文化陋识;以发展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等
例文:
提升媒介素养,畅游信息时代
亲爱的各位网友:
大家好!
今天,我要发言的主题是“提升媒介素养,畅游信息时代”,一言以蔽之,我的观点是,放飞心灵风筝,且守道德底线!
大家是否在网上利用过匿名的身份说过有背道德的话,做过违反法律的事呢?是否曾经因为是网络,所以就觉得自己言论自由,不加约束呢?错了,网络依旧是法内之地,“自由”也是在网络法律之内的相对概念。如果打着自由的幌子,行着无德的苟且之事,时代进步的同时,我却要为有些人的道德退化而心碎。
在网络中,自由平等是核心的要义。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信息量大、范围广、良莠不齐等特点。国家早已注意到了这类问题,网络管理措施频出,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打压,但是,难免会出现一些漏网之鱼,这时,就必须要依靠我们的理性判断了。有了理性,无论怎样嚣张的丧德者,也掀不起什么浑浊的恶浪。
不信谣,不传谣,说来容易行也难,但是道德认知和法治底线是护身爱人之本。在看到一条信息时,我们要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其讲行理性的判断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辞,第一时间将这条消息散布出去。三思而后行,谣言就不会轻易走出制度的笼子,“人言可畏”“谣言止于智者”,当值得点赞和欢呼。
拥有理性的判断,是基于我们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我们要记住,“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话。其次,我们不可以当墙头草,听谁在理就向着谁的话,应该综合所有的因素,用自己的脑与心去分析,才能让别人拉不走我们的思维,拉不走我们的网络灵魂。
网络世界其实完全靠我们自己掌握,避其害,扬其利,网络星空璀璨如诗,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得以在人前分享我们的生活,让文化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展,让教育有了新的途径,通过网络,我们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传播文化,弘扬正能量,不亦乐乎。
孔子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德”也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深入人心的德,另一种,是放在表面做做样子的德。就好比两个人,一个喷着劣质的香水,而另一个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而这一切,透过网络的放大镜,便愈发看得清楚。
做人有底线,在网络上做人也是一样,在“有德有法”中,让我们共同撑起一片高远的网络蓝天吧!
这就是我与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写作-考点3 结构建模(学生版+教师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清单,特别提醒,随堂演练,优秀范文,名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写作-考点1 审题立意(学生版+教师版),共3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把握,解题技巧,小题速练,知识清单,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写作-考点4 美化语言(学生版+教师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题速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